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28|回复: 2

[名家特写] 传承和弘扬交响乐中的中国精神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27

听众

741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5296
sina 发表于 2016-6-20 09: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大剧院“中国交响乐之春”观察5 n4 O+ }- q+ t+ \
, S$ b  x, V# ~5 E/ ?7 h& a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沈阳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上海国际青年管弦乐团、西安交响乐团、山东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台湾长荣交响乐团……12支交响乐团汇聚国家大剧院,演绎不同历史时期29位作曲家的34部作品,包括《怀旧》《思乡曲》《森吉德玛》《瑶族舞曲》《节日序曲》《春节序曲》《梁祝》《嘎达梅林》《山林之歌》等。国家大剧院第五届“中国交响乐之春”虽已于日前落幕,这个“春天的聚会”却仍余音萦绕。
  _$ h# Z6 _& O1 q
% I: M7 e0 Y7 q  “国家大剧院承担着历史的使命与责任,不仅要支持、发扬中国交响乐的队伍,更要传承中国交响乐的文化。某种意义上讲,这场音乐会是我们和大家一起进行的一次中国交响音乐的寻根之旅。”在国家大剧院音乐总监、指挥家陈佐煌执棒,贵阳交响乐团带来的“历史的回声:中国交响乐早期作品专场音乐会”现场,陈佐煌这样表达对前辈的致敬。* H8 i0 q. N5 v% d4 Q, D/ r3 r
- j0 }) h/ z% t! N8 G# c
  由国家大剧院、中国音协主办的本届“中国交响乐之春”以“中国交响乐记忆”为主题。国家大剧院有关方面负责人介绍,就是要通过追寻中国交响乐的发展足迹,挖掘、弘扬中国音乐文化,推动中国交响乐事业的繁荣发展。“寻根”似乎成了中国交响乐“再出发”的应有之义,而紧接着的“五月音乐节”“漫步经典”系列音乐会等,也陆续亮相。
& C, C( h4 }0 I, S; C5 e8 ^# b% d8 J  q
  “很少有机会听到中国作品的演出,这是个很大的遗憾”; ]* d3 w6 {% g; c

0 e1 X& `) V1 R9 [5 G5 V  19世纪中后期,西方音乐文化随着西方传教人士的涌入而渐成影响,中国音乐文化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铜管乐器为主要构成的军乐队或西洋管弦乐队陆续出现,与之相应的交响音乐创作逐渐兴起。1916年,萧友梅在留学德国期间创作了中国第一首管弦乐作品《哀悼进行曲》;1929年,黄自在美国创作了《怀旧》;1937年,马思聪创作了《思乡曲》《塞外舞曲》;1946年,中央管弦乐团在延安成立,从中走出的贺绿汀、金紫光、李德伦等一大批音乐家,后来为中国交响音乐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5 S# O7 L8 U6 Q1 `' Z  w+ E: g. b, x# C1 Y$ M4 X1 k( y
  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乐团、中央广播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乐团、上海广播乐团等陆续成立,经编整、合并、发展逐渐形成了现在遍布全国的交响乐队伍,更留下了李焕之的《春节组曲》、马思聪的《山林之歌》《第二交响曲》、辛沪光的《嘎达梅林》、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以及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朱践耳的《节日序曲》、王西麟的《云南音诗》、吕其明的《红旗颂》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交响音乐经典。改革开放后,在国家政策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中国交响乐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交响音乐作品均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加上陈怡、陈其钢、郭文景、瞿小松、叶小纲等优秀作曲家和一批青年作曲家持续接力,交响乐队伍持续壮大。4 m7 b) ]& o- P) a

5 x2 e& A! ^" Z& ~- Y# A& v  新世纪以来,当西方作曲家的作品被频频搬演之时,中国气派、民族风格的交响乐作品演出并不多,大多数人对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历史不太了解。业界人士认为,中国作曲家的作品难得有机会演出,已影响到青年人才的培养,交响乐的艺术普及教育工作也任重道远。已80岁高龄的作曲家施万春说:“中国的作曲人一直苦于没有一个好的平台演出自己的作品。近年来中国的交响乐事业发展迅速,全国各地交响乐团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却很少有机会听到中国作品的演出,这是个很大的遗憾。”9 m) K" q0 z' ]. p

4 i; }+ M1 G; H- _  `  “通过历史的回望去感受中国交响乐的精神面貌,非常有意义”" I$ N) K! Y2 b( d
9 Y3 f9 H. x8 [! o
  “中国交响乐之春”可谓应运而生。2008年4月,国家大剧院开幕不久就策划推出了首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开始讲述有关中国交响乐的“春天的故事”。* v; D- d! ]" O+ ~

% C' k. O' t: P" t9 T  在随后每两年一届的“中国交响乐之春”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交响乐团都会在一个春天如期相聚。其中既有百年老团,也有新锐劲旅,同时又是各地的文化名片,曲目设计则兼顾西方名作、民族经典和现当代作曲家的作品。期间,汤沐海、陈燮阳、陈佐湟、谭利华、俞峰、张艺、李心草等著名指挥家和吕思清、宁峰、朱亦兵、秦立巍、孙颖迪等明星演奏家纷纷加盟,活动举办得愈加成熟,影响也越来越大。除了音乐会演出,诸如“艺术家面对面”“经典艺术讲堂”及音乐研讨会等配套,给活动增添了许多看点。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27

听众

741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5296
 楼主| sina 发表于 2016-6-20 09: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2014年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交响乐之春”上,大量“中国特色”的原创曲目成为每场音乐会的最亮“招牌”,如《西湖寻梦》《岭南风情》《云南随想》《土楼回响》《鼓浪屿狂想曲》等。一些极具中国特色,却并不经常上演的协奏曲目,如唢呐协奏曲《黄土情》、竹笛协奏曲《走西口》等,就让观众颇感耳目一新。
% h; h, C# C4 {, u9 r) U6 C% ^2 Q! T  e, U) g: I6 W8 ~& H; H/ w
  从“汇演式”的相聚平台到“寻根式”的音乐文化之旅,第五届“中国交响乐之春”以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为主打曲目,一切似乎水到渠成。指挥家汤沐海认为:“中国交响乐的发展经历过很多磨难、曲折,总觉得应该把这个历程的音乐整理出来,让人们较为全面地、完整地了解中国交响音乐的面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专家梁茂春也表示:“从萧友梅1916年在德国创作《哀悼进行曲》至今已有一百年的时间,现在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去做一次回顾,也是时候该把那些濒临失传的早期交响乐遗珠重新拾起。”( \2 a! p7 f! i4 v

" i; @7 D# ?' M; Y2 Y( q  “这是一次高瞻远瞩的策划,国家大剧院通过自己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全国音乐院团,一同重视中国交响音乐文化,必将有力推动中国交响乐事业的繁荣发展。”在本届“中国交响乐之春”期间,施万春的代表作品《节日序曲》也由山东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呈献给了观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老人家显得很欣慰。! O3 d% ]2 z) ^* E& d& H6 N. P" F

" T8 K3 [# `! r# d8 f. e  中国音协副主席、指挥家谭利华表示:“马思聪先生在60多年前创作的《山林之歌》到现在看来都非常先进,作曲技法先进,民族风格非常地道,很多手法到现在都没能被超越。”在他看来,经过这么多年发展,中国作曲家已经熟练掌握了中国元素、中国风格、中国文化底蕴和西方作曲技法的有机融合,通过历史的回望去感受中国交响乐的精神面貌、风格气度,非常有意义,对交响乐的未来发展也能带来很多启发。  E( X' W; _' a4 n& C6 W
8 B2 M% |: q& `+ \
  “应该不遗余力地去传承、弘扬中国交响乐中蕴含的历史和文化”5 w8 W4 P4 P. f* G1 a4 {

5 I4 {6 N3 v& U: P* `8 B$ e  “中国交响乐之春”只是国家大剧院推动传承和弘扬中国交响文化众多品牌中的一个。在观众普及和青年人才培养等方面,众多举措备受瞩目。
: q( S7 f* a- [3 N
5 j5 S6 t+ F# ^0 w! |* t# v; e  “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青少年艺术周”“春华秋实”展演周……在多项艺术普及教育活动中,高雅音乐所占比重超过1/2,而且形式也不断丰富——从音乐会演出、音乐知识讲座到黑胶唱片等文博色彩的展示体验、走进校园的演出交流,等等。2011年,国家大剧院策划编纂的《国家大剧院音乐讲堂》丛书出版,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由衷欣喜:“通过阅读这套‘讲堂风格’的丛书,将会有更多的爱乐者认识并了解高雅的音乐艺术,国家大剧院长期坚持的艺术普及理念,在功能上也会取得更进一步的成效。”截至当时,仅3年时间,就已有超过600万观众从艺术普及教育活动中受惠。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积分

27

听众

741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5296
 楼主| sina 发表于 2016-6-20 09: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大剧院旨在鼓励当代严肃音乐创作而设的“青年作曲家计划”,自2010年至今已推出3期。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在作品征集的同时,邀请国内优秀职业院团为优秀作品免费组织面向社会的演出,让年轻作曲者能够听到自己的作品“发声”。据统计,在第3期终评音乐会前,“青年作曲家计划”已成功举办了28场新作品展演、3场新作品专场音乐会,吸引了逾34000人次走进音乐厅观看演出。8 y* f! R( K8 m/ C) K
. [! Q, K3 ^) |1 T7 n& z
  经过历时近两年的征稿、评选、作品展演后,第三期“青年作曲家计划”于2015年12月8日,迎来了它的终评音乐会,李萌能的《彼岸花》等6部作品幸运地拿到了“入场券”。首期和第二期获奖者与之同样幸运,因此计划而崭露头角的青年作曲家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首期计划获奖者杜薇的《袅晴丝-惊梦》很快被美国费城交响、德国莱比锡广播交响乐团先后演绎,第二期计划首奖得住肖瀛的《天边一朵云》于2014年5月赴英国格拉摩根峡谷现代音乐节演出,而叶彦辰的获奖作品《碧塔海之晨》也在国家大剧院第四届“中国交响乐之春”中亮相,“青年作曲家计划”效应渐显。而其中像《袅晴丝-惊梦》等注重民族传统与西洋作曲技法相结合的创作获得肯定,则被认为是很好的引领。  P2 l) ~6 l% H

* ]# k/ }  k, Q0 l4 k  “现在很多人从国外回来,学外国的一套作曲技术,不接地气,好像观众越听不懂越好,越怪越好,这是很有问题的。”施万春认为,如果整个思维模式都是西洋的,中国风格就没法考虑了。针对当下一些交响乐创作的现状,汤沐海认为,这一届“中国交响乐之春”把回望历史作为主题,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交响乐中的中国精神。他说:“当我们回头去看,会发现另外一种风貌,比如鲍元恺老师,他是扎根在民族的土地上开垦,致力于表达中国精神、中国风味,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十分难能可贵。”谭利华也表示,应该不遗余力地去传承、弘扬中国交响乐中蕴含的历史和文化。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8-6 01:19 , Processed in 1.20829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