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12|回复: 1

[名家特写] 让我们欣喜与悲伤的德黑兰交响乐团

[复制链接]
sina 发表于 2016-6-14 07: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音乐节临近尾声,许多乐迷已经整理“衣襟”、调整姿态,做好了在闭幕式中与斯特拉文斯基与柏辽兹见面的准备。未曾想到演出前三天临时传出消息:闭幕式晚宴的“菜单”被换——整场音乐会的曲目将全面更替;甚至连“主厨”也变了——将由法尔哈德-法赫雷迪尼与纳西尔-海达里安分别担任上下半场的指挥。. [7 i& @. ?0 ?$ P5 ?# H
2 [: H5 L, I0 `. ^9 N
  要知道,这种情况在历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尤其是在闭幕式这样重大的场合中十分罕见的。5月18日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伊朗德黑兰交响乐团与两位指挥用悲喜交加、感人至深的音响打消了听众们之前的疑虑,收获了掌声与赞美。那一夜,究竟是什么样的一场音乐会,让我们如此欣喜,又让我们如此忧伤?
- W7 r- b, ~% E
6 }0 P( W+ ?% \/ V  上半场,78岁高龄的伊朗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法赫雷迪尼为我们带来了几首极具中东风味的本土作品。尽管我们对这些作品并不熟悉,但特质鲜明:乐曲整体结构相对短小,收束感较为突然;音乐旋律多选用民间曲调、在音高节奏上独具韵味;音响织体强调线条的勾勒与气氛的渲染;特别注重打击乐器使用等等。
# ^- G% H( k. P2 F
; l, Y+ d  d7 I4 n4 m  无疑,这些正是指挥家与德黑兰交响乐团极为擅长的。在单管编制的乐队组合中,指挥一方面将独奏小提琴或双簧管声部抽出强调,以确保在演奏快速变化且充满微分音滑动的旋律时与乐队产生过多的冲突,让听众们迅速地熟悉起“伊朗语言”。另一方面,他充分依托乐队弦乐齐奏的深厚功底,通过有效控制力量的强度变化,映射出了一幅幅高低起伏、明暗对比丰满的“伊朗美景”。除此之外,法赫雷迪尼还对德黑兰交响乐队的王牌——打击乐组进行了全面掌控,在鼓励自由律动的同时仍然牵引着乐手们手中鼓槌的力量。杂而不乱的点状缀饰交织于先前勾勒完毕的旋律线条之中,仿佛让人们穿梭于伊朗的街道寺庙间,风情画面直扑眼前。
: i* N( R. `. N, e7 N$ P
/ d( v4 V$ J' e2 P+ \- [. t$ D! x5 M  显然,“语言”、“美景”与“生活”都是围绕“家”的全盘描述。对早已被音乐吸引、置身于“伊朗”的乐手与听众来说却都是欣喜的。因为“家”就在面前。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ina 发表于 2016-6-14 07: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半场,另一位指挥家海达里安则选择了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作为演奏曲目。众所周知,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即便在中国,也是众多交响乐团的常备曲目。在如此前提下,指挥家选取这首曲目来独挡一面,显示了对自己与乐团的强大信心。
3 H$ h0 E& `* T: i7 V+ k: a  \) k: u; b( J' W) e: ]
  尽管从最终的效果呈现来看,伊朗德黑兰交响乐团对这部作品的解读相比之下略欠火候,尤其是在音响层次叠合、音高的准确表现以及音乐推动方面暴露了一些不足。指挥本人在最后高潮的推进中近乎放纵,甚至使得乐队音响产生些许杂乱(乐章间有乐迷窃窃戏语“这不是‘自新大陆’,这是‘自新油田’吧?”)。
* t$ Y  M( B% t  \- Z) z; f7 `
9 ?2 V* }  l% M  从这场音乐会整体立意来看,不难读懂海达里安的曲目选择自有深意。在《“自新大陆”交响曲》中所暗含的“身处他乡、面对异域而怀念故人”的复杂心情恰好完全地与上半场“家乡情境描绘”相互对应。因而,即使海达里安在指挥过程中脸上始终挂着笑容,但女乐手用英国管吹出那催人泪下的主题旋律时,忧伤之情四散蔓延。为什么忧伤?因为我们真正的“家”仍在远方。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3 12:06 , Processed in 0.10006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