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年代中后期(1984—1989),在历经了80年代初期的巨大成就后,渐渐发生了些变化。
/ h, h3 |& J4 W: n. X$ |% C7 m8 E0 r1 f+ ^# r! v8 |, Q
1.演歌派的没落路程:2 N; z: ]. S' }9 u
. k1 A" C" [& x
从1984年开始,演歌派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1984年唱片大赏的得主五木ひろし(五木宏),《長良川艶歌》在当年销量不过48.8万张,位列年榜14位,而总销量67.1万张,公信榜最高第10位。前面一大堆,几乎都是偶像歌手,包括松田聖子、中森明菜、わらべ等人气极高的歌手。当年細川たかし(细川高志)的《浪花節だよ人生は》尽管是首不错的名曲,84年销量却只有20.4万,位列年榜65位。而其他演歌歌手这一年都不怎么好过,小林幸子、石川小百合的销量也不怎么好,倒是都はるみ和岡千秋合唱的一首《浪花恋しぐれ》从1983年红到了1984年。
0 K6 E; N/ S6 X0 O- `/ s2 a# u- n g+ C
从1985年开始,这种差距越拉越大。首先,大奖几乎都被流行派拿走了。日本唱片大赏的最大赏,在1985年以前,几乎都是给了演歌派歌手,除了几次特别的情况给了歌谣界:比如1978年PinkLady、1979年翁倩玉,都是因为她们的歌曲造成了很大影响力。而1985、1986、1987、1988、1989年,却全部是偶像、流行歌手拿下了最大赏。其中最具有里程碑的就是中森明菜连拿2届唱片大赏,平了細川たかし1982、1983年的记录。中森明菜来势汹汹,1982年出道,1985年、1986年,连续两年霸占唱片大赏、FNS歌谣大赏,除了有线放送大赏年终第1没有拿到,其他全部包了。演歌派也因此受到了重创。$ e3 J- v- |: t# c" d. R% V1 e
, }) I4 z$ M T* M0 O7 r$ ]: C; \ 而1985年开始,几乎所有歌手的销量都渐渐下滑,而演歌派就是其中的领航者。不仅销量下滑,公信榜的最高位也呆不住了。五木宏自《長良川艶歌》之后在80年代、90年代再也没有单曲上过公信榜前10,细川高志自从《浪花節だよ人生は》后也没有单曲上前10。而作为演歌派的女王级别的小林幸子、都春美、石川小百合,尽管之后也有名曲,但是公信榜上都没有进过前10." y% Z8 T) ]" B5 G& c! {7 S# q9 o& L
5 q7 S+ B/ j# F6 q' ~0 U 1986年是80年代名曲辈出的一年,五木宏、细川高志、石川小百合都有名曲问世,但是3人不论是在销量,还是人气上,同时败给了偶像派与刚刚兴起的"新成人音乐"。# I2 Q$ B, M: p$ @( D7 ?" A! C
4 @$ q- m! y* G1 Q; |# R/ d
1987年是历年来销量最惨淡的一年,最高销量难得地回到了演歌派手里——《命くれない》以公信榜第6位,销量42.2万张拿到了年榜第一名!也让向来名不见经传的瀬川瑛子难得地笑了。而同一年,五木宏的《追憶》也进了年榜前10,位列第9,这张单曲的总销量31.1万张,成绩还算是不错,不过歌迷显然不够给五木宏面子,最高位12位……) G; D7 ?$ ]' ^8 N b1 s
$ x: a1 g9 ?3 G; W& |8 ]% n: h
1988年以后,演歌派可以说是一败涂地,除了《命くれない》在1988年继续放光彩、小林幸子《雪椿》销量还看得下去、五木宏的销量也还行,其他几位当年的演歌巨匠几乎都销量见底。- P0 ^) K. w3 E4 @
& C: W9 E9 Q' \. h( {$ _2 _
这也标志着演歌派正式交出了手中的接力棒,流行音乐也就这样开始发展了。' `7 p, W: L$ v) m
5 X1 K: {8 m3 b" \8 G1 c- n
2.80年代初期偶像派的没落:
" U. n$ _5 ]( q |3 F1 w* H$ V- F2 ?
6 n5 A, C- y y 80年代初期的偶像,特别是1980年和1982年出道的偶像,还是和70年代的idol一样,比着可爱的手势,在台上不是秀身材,就是装纯情。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一直红到现在的松田圣子了。不过松田圣子能红到现在也是有原因的,她的歌曲其实也有紧跟时代潮流,要不然她早就被淘汰了。% l6 |( p% p9 g" i Q0 i5 ~ b
2 p1 `+ S) Q8 s5 J
1984年,松田圣子的单曲《Rock'nRouge》高高挂在年榜第3名,销量高达67.3万,简直是风光无限。但是1985年她就迅速滑坡,几张单曲销量都不是很高,最高的《天使のウィンク》年榜第10位,销量41.4万,明显下滑。这其中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w- M' V; x; N. R8 e* L) o, C' y
7 i, J5 f' [% f0 P; s: M4 @- _
1982年中森明菜的出道标志着70年代1975年格局的再现。为什么这么说呢?1975年,以可爱为主要卖点的陈美龄达到巅峰后开始回落,山口百惠这一年也不错,而樱田淳子也以可爱轰动一时,岩崎宏美也在这年出道。这几位都是当时的一线idol。而中森明菜在跨入巅峰的时候(1983年),正好是对上了当时几位idol。首先是以可爱为卖点的松田圣子,对应樱田淳子;第二位是80年出道的河合奈保子,销量不是一线销量,但人气很高,对应陈美龄;第三位是以实力为主要特色的柏原芳惠,对应岩崎宏美。中森明菜就不用说了,自然是山口百惠的延续。1975年红白格局的再现,标志着必然有几人会迅速滑坡,而又有几个派别会保留下来。
( \, ^0 I. l$ y9 _1 [/ n6 {& C7 J
^7 m& E, v; _: _ I. y 中森明菜当年红的程度应该是松田圣子所达不到的高度。这也是1985年以后,松田圣子渐渐走低的一个原因。8 q% z' k% X+ a6 P
- n9 t% ~3 ]% ]. h; M5 e, S- B1 f' ~1 h 而最大的原因应该就是70年代偶像"大爆料"。80年代刚开始没几年,70年代第一代偶像天地真理就大发牢骚了。她觉得日本歌坛是不公正的,歌迷是"花心"的。鉴于她自己以前也是"纯情"派,所以她竟然自己打破自己的形象,出演了一系列有些疯狂的电影,甚至拍了成人写真集。天地真理自然当时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却也成功达到了目的:纯情派的脸面被彻底撕毁。可是她这一撕毁不要紧,松田圣子、柏原芳惠、河合奈保子、松本伊代、滨田朱里等等一系列、一大把以纯情为主要卖点的女idol也就此转向衰弱。她们一衰弱就成就了中森明菜,毕竟中森明菜是"百变"为主要题材,而且也没什么纯情系列的歌曲。中森明菜一时间没有了敌人,瞬间霸占了整个乐坛长达3年之久!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连拿3年公信榜年榜第2,连续2年拿到FNS歌谣祭最大赏、日本唱片大赏最大赏。4 E: T9 O3 q/ Z5 {6 r
, ]4 M& W( m7 E# Q1 ~ 从1984年开始,这一大批80年代初期出道的女idol几乎全部开始没落,到现在能记得的也就那几个。而到了80年代中后期,纯情派几乎没人了,松田圣子也紧急转型走熟女路线,结果相当失败。
( Q0 J8 d: r4 ?1 G; @0 i/ L; I& s Q6 U( H8 B: u! i" l1 W2 Y& M
男idol倒是没有什么很大影响。80年代初期田原俊彦、近藤真彦双雄格局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但是在团体方面就不尽然了,竞争相当激烈:1982年出道的シブがき隊红到了1988年,就解散了;チェッカーズ(格子乐队),在1983年出道,到了1992年解散时依然是第一乐队;1985年末出道的少年队,则是后来港台有名的小虎队的原型;1988年出道的光Genji则拿到了1988年唱片大赏。
; P$ Q- I! |" M, @- L: _
& `( N+ ^6 a5 g' { o1 { 3.日本歌手到香港的发展:
& h* E1 I9 }$ S8 Y
x% s) h8 b; N' u i8 B 由于日本国内竞争太过激烈,所以,从1983年开始,有一些日本歌手开始转向香港发展。其中有松田圣子、中森明菜、柏原芳惠、近藤真彦等等。在香港,最红的应该是柏原芳惠,而中森明菜在香港也拿到了许多白金唱片(一共4张),松田圣子、中森明菜也都拿到了几张金唱片,发展得都不错。
5 ?* E. c7 `+ ?5 y* m0 J
) A; Q7 Q/ b; o4 R# f: i v6 k 为什么要去香港发展呢?其实这跟当时香港乐坛有关。香港乐坛在70、80年代大哥大、大姐大一大把,徐小凤、谭咏麟、梅艳芳、张国荣、邓丽君等等,都是一线歌手。但是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是偶像派的成员,也就是说香港当时没有偶像派这种观念,也没有人当偶像派。而1983年,柏原芳惠所在的飞利浦唱片公司率先嗅到了这股气息,安排柏原芳惠到香港发展。本来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结果没想到柏原芳惠这一去就开始红了,竟然一直红得90年代初,比她在日本红的时间还要长,结果成了香港第一宅男女神。1 F: G$ @$ M0 I
( ^' r6 W% x5 J' _( X 其实,柏原芳惠在香港大红的曲子也不多,但是在日本没红起来的曲子,在香港红了。比如《最愛》,别看这首歌好像知名度挺高、销量不错,实际上在日本是一首淹没在音乐市场的佳作。这首歌实际上是被周慧敏唱红了之后,芳惠紧跟着红的。《春なのに》是柏原芳惠在香港的第一枚歌曲,似乎没有很大影响。但是到了1986、1987年,柏原芳惠在日本已经走向没落的时候,在香港却进入了她的鼎盛期。比如《花嫁になる朝》、《途中下車》、《黄昏のダイアリー》,其中最棒的就是《途中下車》,这首歌曲在日本销量还没摸着2万张,在当时的香港却人尽皆知,而且当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下班的时候听这首歌很放松心情。柏原芳惠也就此在香港占了一片土地。0 R; \/ n+ E5 F/ V" [8 h
" j/ L& g5 ^) ^( r/ d5 j4 q
柏原芳惠之后,近藤真彦紧接着就来了。近藤真彦在1985年以后,人气依旧高,但销量明显下滑,所以他也紧跟着柏原芳惠,1985年左右到香港搞宣传。结果一红也是好几年,但所造成的影响力远不如柏原芳惠。松田圣子和中森明菜这两个死对头到了80年代末期也渐渐携手两败俱伤,销量也有微微下降的趋势。所以,她们的唱片公司,一个sony,一个华纳,都将她们推向了香港发行。结果还真是有效,她们的唱片都在香港大卖,尤其是中森明菜,我这里有个数据:; U' i n9 `( `3 k
5 V$ D( A8 I4 d6 Z9 h: s
日本歌手在香港成绩% r* W9 H! x4 d, }2 b- g- K1 J* k5 y
5 I( n1 X0 m: ^3 I2 v4 T# k
1988金唱片4 }- v `$ m5 u
0 p0 C* `* I/ R& m
1988SeikoMatsudaSnowGardenCBS/Sony
o* T6 E) F" @9 U+ ~2 e" [ B* W1 Y! U2 ] [* |& o
1988SeikoMatsudaStrawberryTimeCBS/Sony* v1 s+ V- J- [
! n% R$ t: {; ?5 P0 `: W( K 1989金唱片% `2 L1 J8 N& V+ q) [3 n
5 Q1 O+ I( C7 j# p9 f4 U4 o/ L 1989AkinaNakamoriStockWEA
7 {( [# n9 N4 v5 D- i2 O, U0 e4 L1 g' ]% y+ O6 p+ L" f- h8 Z9 S
1989AkinaNakamoriFushigiWEA
% j/ D$ b& C% |4 i) T( g# ~+ _7 _8 l* b( n7 k7 I3 |+ U
1989AkinaNakamoriBestIIWEA
" ]# Y# _* S4 n z( L' [
1 P! z8 K& @3 p1 g+ i' B% U4 a 1989AkinaNakamoriCrossMyPalmWEA
( |! R: b$ ^2 [. @3 f/ c' ~. F4 T; ]/ p( F" c0 c
1989AkinaNakamoriFemmeFataleWEA
4 Z) d/ n2 z! v) m$ ~5 I9 P$ p- Y$ F0 O8 C# r/ n
白金唱片
4 K# v7 R0 O& |. }
4 d E4 Y% H" }1 a9 ]4 z3 z; P4 y 1989AkinaNakamoriBestWEA
- B5 F$ j! W- a1 l5 H7 X* @1 J
( z! r) |" @7 m8 F$ i 1989AkinaNakamoriCrimsonWEA( P6 k, B' ^8 B& q: f; p
( J: f1 Z/ ~' W
1990白金唱片! N: E' I: A/ S/ W; }, Z1 u
+ q, b' u) N: \; e 1990AkinaNakamoriBest2WEA
# [0 ]5 E4 G* [1 v# J* d
) Z6 k8 {6 v5 {/ l 可以说中森明菜成功挤下了柏原芳惠,销量不仅在日本很高,在香港也很高。但柏原芳惠销量尽管不高,可是她的人气不论在日本还是香港都挺高的。
8 q6 F9 @: A4 P# e/ l7 K+ u; f
9 @. x; T0 B! o- H 4.新成人音乐的兴起:
- `. f: I0 b$ D7 Y% E& c% ^8 C; G+ \& k4 l; B# w0 w
1984年,邓丽君重返日本,她所在的公司可以说是"三无公司":无影响力、之前无成功的歌手、无钱(缺钱)。话说邓丽君也太重情义了,1984年的日本歌坛可以说是风云大作。中森明菜和松田圣子竞争得厉害,五木宏和细川高志也是一对竞争对手,近藤真彦和田原俊彦也是互相攻击。这几位在日本都掀起了狂澜。唯独女演歌歌手缺乏严重,小林幸子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美空云雀哪里敌得过年轻一代,都春美、石川小百合也很辛苦,却明显没什么动静。这就给邓丽君提供了一个契机。
o7 Y# i4 e5 g( W8 _5 w' Z1 @7 D7 V+ T! ^7 k; g
所以,邓丽君在日本的成功,也不完全是像许多人说的"多么多么不容易,日本乐坛竞争多么多么大"。其实邓丽君1983年就考虑复出了,发了一张single,严重失败,结果在1984年正式复出时就显得有些疲惫。但是邓丽君还是成功了。她和作词家荒木とよひさ(荒木丰久),作曲家三木たかし(三木刚)一起,创造出很多超高质量的歌曲。比如说邓丽君的复出Hit曲《つぐない》,明显是夹在流行与演歌之间的歌曲。邓丽君的嗓音是不适合唱演歌的,然而,她当时已经年过30,不可能走偶像路线,而当时的日本也就只有演歌、偶像、原创这三种路线,原创歌曲对于邓丽君显然是有些困难。所以,三木刚为她量身打造了这样类型的歌曲,在日本乐坛上又多了一种新型音乐。
! t2 r0 q7 B9 D5 q8 L& r3 F* D/ M" ~; g9 {/ w, D% }: B
事实证明,这样的歌曲是适合邓丽君的。不仅适合,还是非常适合。邓丽君的成功,多半都是有赖这两位大师级的指导。《つぐない》成功地打进了日本乐坛,至今仍是作为KTV里点唱率很高的歌曲,这首歌也不负众人期盼,1984年的有线放送大赏被邓丽君囊括。而1985年的《爱人》,是一首"不伦之恋"的歌曲。当时日本人似乎很喜欢这样的歌曲,喜欢"玩刺激",找"新鲜感",结果邓丽君的这首歌曲也正式成功打进了日本乐坛。1985年可以说是"中森明菜年",松田圣子已经不是中森明菜的对手,年终3大赏中,中森明菜以《ミ・アモーレ》拿下唱片大赏、FNS歌谣祭,剩下的有线放送大赏则被邓丽君的《爱人》拿到,完成"2连霸",阻断了中森明菜想彻底囊括大奖的梦想。1986年不愧是名曲辈出的一年,中森明菜也成功蜕变为实力派,《Desire》再次拿下唱片大赏、FNS歌谣祭,甚至拿到了1986年上半年的有线放送大赏。不过邓丽君继续发威,一首永远不会被人忘记的《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再次击败了中森明菜,拿到年终"有线放送大赏",完成"3连霸"。
; O2 }0 j# c2 d% t, E4 k; }
7 @& }; r, m5 [/ T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这首歌的中文版《我只在乎你》已经是人尽皆知。但是作曲者三木刚却鲜有人知。三木刚凭借这首曲子拿到了1986年唱片大赏里的最优秀作曲赏,邓丽君也唯一一次入选唱片大赏的金赏。而这首歌在1997年"感动日本人民的100首歌曲"中赫然排在第16位,可见其名气!其实,三木刚真是一位全能作曲家。他不仅开创了"新成人音乐",他还写出了《思秋期》(岩崎宏美,这首歌是岩崎宏美1977年最优秀歌唱赏的歌曲)、《もしも明日が・・・》(1984年年榜冠军)、《さくらの唄》(美空云雀)、《津軽海峡冬景色》(石川小百合)、《待ちくたびれてヨコハマ》(柏原芳惠)等等著名歌曲。这其中既有演歌巨匠,也有偶像派成员,以及实力派的象征性人物——岩崎宏美。三木刚是日本一代黄金作曲家实在是来头不小! - J# I8 \8 r# U5 g1 N
0 o' |2 q. q" W8 z7 f
可以说,1984、1985、1986年,都是邓丽君的黄金时期。到了1987年,由于邓丽君新单曲《Scandle》的失误,导致《別れの予感》延期发行,以至于年底无法再续"三连霸"记录,但却以比别人晚半年的单曲入选"有线放送大赏"的"有线音乐赏"。而1988年,《別れの予感》终于拿到了上半年有线放送大赏,年底入选"有线放送大赏"的"有线音乐赏"。5 ~# u1 X* b/ A' K- S
; i- C& w1 s9 Q4 Q' q7 r
在1988年以后,由于邓丽君的隐退,她的单曲也可以说是一溃千里。销量剩下几千张,公信榜也总是处于末尾。90年代,崛内孝雄开始继续这种音乐形式,也获得过一定的成绩,但是比起邓丽君来,就小了许多。5 X6 r/ P$ I1 Y0 B7 B7 r/ w; N
7 O+ e1 S$ v! O+ l" b/ `# I" 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