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儿温情的“要挟”之下,我才知道并去观看了电影《百鸟朝凤》。尽管从影片的叙事结构手法、拍摄背景意义等方面,我们作为观众都可以有指手画脚的权利,但作为教育者的我,更愿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3 D* C: B. G" ` V# s
" h: F# ?+ s8 K; n 影片中,游天鸣学艺是从撅着屁股用芦苇管子吸水开始的,用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来看,这是多么荒诞的方式啊,这与艺术哪有什么关系?至多也就是所谓技术层面的肺活量训练。可是肺活量的训练方式多着呢,为什么采用这种荒诞乃至残酷(下着大雨也在练习)的方式?对比当下各种培训班打着“快乐学习”招牌的做法,焦师傅就跟野蛮人似的。但有意思的是,最枯燥无味的练习,却带来了最强烈欢愉的兴趣。当游天鸣笑着、叫着、跑着告诉师傅能吸上水的时候,那种明亮的眼神与难抑的兴奋,绝对不是假的,对他而言,这绝对是无比珍贵的兴趣萌发的时刻。而这时候,师傅却面无表情地给了他更长的一根芦苇管子让他接着练。这种兴趣培养方法就是在折磨人。 9 G. q- d7 c9 O: l & d O1 a% V" @ 焦师傅除了在技艺上折磨游天鸣之外,在精神上也要对他进行一番历练,那就是师弟蓝玉入门不久就外出接活了,游天鸣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和想象着师弟神气的样子。我想,焦师傅在技艺与心理上对游天鸣的磨练,为的是让他明白,所有的一切都不能太轻易得到,要保持敬畏,要耐住寂寞,如果扛不过去,你就别从事这个行当了。可以说,师傅教蓝玉的只是技艺层面的东西。而教游天鸣的,是一套完整丰富并且最根本的内容。终于,当游天鸣扛过去了,便开始了被众人念念不忘、印象深刻、乃至能够判断定位一个人生平功绩的《百鸟朝凤》的学习,有着品牌传承使命感的游家班开始行走江湖。反观当下的艺术教育,虽然不可能(当然也不必要)让每个人的学习都提拔到此种高度,但很多学习者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学习,很多从教者为稻梁谋而不沾音乐皮毛的教学,是不是也太低下、太庸俗了呢?9 g! U, w6 L/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