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曲最喜欢与怎样的作词合作?
6 O6 H- c D8 y, H' d' U- K
, r1 g+ Z" B* W# N
& a$ C$ ^! N: w: Z/ d* t; `9 c, s2 ^6 `- ~4 m8 i$ @; f4 Y
正好前段时间做歌曲制作人,自己也找了不少词作老师沟通,算是攒了点经验值,怒答一发。$ M) e( H7 o! ]) O7 J
& O! ?3 |: J- Q% w3 J
单纯分工的作曲人其实不太考虑需要怎样的作词,只要对制作人(对作品把关审核的人)说:你给我选个好一点的词作啊!
1 A) o5 d% f ?! @! S0 g6 G+ |# j: a- c1 u! ]+ y
然后这锅就落到制作人头上了……. X, e- r, M' a+ T5 k& ]6 v
6 @) R, ?* ~5 g/ M4 {; L
所以说作曲人喜欢和怎样的作词合作,不如说最后把关的制作人喜欢和怎样的作词合作吧。
, ~; |" Z: E0 Q7 I7 I8 I+ {/ y3 j1 p7 C
- M" W- a% o; C7 q/ l 何况我自己也身为作曲人,能感觉到对好词的要求,大家的方向都是一致的。- @3 u$ g8 i# V/ D7 f( C
' e7 U% k! D% y% f- u5 @
词力方面,文笔其实是排在最后考虑的。一个即使能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作,如果其他方面不达标,也并不会作为作曲人和制作人考虑的优先对象。
/ I1 o& Z& Y3 ]+ ~9 Q
: L; |/ P k' X b/ D( S6 k, F 在制作人的眼里,歌词需要考虑的方面,大致有几个点:. F+ c# }- N: _$ i9 l$ _
/ K V) i: O5 b3 z" h
1. 词曲音调咬合2. 听觉的识别度和风格适配度3. 主题性! @* S# D% Y0 w* ?
- @8 `# `: J4 ?6 X
这 3 点里并没有文笔,文字功力是加分项,但得过了合格线,加分项才有用。
2 ]( h' b1 G6 Z: \
/ ^5 \+ H& U9 F9 c4 H1 J 押韵同样也是。) n7 M3 d8 Q" B; _2 h3 p
) N; W8 |4 ~* q1 t 这也是方文山在某些文字工作者眼里“稍逊”,但依然受曲作和制作人们喜爱并屡获金曲奖的原因。尤其对于先曲后词的情况,方文山那样足以让作曲人感动得泪流满面了。
" {1 |7 `) P" X" W( D) ]
6 H6 x( i; b0 M 先说音调咬合。
8 H( A) v7 i9 B3 T
) c3 ], x9 x4 u* j, J 举一个例子,周杰伦《最长的电影》:再给我两分钟让我把记忆结成冰4 a) ~% q/ h9 L2 w7 Y: h
8 \# _5 S9 L7 g* O @+ ]- n) L2 ^ 别融化了眼泪你妆都化了 要我怎么记得8 b( f2 y; t- j
9 m4 T& [6 X4 A8 Q6 o 你说你叫我忘了吧你说你叫我忘了吧
2 {) h3 b' p6 N
4 j( X! x( l0 c: e0 m 你说你会哭 不是因为在乎
r. p! q& O. B) {3 N0 l& ~! ~# W* A" e- Z* @8 m
第二句「让我把记忆结成冰」由于曲调原因,很容易听成「让我把鸡翼煎成饼」。因为「记」字的音调太低,对文字本身语调的扭曲较大。
9 K' } @) @& q x7 y
8 ~9 H! V# ]9 s7 D b 而「再给我两分钟」和「你说你叫我忘了吧」的音调咬合就非常好,所以唱起来非常「顺口」。+ v; C* w5 P' ?4 p" ^
0 c8 A# ?5 h' k4 p. _2 S' q# y
说话时的「忘了吧」,通常「了」字是带过的语气词,这点在曲调里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 H" C( P4 l1 N. B" l
' Q% V# R% x* |2 {' r 再说识别度和适配度。
3 I5 j) P- S( ^$ B3 O: r# T. K! M# k# w8 X1 o
举例方文山《一路向北》:我一路向北 离开有你的季节你说你好累 已无法再爱上谁& B: _' X" i) \6 J
" x; o# W3 b4 s+ @
风在山路吹 过往的画面全都是我不对细数惭愧 我伤你几回
" e1 C2 b3 C' `( t, R# s- f- y& v( r$ P0 w: b, Q3 K) n6 v1 W- `
看起来很简单很直白,都是高频常用词汇。也不刻意凸显文笔。
$ a, E9 Q8 m/ X8 M7 y" [ Z2 b6 ~- M$ @ o; z
换句话说,「看起来都像是小学生能写出来的」。然而制作人偏爱这类歌词,自有理由。
( \: E+ t+ p& {: U1 g3 q
) n4 r* Q$ G% w& l; v2 Z" {: I: G 「季节」「好累」「爱上谁」都是在其他歌曲中出现了无数次的词汇。用得不好,很容易显得俗气。
# t2 n( {% G/ }; A! T6 j( a3 u, Y( I3 u
但正因为用的是这些词汇,才能更容易让听众在完全不看歌词时听懂表述内容。
+ q$ c0 r: m% ]& [: k- v
) ^7 L# e, i$ m) m- C M 如果让听众感觉「歌很好听,但是听不清唱的啥」;那这里就会给歌曲整体扣分。
' a1 A. i! Z: A2 [4 K" I
. m" D+ {7 v6 W! i8 C- D/ W" Z2 ~ 另外,在曲风的适配上,英式摇滚本来就是直抒胸臆,所以这里写得简单直白很合适。
: v2 [. @9 {+ S1 s6 d- j1 k! m3 l! x: z3 v J4 B
包括《不能说的秘密》也是简单直白的情况:你说把爱渐渐 放下会走更远又何必去改变 已走过的时间1 z) r0 H' S$ q* Z
0 c' k1 }, h# t
你用你的指尖 阻止我说再见想像你在身边 在完全失去之前
7 Q3 L# @8 K+ l4 K; K% C
# M; g* N6 v5 `( q8 }0 g/ h9 ?! j 当然了,词风也要根据乐曲风格而定,并非所有风格都一定需要「简单直白高频词汇」。到了《青花瓷》不就开始放词藻了么~
# W: y7 m4 g9 z- t$ b" @; w% |. J9 P3 B- ?/ Q) W
需要直白能直白,需要意境能意境,需要天马行空也能天马行空;多变的风格,良好的适配性也是词人功力的体现。4 L8 i7 Z4 N, D- a. `. a
( ~+ U, j& x+ l# b1 n- D
最后说主题性。
- J2 n9 g7 S- U
' V# R) e* h3 l" Q3 f$ @: z( O 主题主要分「虚」(情绪)「实」(叙事)两种。& V8 Y3 I' ]2 b4 D
( _5 m/ }5 n$ t# F/ T 虚的主题,情绪指向一定要明确,是失恋了就老老实实表达失恋的感觉。$ M0 i) C+ e7 R5 V9 d% m
+ [) l4 S% i' C9 S7 I* L% z3 N 如果写成「我爱你但是你不爱我所以我好心痛」这样的,看似表达情绪,其实还是在叙事,描述「我很心痛」这个事件,并没有真正点出情绪内容。所以这样的歌词是失败的。
& |, B" z2 _5 o; A% a+ \
: B$ z, B7 t" G: j' G V* o; G 反而陈绮贞的《鱼》就是很明确地表达了情绪本身:带不走的丢不掉的让大雨侵蚀吧让他推向我在边界奋不顾身挣扎: P3 x+ N1 {3 }: {
- F, N5 m; }6 W; m A: }& Q; G) }
如果有一个怀抱勇敢不计代价别让我飞将我温柔豢养7 ]2 a! V" M% R) {8 F: \9 }5 s
) s' F0 N, Y% B% G7 {
实的主题,叙事类的,至少得把事情讲清楚,不能一上来就失恋啊。4 b+ x) F8 L, S4 m* ]. H2 _- D
/ b7 F6 R7 g2 Q 比如方大同《南音》(林夕老师作,谢指正)就写得很好:在他的墨镜里看不到二泉的月映有多么朦胧 I5 I& i6 U. E: Z, v
9 u0 L1 Y- [7 ]7 U 只记得少年时练习着二胡时琴弦勒出了血红7 }* x$ r8 B! _0 A$ i
0 |& z/ r. z3 K5 `) d5 l 三十四岁后失明了怎么用他双眼寻找自己的光荣
- H! l/ R$ |# i' x0 [* b( }2 w7 G+ T6 J8 B! }; Z
小时候拉奏着浪淘沙他们说他是个天才儿童
( S# T- e% W' `4 I. j8 E3 u! i; @1 g3 M% \. |. ]9 {
很明显能看出,讲述的是阿炳的故事,他的刻苦努力,悲惨命运,天赋异禀,甚至代表作名称在词里都有完整体现,信息量很足。
) y# C; \- b& V. ~( i. e* s1 V; V) O! l% A
顺便说一句,在「押韵的完整度上」,以上列举的所有作品都是不完整的,但不妨碍它们成为好的作品。
! z$ w3 t) F# P- C% Y1 ?# v2 z% f& H; [9 |. d7 \0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