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90|回复: 1

[名家特写] 上午奏粤乐 下午唱摇滚

[复制链接]

4656

积分

5

听众

200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4656
片一玫瑰云 发表于 2016-5-1 06: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余乐夫的双重音乐能力
8 Z; P1 T) l6 G" [. H7 b4 Y' v$ B' _8 E
    有这么一位年轻的民乐人,他前卫、时尚,在广东曾引领摇滚乐风潮,他又是一位地道的粤乐(广东音乐)高胡传承人。他有着与一般民乐人或摇滚青年大相径庭的学习之路,也具有比一般舞台表演者更深的音乐理论素养。他,就是具有双重音乐能力的星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余乐夫。  j1 q2 C1 K2 j% Q7 s

6 h  T' ?4 O/ ^0 ?$ K& _" |# q    余乐夫大学期间成立以粤语演唱为主的摇滚乐队“吹波糖”
' M9 G- B( t& L! t' l" p, \1 r5 t1 d* z
7 {  C+ L$ h8 d$ o) P5 a$ G' Q9 R  认识余乐夫,是在2015年初秋。他随同多位粤乐名家来京参加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粤韵知音——广东音乐专场音乐会》,当晚他演奏了《小桃红》和《春到田间》等粤乐的经典曲目。他的演奏抒情华丽、活泼灵动,对曲目的力度把握和岭南韵味的掌控,都做得非常到位。中央民族乐团二胡演奏家张学琴,向我介绍了这位青年演奏家的传奇人生和艺术经历。而后,我又多次与余乐夫进行了电话和邮件交流,对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0 [: N( P# F, w+ X: U3 K
) y( ~0 D  g. B2 Q* a+ Z
  作为著名高胡演奏家余其伟之子的他,虽然生于音乐世家,自幼就泡在粤乐的浓厚氛围中、听着粤乐前辈们的音乐长大,自己也一直在学习高胡演奏,但是年少时的他对在民间“八音会”和粤剧伴奏曲牌基础上形成的粤乐和高胡并没有过高的热情,反而对摇滚音乐情有独钟。也许是因为广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20世纪90年代时,流行音乐包括摇滚音乐在广州有着广泛的影响,因此,吸引了众多的青少年趋之若鹜的追捧,又因为广州与香港近在咫尺,且在语言上有着天然的“血脉”关系,因此余乐夫也因此迷恋上了香港著名的摇滚乐队Be-yond,迷上了黄家驹,于是他就义无反顾地成了“青春叛逆”一族的成员。虽然,他的热情遭到了父母、长辈的一致反对和不理解,被认为玩摇滚是不务正业,但是,着了摇滚的“道”的他,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在摇滚音乐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大学期间成立的以粤语演唱为主的“吹波糖”乐队,被定义为华丽、清新、活力、力量、深刻等特点,至今已成为中国南方代表性的摇滚乐队之一,有“南中国英雄式摇滚”之誉,在港台以及新加坡等地也特别受欢迎。代表作品有《盛夏》《风靡不了这地球》《阳光灿烂的日子》及《爱丽丝梦游》等。余乐夫则是乐队的吉他手、作曲和编曲,是乐队的灵魂中坚。, V, s$ Y" a4 @) g9 i

9 v6 J6 h; K- u/ e- S  而对于摇滚,我们也不应该简单地将其归入对艺术的颠覆的范畴,摇滚作为一种前卫的艺术形态,不管是朋克,还是重金属,都有其特殊的产生环境和特殊的音乐模式。虽然在外表上看,有些乐手病态、奇异的着装和演唱不为大众认可,但是,摇滚是可以非常健康的,其中包含着的对梦想的执着或与现实的写实等,就并非单纯的偏激与歪理。而广义的“摇滚”,更代表着一种精神——不屈不挠的执着精神!余乐夫认为,这种精神最深层次的本质是对艺术的热诚和不懈的追求。0 d# O% d! U/ C2 V

! t" H- N$ x# [/ R' r% v  也许是自身血液中流淌着的粤乐底蕴使然,余乐夫在不断地与国外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的学习、交流和碰撞中,对于伴随自己成长的粤乐、对于高胡,以及父亲从事的民族音乐事业,有了彻底的转变和更深的认识。幼年时几乎每天都能在耳边响起的《旱天雷》《连环扣》《珠江之恋》《小桃红》《双声恨》《雨打芭蕉》等粤乐名曲,越来越让他魂牵梦绕、一点一点地唤起他的“粤乐心”。如他所言:正是因为自己的摇滚乐经历才使他有了多维的艺术视角和多元的艺术观念,才真正理解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独特价值,真正认识到了什么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元素。在他的眼里,摇滚乐是狂放的,而“传统”却是修身养性的,才是能够融进中国人血脉的、无法用言语清楚描述的东西。于是,他在20岁前后,在继续摇滚事业的同时,重拾粤乐的“祖业”:与四位青年演奏家一道,组建了以高胡、椰胡、扬琴、秦琴、笛箫五声部乐器组合的传统“五架头”为主要演奏形式的“南亭会”粤乐小组,他们以年轻人特有的青春与朝气让粤乐焕发出时代的气息,被誉为“粤乐新一代继承者”。
5 \  }+ W( J$ o2 h, q: \# h1 J4 P3 i! e" u
    对于粤乐的乐器组合,他有着自己的解读:“传统粤乐的乐器组合,包含三架头、四架头和五架头等,我觉得五架头的组合更为和谐。‘南亭会’的五架头有高胡、扬琴、笛子、秦琴和椰胡五种乐器。其中,高胡是主奏乐器,是整个乐队的灵魂,是乐曲韵味、情感和色彩表达的核心乐器。扬琴是颗粒性的音色,掌握着乐曲的起伏与节奏的稳定、转换,好比乐队的指挥。笛子则起到丰富乐队音色的作用。椰胡的功能是衬托高胡的音响效果。秦琴的作用与椰胡相似,以丰满、稳重的特点辅助扬琴,五件乐器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演奏出原汁原味、轻松活泼的粤乐风韵。”
& ~' s  z. m4 Z; l$ b& p5 e" U3 N1 }' b2 v; j2 V7 p
8 Z# x' y+ G* i: Z& u
, A( [# T  k3 c/ G0 U/ Z  m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56

积分

5

听众

200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4656
 楼主| 片一玫瑰云 发表于 2016-5-1 06: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精通高胡演奏的余乐夫带领“南亭会”粤乐小组取得诸多瞩目成绩
6 J* ^* d4 B# m! _6 T
/ Y# L+ s6 T" k; k! ?8 b- P* i  至今,他们已经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2008 - 2013年间,“南亭会”多次受文化部委派赴欧洲各国巡演;并获“首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展演评奖”演奏奖及首届国际华乐室内乐乐团比赛传统组合组别金奖等;2015年参演“2015香港丝竹室内乐节”和新加坡“2015鼎艺华乐室内乐节”,并分别举办专场音乐会及学术讲座。4 h9 n$ s1 j. C3 _% F3 M2 {6 H$ Z
  v% D% M; p; N7 y
  社会的不断进步,将粤乐也推向了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艺术潮头。对于“传承”,太多的人希望或者急于把民族音乐强加上“反映当代时代感”的定位,但效果确是,“传统”被“敬而远之”地当成了摆设或装饰。而余乐夫所代表的青年民乐人,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音乐文化的比较中,认识到了中国传统经典的独特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在“南亭会”里,余乐夫的工作是领衔主奏及包揽改编创作等,他说自从小组成立以来,他们就没有停止过对于传统粤乐传承发展的思考和探索,他们的理念是“维系传统艺术精髓、传承岭南粤乐神韵”,在此基础上致力于乐队声部的细化、中国特色的和声、复调的优化上等新尝试作努力。近年来,他对《平湖秋月》《春到田间》《鱼游春水》《昭君怨》等经典作品的悉心编配,从演奏形式上,拓展了“五架头”艺术表现力、丰富了乐队整体的音色表现。近期他的创作还有:高胡协奏曲《秋江水云》(2014)获第五届“广东音乐创作大赛”三等奖;高胡独奏《粤弦操》(2014)获第五届“广东音乐创作大赛”三等奖;高胡独奏《踏雨心晴》(2015)获2015“金胡琴”小型胡琴作品展演评奖“铜奖”。+ P% H) g. l4 T$ p9 J
. C% D/ c* f+ c  M1 M% A
  一个人的成长,固然离不开时代与家庭共同编织的意义之网,尤其是像余乐夫这么一位头顶父辈的耀眼光环、同时自己也卓有成就的青年音乐家,其成长的过程就更值得我们关注。我曾问他,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父亲对他产生了哪些影响。他说道,父亲在高胡艺术和粤乐发展传承上所作出的成就和贡献,永远是他的榜样和奋斗的目标。虽然出生于高胡世家,但是直到成为星海音乐学院研究生之后,才正式成为了父亲的学生。但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却比其他学生多了一份说不清的距离感,或许是从父子关系到师生关系的转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和轻松。因此,父亲对他的指导,更多地集中在艺术观念、审美理念和人生道路等方面,而并非一对一的高胡演奏指导。虽然,在艺术上作为“80后”的余乐夫会在一些观念上与父亲产生相左的意见,但是,余乐夫直言,关于艺术的争论与分歧是自己艺术成长的宝贵财富,也正是父亲在身边不断的提点和叮咛,自己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方向。因此,父亲是他心底永存的一股力量,而无论是在广东音乐方面的坚守,还是在摇滚音乐上的开拓,除了要证明自己的实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希望交给父亲一个满意的答卷,并得到认可。“父亲就是我内心对艺术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动力源泉。”余乐夫如是说。
; G3 F* t8 }& l& a4 i  \
( L. C; L1 ^# F) ]1 p3 F  可以说,对于粤乐这份传统艺术,余乐夫的态度严肃而明确,他直言,虽然自己要面对两种身份的转换和两种音乐语言的冲突,虽然他曾很多次出现上午演完“五架头”,下午接着要跳上舞台唱摇滚的情形,但是他严格将两者的“音乐频道”彼此隔离,从来不会为了追求传统音乐的“创新”而将两者做随意的拼接。他不认同激进式的发展模式和态度,而是希望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继承和发扬粤乐,这也是“南亭会”所有成员的真实想法。因此,他们还会坚持自己的道路,用独树一帜的本土语言“做好自己”、讲好“粤乐故事”,唤起粤地同乡以及全体中国人内心共有的身份认同。他说,能够肩负传承粤乐的重任并成就一番事业,是很幸福的事。
$ B+ i! A) ]8 _# }% p
( o9 c& R) c7 b# R  N  毫无疑问,摇滚与粤乐,是余乐夫音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部分,在他看来,两者虽然具有截然不同的文化属性,但是应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地存在于中国音乐的殿堂里。两者并非没有合作的可能,只是这一过程需要严肃认真地对待,不能过于随性而为。对待传统音乐,需要保持对传统精神的珍视,同时,应该更从容地、更讲究地表达出中华民族自身的庸雅气度,以展现中华文化里的“东方范儿”为最终目标,把“中国音色”演奏得更加清晰可辨、更具有分量。- s8 ^  ?6 W' Y% C5 y( v7 _
1 ?- T$ f/ G! M) _- n1 y% I, _5 ]
  从对粤乐熟视无睹转向摇滚音乐,又从摇滚音乐回归粤乐的传承,这一身份转换和音乐语言的碰撞过程,体现的正是余乐夫积极的、开创性的“灵魂锻炼”。这是他对粤乐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也是对中国传统音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发展的深刻思考。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18 13:32 , Processed in 3.043733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