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47|回复: 0

[短篇小说] 彭学军短篇小说:书写诗性的生命之美

[复制链接]

2万

积分

19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6504
anxin 发表于 2016-2-24 18: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彭学军,女,儿童文学作家。出生于湖南吉首,1985年毕业于江西赣南师院中文系。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终不断的琴声》《你是我的妹》,中短篇小说集《油纸伞》《歌声已离我远去》等十余部。短篇小说《油纸伞》获1995年陈伯吹儿童文学奖,长篇小说《你是我的妹》获第六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大奖。谈到自己的创作时,彭学军说,童年的记忆给了她创作的灵感和冲动。







  她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美”是一种大美,它涵盖了一部完美的文学艺术作品所要求的全部要素:故事、结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心理、场景、意境、格调、语言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追求美,把这些要素融为一体,自然就呈现出一种近于完美的状态。

  彭学军在文学创作上起步比较早,她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创作,起初创作的主要是或者说全部是短篇小说。彭学军的短篇小说大部分发表在《儿童文学》杂志上,我也是她作品的责任编辑之一,熟悉她的作品。那一篇篇精致典雅、意蕴深厚的短篇小说,给文坛、也在读者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很多人认识和喜欢彭学军,不是因为她近10年来创作的一部部长篇,而是她的短篇小说。在20年间,她发表了数十篇短篇小说,每一篇都不负读者期待,都能给人带来惊喜。这些短篇小说是一颗颗珍珠,是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也是一道独特的美丽风景。正是近20年短篇小说的历练,为她后来从事长篇小说创作打下了深厚扎实的艺术功底。最近她的短篇小说集《等成一棵树》出版,其中收录了14篇短篇小说,可说是彭学军短篇作品的精华和代表作。

  说到彭学军的作品风格,我想到这样几个字:纯、静、美、雅。

  纯,就是纯净,指内容的纯净和艺术上的纯净,以及基调的明澈纯洁。静:就是安静、恬静。彭学军的作品没有表面的喧嚣和对立冲突,和她这个人一样,很安静、娴静,就是有大波大浪,也是在底蕴和内涵上,哪怕写到死亡、灾难和道德污浊、人性丑恶,文字也始终保持着一种节制和温婉。美,她的作品所蕴含的情感美、内涵美、意境美、语言美等,恐怕是大家公认的。雅有优雅、儒雅、趣雅等,彭学军的作品中最突出的就是温文尔雅和典雅。

  在此,我只谈其中一点:“美”。首先,彭学军本人就是一个严肃的“唯美派”作家。她的每一篇作品,不论是自然天成,还是匠心独运,都构思精巧,每一个细节都很走心。她在创作上用功之深、用情之专,在字里行间都有体现。彭学军是一个属于“纯文学”的严肃作家。她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美”是一种大美,涵盖了一部完美的文学艺术作品所要求的全部要素:故事、结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心理、场景、意境、格调、语言等各个方面,这些要素融为一体,自然就呈现出近于完美的状态。

  关于彭学军作品的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是鲜活生动的生命之美。

  我认为,每一篇优秀作品都是有生命的,它应该是灵动的、鲜活的、丰富的、生动的。这样的作品能直达心灵,与读者心气相通,就像老友,哪怕多年不见,也会在记忆中留下深深的印迹。彭学军的很多作品都是这样的优秀之作。

  儿童文学很注重故事,我也知道给小孩子读的故事情节很重要,但从艺术上来讲,故事是框架,是骨骼,人物、情感、内涵、意境、语言等则是它的血肉。没有情感、没有内涵、没有意境的故事,只是没有生命力的空壳,或是一堆虚华浮泛、五颜六色的肥皂泡。比如当前充斥着儿童文学园地的“校园生活故事”,怎么看都觉得艺术成色不够。彭学军的作品恰恰是内涵深厚、情感饱满、意境悠长之作。比如她创作的数篇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的短篇小说——《油纸伞》《红背带》《染屋》《载歌载舞》等。一柄普普通通、过去农村人常用的红色油纸伞,在彭学军的笔下,像一个有灵性的精灵,张扬着蓬勃的生命力,同时也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把伞在危难关头,分别救了奶奶和“我”,不但承载了“我”与奶奶两代人的故事,贯通了两代人不同的愿景,同时也通过背景的描写如赶集、求河神、跳伞舞等场景展示了湘西特有的风情。很多年过去了,我的脑海里还有这样一个画面:“我”爷爷向“我”奶奶求婚,将红色的油纸伞从镇上一直铺到奶奶家门前,整整连了20里。“一溜红光熠熠的油纸伞蜿蜒而至,如一条溢彩流光的红绸带在山间抖动”。《油纸伞》写两代人的故事,在深厚的历史背景下,在一个短篇里融进了抗日故事、亲情、爱情和湘西所特有的民俗风情,集优美与厚重于一身,很耐读。

  如果说《油纸伞》《染屋》是以一种风情之美、人情之美打动读者的话,《载歌载舞》《午后》《哥哥在电梯里》《看不见的橘子》等描写悲剧的作品中,彭学军依然在着意追求一种美,作品思想的穿透力、情感的感染力和作品内容的厚度、艺术质感依然很强。特别是《载歌载舞》,把艺术上的“繁”与“简”、“美”与“丑”都写到极致,让读者在享受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人性拷问的力量。

  《载歌载舞》讲的是一个正当妙龄的苗家疯女孩儿,总爱围着人跳一种曼妙的舞蹈。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写女孩之美、舞蹈之美。当地人司空见惯,谁也不看,谁也不理她。“我”家新从城里搬来,对疯女孩儿的舞蹈感到很新奇,很喜欢。一天,妈妈外出,把“我”和妹妹反锁在家里,炉火点燃了尿片,火越烧越大,就在这紧急关头,疯女孩儿以舞蹈的姿态两次冲进屋里,救出“我”和小妹。这时,村里人也赶来了,但是人们看着疯女孩儿在大火中以舞蹈的姿态挣扎、扭动,却没有人去救她,在人们的心里,一个疯子死了就死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作者写到人们观望女孩在大火中挣扎时,只用了两句话:“人们齐齐地站着,看着,看什么呢?看金妹跳舞吗?他们是从来不看金妹跳舞的呀!”这种冷静简洁到极致的描写,像一声轻轻的质问,鞭辟入里,直达人的灵魂。这种举重若轻、不动声色的批判力量,仿佛有千钧之力,瞬间击碎读者的情感堤坝,让人由内而外地感到不寒而栗,感到人性的可怕。彭学军把疯女孩儿尽乎极致的舞蹈之美、本性之美与村民的人性之恶对比来写,把人性当中深藏不露的丑恶、冷酷生生地撕开给人看。不由得令我想到鲁迅作品里的“人血馒头”和阿Q行刑前趴在地上画那个怎么也画不圆的圈。读了这篇小说后,我真正觉得彭学军在艺术上是个厉害角色。

  我还比较欣赏《红背带》和《等成一棵树》,这两篇作品除了写得很美外,还体现了彭学军在艺术上对现实与幻想不露痕迹的对接、过渡、转换。《红背带》说的是老婆婆苦苦守望丈夫的故事,直到80多岁时捡了一个孩子,终于用红背带背上了孩子,第二天心满意足地死去。一条红背带背起了一个女人一生的命运。《等成一棵树》写一个男孩痴痴地等一个女孩,直到生根发芽,抽枝展叶,等成了一棵树。几十年过去,女孩子结婚生子,转了一圈又回到树下。这个故事耐人寻味,包含着几多人生感慨。

  二是精致考究的结构之美。

  彭学军的作品很精致典雅,结构很讲究。在故事结构上,设置悬念不留痕迹,水到渠成中可见一波三折,注重故事内在的张力和内涵,注重艺术的感染力。

  在结构上她很擅用“道具”,或称“理念”,这也是一篇作品的“点睛之笔”。比如《春桐秋景》里的“剥毛豆”、《瓷器》中的“摔瓷器”、《废船》中的废船、《油纸伞》中那把有灵性的红伞等,再比如《红背带》中的那条红背带,写尽了一个女人一生的渴望——做一个母亲,用一条红背带背起一个娃娃。彭学军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是有“魂儿”的,有了“魂儿”,整个作品的结构也就紧凑精致了。

  三是诗性纯净的语言之美。

  当前儿童文学界有一种欧风洋派,那种矫情、华丽、繁复的大长句,带着刻意显摆的雕琢、修饰和浮华。相比之下,彭学军的语言则自然流畅得多,她很擅长描写,但不是“白描”,而是状物与抒情有机结合,带着很个人化的独特视点和感悟,并将这种感悟以优美、诗性的语言描绘出来。另外,她喜欢用第一人称,以“我”的叙述,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在从容平和、自然亲切之中透着才情诗意。她的文字把那种艳丽的浮光和刺拉拉的冷光都打磨掉了,是一种有质感的书面语言,柔和、温润,带着天然去雕饰的纯净。另外,她很懂得适可而止,注意留白,文字含蓄而节制。因此,读她的文字有很强的代入感,感觉很舒服,令人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作品的情境之中,很自然地就想到那句话:岁月静好,安心读书吧。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22 19:52 , Processed in 0.121688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