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声乐学习入门须知$ ^, |. |4 R7 U" n3 O* Q$ x
. w7 t; P t8 N
一、气沉) n, p4 E! }* P( M2 p' R) k" x
若想使高音唱得轻松而又明亮干净,气息支持当然是基础,关键是气息的位置,音越高位置越低,以在腰部四周为最佳.很多人在唱高音的时候总有一个通病,气息浮至胸腔,
2 d# Z$ l" V1 |- h$ r所以气紧,不自觉的伸下巴,所以气不畅顺,唱罢喉咙不可避免的发炎.所以气沉,收下巴是唱高音的基本要求.而音质好坏则取决于自身的生理条件,对音乐的领悟以及正确方法的使用.8 z! |8 V) V t) g* R! o
二、舌平
" ?. P) z4 a+ Q* h5 ^$ I" x$ ~$ |
) B! U/ P+ ~. q. N" m. \- D: D口腔是气息流出人体的最后一个关卡,若舌卷或缩,自然会堵住气息的通道,不仅高音
1 k/ k4 \5 l2 u. a" C; P9 h( ~# R8 v. X7 J, Z" m
上不去,而且气息和舌的对抗会使你感到越唱越累.舌平以舌尖轻抵下牙齿为最佳.
( ~% L) E3 \! k( n+ q& m7 }& j7 h如果已经养成了这个坏习惯(当初这就是我最大的毛病),介绍一种方法,在练声的时候含上一颗糖,舌自然不敢卷或动弹,而且能成一种比较自然的状态,一但习惯之后,不再用糖的帮助的时候,你会明显觉得收放自如.不过这个过程很苦,要坚持.+ v! u* Y! i6 f3 ?
三、腰部力量
0 g5 L8 R) J' o- K- j6 V! O3 ~2 Y, n: h& |0 B7 ^) ]
学过声乐的人都知道,正确的歌唱方法并不是用嘴歌唱,而是气息,所谓气息,说得通俗点,就是腰部力量.有的人本身生理条件很好,高音亮而饱满,但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问
( F, m( Z9 E" V/ w2 }& [; P题,为什么唱高音时总会觉得音站不稳,摇摇摆摆,老是不听指挥.就像一个物体能够稳当的摆放在一个地方,必然是因为它有一个支点.而我们的腰部力量就是歌唱的支点.当一个人打呵欠的时候,就是拥有歌唱最佳状态的时候,不仅喉咙完全放开,腰部也有一股力量在腰四周游走,有兴趣者可以多多体会.当然坚持练习仰卧起坐更是一个直接锻炼腰部力量的方法., \+ n, D* D9 q( `1 o& U, W8 V' G
四、共鸣
4 q$ f3 L' n1 w, u一次好的发声不仅需要口腔的本音,更需要颅腔和胸腔的共鸣.泛音产生于颅腔,
2 d' W5 n+ x& W使音色饱满,胸腔的共鸣则使音色浑厚.高音用得较多的是颅腔的共鸣,中低音则需要很好的胸腔共鸣.一般人都觉得唱歌最难的就是高音,其实不然.“你能够低到多少,你就能高到多少”,就像拉弹弓,你能够往后拉多少,你就有多少可以爆发的高音力量.当这三个腔体都能互相配合的时候,那就真是如鱼得水,天籁之声.
: W X. ] ^4 g* u: d& [% A# b五、情
6 J, }+ [" y1 N Y* O
$ F& g0 k3 e/ j+ k4 a8 J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发音技巧中怎么会有情?对所有作品的演绎如果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情的投入,纵使有再高的技巧也是枉然.因为,歌唱,本来就发源于人对自身情感的表
" E* K& S7 d9 g ? D达和释放.从现在的国际歌坛可以看出,最出名的不是音色最好,技巧最高的,而是能够用情用心歌唱的歌手.当然,这也是我们演唱中的致命弱点.一个人如果没有情,怎么能够演绎出作品的真谛.要想唱好,首先得热爱歌唱.
# x `, h( W! [9 g2 ~
2 V3 p5 f6 E4 w! P- |# K+ Q n歌唱中气息状态,呼吸问题——4 x) n/ \9 h0 {2 H6 K* Q+ z
; a1 [' S3 @; `) ?: K, ~
唱歌的朋友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
: `5 h9 {+ o) h M: w' u) G
6 d# p) w; X+ p: \. ~% [) p! ~歌唱中经常感到气短、气不够用,越唱越憋,很吃力。这与不会运用气息和保持气息有关,虽然吸气吸的很深,但一唱起歌来,气息很快就浮上来了,或者是很快跑光了。那么,吸气动作完成后,应该如何保持和运用吸入的气息呢?
6 x" y* M3 f: P) ^) P% T! i( r+ m! A5 b9 k
(1)歌唱中要保持吸气状态吸完气后,有一个瞬间的停顿,这是吸气后、用气前一个自然的短暂停顿,这个停顿造成了吸气和用气二股力量的对抗,用气时要尽量利用这种对抗力。它不仅可以保持气息的深度,还能使歌唱时气息均匀、流畅、持久。仔细体会一下这种对抗实际上是一种吸气的保持状态。用吸气状态演唱,只是一种感觉,其实谁也不能在唱的过程中还能吸进气来,但是就用这个感觉便可以达到保持气息的目的。这种状态能保证声音位置和气息的平衡,还能使气息保持一定的深度和畅通无阻,在演唱过程中,气息越是不够用,就越是要保持这种吸气状态。
2 ?( G3 L h8 D9 H# s) g6 A' K9 v, }4 P5 y/ }8 m
呼吸肌肉群(即胸、腹、横隔膜呼吸肌的总称)是一个收缩与放松的循环过程。呼气肌肉8 ]; b* ]7 g7 U2 V b3 S3 _
群放松时,吸气肌肉群就收缩并吸入空气,吸完气息后吸气肌肉群随即放松,呼气肌肉群随即开始收缩并呼出气息。歌唱时,吸入的空气不能很快被呼出,这需要吸气肌肉群不仅不能放松,而且要继续保持收缩状态。吸气肌肉群的这种收缩的保持,需要意识去控制。当我们在歌唱中保持吸气状态时,就是对呼吸肌肉群的有意识控制。控制气息的部位被称为“呼吸支点”。戏曲称之为“丹田气”。保持吸气状态歌唱的练习:首先做做无声练习,吸完气后,把舌尖轻轻触下门齿,发出“丝丝”声,一口气吐得时间越长越好,要求呼出的气息要均匀、平稳和慢,让“丝丝”声强度一样,不可忽强、忽弱,呼气越慢长,就越能体会到呼与吸的对抗作用,和气息需要有意识控制的力量。传统声乐有一种利用吹蜡烛练气的方法。将一根点燃的蜡烛置于前面,吹蜡烛时,不许将蜡烛吹灭。要求慢慢把蜡烛火苗吹向一个方向,且火苗要平稳,摆动幅度不能大。练习后,如果自己的后腰和背部有酸痛的感觉,说明你找到了呼气时对抗或者说是控制的正确感觉。结合一些歌曲练习,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谁不说俺家乡好》、《洪湖水,浪打浪》、《映山红》。/ `1 I1 T2 v" p! _/ o2 b
(2)歌唱中保持叹气状态/ ~9 i& }2 B1 Z. ~
歌唱中容易出现的气息不够用和憋气现象,除了与吸气状态保持不住有关,还有一点就是与气息不放松有关。歌唱中气息需要被控制,以保持气息通畅持久的使用。但如果气息被过份的控制,则会引起呼吸器官、呼吸肌肉群僵硬、不灵活。导致气息无法通畅,难以持久。怎样做到吸入的气息既能保持又不僵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松和叹气。这里所说的放松是对过份僵持而言的。叹气是指用叹气的感觉,而不是把体内的气全部呼出去。叹气动作是我们生活中的习惯动作,人人都会做,而且比较容易找到放松的感觉。在积极兴奋的气息保持中,不可忽略运用叹气的感觉来歌唱,这样,气息不仅有深度,也自然、放松、流畅。在使用叹气状态进行歌唱时,要注意声音不要脱离呼吸,否则就会气声脱节、难以保持住呼吸了。也就是说演唱中的叹气状态是和保持吸气状态同时存在的,那一方都不能缺。它们使气息的呼出既能保持但又不僵,既放松但又不是呼吸肌肉群的完全松懈。这种呼气方法也称作“揉气”。 f. E# W- }3 k3 W' _
意思是指:
+ H7 i# `% W+ b' P3 d0 B- O
0 T1 E; h, R8 N1 N$ f" |# K* ?吸入胸腔的气息,被腰、腹部的肌肉群犹如揉面似的慢而有韧性地向外“揉”出。
$ N: N' `$ e+ L# m2 y G- a! Q7 Z保持叹气状态歌唱时,如果你感觉腰腹部膨张而不僵,胸部扩展而不憋,气息有控制的流出,这时,你的感觉就基本上对了。继续巩固这种感觉。结合一些歌曲练习,如《红梅赞》、《长城长》、《在希望的田野上》等* l0 f% {3 a+ ~3 r
7 |( G, c2 m) q
声乐中气息运用的技巧3 k1 R* T, R% s1 ?0 I
- }$ b; a3 w0 |, ]' e首先,把肺里的气全部呼出去,要呼的干净;然后,并住呼吸,把手按在小腹,也就是常
% e7 h6 ?; Y O- z( I3 r5 _: q' O; i/ P) F, Q g. a' S$ }: Q" }
说的单田,用力使单田鼓起,手要反作用在单田上,要用力,在鼓起的时候要渐渐用力,不要一下鼓起来从开始用力到用力到极限,: d/ E- V) s, ?* P Y7 F
大约用五秒钟时间然后到最强的时候,持续五秒钟
2 h' D( g& f1 h( Y7 r. g最后,渐渐放松,也不要一下放松,大约五秒时间整个过程,注意不要呼吸。这是一个循环,每天这样练功两个小时,半年的时间你的唱功一定会很实力,但中间不要停止,特别是第一个星期的七天,一定要坚持下来练自己的肺活量,多游泳,多跑步!多看一些音乐录影带,看一下其他歌手唱歌时的口型,多模仿!多唱,多练最好找一个专业的老师,指导一下,才不会误入歧途,不会把声带损害,要注意唱歌时不要多用自己的声带,要让自己的声音传的远而稳,注意运用气息,否则会使声带生茧。声音忌讳大声喊叫。其实我们都要避免:- q% K2 p: K5 f. M) Y& o* r* K
1、大声喊叫;
: e/ t) F. P; Q* w, g! L# X2、在具备充足睡眠后,每天用声不准超过两小时
9 h& G+ k+ \ Y0 [[总用声量],长期超量用声,必然导致声带病变[坏嗓子]!养成用丹田气说话的习惯。念上,不要用嗓子说话,用小腹[脐下两寸的点]说话。多练仰卧起坐,加强丹田力量[一般女性小腹力量较弱]。口腔要打开[后上下牙距离],整个口腔形成:前紧[开、齐、合、撮]后松[打开后槽牙]之势。长期坚持科学训练。
2 l/ C0 P) H7 W* x. W8 n* s情、气、声的训练:, K0 n3 p0 P) q& x0 U. m
情---
8 H( @0 P5 H) a9 p' O1 V4 R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语言表达训练;: b& Z* |# X$ j2 }3 x( }: l& G
气----
- T; X( {" s' A, v; r, `掌握胸腹联合呼吸法;! U) @: I9 N5 f) h$ {
声----* O1 M7 x$ T, e0 |% H# b# X8 c
3 ~) A: X" ~. w+ l/ C
声音的弹性训练。
+ J U" Z0 u. d: I: w! D+ _(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即横隔膜的呼吸方+ u0 V$ C2 } I- d9 U+ }! Z
法),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性,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 U$ T" K8 q! I6 W& U(2)打开喉咙,
' m' J9 p7 j5 t1 i* g+ Q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声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时喉头不找开、不稳定造成的,而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协调呼吸器官的运动,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
3 o% e) T! u/ q& a% J: @(3)要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要使声音传得远,充满剧场,且圆润,优美动听,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课题。由于共鸣训练常常与其它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因此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天衣无缝,走动自如灵活。- q, T+ y: m" E8 i3 u
(4)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和情感和内容。
8 a; G$ M! t+ c9 T8 C(5)在歌唱发声时,还要注意对音准、节奏的训练,通过发声练习,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段,增强歌曲演唱能力。
8 f' p3 u. ?8 p0 W. K5 k$ \! a4 ~" W' W(6)在每次练习时,都要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进入良好歌唱状态的前提。6 J2 _4 P. P5 K9 m! z
(7)在练声、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杂念,稳定情绪,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状态,要有良好的歌唱欲望,要充满信心、放松自如地进入歌唱状态,否则是唱不好歌的。. N6 O, U; ]# Y* B
(8)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练声一开始,要求每个歌唱者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也唱得悦耳、动听。
x5 f/ |2 J- x1 ]- H$ M {, [, w: W2 X1 H* z. T
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行,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整体歌唱”的涵义。
- V1 t( D5 J. f6 M
5 _) h. o# @- i; ?/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