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16|回复: 0

[作曲技巧] 唱歌跑调是病?该弃疗吗

[复制链接]

4656

积分

5

听众

200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4656
片一玫瑰云 发表于 2016-2-17 20: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跑调王”往往是深情“唛霸”6 X' F5 a7 }' h* L1 h! ~% I
说起部门“唛霸”阿航,同事们都无可奈何。嗓音清亮的他对歌唱充满激情,一到卡拉OK厅,就会霸住麦克风。但他只要一开口,三句之内必跑调,且越到高音越走偏。有一次,部门音乐精英组队参加公司的合唱比赛,一向热心集体活动的阿航也积极报名,认真排练。比赛当天,优美的原创曲目,编排巧妙动听的和声,还是阻挡不了阿航振聋发聩、“跑”出新水平的发挥。最终,大家集体跑调到千里之外。! W0 K* @7 P2 R* q$ t

" g9 r: a$ f  w, S9 j“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人:他唱歌爱跑调,但很有表现欲,唱得比谁都投入、深情,且浑然不觉自己已‘跑’远。”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老年神经专科副主任刘军教授说,这正是“失歌症”的典型表现,过去也被称为“五音不全”。
+ E* J/ A- w1 i5 n  h不知唱跑调,表现常“呆萌”
7 N9 ^$ R4 t2 ]( e9 j6 e9 t" v* W近年来,“失歌症”已成为科学家了解脑部如何处理音乐奥秘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具体来说,“失歌症”是指因大脑左半球颞叶前部病变,大脑内部对音高识别出现障碍,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本来具有的认知音符和歌唱、演奏、欣赏乐曲等能力。
, p+ H3 C: q2 K* `5 K7 Y- o刘军表示,根据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比尔·汤普森教授的研究,“失歌症”患者主要有四种表现:
- \6 t; J; ?# V+ N' j+ J' t1 [5 w首先,他们拥有正常的听力、智力和记忆力,却无法感知音乐。对他们来说,大多数曲调听起来都差不多。对于不和谐的和弦,他们也不会觉得刺耳。
+ x, |3 A, o& ^3 Q: k其次,“失歌症”患者不能准确地唱出一首歌,但却往往意识不到自己跑调了,甚至以为自己唱得还不错。; a: B# M+ n- b' h% r/ N7 A1 m
再次,大约一半“失歌症”患者在韵律认识方面有问题,但有些患者却很享受音乐带来的韵律感。$ L5 B6 B' L. m  m2 k
最后,对大多数患者来说,音乐只会令他们感到困惑。少数患者觉得“音乐就像用扳手敲击水管一样”,让人感到不舒服。
' q1 O9 T) a# m) H此外,研究还显示,部分患者经常显得很“呆萌”,因为可能存在一定沟通障碍。例如有些患者辨别不出对方语言中的生气、害怕或讽刺意味,经常会遗漏对方语调的“弦外之音”。3 k7 l' j8 _2 l1 k
音乐“模块”发育不全9 @; t  H+ E) M' U! e
  空间感或受累( G: E* {# L8 h( ^3 x0 h
常的音乐认知,可能与脑部掌握语言声调的回路有关。“失歌症”患者的大脑对音高识别出现认知障碍,除了和遗传因素有关外,患者自身过强的表现欲也是加剧“失歌症”的原因之一。3 q$ R+ E$ {& x6 x2 T# O0 u4 ^. m
对“失歌症”患者脑扫描发现,他们一个大脑区域的脑白质与普通人有细微的不同,而这个区域与辨别音高和记忆旋律有关。目前,研究尚未准确定位可导致“失歌症”的基因。9 Y) F& g! b1 f; V

- m) X/ t3 B0 D" ]' N较早进行“失歌症”研究的加拿大学者珀利兹推测,人脑中有一个专门处理音乐的“模块”,当其发育不全时,人们就会出现“失歌症”。正因为如此,“失歌症”单单影响患者的音乐认识,而对听力、智力等都没影响。刘军说,如果珀利兹的推测正确的话,那么音乐同语言一样,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需要而被先天“植入”脑部的。
% U) v' b$ T7 R& v8 S% O/ x国外学者发现, “失歌症”患者的空间处理能力比较差。“例如给他们看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建筑物照片,他们分辨不出照片上是同一幢建筑,这可能与他们的右脑发育有关。”刘军说,大脑的功能精细而复杂,一个脑区不会仅仅与音乐处理能力相关,例如额叶功能受损的患者,除了表现为记忆力下降,还会伴随性格和行为的改变。因此,人们推测,这可能是导致“失歌症”患者空间处理能力差的原因。( y- k) Y( L8 c% w, X" e
发音训练可改善跑调! ~0 [+ S% d" t8 a, m
  “弃疗”也无碍# J# P% {- f# X- Q4 p/ d
唱歌不好,是不是必须治疗呢?& F, t* ]7 l# q1 Y$ |+ W8 d# e6 U
刘军指出,如果一个经过音乐训练的成人,经常不能唱准音,属于“失歌症”的范畴,因为他丧失了“本来具有”的认知音符和歌唱、演奏、欣赏乐曲的能力。但如果小孩唱错音调,则不能被贴上疾病的标签,因为孩子还不曾“具有”歌唱的能力。1 S% L8 h6 M0 I6 h5 r$ ~
刘军指出,有的人生下来就对音乐不“敏感”,唱不好歌并不是大问题。有些五音不全的人可以接受现实,放弃治疗,悦纳自己,要么大方地让出麦克风,投入地扮演“热情观众”的角色,要么在纵情歌唱的时候,不介意自己被别人称为“跑调王”。7 L2 F9 u, E$ e/ g& I: [: }4 L
如果得了“失歌症”,仍希望获得音乐带来的乐趣,用歌声获得别人的肯定,那么就应该正确看待病情,积极进行发音训练。) X( l$ o# ?# @0 V
“‘失歌症’并非无法改善,国外研究显示,有些患者可以通过发音训练得到纠正。”刘军建议,也可以先从纠正过强的表现欲开始,例如把自己唱的歌录下来,和原唱对比播放,请朋友在一旁提醒,找到自己容易在哪些地方“跑偏”。7 _4 ^( h- _$ x% C- J4 w$ A( O
在曲目选择上,“失歌症”患者不必贪多嚼不烂,可以精选若干曲目,反复练习,将其作为“不跑调”代表作。此外,由于儿童大脑的可塑性很强,从小进行音乐训练,有助于改善“失歌症”
: c5 y! r) B4 u( q& L8 I' w1 r8 S' t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9-16 10:55 , Processed in 0.104439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