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40|回复: 0

剧场礼仪要补课

[复制链接]
anxin 发表于 2016-2-11 11: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来《音乐周报》讨论的音乐礼仪很有现实意义。从个人修养和演出效果讲,音乐礼仪是必须的。

  当今的音乐礼仪并非孤立,既受传统习俗影响也受外来礼仪制约,还牵涉到整个演出市场其他种类的相互影响,如话剧、舞蹈、戏曲、评弹说唱等,所以把音乐礼仪宽泛到剧场礼仪更妥。

  自古至今,剧场礼仪本质上是观与演的自然契约,有平等也有不平等,有专门规定也有约定俗成,不同种类的演出自有不同或相同的礼仪。

  当代社会的剧场礼仪是在观与演相互平等的前提下逐渐完善起来的,不只是着装得体、观看安静、鼓掌适时,还包括坐姿、让座、互动、饮用、劝告、宽容、拍照、进场退场以及如何控制咳嗽等生理性声响、发生意外时如何应对等,最主要的是该安静时就安静、该热闹时就热闹,并且着装得体。

  作为观众,进什么剧场看什么演出,应该懂得遵守什么礼仪。从我国的舞台历程和笔者几十年的剧场体验来看,剧场礼仪要补课。

  首先家长要给孩子补课、学校要给学生补课,其中进剧场前灌输、观演时提醒和示范引导更有效。从常态化教育来说,学校应把剧场礼仪作为文化课纳入教学计划。好多次笔者邻座欧洲国家的小孩总是贴着耳朵轻轻地说话,旁人听不到声音,这就是教育有方。

  其次,剧场要补课。笔者上世纪90年代曾去评弹老书场听书,书场提供茶水给观众放到座椅把手的杯孔内,还有袋装瓜子花生售卖,场内杂声自然不断。一直以来,综合性剧场在场内秩序的管理上对古典音乐、古典歌剧的演出把关相对最严。不要以为上述这些现象是正常的,严格地讲即使电影院也不能允许观众场内吃爆米花,而剧场在管理上的偏颇会造成规范礼仪事倍功半。

  国情不同,我们的剧场应在人性化的基础上多管齐下,既有管控杂音声源的具体措施又有类似“七不”可视性、趣味性强的宣传材料,大厅和剧场内要有适时、妥善的警语标牌和语音提醒;还要考虑满足观众合理愿望的人性化服务,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方便,如演出结束剧场网站会有适度的舞台相片等,做到有疏有堵;对工作人员要进行礼貌规劝、妥善制止等应知应会的培训;对多次违反者在中场休息或演出结束时要当面向其宣讲礼仪;对身高不足、年龄太小的儿童应规定观看适合的演出并且严格执行、做出规矩等。笔者在拜罗伊特节日剧院中场休息时就看见工作人员喊来保安将一位手拿相机的观众带到寄存处存放相机。然而,剧场(包括演出方)若能以恻隐之心在演出结束后于网站提供若干现场舞台相片将是有效的疏导秩序好办法(国内已有剧院在尝试)。

  凡此种种,剧场要把剧场礼仪当作一项关乎演出成效的主要工作来抓,而且是较长时期的工作。

  再者,演出方要补课。我国的民乐演出即使在音乐厅也往往用电声扩音,无形中造成剧场先天性“热闹”,使得原本不够安静的观众更放开、想安静听的观众不舒服,这里也有“马太效应”。笔者曾多次建议过一些演出方别电声扩音或者尽量调低扩音量,效果可以,一些不用电声扩音的民乐演出,包括古琴,观众明显安静得多。由此看到,演出方既要有自信心也要科学地琢磨剧场效果,更重要的是以原汁原味的民乐传送给观众是艺者天职,尤其让少年儿童从小就接受到原汁原味的民乐,而不是在“热闹”的剧场被过量的电声充耳。

  以此类推,在剧场演出的音乐剧、戏曲、舞蹈以及话剧等都应合理控制电声扩音的使用,其中戏曲大都电声扩音且过量,时常刺耳。演唱会等大型演出可依情况而论。笔者十分推崇北京人艺注重功力、本色出演的优良传统,一般不用电声扩音。

  演出方还应有宽容观众不恰当鼓掌的胸怀,善意地妥善处理,笔者见到的大部分指挥都能面带微笑或平和地示意或无为消解,表现很得人心,因为演出的终极目标是观与演的相互贴近、共享快乐。

  最后,观众要补课。笔者通过几十年剧场体验深感几个主要的场内不妥行为要纠正,新老观众都要补课。一是演奏时观众发出的不合适声响,尤以大声咳嗽影响为最,新老观众都应对此重视并琢磨合适的办法尽量减弱咳声甚至不咳,实践证明这是有办法的;二是说话声与拍照声,需要提及的是一些专业人员往往因坐在一起而话多,喜欢戏曲的上年纪观众习惯不时议论;三是其它的杂声如翻塑料袋、翻包、拉拉链、弄纸张与塑料瓶等,一般不常看演出的观众较易发生;四是不恰当的鼓掌,新观众因不了解尚可原谅,令笔者不解的是一些老观众在欣赏带有意韵延伸要求的作品甚至指挥的手还高举着引领意境时抢先鼓掌,硬生生破坏了演出效果,据笔者观察新观众以跟拍为多,所以老观众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五是不合适的拍照摄像,一部分新老观众在演出过程会习惯性地忍不住高举手机或照相机拍摄,其愿望可以理解,但也要自律。

  除了上述的不妥行为,观众相互间的劝告方式也要补课。笔者曾几次目睹因劝告方式不当反而引起争吵干扰正常演出的事件,尤其老观众绝不可居高临下地进行劝告,要以善意的目视与表情为主,偶尔配以手势,必要时演出间隙和休息片刻好言相告,并且说话尽量幽默,比如“刚才你弄纸的声音也是音乐哦,演出时可别再响了!”等,这样双方就能心领神会地一笑了之。

  需要指出的是,讲究剧场礼仪不是束缚观众,更不是把观众的心禁锢起来,而是要让观众在有礼有节、温馨愉悦的剧场内舒心地享受演出,特别是该放开互动就要尽情互动,这就达到了演出效果。

  要懂得剧场礼仪不难,只要多观察、多琢磨即可。要做好剧场礼仪也不难,只要有意识、多实践就行。总之,观、演与剧场三方为了同一个目标各自补点礼仪课实在必要。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2 06:05 , Processed in 0.10820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