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90|回复: 0

哪个音乐院系不需要转型

[复制链接]

4656

积分

5

听众

200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4656
片一玫瑰云 发表于 2016-2-4 10: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年10月底,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数月以来,“转型”成为众多音乐院系的热词,并在持续发酵。

  身边一些音乐老师庆幸自己所在高校不在“转型”之列,还有一些身处“转型”学校的同行满腹怨言:“我们一直都在应用,还要怎么转?”

  我的看法简单而直接:所有的音乐院系,都需要转型。那些自以为“已经应用”的音乐院系,更需要转型。

  地方普通高校中的音乐院系需要转型。地方高校本就该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注重应用。但我国高校具有“同质化”特点,办学对上不对下,评价体系也都向“科研”倾斜,以至于地方普通高校甚至高职高专也并未建立起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这些学校中的音乐院系乘着前面十年的“艺考热”,沿着前几十年的经验之路走也算顺风顺水,更没有思考过转型的问题。

  但是现在情况起了大变化。2014年教育部高教司公布的之前几年“就业黑榜”中,音乐等艺术学科成为重灾区,以至于教育部接连颁发《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15年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提出“要综合考虑高考文化成绩和艺术专业成绩”,“逐步提高艺术类专业文化成绩要求”……同时,普通高考的分数线却呈现下降趋势,以人口大省河南为例,2015艺术类本科录取率为35.35%,普通本科录取率却是44%。曾经的高考的“艺术捷径”,早已土崩瓦解。

  现在,“音乐高考热”退潮,大多数地方普通高校中的音乐院系都在头疼生源问题:一是招不满,二是招来的学生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都很差。那么,我们怎么可以延续之前的高大上思路、以科研为纲、以歌舞升平为荣,而不去切切实实往“应用型”转变?

  重点大学中的音乐院系也需要转型。首先,音乐学科属于应用学科。大学开展音乐教育是为了应用,并不像数学那样属于基础理论,即便是重点大学中的音乐学科也属“应用”范畴。如果重点大学中的音乐院系不注重应用直朝“研究型”奔,那么是思路出了问题。如果不改变思路,那么面前就是死路。

  再则,“重点大学”中的所有学科并不是都具有“重点”属性。“重点大学”中的音乐院系一般都成立较晚,水平不高,在学校中属于小学科,处于边缘地位。所以,即便重点大学没有动作,音乐院系也要好好想想自己的前途并有所作为。

  第三,“部分地方普通高校”的今天,就是重点大学的明天。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必然要求大学注重应用,天下大势已然如此,后知后觉必然遭殃。那些今天陷入危机的“地方普通高校”,难道不应该被追问“早几年干嘛去了”吗?现在教育部印发文件、召开会议指导转型,学校才慌了,不觉得晚了吗?学生就业从数量到质量都连年走低,不就是明显的信号吗?重点大学的扩招,难道不是必然会挤压地方普通高校的生源吗?重点大学也来不及幸灾乐祸,它们同样面对越来越差的就业形势以及越来越少的学生(90后比80后人数少了14%、00后再比90后人数少了20%)。与此同时,我国高考的弃考人数却在上升:2009年我国高考弃考人数达到84万,2010年接近100万,2014年超过100万。与之相对应,出国留学人数却连年高增长,2014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5.98万人,比上年增长约11%……那么,重点大学(尤其是其中的音乐院系)难道不应该避免几年后被追问“早几年干嘛去了”,现在就着手转型吗?

  何况,转型也需要时间,绝不是今天说“转型”就能够马上“转型”。未雨绸缪,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音乐院系需要转到“真应用”。“应用”的对立面不是“理论”,而是“假应用”。传呼机毫无疑问是为应用而生,为什么我们都已不再用它?钢铁生产出来毫无疑问也是为了“应用”,为什么现在严重过剩(还贡献了那么多雾霾)?那么,音乐院系中是不是也有大量“应用性”的专业、课程、实践,其实是“假应用”呢?

  对于大多数音乐院系来说,学生的“出口”主要是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应用,能够成为专业古典音乐创作与表演的人才百中无一。但是,音乐教育专业大都延续了前几十年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以至于中小学焦虑招不到合格的音乐教师,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

  社会音乐应用方面,流行音乐是应用最广的音乐类型,但是公立音乐院系普遍忽视,以至于我国的流行音乐高等教育被私立的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校独占鳌头。音乐存在包括创作、表演、制作、传播四个环节,音乐院系重视表演中的“专业技能”,高层次的音乐学院也重视创作,却大都对音乐的媒体制作和市场推广不上心。然而,在当代媒体环境下,音乐大多数不是以现场表演的方式而是以多媒体的方式存在。在市场经济尤其是供过于求的条件下,音乐的传播(推广)至少与音乐创作、表演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另外,很多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外边自掏腰包上课,自己学校里面的课程却天天旷,这足以说明,音乐院系所谓的“应用”不过是“假应用”。

  总之,不仅是地方普通高校,所有音乐院系都面临着向应用型真正转变的现实压力。不同高校“应用”的层次或方式会有所不同,但“转型”却是共同的主题。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17 20:23 , Processed in 0.696431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