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未尽的歌——记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著名剧作家阎肃
9 q+ }, G- V$ x$ `7 R! `) [) Y/ ~9 f- H( ]1 }
【人物小传】阎肃,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国家一级编剧。1930年5月出生,1953年4月入党,1953年6月入伍,曾创作1000多部(首)作品,参与策划100多台重大文艺活动,获国家和军队大奖100余项。! Y$ @! o9 |/ V9 ~
& }6 I1 U+ g2 M) ^+ R' s, K“人类最伟大的武器就是他熊熊燃烧着的灵魂。”
0 _# v7 m6 A/ J9 U/ q
5 m4 t& W& b6 Q3 O阎肃,就是一个有着这样燃烧的灵魂的生命。
+ ^8 X" h3 w1 X) O: q" n o" Q! D. p0 N, ]9 W; D
他用燃烧去追寻光明,他用燃烧去传递热力。" W) n8 U0 L3 E8 i
- i' o: s+ s& l4 l1 [5 r
在风云激荡的大时代里,他将生命汇成一团熊熊的烈火,他把岁月谱成一首未尽的长歌。
+ ]' r& e# E/ Z, H s
, C" X( C% X6 U* R2 X6 ?* L3 x星火
# T! d$ s- C2 l' _9 T
3 ^" C+ D& d" t% u; @5 Y阎肃的名字,与歌剧《江姐》紧紧相连。
: W5 O+ p' G, B' ?! A& K7 U4 p, `* V v$ ^8 l' Z3 m7 G
1962年,小说《红岩》问世,身在空政文工团创作室的阎肃被深深吸引。
( \+ a0 S+ @7 M+ P# {4 U, N+ y; T$ p& y' ?
《红岩》的故事,发生在阎肃再熟悉不过的重庆。从7岁逃难到山城,阎肃在这里度过了整个青少年时期,罢课、游行、闹学潮……像江姐一样,他的许多老师、学长都是地下党员。曾给阎肃讲解《共产党宣言》的语文老师赵晶片,就倒在了敌人的枪下;教阎肃唱《松花江上》的师姐,也血染校场口——在山城最黑暗的日子里,无数年轻的共产党人向着光明前仆后继,慷慨赴死。为了中国光辉灿烂的未来,他们就像一支支燃烧的火把,撕破无际的夜幕,汇成照亮整个天宇的熊熊烈焰,哪怕自己化为灰烬……( S$ M" W5 k( X7 q$ b) y4 L' P3 v
- E; Z2 y) J( }4 a没有任务,但是阎肃无法按捺住内心的创作渴望——一定要把江姐搬上歌剧舞台。1 Z: G1 o* y) I+ a/ k' l. T( o: n5 k
9 F2 Z l4 @0 }" L0 c, ` J0 v, b他心中的这团火,已经烧了太久。此时,仿佛奔涌的熔岩找到了爆发的山口。在一间不足9平方米的小屋里,他趴在床头奋笔疾书,探亲18天,足不出户。新婚的妻子每天把买好的饭菜轻轻放在桌角,轻轻走出宿舍……
' ]6 j* v9 k4 G* o: U6 D8 A0 ~8 ]2 T$ C. v9 F( u, O& a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剧本一气呵成,那不仅仅是唱词,更是阎肃累积30多年的崇敬与深情。
5 C" z# p' p5 W: N) ]& {, l: _/ C" N- g, W
歌剧《江姐》在全国掀起红色旋风。《红梅赞》《绣红旗》《春蚕到死丝不断》……一曲曲广为流传的歌剧选段,使江姐这一美丽不朽的人物成为中国百姓家喻户晓、钦敬爱戴的偶像。从1964年9月起,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连演257场。几乎全国的剧团都在排《江姐》,仅在上海,就有6个剧团在同一时段同城演出。电台里放的是《江姐》,暖瓶上印的是“江姐”,连理发店大门上也写着“本店专理江姐发式”。江姐的红毛衣、长围巾,成了那个年代里姑娘们最流行的打扮。! @5 Y% d- Y1 X o- Q( Z
+ t# E! |+ o6 _; y- T$ ^一部《江姐》,激发了阎肃更高的创作激情。他一发而不可收,《红灯照》《忆娘》《胶东三菊》《飞姑娘》……40多年来,一部又一部剧作在阎肃笔下喷薄而出。剧中所咏唱的,都是像江姐那样丹心向阳、光彩夺目的中华儿女。( k0 A5 j( Z( p+ _" x) {# G: r
8 h/ ~" l7 W7 v$ |2 d; m
2008年,影响了几代人的《江姐》第五次复排上演。国家大剧院所有戏票在20分钟内一抢而空,剧院又增加了80元的站票,同样一瞬间被抢空……穿越时空,“江姐”这颗璀璨的明星丝毫没有褪色。新一代的《江姐》,一样地场场爆满,一样地掌声如雷,一样地台上台下泪光相映,歌声相和。8 t' n$ G- S- L6 ?
/ t7 D5 h3 H3 {4 H, C4 {忘我奉献,追寻光明,这是时代永恒的主题。开掘这些最珍贵的精神宝藏,化作最优美的华章,阎肃沿着这条光明之路义无反顾,一路向前。4 e3 Q& k( w+ V7 @
) U& n7 v7 X' Y) z0 T1991年,阎肃担纲创作歌剧《党的女儿》。4 v2 ^6 \- ?5 e+ d! C0 Y0 ~( m
8 Q# S! j# o) G1 {% h# h其时,国际风云变幻。而在世界东方,迎来70岁生日的中国共产党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定前行。6 o7 L/ A" @3 ^% p. g5 j
: u$ d, p, V' w; L( c
此前,剧本已创作了11稿,均未获得通过。阎肃是在“最后关头”“临危受命”的。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61岁的阎肃再次凝聚能量。三天一场戏,他写一场,交给作曲家们谱一场,演职人员排一场……18天,整部6场歌剧又是一气呵成!. V% A" }1 H" g x- ^1 G5 l
, C+ G1 z" g( O0 k
阎肃要用手中的笔来回答:革命的火种为何能冲过一重又一重滔天浊浪,照耀在世界东方?浓云惨雾中,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擎起熊熊火把,迎来胜利的曙光?
: W2 N) p. Z3 Q4 W) q, e# `9 o3 w' z; K6 b& k( }
深情的歌声仿佛跨越时空,唱进了新征程上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的心窝里:“你看那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星,关山飞跃一路洒下光明,咱们就跟着他的脚步走,走过黑夜是黎明……”
! A5 d- f7 B) ?& [! \; r
+ `. r+ b2 N5 L" w这部作品成为中国民族歌剧史上又一部经典。在广西柳州,《党的女儿》在一个剧院连续加演18场,观众们买不到票就在走廊上加座,不少观众一家三代人一起观看。许多党员说,《党的女儿》是一曲中国共产党人的正气歌,是一堂撼人心魄的生动党课。1 c2 j0 C0 z/ k4 O: I$ ^* z) k" @
. M8 W7 \6 Y; ]" m) g
歌声,点燃时代,照亮时代,穿越时代。: J& W8 `& |' w/ J+ C" @3 y" R
" E8 J. [; `9 z% _* {
烽火 ) U8 t: X( a7 d8 u
+ @9 z- `7 F+ z/ A; c
阎肃最爱这样介绍自己:“我是部队文艺战线上的一名老兵。”, Z3 P% U& S6 f$ V7 O5 E
! o5 S- l7 G6 Y4 L0 T2 q23岁参军,85岁的阎肃是全军兵龄最长的老兵之一。超过一个甲子的军旅生涯里,他以笔为枪,用一个士兵的激情,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7 W, l# M8 O9 `$ S; _2 E$ Q. f4 D( T5 C i8 ^/ `, I0 _* j3 f. h
1958年,阎肃下部队体验生活,一呆就是一年多。他跟着老兵们打背包、跑拉练,跟着炊事班养猪、种菜,跟着机务队拧螺丝、上机油,和飞行员、机务兵们成了“掏心掏肺”的朋友。
9 K, J; z: L. K% i1 b) |$ B6 N$ h' I) H2 b$ ^
一个傍晚,放飞训练的战机陆续归航,只有他所在机务小组的飞机迟迟未归,全组人眼巴巴地望着晚霞尽头的那片天,没人走动和说话。看着战友们那渴盼的眼神,阎肃心中一动:我们的心都在天上,我们都爱这蓝天!) H% G! j a6 O/ x5 F8 \
3 T8 V) ^7 I1 N5 x7 p* E" k8 U" M' t
——他心中的情感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出口:1 F$ d* i; W, i7 c4 {5 m; a
5 p1 H7 B! X; B9 S
“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白云为我铺大道,东风送我飞向前……”! Y3 p2 `5 e: Z3 c! v8 m( ~
; M- [) w/ U% h: a2 H3 m! t% [8 c这是阎肃“兵歌”的成名作。短短几行,写尽了飞行的英姿与潇洒,写尽了空军指战员的信念与豪情。今天,这首歌仍然是强大的中国空军的象征与经典。/ f( [ D; ?6 o; N) k
) [$ {9 a9 P, Y1 C* z62年,阎肃走遍大漠戈壁、雪域高原、北国雪山、南国雨林的一座座军营。他喜欢跟官兵们聊天:说笑话,讲故事,吹牛皮,聊得高兴了“手舞足蹈”,玩得高兴了“诡计多端”。战士们待他像爷爷,久了,更像个知心的大朋友,有什么心里话,都爱跟他讲,敢跟他讲。' {7 B# v& U/ ?/ R; T2 X% T T4 F9 o
8 V e7 ^0 U. }! O `2 K' { h那还是在1987年,阎肃到空军某师采风座谈,听到最多的竟是一句抱怨——
0 }9 r! ?8 L4 t1 D2 H
1 N6 S d- ?0 O+ ~. J当时,社会上流行“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说法。官兵们委屈:上车让座、抢险救灾时我们是“最可爱的人”,可为啥一到平日里,就成了“傻大兵”?- F' d0 K6 F: d V" X$ A8 U- B
s+ v- Q8 S/ w6 U阎肃心中震动,他深知这些可爱的战士——他们或者学历出众,或者家境富足,日常便装里也有皮夹克、牛仔裤,业余生活中也会弹吉他、唱摇滚……他们赶时髦、有梦想,同时也肯奉献、懂担当。这样一批优秀的小伙子舍弃了一切优裕来接受摔打、从军报国,他们才是真正的男子汉!3 `# d' k7 n3 j/ z1 K( c7 K
4 e9 L& {) z- ?2 n: [8 w
他要写一首歌,弘扬新时代官兵们的风采:
& V" y2 a4 ]' I
/ F9 w0 L- [" B8 ~0 O“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想去打仗,只是因为时代的需要我才扛起了枪;失掉多少发财的机会丢掉许多梦想,扔掉一堆时髦的打扮换来这套军装……”
" F- w9 _; m4 A* {' W
# D+ @2 E2 q/ }, M; O; b) g好歌就像长翅膀,《军营男子汉》没多久就飞遍了全军。空军蓝,海军白,陆军绿,有军营的地方就有《军营男子汉》。官兵们唱得腰杆笔挺,唱得扬眉吐气。# Q$ P O5 h6 n7 L) L
6 y" n& h4 f% z8 k! U阎肃名气越来越大,上门求歌的人也越来越多。) j, {' o2 h; H6 ]1 c. x
3 o! \* e% {* }$ M5 Y7 @3 i
曾有一家公司出价50万元请阎肃写一首歌。* z3 ^3 X3 ~1 }/ R3 S2 r3 s, @
) G, x D, k! j- _& a" E$ N$ Y阎肃回绝:“最近实在很忙。”! |8 ]1 ^5 L. D# |$ f7 x" ~
, g) V @9 @! } ]% O商家说:“50万不够,您尽管加价。”
1 }; ~; }* |0 o! w8 `# [
; m, Z. D2 x+ F) t! d阎肃摇摇头:“真不是因为钱,真的没时间。”3 Y3 H9 {- Y2 n1 H: z M' v* ?, }
9 C' a. x. ^9 X2 n0 C
他的时间去哪儿了?曾有人盘点阎肃一生1000多部(首)作品,三分之二都是军旅题材。这还不算他给无数部队写了无数首团歌、师歌、军歌——基层官兵的请求,他从不推托。
7 |; G+ l, ^* d- `. t! `) L
x/ @- D% H! Y那是2002年,阎肃到一个航材仓库慰问,跟大伙儿越聊越热乎,官兵们拉着他的手,请他写首“库歌”。
3 j2 C6 a( _) z
B1 N( K0 g/ [' x% N/ b山沟沟里一个一百多人的小仓库,有什么可写?阎肃却慨然应允:没有你们深山里的坚守,战鹰翅膀接不上、航油喝不饱,哪有展翅?怎能凯旋?
$ ^) ~: ~& c9 ?0 D1 r8 V
+ W2 e0 ?( ?, z! ^“金山的风,吹拂着我们美丽营院巍巍的雪松;青潭的月,照耀着我们亲手建设绿色的军营……”! ~9 D3 G( ~: u# d
$ F) Q' _5 k. v# n) L" k9 H# l这也许是阎肃作品中“传播面”最小的一首歌曲了,却已在这所小小的仓库里传唱了13年。战士们说:没想到我们这么小的单位,竟请得动阎老这样的“大腕”。! r* R% O" l. e$ N
P6 M) N4 t m i3 Q4 h' b' C阎肃眼中,创作只有题材不同,没有分量轻重。再小的螺钉,也是战斗堡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越是边缘和角落里,越掩藏着夺目的光彩。( {6 }0 v) N+ [3 g; d
0 J& {9 `! ]- `$ i l) }一次部队夜间训练,有位飞行员的妻子随口说了一句:“夜航,你们看不见的,我能听见。”% A; I9 y/ D% ~. h* ~! ?
4 p/ d" L3 e: s( {; A/ b; U/ F1 T2 e* h9 M6 J! x' K8 }
7 D7 {6 @, I( ]$ Y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