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谱8 y3 Q& p. w0 H) H$ u
一.定义:
; V, V2 f. ]' R' b乐谱是一种以印刷或手写制作,用符号来记录音乐的方法。不同的文化和地区发展了不同的记谱方法。记谱法可以分为记录音高和记录指法的两大类。五线谱和简谱都属于记录音高的乐谱。吉他的六线谱和古琴的减字谱都属于记录指法的乐谱。传统的乐谱主要以纸张抄写,现在亦有电脑程式可以制作乐谱。4 i. x1 w! s- X( K! z: I
二.分类:
8 ?. v2 `/ }) L5 k- n: G(一) 分类方式一:
& M& O' M/ S6 e! e1 |" M B1、中国古代就有"宫,商,角(jue),徵(zhi),羽"五音,对应简谱中的1 2 3 5 6,是乐谱的基本音符,在谱曲时古曲用这五个音。在谱曲时是以它们其中的一音定调,只有在乐曲中才会体现音节,几分音符和音的长短。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就是这样谱曲的,整首歌里没47两音出现,是传统民歌。7 p n" [- W' y0 ]. o6 O& F+ l
2、简谱,是指一种简易的记谱法。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一般所称的简谱,系指数字简谱。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0表示。每一个数字的时值名相当于五线谱的4分音符。) G7 v9 p( s2 ~) ?
数字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17世纪时法国天主教方济名会教士J?J?苏艾蒂加以改进后用来教唱宗教歌曲。18世纪中叶,著名的法国思想家J?J?卢梭再加改进,大力倡导,并编入他的《音乐辞典》之中。19世纪,经过P?加兰、A?帕里斯和E?J?M?谢韦3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6 V- e5 W# V O/ g4 S. {$ L
19世纪末叶,简谱传到日本,再传入中国。1904年沈心工编著出版的《学校唱歌集》是中国最早自编的一本简谱歌集;之后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学校,30年代随着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简谱得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x- ?! H* a- l3 w: ^: _- l, t3 S
由于简谱的记法与中国的工尺谱(流行在中国民间的一种文字谱)相当接近,因此在中国简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就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是把简谱吸收得最好、最发扬光大的国家。而五线谱,通过以西方为中心的音乐教育体制,已基本通行于各个国家,在学校里已是必修项目之一,它为世界音乐统一于一谱提供了基础。
5 G* V9 a% b8 \! i3 r; i) e3、五线谱,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在5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种方法。五线谱的每根线以及线与线之间的空间,自下而上分别称为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第四线、第五线和第一间、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线和间如不够使用,可在五线谱上方或下方增加线和间。加线及加间各分别称为上加第一线、上加第一间,下加第一线、下加第一间等,各代表一个音级。这些音级的固定高度根据所用的谱号来决定。谱号有三种:高音谱号,又称G谱号,低音谱号,又称F谱号,中音谱号,又称C谱号。五线谱为适应不同音域的人声和乐器的需要,并避免过多的加线,有多种谱表,其中常用的有五种:即高音谱表(用G谱号):低音谱表(用F谱号)、女高音谱表、中音谱表、下中音谱表(后三种用 C'谱号)。女高音谱表现已不常应用,中音谱表仅用于中提琴,次中音谱表常用于大提琴、大管、长号的较高音区。此外还有上低音谱表、女中音谱表等。1 j$ t' d; v7 H" Y' Z0 O
五线谱一般分类为:) A# t) P6 g; \/ L2 O" C
总谱:记载合奏或合唱的乐谱,由许多单行谱联合组成。
7 z- X4 A2 n& K, t分谱:分别记载着每种乐器或每个声部的乐谱。8 O/ g3 H6 x* o- g0 O
大谱表:由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联合组成,用于钢琴、管风琴、竖琴及混声合唱等。两谱表中隐伏一条临时加线代表中央C,故又称十一线大谱表。! Q5 a9 N7 L7 T1 h' d9 q5 R+ T0 T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从7世纪起,这种记谱法出现在欧洲天主教堂内,最初只用一根线代表F音高,11世纪经阿雷佐的圭多逐步发展成四根线。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钱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后来又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13世纪有人使用第五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到了16世纪又有了加线的办法,它更加完备了音高的记载。$ l' A2 D6 z% }
有量记谱法是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的。这种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的记谱法,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在1450年左右,音符是用涂以黑色涂成的,它被称为有量黑符,以后改用空心音符,又被称为有量白符,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一直使用到17世纪左右。+ o3 y4 r1 ~- V* Y6 P7 B! u
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沿用至今。如小节线原用于文字谱,17世纪末被五线谱所采用,升降记号通用于18世纪,表情记号取自有量记谱法,装饰音记号源于纽姆谱,17世纪系统化后用于五线谱。五线谱所用的音符及休止符各有8种。
6 b$ Q5 O' _/ O& S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五线谱在中周逐步流传和使用,是于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才有所推广。在五线谱之外,还存在着各种线谱的体系。除纽姆谱外,在16世纪中意大利和英国就曾使用六线谱及七线谱(供管风琴之用)。20世纪初,也有人对五线谱进行过改革,并作过种种多线谱的尝试,但都未能普及。
- ?+ o) @" [( n4 C2 \+ O& L(二.)分类方法二:
$ P% h$ V/ E* i j& ~" S- z, k$ g较有针对性的记录不同种类乐器的演奏方法的乐谱,如:钢琴谱、吉他谱、古筝谱等!3 g2 m& `1 i5 G& @3 X0 N% G
简谱6 h- z& P$ I+ r; n( e; \
简谱是指一种简易的记谱法。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一般所称的科谱,系指数字简谱。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O表示。每一个数字的时值名相当于五线谱的4分音符。& u8 i/ _" H0 P. E. z& I9 h' N- Z7 M
简介
& K9 ?4 t$ r, Y9 `3 N数字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那时有一个天主教的修道士名为苏埃蒂;他用1 2 3 4 5 6 7来代表七个音来写谱教歌,尔后写了一本小册子名为《学习素歌和音乐的新方法》,那时西方人极注重发明创造和版权等个人成绩,才被即载入史册。18世纪时瑞士人,名卢梭;1742年在法国巴黎向科学院宣读了一篇论文《音乐新符号建议书》再提这"数字简谱",因当时他写《忏悔录》一书,反而名声大增。人一出名,书也出名,《音乐新符号建议书》也被人重视了。18世纪中叶此后,又有一批法国的音乐家、医生、数学家等把"数字简谱"加以整理,完善。19世纪,经过P?加兰、A?帕里斯和E?J?M?谢韦3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 u" x, w8 @6 p3 x
在1882年这种记谱法传入日本,1904年再由沈心工等传入中国。1904年沈心工编著出版的《学校唱歌集》是中国最早自编的一本简谱歌集;之后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学校,30年代随着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简谱得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 E- M& \- C& G* d. L& E
关于字母简谱,主要为美英等国所通用。其中如H.C.格洛弗首创,J.柯温完成的可动唱名法。它以d、r、m、f、s、l、t,7个字母作为基本音符,其中除第7音读作ti外,其余各音与数字简谱的读音一样。有关半音的记法:遇升高时一律加e,降低时一律加a,高八度在右上角标1,低八度在右下角标1。其时值及节拍则以纵线表示强拍,双点表示弱拍;横线表示延长,单点表示数音连结成一拍。# b7 G. ?: T2 H- C' y3 v
由于简谱的记法与中国的工尺谱(流行在中国民间的一种文字谱)相当接近,在中国简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就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是把简谱吸收的最好、最发扬光大的国家。而五线谱,通过教育体制,以西方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已基本流行于各个国家,在院校里也是必修项目之一,它为世界音乐统一于一谱提供了基础。
! U" ]- L" c$ S/ z: C) z) w/ U在中国简谱的发明者李叔同。
1 Z' ^/ j- y i% f B Y4 k简谱- W3 y& N( z: w3 I: J& p/ s6 U. w
简谱基础知识:
" ?3 m% G* e/ \, I一般来说,所有音乐的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长短":9 q' E( Z& h3 V1 M/ c
1 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间的音组成的,从钢琴上直观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键盘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键盘音越高。" U# e3 [5 o, H4 k+ x4 {% S
2 音的长短:除了音的高低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长短。音的高低和长短的标住决定了该首曲子有别于另外的曲子,因此成为构成音乐的最重要的基础元素。$ {( N* H; }( Z, j7 y7 Y8 v
3 音的力度:音乐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强度。一首音乐作品总会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教强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而力度的变化是音乐作品中表达情感的因素之一。
& {* ?- x$ q8 L6 \: E' {4 音质:也可以称音色。也就是发出音乐的乐器或人声。同样的旋律音高男生和女声唱就不一样的音色;小提琴和钢琴的音色就不一样。& K4 P R; K0 t" M/ y! c! Q) ]
上述四项构成了任一首乐曲的基础元素。应该说简谱基本可以将这些基础性元素正确标住。+ e$ s' J6 A( Y7 U! G
音符:
0 B6 d' [7 |2 z I. j在简谱中,记录音的高低和长短的符号,叫做音符。而用来表示这些音的高低的符号,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作为标记,它们的写法是:1 2 3 4 5 6 7 读法为:do re mi fa so la si(多 来 米 发 梭 拉 西)。0 S* I# t- F& q. H; r
音符是和音高紧密相连的,没有一个不带音高的音符。
( r% b+ x5 ?, Y' K; v9 U- Q* |音高:
0 J8 o; d3 t ~. U, n! u音符的数字符号如1 2 3 4 5 6 7就表示不同的音高。在钢琴键盘上可以很直观地理解音符和音高。广义上说音乐里总共就有7个音符。
. n$ a4 b% K# O9 A音符的长短:
5 X! K$ G" W7 Y2 a4 r7 B, j+ t3 W音乐中的音符除了有高低之分外,当然还要表示长短之分。这里引用一个基础的音乐术语----拍子。拍子是表示音符长短的重要概念。) ]/ {7 R" Q9 S1 Q1 Z6 c
表示音乐的长短需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概念。简谱里将音符分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等。在这几个音符里面最重要的是四分音符,它是一个基本参照度量长度,即四分音符为一拍。这里一拍的概念是一个相对时间度量单位。一拍的长度没有限制,可以是1秒 也可以是2秒或半秒。假如一拍是一秒的长度,那么二拍就是两秒;一拍定为半秒的话,两拍就是一秒的长度。一旦这个基础的一拍定下来,那么比一拍长或短的符号就相对容易了。4 H `/ ~6 _) E! E$ q
用一条横线"—"在四分音符的右面或下面来标注,以此来定义该音符的长短。下面列出了常用音符和它们的长度标记: |$ c( |* j- U# V& v% R. ?
音符名称 写 法 时 值/ i6 N( X, f e* i9 M6 `- h
————————————————————————, h8 A8 ]# H( Z$ Y7 R
全音符 5 — — — 四拍
$ Y9 d1 Q$ z& x' v1 R' b7 s———————————————————————
, g# m! ]# L, N3 G; d4 ?0 N二分音符 5 — 二拍2 y! K1 D2 g& t4 J7 h5 L
————————————————————————
3 E& a- ^+ H$ e( J z. E四分音符 5 一拍2 R) |+ s' o7 y, H' @
————————————————————————, y0 k q/ U$ ?9 o* t7 I; |
八分音符 5
5 H9 h) B: Y6 L; o﹣ 半拍& O" C4 t3 C' u9 ?
————————————————————————+ a( _1 S+ R0 y2 \7 g% D! X F
十六分音符 5
/ s! ` [1 T6 c% j= 四分之一拍9 r7 S0 u) U/ ^
————————————————————————$ [( G, } T% ?; V% i3 N! }/ a: v K
三十二分音符 5
" e) m! h+ n8 S/ w+ I3 ?≡ 八分之一拍9 s9 A) K' g" R6 Q
———————————————————————— P+ T1 R# S6 p4 f
# ?: r {; I) O
! v( S) s# s# B& t* p* a+ h6 c
1 _9 q( Y! t9 t9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