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X( {2 D+ q* g0 R0 V# C% G作为当代俄罗斯指挥群体的中流砥柱,生于1953年的捷杰耶夫(Valery Gergiev)对俄系曲目自然如数家珍,而马林斯基交响乐团是与他磨合多年的“亲兵”,捷杰耶夫台上的一个表情乐手们即能心领神会。12月3日、4日,这一“大师与名团”的组合将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无论是拉赫玛尼诺夫最后作品《交响舞曲》中近于末日审判般的严峻气氛,还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几首大编制曲目里几乎可以触摸到的、有轮廓的歌唱性,都能让人依稀想到同样在马林斯基剧院出道的前辈穆拉文斯基(Eugene Mravinsky)所竖下的巍峨高峰。
5 Z' {: S( \3 _9 T7 R4 K, G$ G W% }2 \$ o6 u5 s, t- X! f T3 f
在《企鹅唱片评鉴手册》2009年版中,捷杰耶夫获得三星带钥匙以上推荐的有普罗科菲耶夫第一交响曲(DVD版本,被调侃道“他粗犷的大胡子仿佛总缺一把剃须刀”)、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天方夜谭》(理由是“从头至尾都像闪电和磁石一样,引人热血沸腾”)、“老柴”晚期三首交响曲(特别是第四交响曲,“即兴节奏的控制手腕高超无比,双簧管在小行板乐章开端处奏出浓浓温情”)等等。可他被选入“企鹅”的拉赫玛尼诺夫作品,仅有与郎朗合作的一首钢琴协奏曲,如此想来,此次捷杰耶夫来京选演全套拉氏曲目,很可能是他的一次自我突破。据多年前听过他现场指挥拉氏第一交响曲的朋友透露,在这部略显青涩的作曲家早期作品里,捷杰耶夫更注重旋律上的悲伤而损失了一些细微的精致,而到了拉氏后两部交响曲里就不成问题,浓烈的情感倒是相得益彰。
) V H: n7 o6 e; W( ]& z* J: |3 |1 x3 |
如今捷杰耶夫已年逾六十,可从外表完全看不出来。据说早在他四十多岁时,就有友人担忧,他如何能在密集的排演日程里保持良好的身体与精神状态。而今天,从最早为特米尔卡诺夫作助手算起,他已经完成了从传统俄系曲目,到斯特拉文斯基系列,再到《指环》等一系列“巨型工程”的转型。不仅保持每年稳定的演出数量且丝毫不见疲态,反而更着力打磨乐团的音色细节——如纠正铜管声音的过猛过粗等等,俄系乐团常易忽略的打击乐声部的精准度也有了相当的提高。
- Z3 S; V `! f! T" S+ W; l6 s I* g5 G, U3 ]
舞台上的捷杰耶夫如一头雄狮般威猛,生活中的他却不乏幽默。针对今日音乐世界的竞争氛围,他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年轻音乐家被逼出了运动员的素质。”而每当遭遇“毒舌”评论,他便会搬出普罗科菲耶夫的那句名言:“(毕竟)随便谁都买得起票。”真是不卑不亢的绝妙双关!7 F# c) }4 _. c: O) X
# n$ f1 `6 i+ f: { e 此外,捷杰耶夫的职业生涯并非没有非议,只是来自各方的压力都被“俄罗斯音乐沙皇”的双肩稳稳扛下。在更宏观的意义上,他已成为当今俄罗斯文化界与西方世界间的一座桥梁。但凡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所到的城市,无论是多少带些“情绪”的美国人,还是保守严苛的欧洲老先生,都会心动那么一下。毕竟,捷杰耶夫指挥棒下传递出的,是那个沧桑、辽远,而又完整的俄罗斯。
' u) Y- e- ]1 ~ C" D& {
) z8 g. j. o. T A# o+ }1 E 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拉赫玛尼诺夫全集音乐会 f a! w1 P |# _+ b
" R1 t1 @4 j G; W. _ “浪漫与狂想”/ ]# Z$ B& ^5 m
7 m1 h% e/ d8 r8 A 2015年12月3日 19:00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 s( E u! L6 X$ X9 k3 J" ?4 ?' r( B
d小调第一交响曲,作品13号5 t0 p& v5 K% \$ U+ I# O+ e7 d
- I, ]+ U/ L; L4 \% o6 I 升f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1号 独奏:丹尼尔·卡里托诺夫% |. F. P- p* @/ u0 X/ ~
! a+ E" F& Z I( v& ^ 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8号 独奏:黎卓宇 U3 P- k6 M J
" d% M8 v/ c' t0 M4 r 交响舞曲,作品45号, @2 x3 l, W- W. n1 }" D% p
( q( F: l; J6 P, |. G' l/ a, O7 K9 z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独奏:丹尼尔·卡里托诺夫 v) \8 T a. |# v5 c$ Z, O& I
! E) ~4 x0 z1 J& B( v
“激情与沉淀”' a c& X/ W8 t. R; {
1 f4 R. ~' ?/ H$ B/ E
2015年12月4日 19:00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X' ^; Z8 n) ]8 c( S
1 L3 R; H$ C5 E" W* u, f* k
g小调第四钢琴协奏曲,作品40号 独奏:卢卡斯·德巴3 W& X8 ?' t0 U) s! B/ p: g
/ c" \9 g$ Q. I, x a小调第三交响曲,作品44号
: @9 h$ K* D) _% k' \2 T7 W% Z, [, Z, X/ W6 p; I+ s6 F$ n( D
e小调第二交响曲,作品27号1 e3 d- w# c- g
; [5 G; W7 ]* F8 j6 i
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0号 独奏:孙颖迪
" U1 P" I0 K# G; {. \: E% A( {8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