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5 ^6 G1 q W- b! t, I,陈燮阳携手双簧管演奏家汉斯约格·舍伦贝格尔与青年唢呐演奏家张倩渊,执棒上海交响乐团以一场“中西合并”的音乐会纪念从艺五十周年。
" x4 O ~! q, y, Q' B! T. L+ K7 u: ^' z* v% c* ]& j! N
音乐会开始前,作为陈燮阳的继任者,上交现任总监余隆高度评价了陈燮阳对于上交所作出的贡献,他表示:“今天是特别的日子,是陈燮阳从艺五十周年的纪念日。五十年,是非常难忘的历程,我算了一下,他开始指挥的时候我才一岁。很难想象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保持五十年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他是中国最著名的指挥家之一,用五十年最好的时光谱写了中国交响乐的新篇章。”3 C( Z+ f3 @1 M: s+ x) ~4 o2 H
( w. M- a9 q2 P' F& f指挥出头不易/ h0 r9 R& v' \4 ]
0 r# w5 E3 d# }1 [0 N+ @& \& z
“除了用功还得会做人”2 l% B! \3 E, r1 [- S2 u6 h! \
t* M0 @' t0 h, {# Y见过陈燮阳的人很难忘记他那头标志性的“地中海”式怪发,因为遗传,他从24岁就开始掉头发,然而,他从家庭获得的遗传基因不光是这引人注目的发型,还有异于常人的音乐禀赋。* L1 k( V( q0 n/ e6 ] d4 Y4 I! L- ~/ `
' c1 X, u0 |- K" M+ s$ h2 O1953年,“超龄”的陈燮阳以聪颖的资质和灵敏的乐感,破例拿到了一张“特一号”复试准考证,最终如愿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随后他升入大学本科指挥系,师从黄晓同教授。拿起指挥棒后,陈燮阳创造了中国指挥家中诸多“第一”: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的第一人、录制贝多芬交响曲全集的第一人、指挥演出作曲家朱践耳的交响曲集和管弦乐曲集的第一人、在世界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上成为登台指挥的第一人……
8 P6 c1 N7 C" l! b% q
* y+ Y! j# x% r/ p- d5 q1984年,陈燮阳从黄贻钧手中接过上海交响乐团帅印,更先后操刀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力推“音乐总监”制度、提出“全员合同聘用制”、招募国外演奏员、成立交响乐爱好者协会、设立发展交响乐事业基金会等,充分将西方管理经验之长应用到上交的建设。昨天,在演出前接受采访时,陈燮阳回望执掌上交的24年,感叹道:“这些年,上交在我手上没有没落,而是蒸蒸日上,让我很欣慰。”4 B- \" j" } G* v& ?5 |
+ U; ~2 `: D4 V; j7 Y0 j7 \而谈及如今指挥家青黄不接的现状时,陈燮阳表示,年轻指挥家要出头,除了用功,还得会做人,“想要成为好指挥,需要满足的条件很多。首先基本功要扎实,然后还得会乐器、懂作曲、耳朵灵、反应快,要有文学修养。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做人,因为指挥需要跟各方面打交道,乐队乐手乃至社会各方面,你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9 d0 N h' S8 e. U; Y2 H
$ u j* e. e8 Q" v( V: x$ D致力推广民乐+ q5 B/ y8 z6 X# R U$ F
8 F0 c5 U2 r4 h9 X& j9 l“演奏中国作品是天职”4 _5 l2 \$ U- V0 R e6 ]6 y
0 [" U! q! s; }/ A9 M昨晚的音乐会上,陈燮阳带来了上海交响乐团驻团作曲家朱践耳的作品唢呐协奏曲《天乐》。这支首演于1989年的作品既吸收了民歌、吹打、戏曲等元素,又融汇了南北各派唢呐的风味和技巧,同时运用现代交响乐的多种技法,使传统乐器现代化,又使交响乐团流露出民族的韵味。7 m7 m# u: w2 y* C' J
! w0 D, D* F. U4 v4 E" p N9 O! o2 N/ }/ s0 v
事实上,不仅仅是昨晚的《天乐》,陈燮阳曾在多个场合毫不掩饰自己对民乐的偏爱:“作为中国指挥家,演奏中国作品,是我的天职。”而对于古典与民乐不同的指挥技法,陈燮阳透露,这其中既有相辅相成的地方,又有截然不同之处,“中国音乐像牛皮筋,不像西方音乐的轻响快慢,有很多变化以及传统的味道,要指挥好民乐,首先要对民族音乐和戏曲非常了解。而我在很小的时候,就一直接受着这方面的熏陶。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时候,贺绿汀老师也非常坚持这方面的学习,甚至找来民间艺人教我们唱民间小曲,这对于我理解民族音乐也有很大帮助”。9 S# ~5 [; d9 A; G4 {
0 c7 k7 V9 \6 P3 k& w这些年来,凭借对西方古典乐与中国民乐的熟稔掌握,陈燮阳一直致力于将中国音乐推向世界,1998年和1999年,他就曾先后两次率领中央民族乐团赴奥地利、德国、丹麦举办中国新年音乐会,将二胡、琵琶、唢呐、古筝、笛子等中国民族乐器带给了欧洲观众。2009年,陈燮阳还将周杰伦的流行歌曲《菊花台》改编成民乐作品,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近中国民族音乐。
2 X4 Q4 p+ r2 o9 u$ L' e' O, w ?* {8 `) Q" }" m. W1 _" A
对于陈燮阳来说,五十年并非终点,指挥是他愿意付之一生的事业,“指挥和导演一样,年龄越大,履历和经验越来越丰富,在身体还可以的情况下,我会一直指挥下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