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81|回复: 0

[乐理知识] 叶小钢:生活调出来的旋律最动人

[复制链接]
五散人 发表于 2015-10-9 14: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音乐创作是什么?它纯粹是一种知识创造吗?显然不是,否则博士萧友梅留下的经典歌曲,应该比只有中专学历、没有经受过专业训练的聂耳留下的经典歌曲要多得多,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音乐创作座谈会上,叶小钢指出了音乐创作中的一种怪现象,专业音乐人才不一定能写出好作品,很多传唱的名曲反而是非专业作曲家创作的。( g& H1 l" L0 r, R$ U- s6 h. m

/ O% C4 m1 z$ H这是叶小钢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之后召集的第一次音乐创作会议,会议聚焦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如何创作出我们时代的名曲。在叶小钢看来,像冼星海、聂耳那样,创作出经得起时间考验、深受人民喜爱的乐曲,是音乐工作者最高的光荣。
, }2 `3 |) S1 t! q0 F6 U1 M4 p+ `: f" ]$ X, I
为何非专业作曲家可以创作出传世名作?如何才能创作出我们时代的名曲?叶小钢认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古时,朝廷派专人到民间搜集歌谣,“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如今,文艺工作者到民间采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则是文艺创作的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
9 x2 U" M1 w9 b+ I  ^
0 T6 @3 b' x1 N0 }! X* f0 ^. `叶小钢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约访他并不容易,他几乎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采风、考察的路上。陕西汉中、四川西部、西藏、浙江绍兴……单是最近几个月,他就跑了好几个省市进行采访创作。他以藏地文化为题材的交响乐《喜马拉雅之光》已获得美国古根海姆大奖,但他还是不厌其烦地修改。每次深入藏地,如有所得,他都会马上记录下来。, w2 W. g8 W& n1 |6 g6 ]' d& ~" D7 y
4 O" j( u  W, {  @( X1 U3 U% ~- x+ \- d
“很多民间的音调在资料里面都有,但是只有亲临其地,才能听到活的音乐。”他说,泥土的气息、空气的湿度、云的高度等,这些都不是从书本上可以得到的。一个敏感的艺术家要会在生活中捕捉活的素材。“技法不是最重要的,技法要藏在内容中,为内容服务。”叶小钢认为。西方古典音乐的训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叶小钢的音乐很厚实,而从采风中得到的启悟,则让他把所学融汇到了一起。他认为,真诚才是他音乐的底色。这种底色也是生活的底色。只有作曲家在生活中真正有所感悟,才能创作出感人的音乐,而这种真诚是装不出来的。人或许可以伪装真诚,但是音乐不能伪装,一听便知。
+ C2 ^4 y+ z2 [0 f1 s# q/ D. J
( R. P; [& m( }+ d" \6 M“好的音乐一定是在生活中泡出来的,用生活调出来的旋律才最动人。”叶小钢说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4 13:30 , Processed in 0.163088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