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6 s. m5 j( N( J1 y8 E
按谱填词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我以为——( M3 E: W8 a" u/ g+ |0 X/ d2 k- ^
) w# t% X; u' X: `. p# t1 |$ g# p
首先要了解词的特征。词的特征有六,一是词有定调,就是词调(或者叫词牌),如上面提到的《西江月》《诉衷情》等等;二是调有定句,每个词调的句子是固定的,不能变更;三是句有定字,每句的字数都是固定的;四是字有定声,每个字是用平声还是仄声,都是定好的;五是调多分片(或称阕),分上下两片的居多;六是韵位不同,为了乐谱的音节,停顿的地方才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三四句甚至五六句才押韵。
* l3 F- ?$ B) C9 B1 \9 \
7 G! U2 L, ~5 O! P4 x其次要选好词牌。词牌很多,每个词牌都有一套自己的格律要求,要想记住全部词牌的格律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按谱填词,就要在自己的案头放一本词谱备查。现在有了互联网,查阅词谱要求还是方便简捷的。选词牌,要看自己想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想写多少字的格律词。短一点的,如《十六字令》16字,《忆江南》27字;长一点的如《沁园春》114字;不长不短的,如44字的《卜算子》、《诉衷情》、《菩萨蛮》,等等。
) M/ [0 M5 s. L; \. w+ {, K# H3 [+ F' w- n# V c
第三,要看所选词牌的格律要求。最主要的看词谱上的“定格”。例如《卜算子》的定格(含每句的平仄要求):(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注:上下阕之间空两格,红色表示韵脚。)1 B8 \0 Z( n/ w) l9 m
h3 T" J$ m1 @平仄,汉语拼音里的阴平、阳平算平声,上声、去声算仄声。
! D9 }# N5 W# [: ?
& x" `" n: Q. O% j韵脚分五类:平韵格、仄韵格、平仄韵转换格、平仄韵通叶格、平仄韵错叶格。平韵格、仄韵格好懂,如《浪淘沙》句末押平声就是平韵格,《卜算子》句末押仄声就是仄韵格。平仄韵转换格,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上下片两仄韵、两平韵,“了、少”和“风、东”,“在、改”和“愁、流”互相转换。平仄韵通叶格,如林散之《西江月·金山》:“上下江流铁石,高低山色金焦。天工洗涤换前朝,点缀风光多少。天外烟波万里,眼中文物今朝。江南江北尽娇娆,京口青山更好。”上下片起头押平声韵(“焦”、“朝”),第二、第四句就要押侧声韵(“少”、“好”)。这里的平声韵和侧声韵,韵母相同,声调不同。这一点,有人会忽略。平仄韵错叶格,如张惠言《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前片三平韵(期、时、归),后片二平韵(思、知),过片错叶二仄韵(雪、月)。这里要注意“错叶”。叶,音协,叶韵就是押韵。
. s1 s, f* r4 w4 c2 f& [: b( }
( N$ V# P7 F; d! C按谱填词确实不易。前人也知道按谱填词的难处,所以在平仄要求上作了一些变通,有些字“可平可仄”,有的可以“加衬字”。# B, `5 H1 e8 a
& I* w r! Q8 S( i0 M3 {( k8 z
如果只讲字数句数,不讲格律,不讲平仄,那就不应当采用词谱上的词牌名称,如“西江月”“卜算子”“忆秦娥”等等。否则会造成传统诗词园地的混乱,杂草丛生,充满随意性。
! P/ ]! @- C3 S
+ b. m) k% X1 R. `' x/ C“词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词多分片、韵有定位”,如果你认为按谱填词,条条框框太多,你不愿意按谱填词,那么你完全可以作新诗,写散文。如果你非要使用“西江月”“卜算子”“蝶恋花”等词牌名称,又不愿按谱填词,那就未免贻笑大方。
7 U* S* n) T, |0 r; C3 [
! ^9 R3 n& w8 N# V诚然,仅仅做到按谱填词,还不算好词佳作,还要选材新颖,构思巧妙,立意高雅,意象鲜明,意境优美,语言精当,还要运用比兴手法,等等。这些虽是题外话,但对于创作诗词精品、创建全国诗词之市来说,还是必须的。
D$ T# Z1 D/ [. t8 W; Z9 g {2 R# W7 H$ Y5 `) Q, C5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