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指导合唱训练 5 {. E) L. I9 c( Y0 I
) n5 g$ ^6 r5 n+ w合唱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高感和声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
7 H' K+ _$ ~) d( Z7 A! \' L" k+ b/ t$ P# c9 ~+ z
段,培养合唱必需的、科学的、高位置的发声方法以及各种歌唱技能技巧,又能增强学生的
5 N4 Y5 A+ r2 {8 W" `* o! o8 t! Q2 T& Z
集体观念及群体意识等。教学中,如何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合唱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 U+ `6 m( ~- l0 a( X+ R6 F0 f! [6 v
呢?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三点体会:
; G1 A1 _* L8 U; k" X+ u9 E
0 w2 j {: V) w: Y' Y7 l- g( x一、视唱能力的训练 o2 q$ Z* H. R
6 p. |$ ?- X! }" y
?合唱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加强单旋律的音准训练和节奏训练,为合唱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o. y) Y8 l% B, O) F
- I' }5 l5 @5 E1单旋律的音准训练: 4 q- m- W$ @& ?& T
9 d3 ]0 U1 [7 o* p- k8 ]" X演唱歌曲的先决条件是音要准,因此音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音准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学唱音阶,同时必须重视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因此,在唱音阶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弹奏简单的乐句片段,让学生辨别唱名,可以从接近音阶的乐句听起,逐步发展分解和弦,直至较难的旋律音程。在让学生听唱的基础上,可进行听记练习,通过听音视谱、视唱来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在音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做示范性唱奏,只有通过示范唱奏,让学生对音准有了认识之后才能少用琴或者不用琴。
# K$ {# G( x @8 T9 d1 s5 ~7 A7 U- x! D: |( U- @- W1 O
2?节奏训练: - K+ _9 K2 }0 \1 {; }" t! w
6 D: Q( d+ I( F& Z: Z* q1 p
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合唱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加强平稳节奏的训练,不同时值
+ T0 |! ~. @0 Z- l0 g
5 g* x& f1 R8 R) ~6 R的符点音符节奏训练、切分音节奏训练、三连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训练及两部交错节奏训
- G1 F) ? t" O! z
% N' u) e$ d4 C8 P7 X0 ?练等,以提高学生节奏变化的反应灵敏性。 * J. K5 H! ]- I$ U; b+ ]
- O _* |/ Q2 O& j
二、歌唱技能的训练
& w7 |. H+ O2 l: D7 Z. e$ L& O0 Z* P+ C' B9 B. [
1?姿势: 4 ~6 B6 E& t+ P y6 E% ]! D
" R! H2 x8 ?8 C
良好的姿势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歌唱技能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歌唱姿势,如翘下巴、挺肚子、牙关紧闭、嘴张不开、眼睛乱看等毛病,要让学生一参加合唱团就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良好的歌唱状态:身体自然直立,全身保持松弛,
3 q2 S% M3 h0 p7 L% S! R, q, ` a3 }4 a
双脚稍微分开(可一前一后),重心站稳,头部端正,双眼平视,上胸畅开,小腹微微收拢
2 E- {& }2 w; U/ B
, e$ B* B! s" z5 `, a,面部表情自然等。 # [7 g% Z! \0 \1 H1 |7 W. ]1 ^" E' v
- T v4 M: M& O
2?呼吸: + ?$ \) ^1 [% l) y' s$ z
; l: F! m. b+ d% S' q1 H" e
正确的呼吸,清晰的咬字对唱好一首歌曲也起着非常重要人作用。呼吸训练时可进行一些纯呼吸练习,如闻花、抽泣、呵气、咳嗽、高音喊叫等,体会吸气、呼气的动作和位置。在纯呼吸训练的基础上,可进行呼吸控制练习,如吸气→控制→吐气→……使学生逐步学会有节制地控制气息的能力(以上每次各10秒)。
9 ~+ O( h- [) v, O! `2 [ |
0 U7 c! q9 R1 N8 m' H3?发声: 2 M7 I1 z& V- I# `- w) V& b
' x( X6 a) w6 ~; E% N
少年儿童歌唱时的发声必须是高位置的头声发声,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训
' m2 u: l3 S. U; \0 g& O$ C X* b& Y7 k% W: T: r0 t9 L
练歌唱发声时,先要考虑的是少年儿童具有优美动听的音质,而不是音量。尤其是变声期的孩子一定轻声唱,如初中学生正处在生理的变声期,即喉头与声带发生变化,声带、咽腔的粘膜以及口、鼻均有充血现象,声带长期处于充血浮肿状态;声音由明亮、清脆变得暗淡无光泽、沙哑、发音迟钝,甚至失声;音域变窄,高音高不上去,低音又低不下来。所以,训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可先用轻声带假声,再以假声找头声,逐渐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也可用母音 "U"音色稍暗、柔和,用它进行训练也容易找到头腔共鸣,克服喉音,大声吼唱,位置低,声音"炸"、"虚"、"白"、"咧"等毛病。
1 m/ X G6 X0 D4 O5 f# @
6 B; j( F4 ~: d8 v& i7 m: p咬不准字头,归不好字韵,这是少年儿童声音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可指导学生用普通话大声朗读歌词,结合发声,训练不同声母韵母的口形,使学生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逐步养成习惯,以保证合唱时声音协调统一。
) t6 f- a2 g. B+ @. R ^, `: e# V- s% Z! S/ \9 Q- l+ b
三、和声训练
$ @+ ?" x: K& c- i& U
6 b, F7 e; @% _' p在歌唱技能技巧及歌唱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可对学生进行和声基本训练,坚持对学生进行三度、六度、四度、五度等听音训练,这种训练可以从旋律音程开始,逐渐到和声音程, # p2 Q5 R* c5 M1 J
9 p6 Q0 i% F% J" a# a从分声部默唱到视唱,从单声部训练到两个声部的合唱练习。随着和声训练的不断深化,就 & c. M' L. A" I
' c1 e2 U' g' E6 P4 _
可以开始接触轮唱和简单的二部合唱歌曲了。
1 \2 z4 {/ @: v2 v
! p( a5 C' B+ X7 g7 k1 x8 K8 z总之,在合唱教学中,要求学生演唱合唱歌曲,不但要做到节奏整齐,音调准确,还要做到声音协调统一,各声部均衡和谐。因此,教师科学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视唱能力、歌唱技能及和声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保证合唱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合唱水平的基本前提。 % F( o5 L. O3 k3 N8 M, A% j( ?2 R6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