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21|回复: 1

[作曲家] 中国病人——作曲家王西麟的故事

[复制链接]
anxin 发表于 2015-10-1 16: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k3 ~- M6 R- K: L
中国病人——作曲家王西麟的故事3 R- q) D, c  N! r. F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石岩! D# c' Y/ Q: w
( s& N2 C1 d8 o& v6 w

7 K4 L* v4 K2 w1 D( U* }/ ?获奖理由# q4 s/ c- ]9 R/ j) a% u& y: I
报道为一个被遮蔽的中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也许是“中国的肖斯塔科维奇”)立传,包含了强烈的个性、跌宕的命运、历史的洪流、动人的音乐,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震撼人心的文字交响曲,是人物稿中的精品。5 i3 k- h; k# |- c3 G4 F4 X
获奖感言8 a0 X- y5 V4 m! I* s) v& ?
南方周末记者 石岩:王西麟诉说苦难的时候,有一种特别的感染力。虽然戴着助听器,他的耳朵还是很背,所以说话的声音很大,近乎咆哮。说着说着,下巴抖动,一行老泪滚出来,他用手背擦拭。
2 C0 Q0 \( n2 U6 C- z+ K2011年冬天,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每天下午去作曲家王西麟家里听他讲他的故事,故而对他的家有特别深的印象:那是一栋建于1980年代的红砖居民楼,王西麟的家在四楼,套内面积大约50几平。采光不好,但是收拾得窗明几净。通往阳台的窗户被改造成一个多宝格式的花架子,几盆吊兰长得很好。老式弹簧沙发和两只宜家风格... 阅读全部
# W9 G  z* {. j0 z. t# B7 d5 s标签作曲家王西麟音乐0 H8 {) z& {; R9 ]
有人说他是疯子,有人说他的精神处于裂变中;有人说他是海明威式的硬汉,有人说他是孤独的行者。
) b5 M- O$ {6 Y8 ?9 L% A, G) [$ t, |
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好的作曲家;有人说他的音乐一钱不值。很多机构对他的态度有一种默契:“作品可以演,话不要说”。, [% a4 h. K! |6 |
' R" T$ P: [8 S. n
他是作曲家王西麟,也是一个病人。
7 ~" G) y9 h" S
9 ^: ?% M5 ^/ }9 o9 B7 p' @7 m
: J! K  B8 M; j8 h8 _2 v
" [# Z% C/ C6 d  t2010年,瑞士演出结束,王西麟谢幕。音乐会演奏了他的新作《钢琴协奏曲》和《第四交响乐》。 (受访者/供图)& L1 p! @, }# f. {6 p

" r" k/ k' H6 E7 d" W$ |# w2011年11月19日,第五次个人专场音乐会结束,作曲家王西麟把江南春饭馆的服务员小王送回住处。/ K1 P5 y# D) e
0 `1 A; q+ r$ l. D) S6 c+ Y; E, w
这天下午,16岁的小王有一个特别的任务,陪着75岁的作曲家走台。他在北京中山音乐堂的大厅里接人、发票、合影,她替他拎包、拿大衣——王西麟没有学生,惟一的女儿在德国求学。江南春饭馆离他家走路不到3分钟,来北京不到半年的小王是山西长治人。《太谷秧歌交响组曲》是当晚音乐会的压轴之作,太谷和长治离得不远,也是山西的一个县。
# q  G- P8 X: j4 ~4 L, [+ C
7 O& a5 W( Z  k送走小王,王西麟拖着患“退形性劳损”的双腿,爬上四楼的家,等着他的是白开水就干饼子——这是他在每场音乐会后的标准食谱。这天晚上,王西麟独坐良久,白开水之外,又喝了两杯红酒。
' z" L/ w4 B0 `
5 [; O- b0 P6 P: }8 S2 s' @“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建基于欧洲的先锋派。中国的作曲家和世界隔离了数十年,而王西麟能不受限于他国家的主流乐风找到自己独特的语言,他值得成为格拉维委音乐奖这样严肃奖项的得主。”十年前,当代大师波兰作曲家潘德列斯基曾这样评价王西麟的《第四交响曲》。2 |9 I5 j) t9 K

, |2 X6 v) K; ]! S4 c“这是大师的作品……充满火焰般的力量。”六年前俄罗斯作曲大师索菲亚·古柏多琳娜对《四重奏》和《铸剑二章》赞不绝口。
9 ~- \4 i8 F9 ?1 k7 J
/ |6 N( B' J5 L, M2 M) ?2 s但“墙内开花墙外香”、“出口转内销”的成功路径,在王西麟身上并不起作用。' {  Q6 R- m, M& A8 k( C0 N+ S4 }
7 Z* u: y" Y! w6 |! h1 w
尽管国外乐团不断发出创作邀约,作品演到了罗马、巴塞尔、科隆、柏林、旧金山、福冈、台湾、香港……但在北京,王西麟依旧是个孤独的人,“想找个人说话都难”,最寂寞的时候,他会找出《鲁滨逊漂流记》的碟片,看另外一个孤独的人怎么过活。, ~8 @7 h6 b8 p# d  g) C

, j" P. e9 P1 K- `- ]* O' q% V《云南音诗》: 引来迟到的伯乐
3 }4 g. z* n4 X' o( Y! h, ]& N
: ]' K- N* x2 \4 p4 t  G1 E2 T1 N( c! V2010年11月6日,48岁的苏立华在苏黎世听到巴塞尔小交响乐团奏出《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个音符,眼泪不禁夺眶而出:“一个作曲家用生命谱写的音乐终于可以被世人听到。”$ E' ?, d) Z4 b: h: H/ B+ Y
* ~+ h- u9 U7 h: X
苏立华尤其喜欢《钢琴协奏曲》的第二和第三乐章。“(第二乐章)好像黑暗中有一个人,在离他几百里以外的地方,有针眼那么大的一点亮光,给他无限期待。”第三乐章清澈明亮,钢琴以歌唱的琶音飘在乐队的叹息之上。
: M# j3 d7 W. H
1 @: i, J3 h7 ~( H2010年8月25日上午,写完第三乐章的最后一个音符,王西麟流下眼泪。四个月的创作时间,好像死过一回。1 a+ V7 l: L4 x: I+ q

) r# m3 P  O! s7 D迟至2008年,在古典音乐界工作多年的苏立华才知道王西麟。德国科隆室内乐团的首席黑管演奏家弗朗茨·奥利弗告诉他:你们中国有个叫王西麟的作曲家,值得关注。
) B+ H% T' l1 N1 E! a- o- W/ C3 V! Z9 [6 F1 Y6 {  m9 E
在荷兰音乐频道唱片公司(Channel Classics Records)任驻华首席代表的苏立华马上搜集王西麟的资料,最容易找到的当然是在国内外演奏过几百场的《云南音诗》。一听之下,苏立华相当惊讶:一个从没去过云南,只是听了几首云南民歌的人,却把云南味道抓得那么准确。, x9 Q6 B/ [4 `' x  R

8 m5 s. c/ F; O- \9 p见到王西麟,苏立华发现,这位几乎没有公开出版过唱片的作曲家创作过7部交响乐、5部交响组曲、10部交响诗、13部室内乐作品和若干声乐、器乐作品,而按他自己的标准,通俗浅显的《云南音诗》充其量只算“成名作”。王西麟请苏立华听自己8年前创作的《第四交响曲》。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音符充满整个空间,苏立华发现:当年写下《云南音诗》欢快音符的年轻人,已经变成了中国的肖斯塔科维奇。' H5 S& E1 d$ `
  f$ l" A# ~# G" m/ m" ]: T0 s; x
2009年,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艺术总监尤里安·库依曼请苏立华为来年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艺术节推荐一位作曲家,苏立华毫不犹豫地说出了王西麟的名字。尤里安·库依曼听过王西麟作品录音、读过总谱之后,经巴塞尔小交响乐团全员投票,慎重地向王西麟发出创作邀约。* s' {" O& C# n( E) T3 M8 q+ m1 i6 P

, v% V$ H( v9 t6 c" w8 K0 O王西麟决定借这个机会,写一部钢琴协奏曲,献给自己的钢琴老师陆洪恩。这个梦他已经做了好多年。
6 \6 H9 k0 [) B# ?. h2 V
0 w1 x: Y" X1 q《钢琴协奏曲》:被枪毙的恩师
) F3 V) p" _% p. G1 I" M: @( O
9 |! N5 D* R2 N% P3 C1957年在上海军乐学校训练班,陆洪恩教过王西麟半年钢琴课。多年以来,除了谦和之外,王西麟对这位钢琴老师没有更深的印象。1971年,作为“内部专政人员”已经在山西炼狱八年的王西麟“串联”到上海。昔日的同学悄悄告诉他:陆洪恩被枪毙了,死的时候仪态从容,高喊“赫鲁晓夫万岁”。王西麟不敢接话,也不敢深想。
9 y/ i" N: m3 G3 e0 r+ s/ Y$ J! w- z) l2 h
2008年,一个叫刘文忠的陌生人寄来一本陆洪恩传记。不久,王西麟接到陆洪恩长子陆于为的电话,问能不能写回忆父亲的文章。王西麟很为难:我跟陆先生接触不多,恐怕回忆不出太多,×××、×××和×××跟陆先生学过两三年,何不请他们写?
0 r( L, U' P2 v, r! b
2 x. s+ P# V" e5 R% M4 P“×××”们都没有写文章。2010年,王西麟却在报上读到陈丹青的一篇短文,回忆15岁时跟几百个同学一起,在电视上看陆洪恩公审,然后跑到延安西路转角,等着刑车开过。刑车被钢板封闭,少年们不知道哪辆车中押着被击落下颌的陆洪恩——他曾冒天下之大不韪直言“工农兵应该向贝多芬学习,而不是贝多芬向工农兵学习”,也曾直抒胸臆大骂“样板戏是破烂女人搞的破烂玩意儿”。" h& v; V8 J; F% M

. W: m# J4 O4 t: u% x  N: N什么样的音乐才配得上陆洪恩强大、纯净的内心?
  W! l: b" E1 y9 u. X. v
# s+ ]( Z- j' O4 J; O2 k2009年底和2010年的春夏,王西麟像一个困兽,在家中反复踱步,深夜给远在德国的女儿和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打电话,诉说创作中的焦虑、得失。
! _: _0 G$ o) q# W8 z* K4 y2 F- b8 X
* y8 X/ s7 c0 U7 d$ }9 z0 Y林冲是他大脑中的第一道电光石火。林冲误入白虎堂,一边被拷打一边甩着辫子唱“八十军棍打得我冲天愤恨……”他立刻跑到梅兰芳大剧院,买回一大堆京剧带子,看袁世海、李少春,看《野猪林》、《李慧娘》……: X( ?8 W+ a2 S/ B8 u0 Q* ^

! T9 [, O; P% k" ?9 F1 `  ~/ l秦腔紧跟着也来了。自幼及壮,王西麟在黄河中游的陕甘晋一带生活,看过很多秦腔老戏。年幼的他对《游龙戏凤》一类贵族戏不感兴趣,偏偏对苦戏记忆犹新。
; q* e: ]: t2 H8 \3 I) f5 Y
/ h, P( I, K9 D& ^  c, [& W9 D1 q“那些遭罪的人、被陷害的人,哭腔特别厉害。”王西麟印象最深的是《走雪山》。一家人被魏忠贤所害,就剩小姐和老仆曹福,两人爬过大雪山投奔亲戚,老仆冻死了,小姐一声“老曹福……”满腔悲愤从丹田拔入云霄。在另一出戏里,忠臣面对奸臣,步步紧逼:“你……你……你……这个奸臣”,话音未落,奸臣把忠臣杀了。
: H2 }2 b( I# `; `
! P% Z6 p9 ^/ j; W& `0 X- s. D: X这让王西麟有了主心骨:“我常想,‘风萧萧兮易水寒’当年是用什么调子唱出来的?今天的语言跟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但呼喊是一样的。”; z" b- l2 r, i! w

: \' j* V4 D# N3 F$ a4 P9 s乐队排山倒海地渲染鞭打,钢琴是屈死的冤魂,中国戏曲特有的“复调”——绕弦和紧拉慢唱将两者啮合在一起。8 g. Z! T- I. w( k% I; N6 F

! T8 h3 H2 X5 B, t3 O5 `$ U* Z( f四个月,草稿积了厚厚一叠,橡皮用掉八九块。有时他整天关机,害怕任何打搅;有时他趴在桌上睡着,被钟点工捅起来吃饭。没有钟点工的时候,十根油条、两盒凉面是他一天的伙食。9 U7 w* r: W; i3 Z. q7 ]
) F. @$ B7 R6 o7 K; b- k. M
对于王西麟来讲,《钢琴协奏曲》这个毫无指向性的名字,其实有明确的靶心——创作于1970年的《黄河钢琴协奏曲》。* P+ \# {* v  I" |( \/ }& U* U1 g# h

8 F( C" L2 \. A0 u. [' P% N“黄钢协”从抗战时期广为传唱的《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来。“创作者做了最大但仍然有限的努力,‘黄钢协’充其量是改编,不是创作。”私下表达对“黄钢协”不屑的不乏其人:原创程度太低,肖邦、柴科夫斯基、拉赫马尼诺夫的影子随处可见。王西麟却把这话大声说出来。
8 ^0 H8 K, a) t( L
! k6 q; N/ O8 A, t2 T# v创作“黄钢协”时,《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冼星海、光未然已经被打成“文艺黑线”。协奏曲既要借鉴《大合唱》的音乐素材,又要跟原作者拉开距离,在第二乐章加入《信天游》的引子,在第四乐章加入《东方红》、《国际歌》的音乐主题。海外媒体或直说它是“可怕的音乐作品”,或揶揄是《华沙协奏曲》的“表兄”。
: j# c! [2 }4 P' ]2 K, y( y
; q8 Z& X$ l6 X“‘文革’已经过去34年了,和‘语录歌’一样代表‘文革’文化的‘黄钢协’至今仍在演奏。中国音乐界40年拿不出一个新作品?这是我们所有人的羞耻。”面对不同的听众,王西麟曾大声疾呼。人们要么沉默,要么微笑。
* R7 v9 N$ l1 A. C; v( W
& Q* r( k0 r# ?0 ]$ U' m% `" _) f+ G6 x$ G! S* q/ M6 ]: u6 _% G5 R5 n
1 N  y# L) `9 M1 Y! _
王西麟在下放山西雁北文工团时的留影。身后这间屋子,后来成为夜晚拷打他的地方。 (受访者/供图)9 R' Q, ~8 h9 Y) b) v

8 k6 C2 Z0 s, m! E+ r0 p9 ]起点“匪窝”:找上门来的音乐1 O$ I. ^0 m; C" b2 H/ }0 w, U

; f0 T% t- N/ H$ b6 X# J9 Z" M0 u2 h1 R1949年,王西麟跟音乐结缘完全是个偶然。
. v) ?6 P1 m+ p! K, N& f' h3 m
5 ~: l9 |7 N0 }, J. |: r那年7月,西北野战军向新疆进军,路过甘肃平凉,就地吸收“新鲜血液”。放学回家的平凉中学学生,看见传达室门口站着两个穿黄军装的男人,一个拉提琴,一个拉手风琴,很快围了一圈。王西麟去拨动乐器,他在教会小学玩过手风琴,也识五线谱,格外显眼。两位军人把他带回了兵营。% }$ U- S9 l! j: r( H  ^& Y

# m7 u9 J3 e9 |父亲王缄三当过岐山县县长、胡宗南保安处的处长。1945年,失业的王缄三流落到甘肃平凉。西北赋闲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大多聚集此地——这是王西麟在1964年“社教运动”中知道的,人们挖掘他的反动根子时经常会说“平凉是匪窝”。+ M3 S6 k2 t. p, ~
  B. e4 ?" m$ p$ r8 z0 ?, e
“匪窝”有些小书店,王西麟经常去站读契诃夫、高尔基、巴金、胡风、碧野……哥哥是他的第一位文学老师。
6 F" M1 L) h3 \; k8 R+ ^7 J- b% F; s" \3 p$ N( e0 r( V. m
在“匪窝”,父亲的营生是贩卖布匹。生意不好,傅作义的堂兄傅静斋从旁指点:何不投奔我堂弟?大家都是山西人,你又做过官……王缄三辗转到了张家口,1948年底终于找到了傅作义。有人说父亲做了县长,但王西麟认为父亲充其量是一名勤杂人员,他寄金圆券回家的信封上印着“张家口敌伪财产管理委员会”。
0 y6 n8 u' {5 N; X* y1 Y; d9 y% y* E1 [" w& W9 D
不久,张家口吃紧,被傅作义派去支援的嫡系35军在新保安被解放军全歼,后勤人员王缄三死在乱枪里。丧父的打击加上失恋,哥哥试图自杀,出院后沉默寡言,后来慢慢痴呆。因为家贫,王西麟也一度失学。$ l7 X. o* |  k9 t* ?

- N: p- @7 P" \上过一年初中,在部队文工团算高学历,王西麟被委以拉手风琴的重任。1952年,解放军要成立军乐团。西北野战军第11师从冯玉祥旧部里招揽了一批军乐教官。很多军乐是从西方古典乐曲里来的,品质相当纯正。王西麟很快脱颖而出,当上小教员教战友乐理。1955年,解放军在北京成立中央军委军乐指挥专科学校,一个师选一个人入学,19岁的王西麟成为当然的人选。+ X1 A5 Z4 m/ w6 Q9 y" Y

, \9 J* |' m8 P, S- h/ X8 H每有空暇,他就钻进学校资料室,听贝多芬、德沃夏克、格里格……他觉得学校的水平太低。校方一边批评他“个人主义”,一边秉承“批评从严,处理从宽”的原则把他送进了水平高一些的上海军乐学校。在那里,王西麟碰到了陆洪恩。
' y, S+ H+ S) P2 H+ q  T# b
' R$ X) t5 Q, o+ Z3 m上海军乐学校只上了半年,学校解散,学员各回旧部。王西麟心有不甘:音乐学院的门槛有多高呢?开夜车写出一首《青年战士进行曲》,去投考上海音乐学院,一考即中。
& J# ]* b5 d1 j  _6 i! v3 n- ^. _0 _' l
1958年,王西麟是“上音”有名的积极分子。谁都知道作曲系有个穿黄军装的大个儿,劳动卖力,对学校里受旧式教育,穿高跟鞋、抹口红、上台演奏一摆一扭的教员一千个看不惯。
5 M+ \/ M+ a! o
/ l# a- ~1 L5 O) w* K" e1960年,王西麟的姐姐被打成右派,遣送到新疆劳改,来信里字写得非常潦草,跟弟弟要红糖要草纸。
+ c! [$ N, a3 |' ~  e. i. u* v( @' f. L! l
暑假,学院的两个尖子留下来学琴,不久从国外拿奖回来。王西麟自觉矮了一大截。
' c8 H% o3 E  d6 A; C1 K+ _$ {! m8 C9 h* c4 V9 @& m
王西麟爱上一个钢琴系姑娘,去表白,却被对方一把推开。王西麟在公园淋了一夜雨,进校之后一直膨胀的政治优越感第一次被业务上的自卑感击败——一向被认为技术最强的钢琴系才是“上音之花”。“一定要学技术,没有技术寸步难行!”冷雨钻进脖领的时候,王西麟对自己说。
. s1 q2 f- x! }) n; ]2 {6 w
; M1 {) q3 i2 l4 B# H& b1 R1 F6 L: v+ Z4 u要写交响乐,先要写一部四重奏。大四下半学期,王西麟用三个月研究四重奏的技术,用25天写出三个乐章的《弦乐四重奏》,虽然水平不比因“梁祝”而名声大噪的何占豪的同类作品低,但何的作品能在全校演出,《弦乐四重奏》却只在系内做了两次讲座。$ t4 ]1 k0 r; i* S- y

* v3 j+ T* t, M( Y8 k. c9 }潘多拉的盒子就此打开。王西麟迷上了作曲,他相信只有个人奋斗才能自己救自己。“四重奏”证明,在创作前先独立解剖大师的作品是切实可行的。王西麟一生的苦修从此开始。6 D2 G$ n: ?* b9 Z0 q9 P8 V  F: e
; G3 h& g6 `2 x5 Q6 ^) F/ ]
落难山西:管不住的嘴" a0 U0 f, C- B& p1 l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anxin 发表于 2015-10-1 16: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 P& M) D( B) I0 C! i& Z四支竹竿立起,破布周遭一围,几盏汽灯在风中摇曳。台下两堆火,看戏的人坐在土疙瘩上,前心烟熏火燎,后心被山风吹得冰凉。1970年代的山西,白天只能唱样板戏,老百姓不爱听。土剧团要吃饭,只能钻到山沟里,半夜搭台;只要有戏听,下大雨老百姓都不走。" R1 J: q. q  E8 }/ @3 h

" P8 v% f3 j! d“一颗明珠土内藏,千年未曾放豪光,我是南朝一员将,大破幽州落番邦。”《乾坤带》里杨八郎的唱腔让王西麟悲从中来。他钻出人群,裹紧破大衣,爬到附近的山包上。向下看,铿锵的锣歌被风吹得走了样,鬼火一样的汽灯仿佛随时都会熄灭,台上的悲欢离合让台下看得发痴。
. z/ y' R. L- Q+ t: {# Z$ s/ f: [- \, z) b
“陈子昂就是这样‘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关汉卿大概也这样吧。”那一刻,王西麟觉得一千年的悲怆都在自己身上。转眼已是下放山西的第十个年头,自己刚过而立之年,牙已经掉了一颗,希望尚不知在几千几万里以外的地方。
% m, l% d6 c! v
( u0 a5 b$ [- ^- P1962年,王西麟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央广播交响乐团。到岗即失望,乐团以伴奏和为广播节目配乐为主,根本不搞交响乐。1964年,“给领导干部下楼洗澡”的“社教运动”进入尾声。经领导一再启发,年轻的创作员终于没忍住,自以为有理有据地批评中央广播局“民族化、群众化、广播电视化”的文艺方针。. a' [9 T  e/ ]$ j4 r0 C
7 B( J5 @. [. e$ c4 h% p
厥词一出,先是开除共青团,下放郊区劳动一个月,继而被定性为“内部专政人员”。28岁的王西麟吓得瑟瑟发抖,自觉自愿地深挖“阴暗心理”:看到红色和毛主席像都害怕,睡梦中父亲的幽灵突然出现在床头……越交代越糟糕:此人不能在北京的喉舌部门工作,下放山西。
! |* E, M! s) V; a. W3 F$ w: d0 ^1 D" h# ~0 l6 ^, a9 B& w* E
“三千个农民才能培养一个大学生,我太糟糕了!”带着洗心革面的决心,王西麟来到只有三四十人的雁北文工团。没有钢琴,没人识五线谱,王西麟重新拉起手风琴,无非《十二把镰刀》、《大海航行靠舵手》。
+ G  _/ O( |9 G1 C. N8 y
/ J6 g/ ]- n4 A王西麟实心实意要把每个人当作好人,给他们讲课、打饭、打洗脚水、扫地、扫厕所,扛最沉的道具箱子,爬上浮土寸许的土礼堂横梁挂幕,争当“五好”队员……白天干苦活赎罪,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做复调习题。“业务千万不能丢。”王西麟告诉自己。& s! B  f7 Z4 j/ a1 D' {) W

# K) z9 }  b$ \8 k7 |5 M8 L批评交响乐“民族化”的王西麟,此时认真学起民间音乐,用以歌颂“三面红旗”和当地先进。《藏寨大合唱》共七个乐章,有前奏、有尾声,配器讲究,旋律雄浑,在当地传唱一时,它的作者却越来越看不到希望。1965年冬天,下放已整整一年,回北京的事却没人提,王西麟开始整宿说胡话,大喊大叫,被确诊为“神经官能症”,住进医院。5 }+ Y5 Q, K' t) o# T
, v9 u. ?3 Z; Y9 r4 d- N$ X
住院第六个月,“文革”开始,王西麟的档案公布。人们很快知道他攻击过党的文艺方针,是被北京的单位开除的。一队人马冲到医院,戴高帽、挂黑牌、大会小会、文斗武斗,折腾半年,大串联开始,王西麟被革命群众暂时遗忘。他趁乱坐火车跑到太原,土黄色的大街小巷满是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极度丑化的长脸漫画。5 G) K4 s. g' H4 x2 H/ F" w7 {
) K* G( p# w' Z* ], @
省歌舞团的革命群众发现一个不知从哪里跑来的大个子,会拉手风琴,能指挥,会作曲,在派系争斗中为本派说话,拉他入了伙。王西麟风光了好一阵,他甚至调出了自己的档案。1955年“肃反”的结论写道:王西麟同志1949年9月参加我军,工作积极肯干,对他的父亲的历史并不清楚,是逐渐了解,逐渐交代的……
6 H( @! y+ {; J+ C: ^1 G! [+ q0 Z) y& k3 z6 ^& U
档案在手,隐瞒成分的说法不攻自破,王西麟拿着这份法宝回到北京要求平反。可“清理阶级队伍”在这时开始了,王西麟又被卷回大同。
  c) J3 V5 G$ ~* g  C' E( }, `7 K- K. H2 p
1968年秋,工宣队进驻文工团,大字报再一次铺天盖地:王西麟写的《藏寨大合唱》是毒草,把劳动人民愉快的劳动写得沉重不堪;王西麟教我唱《大海航行靠舵手》,让我对着空虚的茫茫大海歌唱……1 u4 A9 ^+ C( R+ r/ r, `3 [

  h8 g2 ~% r: c  t. ^. P1968年10月28日,夜里11点左右,一个低沉的声音传来:王西麟出来!
% b" T6 S6 p  M
( X7 x' Z: ]. s王西麟穿上裤子趿拉着鞋,刚走到门口,就被黑布蒙上眼睛,毛巾塞进嘴里,麻绳反绑双手。三五个人推搡着王西麟走进一个房间。“脱裤子,脸贴墙站好!”一声大喝,审讯开始:王西麟!最近团里丢了一个箱子,里头有你的档案,是不是你偷的?% ]2 L& \3 E; v0 T3 m1 O' s

+ k! e7 J# I" F9 y# Q; I王西麟反而不怕了:偷箱子纯属子虚乌有。对方使出杀手锏:“为什么你听《东方红》、看见毛主席像和红色就害怕?”王西麟百口莫辩,只能挨打,两个小时后,下肢皮开肉绽。
) h- H& `4 d- D: m0 I$ a& q7 W. V" U
大同呆不住了。王西麟把从北京带来的四个喇叭的收音机60块钱卖给一个罪状略轻的“牛鬼蛇神”,穿上最结实的一双破皮靴,准备伺机而逃。逃到哪里去?十几岁当兵归了组织,一想到要当盲流,王西麟心惊肉跳。2 U- @( g% f7 V
" G! j- J1 A/ l
从1968年底到1969年底,整整一年,“地富反坏右”们胸前挂着黑牌,一根绳子牵着,从一村跋涉到另一村。天还没亮,大地一片肃杀,方圆几公里只有一列蝼蚁一样的人在冰封的河流上徐行。每到一处,先关进一间小屋,在满屋臭屁味中等待凌辱。批斗时的经典站姿是“喷气式”。一个小时,三个小时,六个小时,汗水吧嗒吧嗒掉在地上,冷不防后面人踢膝盖窝,坏分子一下子趴在地上。5 x$ |6 h/ W9 D% W8 V" e: ?
5 h2 c7 M7 D. m0 h
没过多久,跟王西麟一起被揪出的一个人精神失常。王西麟的门牙被打掉,左耳丧失了30%的高频听力。& L7 B0 X4 ^) w) N# D8 F
$ l# P1 ?+ W  u% O5 K
. z" |3 x' M, V0 |* j
长治方舟:千重万重的门
" P0 D$ T' K! `9 k' @$ H7 K- |- }* p7 ~7 ?
1970年底,命运的手翻云覆雨,晋东南地区的司令员要跟着大形势搞样板戏。但晋东南歌舞团没一个人会看谱,有人点拨:大同有个能人……司令员手一挥:这个人我们要了!6 ^0 n& O0 {- o7 m; V

- W- K) n, v/ r, I; g. X* ?临近年关,雁北文工团去平陆县办学习班的卡车即将出发,连人带行李已经装车完毕。突然有人面无表情地在车下喊:王西麟!下车!
' @5 N6 }/ W( ?
/ D& H+ i' Q) O! H/ B* c8 k王西麟的调令在最后一分钟来了。他被压在一层层的岩石底下,不知道怎样才能透一口气,有人却一句话就把千重万重的门打开。从大同到长治,要坐一天火车、一天汽车。到站时,王西麟蹲在路边失声痛哭。
* L6 @* d' y/ _' V
8 o4 ~% f3 V# \; k' n- V王西麟成了样板芭蕾舞剧《白毛女》的乐队指挥。经他一阵点拨,过去发不出声音的乐队很快就吹出响亮的曲子。灰头土脸了7年,王西麟又在人群中找到了跌碎已久的尊严。. a7 T5 G+ m6 t7 D

5 z1 [/ @( R) E5 [$ V* N  T7 e1970年前后,一批有音乐才能的“破落子弟飘零户”汇集到长治:国民党行政院院长翁文灏的侄孙,阎锡山大老婆的外孙,各地乐团的下放子弟,能拉提琴、五线谱看得很溜的知青……王西麟是他们的头。
8 l, N7 l4 y2 o8 q$ A, @
, p' b# \6 T9 c4 S4 \4 ]排练小型歌舞演出,排练样板戏,创作若干后来看是“说假话的音乐”,王西麟忙得不亦乐乎。他又能搞业务了,还能跑到北京、上海去看样板戏,甚至有权把会拉大提琴的“反革命分子”后代调进歌舞团。
1 G4 Y# h1 f0 A9 y
2 ]5 V* L* T# F# r丁玲也在长治,崇拜者去看她,带回一张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旧唱片。王西麟已经是“自由民”了,丁玲还是反党分子。听着原本属于丁玲的“贝九”,王西麟心头一阵热一阵冷。
9 j2 _0 r% ^! L0 M0 Q9 V
5 p  Q; @' ?2 ~2 N3 R1 F, w3 P很快,团里一位上海姑娘对王西麟表示出明显的好感。但王西麟不想谈婚论嫁,拖拖拉拉三四年,有人来通风报信:王老师,她和别人往大街上去了。王西麟急了,找姑娘谈话,“一说,她马上就过来了。”
$ h* K! ]0 j5 h/ ^( H- I0 u' r
) C5 a% k% t; q+ j" L) D  X这时中央广播乐团的指挥聂中民介绍王西麟认识了李德伦。李德伦读了王西麟在六七年前创作的《云南音诗》和《第一交响曲》,有意把他调到太原或西安大一些的歌舞团去。' c. F# H7 E% M
  t( G+ h6 D; x% T# a' ]2 o7 L
1972年到1977年,王西麟的档案在西安、太原的文艺团体转了好几圈,没人愿意接收一个“内专分子”。: ]+ c7 {8 @' J  c
* D$ w* c$ I! U0 g6 D. v  m
王西麟彻底绝望:“算了算了,哪儿也不去了,不让我搞交响乐就算了,我就在长治当中学教师好了。”
6 y) }& u! o7 S6 n/ ?. y8 j* r( C# g6 o8 f
在心如死灰的38岁,王西麟结婚了。几天后,夫妻俩就开始吵架,丈夫还是想走,妻子却觉得:长治不错,自己已经是舞蹈队的小头目,丈夫在团里也受尊重,何必折腾?7 b# k2 f3 W$ s  \  y6 n# f
4 `  v& n, q6 i0 T9 n0 O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一人独坐,背着庄子的《逍遥游》,王西麟经常流下又咸又凉的眼泪。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5 04:42 , Processed in 0.138265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