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18|回复: 2

[作曲技巧] “中国最好的作曲家”王西麟为山西创作《黄河壁画》交响曲

[复制链接]

2万

积分

19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6504
anxin 发表于 2015-10-1 16: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x. o9 w1 p; J% f. ]# ]
1995年,彼得格勒交响乐团首席指挥雷洛夫说:“如果一百年前有外星人来到地球,要用一个小时了解人类历史,请他们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如果现在又有外星人来到地球要了解人类历史,请他们听王西麟《第三交响曲》。”王西麟,被国外音乐界称为“中国最好的作曲家”,他创作过7部交响乐、5部交响组曲、10部交响诗、13部室内乐作品和若干声乐、器乐作品。如今,这位70多岁高龄的老人,要继续创作下去,因为他要回报山西,为山西创作一部名为《黄河壁画》的交响乐曲,将文化山西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v( K( W! k! a$ v, O4 f

( w/ b- S1 Z) T9 w: l# Q21日晚,由山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交响乐团倾力打造、本报作为省内唯一平面媒体协办的“2013山西首届交响音乐季”在省城奏响第三场演出,王西麟专程从北京赶来,为他即将在山西首演的《黄河壁画》打前站。本报记者对其进行了独家专访,畅谈他与山西的“再生”情缘,以及堪比贝多芬的坎坷艺术人生。' u8 S* ~4 K$ G" u2 M  y
$ l" y3 f% z: T$ r! v
交响乐表演想让电视台直播,还得倒掏钱
, H5 n3 W1 Z$ C) {3 }# c4 e5 M
! }, U8 }+ l' o  f2012年,《南方周末》刊登了一篇王西麟的专访,名为《中国病人??作曲家王西麟的故事》,文章详细披露了这位中国当代古典音乐作曲家过去75年的悲苦岁月和他惊人的音乐才华。之所以称王西麟为“病人”,是因为在中国交响乐发展史中,他太特立独行了,虽然国内音乐界对此不置可否,但他却执意要他把民族戏曲与国外传统交响乐相融合,这也成为他在追求艺术独创性上一种“偏执”的个人风格。
& r& W8 x! f! W/ G
4 C1 M8 ]  ?0 Q1 s* z4 c当记者见到王西麟,并“关切”地问他“病”好点没时?王西麟哈哈大笑:“好不了啦,只有当公众认可交响乐,接受交响乐时,或许我的病才能好。”/ {! C" G0 H+ s2 ^& j1 z& E7 n7 w4 U1 i
, e( T% |8 {, l- W: X
今年3月,王西麟的双腿膝盖刚刚做过手术,行动尚不方便的他舟车劳顿来到山西,是因为他对山西首届交响音乐季的关注。“目前,全国都没有举办过交响音乐季,山西走在前列,我怎么能不支持?”当山西向其发出橄榄枝时,老爷子二话不说,全力支持。“交响乐起源于西方工业革命变革时期,是在1905年之后进入中国的,因为缺失了必要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交响乐在中国显得有些水土不服。”王西麟很着急,因为交响乐在中国并不普及,甚至有些让他看不到希望,“就拿山西的交响音乐季来说,演出如果想让电视台直播的话,还要给电视台费用,要知道国外每场交响乐演出,电视台都会哄抢播出权,可我们却不愿意把这些好的文化传播出去。另外,这么大型的交响乐演出,却没有一个像样的场地。省歌缺钱,所以青年宫演艺中心伸出援手帮了一把,但这个地方不太适合演奏交响乐,后面的幕布太吃音了,效果全没了,能不能有人帮忙协调个好点的剧场?”此时的王西麟声音逐渐高涨,有些亢奋和激动,额头上的青筋迸出,虽然耳背的他戴着助听器,但说话的声音很大,近乎咆哮,似乎要把自己对交响乐的执著借此机会呐喊出来。
5 z3 E) n7 |; T# P* M$ @$ ?" k+ c5 d
" V$ h1 I: V( s把山西地方戏曲元素融入到交响乐之中" j% L: N* j1 {, S
0 p9 l0 f- B  P, u8 o
王西麟是孤独的,有人觉得他的作品曲高和寡;王西麟是痛苦的,因为他在音乐这条道路中,走得太艰难。4 A* Y2 L' ^6 I5 V8 z
: q9 e. X; V; I0 S- ~
1962年,大学毕业之际他创造出了《第一交响曲》,没想到过了37年后才首次呈现在世人面前。从28岁到42岁,王西麟生命中最好的年华都是在山西度过的,用他的话说,“假如当时没有长治晋东南地区歌舞团的收留,我或许真的就跟这个世界拜拜了。”
# T6 O5 x& Q: {+ d2 `( T
! ]: C# d- P, Z& q/ _% e  B上世纪60年代,王西麟从北京下放到山西,先后在大同雁北文工团和长治晋东南地区歌舞团工作。由于父辈在国民党政权工作过,他到大同的日子并不好过,白天挨整、受教育,晚上自己钻研业务,他认为生活再艰难,也不能阻止他对交响乐的喜爱,但这样“洋派”的东西,显然是被人记恨的,在长期的批斗中,他的门牙被打掉了,耳朵丧失了30%的听力。“值得庆幸的是,我被调入长治晋东南地区歌舞团后,开始接触地方戏曲,从蒲剧到晋剧,再到北路梆子,我逐渐想到了把戏曲元素加入到交响乐中,也由此奠定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正是因为这段经历,王西麟对山西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在这里,他重新找到了柴可夫斯基的感觉??“语言的终止是音乐的开始”,他可以重新用音乐表达自己了。“在长治的时候是我最痛快的时候,我可以放手去干工作,去做想做的音乐。”王西麟说,那时的他是热情的、自由的,也奠定了他用戏曲元素与传统交响乐结合呈现的学术地位。7 P4 A, o9 p: O6 \' g

! r. q- _8 _1 |: a- y+ ^- C; `+ V. R/ }毕生心愿:带着山西交响乐队走向全国% {: @9 Q! ^9 [6 O" X. ~5 p  ~
w.jpg $ p5 r- K8 r) t& k+ |% G1 V

2 ^( W' x' `- p/ H: }在王西麟创作的每部作品背后,都埋藏着深深的故事。他希望通过《黄河壁画》来纪念自己在山西的那些岁月,即便饱经沧桑,但依然给人以希望。这是他的人生写照,却更是他想为山西交响乐事业做出的最大贡献。
- T6 u/ L' K6 {! x* O! j
9 H" @8 h8 w5 k. A* ^
% h2 ~( z0 L- S4 L( I' E王西麟说:“今年4月,我去碛口,在黄河边上边走边看,于是有了创作的愿望。我还是想把地方音乐运用到交响乐中,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听众的灵魂,这是我要使劲去做的事情。”提起创作,已经70多岁高龄的王西麟是真正的“硬汉”,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他已经为该部交响曲创作出了河上日出??碛口印象、新开花调??无穷动、河畔夜话??殇3个乐章,而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把蒲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晋剧糅合起来,创作第四乐章社戏。“这是我想了多少年的事情了,因为山西的地方戏在中国是独有的,所以我想把地方音乐交响化,从而把山西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0 D+ K, t9 B3 s% N8 c3 k2 P  E; H& Q9 j2 _& m
9月22日,山西省交响音乐季第五场将演绎“王西麟音乐专场”,而这部专门为山西创作的《黄河壁画》,要在省城首演。“未来,我还要带着山西的交响乐队,走向全国。”这,是王西麟毕生的心愿。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积分

19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6504
 楼主| anxin 发表于 2015-10-1 16: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 u8 r) _2 U6 |' V5 a
 王西麟,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交响乐作曲家,一个陌生的名字。
. y1 s" w0 ^& ~. J6 d5 k- F* K
; R1 c1 S$ I9 z; A  《南方周末》在一篇报道中这样描述他,“也许有人说他是疯子,有人说他的精神处于裂变中;有人说他是海明威式的硬汉,有人说他是孤独的行者。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好的作曲家;有人说他的音乐一钱不值。”很多机构对他的态度有一种默契:“作品可以演,话不要说”。
- A& A- L; R) ]7 k
( y8 I% ?& F" t  王西麟1936年生于河南,父亲王缄三当过岐山县县长、胡宗南保安处的处长。1945年,失业的王缄三流落到甘肃平凉。1949年,西北野战军在平凉将王西麟吸收入伍,只因他曾在教会学会了五线谱,“有文化”。1957年,王西麟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1962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对于一个出生于国民党旧军官家庭的青年人来说,要躲过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加上王西麟天生一副倔强偏执的脾气,这几乎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2 z; d+ D/ S7 w& q/ o3 @2 j

! B  B% r5 ?  l7 M/ o6 X$ S  “文革”结束,下放山西已十多年的王西麟回到北京,1981年,他在1963年创作的《云南音诗》获得了全国首届交响乐作品评奖一等奖。王西麟开始浮出水面,但他的音乐观念以及对现实的激烈看法,常常语惊四座,此后音乐圈似乎一直有意无意地回避着这位另类的作曲家。
# h  n- m5 c( O! V0 J& E" d  V! ]4 e3 P2 @: s6 O
  被孤立的王西麟开始潜心交响乐创作,在很长一段时间,他的交响乐只有一个听众,就是他自己,他几乎如困兽一般,居于北京斗室中,用音符当剑在与自己和自己的过去搏斗。很多人对他的坏脾气敬而远之,他的北交同事曾用“最天才、最深刻”来评价他的音乐成就,言下之意,也许只有天才才配得上一副怪异的性格吧。. p9 W( o) |: c" L

3 J  ~# K$ A+ c& A: `# F8 C$ w  据《南方周末》报道,直到2008年,资深乐迷苏立华才知道王西麟。德国科隆室内乐团的首席黑管演奏家弗朗茨·奥利弗告诉他:中国有个叫王西麟的作曲家,值得关注。苏立华这才发现,这位几乎没有公开出版过唱片的作曲家创作过8部交响乐、5部交响组曲、10部交响诗、13部室内乐作品和若干声乐、器乐作品。王西麟请苏立华听自己多年前创作的《第四交响曲》。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音符充满整个空间,苏立华发现:当年写下《云南音诗》欢快音符的年轻人,已经变成了中国的肖斯塔科维奇。
! d! y: _" d' Z8 I; M/ M% A* m5 J: W+ @& f1 j! t
  “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建基于欧洲的先锋派。中国的作曲家和世界隔离了数十年,而王西麟能不受限于他国家的主流乐风找到自己独特的语言,他值得成为格拉维委音乐奖这样严肃奖项的得主。”当代大师波兰作曲家潘德列斯基曾这样评价王西麟的《第四交响曲》。
; Z% h* K% l+ b, d! i2 c+ w' r( F  @, p: A
  现在对苏立华来说,能帮助生活窘迫的王西麟义不容辞,他几乎是以一种悲情的方式在帮助这位某种程度上被埋没的大师,他把收藏的绝版唱片拿出来,通过微博义卖收藏筹资支持录制王西麟的交响合唱《国殇》。& h+ p* y, }$ O
' G- R7 G- G6 K  M: g
  乐迷义卖收藏品5 D3 U9 n4 E* ?( ^

9 [5 c9 ?  H/ S  @: Z, D  助王西麟出唱片& A4 N8 l+ j- p" C- K8 I

( \0 l, [7 E3 p9 \8 P7 |7 S  “他应该被这个时代理解和保护,而不是被抛弃。”
8 M; A* _3 I& j- c: A; _( f7 ~; `  Q, J
  苏立华,古典音乐资深乐迷,从1988年买来第一张激光唱片到现在,已经收藏了3万多张唱片,其中大部分唱片到今天已成绝版,包括全球只发行1000套,由180张CD组成的,全国不超过5个人拥有的莫扎特全集。但是不久前,他却把这些视若生命的绝版唱片拿出来,发出了一条微博,要“义卖收藏筹资支持录制作曲家王西麟老师的交响合唱‘国殇。
/ G6 L' o" \: r3 X7 d/ \7 y5 c9 Y; N8 _
  有人私信他为何要这样做,苏立华的回答直截了当,“每年看到那么多中国人去维也纳金色大厅,而一位76岁的中国杰出作曲家还没有出版过一张唱片,我急了,无奈才这么做。”2 o( m/ e" p& E8 U# c" B
; A' G: w4 H/ G8 s/ W3 \  S
  苏立华的举动的确有些出人意料,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也许暗含三层意思,拿出这么多珍贵的唱片,舍得吗?靠义卖的钱出版唱片,岂不是杯水车薪?当然,更多人的疑问是,为什么要下如此大的本钱帮王西麟?因为在古典音乐圈子里,王西麟被很多人认为是个十足的“疯子”和“异端”。
5 d6 V9 @- i/ L0 ]$ M' G7 L, K# d- p/ v: H4 D) v
  17年前耶鲁已开设1 W0 I$ ?/ W1 V( E

7 I# Y8 N$ }# e+ `  王西麟音乐研究中心* p# H: m# W3 K5 y7 b

) N- O) w7 i. C5 E" M6 d  王西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毫无疑问的,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作曲家,用苏立华的话说,他是“中国音乐史上最天才,最有深度的作曲家,是实实在在用音符写思想,写社会和历史的作曲家。”迄今为止,王西麟创作了八部交响曲,一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声乐协奏曲和交响合唱等作品50多部,三次获得中国文化部颁发的音乐作品一等奖,2007年被德国mgg大辞典第17卷收录为世界著名作曲家条目,而且早在17年前,耶鲁大学就开设了王西麟音乐研究中心。+ u( B1 f9 X$ A1 e9 ?# H

9 X" J/ P' L; |' w  对于普通民众,王西麟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喜欢王西麟音乐的听众,有很多是中外文化艺术界的知名人士,包括地质学家鲁石、思想家丁东(微博)、学者杨汉伦、美国音乐学家约翰·鲁滨孙、波兰作曲家潘德雷茨基、前苏联作曲家古柏杜里纳等。王西麟也经常在国内外大学里举办讲座,包括美国耶鲁大学,国内的清华、北大,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他收到很多年轻听众的来信,表达对王西麟作品的感受。
5 g( T) ?2 p) V) m, o9 d  i
- [* ^! {2 z+ G5 q  倔强偏执的个性
* a- u; I6 v' E1 l; O- H) i" [, ]) \! U
6 B$ k! e% R* D2 ?7 M# s6 O( ^  招致很多的非议
$ a9 V/ I' W5 A& o2 d7 o4 G+ S; ]" ~& ?- _( w
  但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在圈内却是提及色变的对象,关于他的怪异和疯狂,执拗与不开窍,流传了不少“段子”,以至于超过了对他艺术上客观评断。% [' X2 N5 _$ D7 ~" L4 v
5 [- c( b# e" i
  苏立华说,上世纪80年代,崔健曾有一首歌叫《受伤的苍鹰》,作曲就是王西麟,在这首歌录制现场,王西麟曾由抽泣而嚎啕大哭,并“猛地从调音台前站起来,张开双手,大声喊道:‘啊……伟大啊……伟大!不是他伟大,’他指着正戴着耳机目瞪口呆站在话筒前的崔健,随后又指向自己:‘是我伟大!我才是真正的歌者!我才是真正的歌者啊!6 N( K$ u- i( g0 }5 D7 m

+ o4 u. T  i* K/ v  见过王西麟的人都会对他的与众不同印象深刻,比如那棱角分明的国字脸,那大多数时候都紧皱的眉头,那低沉浑厚的嗓音,和说着说着就开始激动的神情和语气。记者也曾听不少人提起过王西麟不识时务的怪异举动,特别是他容易失控的情绪和激烈的言辞。活到70多岁,王西麟依然没有掌握的技能就是“圆滑”,对于自己不认同的作品和作曲家,王西麟会直截了当毫不留情地指出不足。
8 r9 l! k* ?8 `; x2 |/ X7 f
8 b& Q7 @0 M% j' ]& {# N$ L" t  几年前,《人民音乐》杂志曾刊发王西麟万言长文《由〈夜宴〉〈狂人日记〉到对“第五代”作曲家的反思》,王西麟对当代最著名的几位作曲家一一点名,指责他们的作品缺乏“人类命运关注”,警告他们“千万不要变成‘技术大师,思想侏儒”,引起轩然大波。并不是人人都受得了王西麟那一针见血,毫不留情的话,因此专业音乐圈对王西麟的态度其实很微妙,有不少人喜欢他、欣赏他、同情他,也有不少人讨厌他、反感他、骂他,还有一些人,只专注听和研究他的音乐,但是不与他有任何交往。
- h* _0 u' C: {( U/ o8 s+ N
7 h9 F- h, K1 V+ l5 s5 V- p  P  苏立华的愤愤不平来自于社会和音乐界对王西麟的不公正待遇,“王西麟创作了大量在国际上被高度评价的作品,可叹国内给他举办音乐会和录音的,多年来主要是北京交响乐团和指挥家谭利华。即便是他的母校,演奏他的作品也几乎只是走个过场,挑选一些不会引起政治联想的作品或一部完整交响曲的部分乐章。”以至于到现在,无论什么乐团,只要能演出他的作品,王西麟都会同意并很感激,“无情的现实把他磨练成了一流的推销员,每次他都会把音频、文字和乐谱等资料准备得极为漂亮,发送给每一位潜在的合作者。这些合作者,听了王西麟音乐作品的几乎都在力推他,努力在国内外促成他的作品的演出。”
/ {1 G. E  D: T: a, A; n* h  G2 N' f& W$ b) m# {# N1 ^: A9 T
  一头流血的狮子
( B: K% x* ?: }; B9 X6 ?- f, X2 g+ c0 h: y. B7 X* [! s9 L2 [
  人鬼之间的信使* Z" W0 [$ j: ?+ l

) B+ L6 n3 }" L- g; @  “我知道有些人,特别是音乐界的,受不了王西麟的言行举止和说话方式,我很理解,我当初也受不了。当你看到一个疯子发疯时,你是去嘲笑他或阻止他的疯狂行为,还是去设法给他治病?还是把自己也变成疯子和他们一起发疯让路人嘲笑和唾弃?你可以把王西麟视为一个疯子,但不要去取笑他,应该去治疗他”,这是苏立华想帮助王西麟最根本的初衷,如今我们看到的王西麟的样子,并不是他的主观意愿,更多的是命运使然。
) n" n8 ]+ T; p, a( i4 a. |" m9 A; c+ r1 C1 K
  “今年77岁的王西麟像他那个年代大多数正直的知识分子一样,难逃‘文革’浩劫。1962年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因为在一次学术论坛上激烈批评当局的文艺方针,被下放山西长治14年,其中7年在大同经历了批斗,拷打,刑讯,受尽凌辱,其中的苦痛自不必说”,苏立华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但是在精神上,王西麟更多的继承了鲁迅的衣钵,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刻地思考与批判性,尤其是他的《第四交响曲》,澳大利亚国立音乐学院吉姆·科特教授曾经这样评价这部作品,“人们在这里可以清楚地听到对不人道的谴责之声。很少有作曲家能够如此清晰地表达这种激情,而仅此一点,如果不论及其他的话,就能把他列入近50年来国际作曲家的前列。”8 N/ a) m5 R$ T
9 _7 v& v* d+ S/ U1 v0 X
  但是就是这样充满对人性深切关怀的作曲家,却总是被误解为反社会,也导致他的人和音乐被孤立,再加上他从不屑于沽名钓誉、弄虚作假,更不屑于敷衍了事去搞钱,看着庸才和弄虚作假的伪艺术家灯红酒绿,风光人间,自己却孑然一身,孤苦地拖着跛脚四处找人演奏自己的作品,难免愤愤不平。这种情绪反映在音乐中,在充满力量的痛楚、抗议、悲悯之外,偶尔会透露出哀怨的诘问,以及难以自抑的自怜。( R* U& C$ u( S  t# F( h* u0 ^- @

$ _& p4 p# ?* g% K0 ]3 q# y, t$ D  苏立华认为,如果人们愿意更多地了解王西麟的人生,能够静心倾听他的作品,就能感受到王西麟的音乐就像是寒夜星空下荒郊野外的铁笼里,一头流着鲜血的狮子无助的呻吟与间歇的咆哮,“也可以说,他的音乐是一个疯狂时代飞逝而去之后途中遗落的余音,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代冤死魂灵用生命雇用的代言人。也因此,我总觉得王西麟是活在人鬼之间,是人与鬼之间的信使。”) _' x! o# Z  C, }- u
) X4 s- g5 B7 y: m$ Y8 C1 G! \5 m
  有时候会抱着
$ U, h' @0 Y. s# L; L6 \& l, m- Z2 A* t' M+ `
  一瓶醋泡大蒜猛吃2 Z/ Z, b9 \$ R; E* d7 p

3 d7 b4 I4 B9 g  王西麟真的像传说中那样“可怕”到不可理喻吗?“和他交往的这四五年来,我也许是唯一一个可以长时间听他诉说的人,他大多数时间是一个慈祥热情地人,有时也在我面前怒吼、狂叫、诉说,有时则抱着一大瓶醋泡大蒜猛吃”,苏立华说。1 Q& f* @6 W6 \$ k

) P& Q5 p  I& [8 U  f& U( \  这么多年,王西麟最大的精神支柱可能就是她的女儿王颖。王颖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后留学德国科隆音乐学院获作曲博士文凭,2012年在世界著名的布兰登堡作曲比赛上获头奖,和女儿在一起切磋作曲是王西麟最开心和自豪的事。王西麟也和任何健康的人一样,向往青春,喜欢美酒美食。70多岁的人了,每顿饭吃下去的东西在1.5斤至2斤,大杯喝水,大口吃蒜。; |1 ?! Q! g7 n
2 X% u0 ?, Q. B% E
  在苏立华眼中,王西麟是一个非常单纯的性情中人,“2010年,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委托王西麟创作钢琴协奏曲,并于当年11月在巴塞尔和苏黎世举办专场音乐会。创作期间,王西麟多次邀请首演者陈萨与他见面,陈萨一是忙于演出,另外也听说过王西麟的脾气,害怕单独与他接触,王西麟为此写了几十封邮件,催促安排会面。
6 Z& r2 _  h, b8 l% O( n* [. E4 G% h& e+ M2 ^4 h4 a; \
$ i5 i1 b; B7 A4 o: h8 p# Q

; R1 o0 z1 Z' ]# y7 q+ p( ^% z  见面后,他和陈萨谈肖邦前奏曲的艺术价值,谈李斯特的钢琴协奏曲,最后才谈到自己的创作。陈萨是个性情中人,她很欣赏王西麟这种近乎于粗狂的直率,并被他的博学和思想打动。这次见面让王西麟的情绪稳定了很多。转眼到了瑞士的演出现场,第一天排练陈萨就把王西麟镇住了。从此,陈萨成为少有的被王西麟高度评价的青年演奏家。”; f! I+ M7 \: C4 @7 c

- k) n) @; h. }# a  苏立华也知道,靠义卖收藏对帮助这位作曲家的确是杯水车薪,但是他的信念是,“通过我的举动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感化那些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出资帮助,邀请以色列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这样世界上最优秀的乐团来录制王西麟的《国殇》,这部作品写得太好了,希望王西麟在有生之年能拥有一张自己这部作品的唱片,他应该被这个时代理解和保护,而不是被抛弃。”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积分

19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6504
 楼主| anxin 发表于 2015-10-1 16: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西麟诉说苦难的时候,有一种特别的感染力。虽然戴着助听器,他的耳朵还是很背,所以说话的声音很大,近乎咆哮。说着说着,下巴抖动,一行老泪滚出来,他用手背擦拭。
, T3 S. D; r' @8 `
) [# h  Y0 h: @+ ]2011年冬天,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每天下午去作曲家王西麟家里听他讲他的故事,故而对他的家有特别深的印象:那是一栋建于1980年代的红砖居民楼,王西麟的家在四楼,套内面积大约50几平。采光不好,但是收拾得窗明几净。通往阳台的窗户被改造成一个多宝格式的花架子,几盆吊兰长得很好。老式弹簧沙发和两只宜家风格的躺椅上都铺着洁净的浴巾。陈年的演出海报张贴在墙上。写字台上扔着一柄放大镜和一副老花镜。钢琴挨着写字台,转过身去就能弹钢琴,再转过身来,就能写字。熨烫得平平展展的西装、大衣、围巾,用衣架挂在衣柜的扶手上。. a( u" }! ~5 \7 O& ~( C9 M6 L$ Q
3 N2 o" g! `7 D6 E( q. A
有时候,钟点工来做饭,小屋被浓郁的醋香充满。房主的“老西儿”本色尽显无遗。此时再回味王西麟那些融汇秦晋民间音乐元素的交响乐作品,会越发觉得那些作品的质朴、有力。1 N# M. E0 E7 s! X  x  ^0 @7 ]
4 k8 k& i& s* {. d2 d8 [
但如果认为他的作品里仅有民族风,那是大错特错。王西麟的作品精致严密,诗意却并没有被严密的乐思窒息。沉重和轻盈、人生不可承受之重和刹那的超脱、欢愉,完美地交织在一起。第一次在北京音乐厅听他的作品演奏会,连我这个音乐白丁都被深深打动。
" V. @7 V8 x/ S2 L$ M6 D/ ]( t& `
王西麟是一个“愤老”。对“主旋律”音乐、对音乐教育的现状、对学术腐败、对热点时事,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经常诉诸文字,四处投稿,四处被拒。话题敏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与文字相比,他的音乐实在是高级得多的语言。经过音乐的过滤,所有的偏狭、抱怨、激愤都被剔除干净。难怪他的同行说他的作品像舍利子。7 j& Z0 G! G& {7 u, {

; E% N  Q9 s* ^. m相比王西麟的音乐,这篇记录他经历、行状的小文实在拙劣。稿件见报后,有读者评论说,王西麟的经历是中国知识分子苦难的精神史。我想,苦难值得尊重,但比苦难本身更要紧的是苦难结晶物的品相、质地。以这个标准衡量,年过七旬的王西麟是个好艺术家,也是一条硬汉子。
8 o; Z) `# O+ e* ]$ ^- D$ m  p: z3 s
《中国病人——作曲家王西麟的故事》获奖感言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7-15 09:06 , Processed in 0.150692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