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88|回复: 0

[剧本台词]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

[复制链接]
gxyg 发表于 2015-9-25 09: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戏曲艺术以她历史之悠久、魅力之独特、群众基础之深厚而成为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瑰宝。我们河南豫剧影响极广,《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朝阳沟》等一部部经典唱响了大江南北。之所以成为经典,固然是艺术大师把人物演活了唱绝了,但归根结底是剧本的成功。人们常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要绷紧三根弦:剧本、剧团、演员。其中,剧本创作应是放在第一位的。
河南产生过无数轰动剧坛的优秀剧目,涌现出常香玉、马金凤、申凤梅等一批艺术大师,近十几年来河南戏连夺全国大奖,《梨园春》、李树建把河南戏带出国门,戏曲艺术已成为河南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而每一个获奖剧目或是艺术家的代表作,都是剧本的成功所奠定的。
在我们回顾昨天的时候,更应该看到今天所面临的重任、责任和存在的问题。我省每年都有数十部或上百部剧作问世,但能立于舞台上的不多,立于舞台能够叫得响、留得住、传得开的更少。思考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其一,现代戏创作普遍存在作者深入生活不够、切入点不准的问题,导致故事不动人、情节不感人、人物个性不鲜明、语言不生动。一部优秀的作品,一定要达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完美统一。所以,剧作者必须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深入生活、不断积累,我叫作“多存芝麻好打油”,到用时才能够肚里有货不犯愁。
其二,剧本基础再好,如果不认真去“抓”,也难以立于舞台排成好戏。纵观这几年河南在全国打响的戏,哪一台不是抓住不放抓出来的?众多初创的剧本或大赛中确实有基础不错的本子,因没有抓住或参赛过去就完事而夭折,令人遗憾。如果文化主管部门给予关注,组织力量攻关提高,是能打磨成器的。由此,我想到可否设立个“剧本创作中心”,吸纳剧作家和评论家,专门为有基础的剧本把脉问诊出主意提建议,如作者同意甚至可以参与修改,使之达到可以立于舞台并获得成功的水平。
其三,关注剧作者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我省剧作家队伍的老龄化和后继乏人现象十分严重。老作者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若能关心、支持他们,他们未必创作不出好的作品来。面对创作队伍青黄不接的严峻现实,采取组织编剧培训班、请名家授课、观摩精品剧目、组织下乡采风、布置创作任务等措施,助力人才成长,相信会收到良好的效果。④4
(作者系河南省剧协顾问、著名剧作家)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2 21:49 , Processed in 0.12416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