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24|回复: 0

武汉“马琴”爱好者的福音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35

听众

858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8557

活动最佳作品

zgycgc 发表于 2015-9-22 10: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陵派传承人马维衡,早年随苏州昆曲名家贝焕智、扬州曲家邰锺衡、谢真茀学习昆曲 ,后又向北方昆曲剧院洪雪飞、马玉森学习昆曲。1986年起先后师从广陵派琴家胡兰、 胡荫乾、林友仁先生学习古琴,深得广陵琴派真传,并逐步形成厚重沉稳、气韵饱满的 个人演奏风格。1990年起从事老琴修复工作并钻研斫琴,1994年成功研制了仿古断纹琴 ,斫琴技艺日渐成熟,以古朴端庄的造型、松透圆润的音色、清晰可辨的断纹,得到国 内外琴家及王世襄先生的高度评价,被誉为“马琴”。 而关于“马琴”,似乎在外界看来越来越变得神秘莫测。“马琴”越被琴家们推 崇,商业目的为主的机构和个人就越将琴价推高。不少藏家只要嗅到“马琴”的影子就 四处寻找。仅仅只是小小的武汉恺元堂古琴社,都曾接到过来自全国各地求马琴的电话 及访客。作为马老师的弟子及追随者,都只希望为真正的古琴传承做一点事情,更不会 为了单纯的经济利益去将恩师的心血变成工具。在恩师的亲许之下,在本琴社刻苦、爱 琴的社员经过马老师的审核才能求得到“马琴”。而那些举着各种原因不能来学的求琴 者只能悻悻而归! 马维衡老师于2012年正式成立扬州汉风古琴制作技术研究所。2012年底,他和培 养多年的学生共同研制的“汉风”古琴,音色匀、净、润、透,形制古朴大方,选用明 清上好老杉木精制,承袭了马琴一贯的风格。所有的斫制为了保证质量控制数量,每床 琴制作过程由马老师亲自严格把关。 在琴价日益攀高之时,“汉风”2013年全国统一 定价仅19000元,其价格远远低于其它老杉木琴,并采取定点销售。汉风古琴落款为“ 汉风”,“马维衡监”(原马老师监制时所用“维衡监制”款废除不用),恺元堂古琴 社(南风琴社武汉分社)为“汉风”古琴武汉直销点和售后服务点。马老师亲选精品汉风古琴,
为热爱广陵派古琴艺术的琴友提供收藏机会。
“汉风”琴的生产量仍很有限,只能解决部分对“马琴”厚爱的琴友的收藏愿望。 源远流长、博大深厚的古琴艺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伟大创造的结晶。正是在这丰厚的中华文化土壤中,孕育出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中国斫琴艺术,涌现出历朝历代无数杰出的斫琴家和不朽的古琴艺术品,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学和美学体系,汇集了中国传统文化木材学、声学、韵律学、髹饰学和史学,建立了辨择良材、酌准尺度、审音定位、天覆圆成、灰磨平均等一整套斫琴理论。也是一种极具艺术欣赏价值的工艺品。中国斫琴艺术魅力独特。它一方面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智慧结晶和理论升华,另一方面它又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创作与鉴赏产生巨大影响。在斫琴艺术的范畴中“美学”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它不但在中国斫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略的特殊作用,甚至构成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辨证。认真审视斫琴艺术,我们会发现其独具匠心的美。

斫琴艺术的文化美
古琴起源于何时?遗憾的是我们无法从史料当中得出确凿的答案,但大量的文献资料为我们传递出古琴丰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古琴形制上的深刻寓意体现出古琴与天地相融的精粹的文化品味。
汉未蔡邕在他的《琴操》中说:“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诸如此说者有东汉桓潭的《新沦•琴道》、《吕氏春秋》中的《古乐》和《礼记•乐记》中都记载了上古先贤制琴的种种传说:说琴上方浑圆取形于天,下方方正效法于大地;琴长三尺六寸五分,为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宽六寸,和天地六合相比附;有上下,借指天地之间气息的往来。琴底的上面长方形的孔叫龙池,下面叫凤沼;池暗指水,沼暗指水的暗流;琴的前端广大,后端狭小,借喻尊卑之间的差异。龙池长八寸,会通八风;凤沼长四寸,和合四时。琴上的弦有五条,来配备五音,和五行相合。大弦是琴中的君主,缓而幽隐;小弦是臣子,清廉方正而不错乱。五音之中,宫是君,商是臣,角是民,徵是事,羽是物,五音纯正,就天下和平,百姓安宁,清人徐祺的《五知斋琴谱•上古琴论》中也阐述了琴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其中这样说道:琴这种乐器,创始于伏羲,成形于黄帝,取法天地之象,暗含天下之妙道,内蕴天地间灵气,能发出九十多种声音。起初是五弦的形制,后来在周文王和周武王时,增加了两根弦,是用来暗合君臣之间恩德的。琴的含义远大,琴的声音纯正,琴的气象和缓,琴的形体适中,如果能够领会到其中的意趣,就能通万物。
可以说,古琴在创始之初,即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不仅反映在古代文献当中,更直接地显现在历代保存、传承下来的风格各异的名琴上。如唐琴的雄伟浑圆、雍容大度,宋琴的阔平清奇、风神绰约,元琴的敦实明朗、强悍劲健,清琴的瘦肩窄腰、大额细尾,都反映出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及审美情趣。

斫琴艺术的视觉美
斫琴艺术的视觉美来源于其独特的形体设计与色彩选择,以及由此带来的唯美的气韵。
古琴形体设计的独特美首先体现在它的体积上。在现实生活中,物象图式的大小,类型会给人不同的心理体验,如巨大的物象会给人压抑感、小巧的物象会给人们可爱感,正三角形给人稳定感,倒三角形给人动荡感,对称形给人平衡感,圆形给人封闭感。造型心理学发现:在雕塑艺术品中,当艺术品的体积超过人的3倍时,即会产生畏感效应;是人体的1.05——1.15倍时会产生实恋效应;是人体的0.5倍以下,会产生玩偶效应。故而当我们面对体积庞大的钟和钢琴时,会油然而生敬畏之感,而当面对小巧玲珑的箫、笛、二胡时,即会产生把玩可爱之感。古琴的体积古人却巧妙的定制在人体的0.5倍以上,倒挂在墙上恰巧是个正三角形,从而给人以平衡稳定的感觉。再加上中国文化中独特的“气韵”和“意境”在古琴形式上的契合,叫人一见便为之吸引、震撼。琴体上有股曲折不尽之意,让人不能一眼看穿,而是感到余音袅袅、回味无穷、气韵深绵,品味到古琴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中华文化的审美精神。
形体设计的独特美还体现在优美的轮廓线条上。古琴线条的形状表示,一般分为曲线与直线两种,曲线体现为阴柔之美,直线体现阳刚之美。在艺术的其它门类,如书法,绘画,雕像塑、舞蹈,建筑等视觉艺术中,都存在着这种线条的美学。在我国古代阴阳学说中,“——”表示阳,“— —”表示阴,两个连为断,两断相呼应又连为一体。这种连中有断、断中有连的阴阳基本原理,正表明了曲与直、刚与柔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譬如汉绮式和正合式主刚,挺拔有力;落霞式和蕉叶式主柔,曲盈流畅。即使在单独的一张古琴中,如伏羲式,仲尼式、列子式、灵机式等款式中也是断中有连,刚中含柔。曲线还有一种流动美、飞动美,回荡美,表现出比直线更丰富的艺术欣赏价值。古代高明的斫琴家善于将曲线与直线自然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曲直对比,刚柔相济的辨证方法,创造出或优雅或壮美的古琴形式。
形体设计的独特美更体现在面板的圆形弧度上。古琴面板的圆是千变万化的,有的丰满圆润、雍容大度;有的阔平清奇、温文儒雅。古代斫琴家通过这个“圆”,抓住了古琴的“神”,更抓住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魂”。从不同的“圆”,我们可看到不同的意象,产生不同的感觉。有的琴就像一位不露声色、充满智慧的老人;有的温文尔雅,像一位谦谦君子;有的婀娜多姿,像一位亭亭玉立的淑女,各有与众不同、超凡脱俗的神韵。
古琴色彩选择的独特美来源于其经典的髹饰。实验心理学早已证明,色彩既是物理现象,也是生理心理现象。色彩会引起人的神经、血压、脉博、肌肉、眨眼等一系列生理反应,并进而导致心理变化。红色能唤起人热烈的情感,绿色与黄色使人轻松愉快,紫色带来压抑和神秘感,白色给人以清纯和真实感,而黑色给人的感觉往往是严肃、稳定、抑郁、悲哀、寂寞等等。历代画家都慎用黑色,而古琴髹饰则大胆选用了单一的黑色。我们在欣赏许多古琴作品时,并没有因黑色感到抑郁、悲哀和寂寞,反有沉稳、端庄、安定、闲适之感。
“漆黑”这个词道出了生漆最本质的美学特征。它既是黑的极致,又是对生漆的赞美,难怪有许多艺术家说:“生漆的黑是世界上最黑最美的黑”。还有人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样好东西,一是宣纸的白,一是生漆的黑”。所以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古琴造形,在髹以黑色的生漆后(尽管用科学的眼光分析,古琴上所用的生漆并非黑色,而是深棕红色),反而变得更加纯正而深沉、更加静谧而高贵了。
生漆黑色本已极美,但聪明的古代斫琴家在修复残破的古琴时,又根据中国审美文化崇尚黑与红的美学精神,在生漆中调入了天然矿石硫化汞——银朱,使得传世古琴色彩不仅鲜艳沉稳,而且久愈质华,日经沧桑而更显绮丽、高贵、朴雅。
生漆的自然美与制作的工艺美,通过色彩、光泽、肌理、质感等视觉语言产生愉悦,有时也能通过手执产生温润柔和的触觉美感。这种触觉之愉悦会转换成心理上的美感,从而唤起对古琴深沉宁静,或蕴藉含蓄,或富丽华贵,或朴素高雅的美的享受。
形体与色彩的完美结合,表达出古琴卓越的气韵,营造出一个唯美的意境,也体现出古琴制作技巧的精到与非凡,以及斫琴艺术的高深与精湛。 斫琴艺术的意韵美
从本质来说,古琴是一种音乐,但它又远远超出了平常我们所理解的音乐概念。她具有恬静与深沉的思想,能直接震撼我们的心灵。它融入了儒、释、道三教的文化精髓,容纳了我们这个民族各个时期、各个朝代的文化特征与哲理心态,以其多层次、多色调而又细腻清远的无量变化引领着历代无数贤哲为之痴迷。它的琴曲多出自有名有姓的古代文人之手,这些文人雅士都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愤世嫉俗,高蹈超迈,常借人、借情、借景寄托自己的情思,表达自己济世安民的心绪。
古琴音乐美的一大特点是清、微、淡、远,富含哲理,宽而平和,充满祥气,给人安慰,使人宁静。古代文人士大夫由于受到繁重的政务俗务和绚丽的社会生活带来的身心压力,需要一个轻松的娱乐形式来缓和。琴就是修养身心的最佳选择,因为琴音最能松驰人们的紧张精神,愉悦疲备的身躯,调节麻木的心态,平息高亢的兴奋,也最能引起文人士大夫对入士前渔樵耕读田园生活的回顾。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琴已不是一件简单的乐器,而是一种助道工具。因此,古琴在音色、音质和外形上,向斫琴家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多的弹拔乐器中,琴的面板都不髹漆,唯独古琴周身都上了厚厚的漆胎。在弹拔类的弦鸣乐器中,是以拔动赋以张力的弦为震动源,同由木制的面板、底板共构成的板箱共鸣体产生耦合振动发音的。古人科学地选用了鹿角霜用生漆调成腻子布于琴体周身。由于鹿角霜具有透音效果,而生漆具备防潮、耐酸、耐磨等特点,漆胎便能很好地保护古琴,增长古琴寿命。更重要的是,板箱共鸣体是否髹以厚厚的漆胎,直接影响着琴体振动所产生的音质和音色。筝除了体积较大,又因面板不髹漆,所以振动比较充分,形成了宏亮明丽、空泛有余的发音特点。髹有漆胎的琴,则因弦与板箱共鸣体的耦合振动多了一层传播阻碍,导致古琴音色深沉内敛。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古琴在弦下没有品、柱,故其有效弦长特别长,通常在110-112厘米之间。有效弦长越长,其振动幅度就越大,频率就越低,在发音上便有了轻、微、雅、逸、圆、润、厚、实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吻合了先秦文人们在音乐上所追寻的“中正平和、温良敦厚”及“虚静简淡”的审美情绪。
中华琴学的特殊需求,使得对古琴音质的要求极为严格,与其它乐器相比,有着独具特质的衡量标准,突出表现在音色的多功能多层次上。古人将琴音的审定归纳为“九德”、“四芳”,即“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和“苍、松、脆、滑”。简单来说,即一张良琴低音区要浑厚而深沉;中音区要和宽而含蓄;高音区要清澈脆亮、晶莹剔透;整体音色要松透圆润,幽静恬美。好的琴要求能发出清实细润状如玉磬的金石之声;纯厚圆亮状如金钟的金钟声;深沉幽静如洞箫的雅箫声;苍古雄劲有震山撼岳的雷震之声。
琴的音色和音质也受到不则时代不同琴人的文化审美情趣的影响,唐宋时期崇尚温劲松厚、纯正古朴,元明时期则追寻古透清奇、松脆明亮。明代徐上瀛在他的《溪山琴况》中,根据唐代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概括了琴品二十四况,即“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对音色音质的要求可谓达到极致。
通过这些丰富的音色品质,我们可以领略到老庄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儒家的中和之美的美学观,从中体会到古琴音乐的哲学根基。老子的阴阳学说,也是我国古代十分重要的艺术辩证法。每张古琴的音色都受到阴阳二元结构的支配和影响,如疾徐、动静、轻重、迟速、清丽、宏细、圆坚、润亮等范畴的二极配对,使古琴音色内涵得以延伸和拓展。根据“美在和谐”的原理,将矛盾的对立两极,相互依存地联系起来,显现出具有亲和力的协调统一,形成古琴创造性的音乐艺术美。儒家的“中和”之美的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刚而无虐”、“简而不傲”、“圆而有方,方而复圆”、“正能合奇,奇不失正”等,就是避免“太过”的倾向。将科学的艺术辩证法合理地运用到古琴的音色音质之中,才能呈现出和谐的古琴艺术形态,展示出古琴天人合一的艺术光辉和深邃意韵。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1-16 15:00 , Processed in 0.210056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