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 I) l. v0 ^& Z, L* j1 r阿勒芒德舞曲9 G$ g1 P# J% c6 q% ]) \
2 x4 m1 _- P% O- p/ c这个名称(ALLEMANDE)原意是“德国的”,因为这种舞曲起源于德国。 但是,叫这个名称的舞曲有两种,一种是4/4 拍子,常被作曲家用作组曲的 第一乐章,另一种是德国和瑞士的农民舞蹈,4/3 拍子,类似于圆舞曲。现 在通常说的阿勒芒德舞曲是指第一种,它的性格庄重,速度较慢,旋律流畅, 经常开始于第4 拍的弱部,并且音符经常划分得很细(比如说连续的16 分音 符),曲式为二段式,也就是说篇幅差不多一样的两个部分。在巴赫、库普 兰、亨德尔的作品中常见。: f; R- F, Z+ k- f
8 G/ {9 h7 P( _! b6 b库朗特舞曲
4 t6 M' y* ]1 u) a$ _
' `+ d2 X- E' U: G这是一种起源于法国的舞蹈,其名称(COURANTE)的意思是“流动的”、 “奔跑的”。这种舞曲在十七世纪流传非常广,传到意大利以后,产生了一 些变化,所以现在库朗特舞曲分为法国式的和意大利式的。二者都是三拍子, 速度较快,但是法国式的节奏要复杂一些,将单三拍子和复二拍子混合在一 起,造成节奏变化的感觉。在组曲中,它的位置在阿勒芒德舞曲之后,例如 巴赫的《法国组曲》的第二首是意大利式的库朗特舞曲,在他的《英国组曲》 中则用了法国式的写法。此外,巴罗克时期的作曲家也用这种形式写作单独 的键盘乐曲。
# g6 L5 n" {+ x, M y
2 @+ u7 W/ ^, D; x3 m* A$ ]) R& ]萨拉班德舞曲
: c# p$ @+ `# Y0 R0 N
7 \8 D6 J3 H1 ?! D这种舞蹈起源于波斯,在十六世纪传到西班牙,后来由西班牙传入法国, 所以很多人将它看作是西班牙的舞蹈。在巴罗克时期,它曾风行整个欧洲。 这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速度缓慢、性格庄重,常用这样的节奏型: 在组曲中,将它作为第三乐章。 吉格舞曲 一般认为吉格舞曲起源于十六世纪的一种英格兰舞蹈,但也有人说它起 源于意大利。: u j3 F7 l: Q3 j5 d
( R( U, z+ q8 g: C) U这是一种三拍子的、快速的舞曲,其节拍通常用3/8、6/8、12/8。 同库朗特舞曲一样,它也有“意大利式”和“法国式”两种类型。意大利式 的吉格舞曲一般采用主调音乐的织体,用速度非常快的12/8 拍子;法国式的 吉格舞曲则采用赋格曲(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方法)手法,并且经常在第二 段中出现第一段的“倒影”。下面的例子是从巴赫的《法国组曲》中的第四 首里摘出来的,仔细地看一看,下面的一行是不是很像上面的一行在水中的 倒影?" a3 ^+ \2 Q# l
7 ]& X- q# L* Q& f# f5 `
在古典组曲中,将吉格舞曲用作第四乐章。; O4 B y3 {! i- m& V! }
! \$ d/ D0 H" F! ~波洛奈兹舞曲; l2 N" U7 w7 x& [+ J6 i B
' ]' V6 r4 H5 |* b8 {4 V$ @
这是一种起源于波兰的三拍子舞曲,又称作“波兰舞曲”。中等速度, 典型节奏是。
0 @# T) P3 O8 e! Q$ z7 S# O6 e7 ]! P1 R3 [6 t
自十七世纪以来,作曲家们就用这样形式写作器乐曲,有时还用作组曲 的一个乐章。贝多芬、莫差特、舒伯特、李斯特都有波洛奈兹舞曲,但是现 在最有名的是肖邦为钢琴写的波洛奈兹舞曲16 首,其中的作品40 号《军队》、 作品53 号降A 大调更是脍炙人口,成为这种体裁的代表作。; b% f8 \8 j, u* K5 H5 | j
( T4 r+ H; X" ]/ Q/ V9 G2 [$ l1 N小步舞曲
{( R# G* `3 h8 t
\! D T Q' U9 t, U9 _4 C小步舞曲源于法国民间,在十七世纪下叶传入宫廷,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一度是欧洲上流社会舞会上的几种主要的舞蹈之一,后来又被作曲家采用为 器乐曲的体裁。有时也将它用在组曲中,插在萨拉班德舞曲和吉格舞曲之间。 它的音乐特点是三拍子,中等速度,结构整齐,通常每个乐句四小节,气质 温文典雅。莫差特用这种体裁写了许多精致、动听的乐曲,并且将它用作交 响曲的第三乐章。
, _4 S5 A! y( A1 N" h( m8 O, j; d; r. h9 }. Q2 V6 Z8 ~
加沃特舞曲( p! U/ w8 [9 J! y: n- x9 g6 f; M* Q
- _, ^1 X: m! C6 h. |
这种舞曲起源于法国的加普,那里的人叫作“加沃特人”,舞曲即由此 而得名。十七世纪在法国的宫廷中大受欢迎,以后成了一种著名的舞曲,有 时也被作曲家用作组曲中的一个乐章,跟在萨拉班德舞曲的后面。它的特点 是4/4 或2/2 拍子,节奏规则,中等速度,乐曲常由小节的第三拍开始。近 代作曲家有时也采用这种形式,例如普罗科菲耶夫的《古典交响曲》、勋伯 格的《弦乐队组曲》中都有加沃特舞曲。
1 T5 @1 r) o$ F+ @. |* T6 b/ T! X }2 P+ [" i
塔兰泰拉舞曲2 f& v4 i8 x3 o, @% q/ l# S
7 I! ?4 e8 b* G& u
这个舞曲的来源有一点传奇色彩。在意大利的南部有个地方叫塔兰托, 那里有一种毒蜘蛛名叫“塔兰图拉”,据说,人如果被这种蜘蛛咬了就会手 舞足蹈,跳个不停,而解毒的办法就是不停地跳,直到痊愈为止。其音乐特 点是快速的6/8 拍子,旋律多反复,似乎是周而复始地不停地进行。
. G H' Y# P& z" J+ p& K5 k& y7 G3 J5 W D9 u1 p, T( f- \) n2 O( }
/ \- p _7 v( }, d5 T8 J( I(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