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闭幕的第四届中国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期间,著名钢琴家李坚和崔鸿根分别举办了自己的钢琴独奏音乐会,在音乐会后,本报记者分别采访了两位钢琴家,请他们畅谈自己的钢琴人生和音乐观。 从6岁开始,跟随母亲——著名小提琴家、教育家俞丽拿学习小提琴,并同时跟随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洪腾开始学习钢琴;12岁时就举办了自己的独奏音乐会,16岁时在享有盛誉的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国际钢琴大赛中获得大奖,20岁时获得全额奖学金赴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深造,受教于93岁的波兰裔钢琴家霍 尔绍夫斯基;这个人就是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著名钢琴演奏家李坚。霍尔绍夫斯基的老师是莱舍蒂茨基,而莱舍蒂茨基师从车尔尼,车尔尼则是贝多芬的得意门生,所以如此算来,李坚还是贝多芬的第五代弟子。对钢琴独特的悟性和灵气,使他在音乐生涯中多次获得世界钢琴演奏大奖。 在李坚眼里,钢琴并非高不可攀的,谈到钢琴与演奏者的关系,他说:“这是一种很奇特的关系,就像赛车手与赛车的关系。赛车手必须先要知道车子的性能优势,更重要的是还要了解它的缺点,以及它可承受的极限,这样才有助于更好地发展二者间的关系。”因此,李坚之前曾做过志愿者,对制造钢琴与钢琴维修方面都怀有浓厚感的兴趣。他说:“可以很不谦虚地说,在钢琴界里,我是懂钢琴、懂维修的头一号。”在一次演出前,他对一位把要演奏的钢琴全部加上硬化剂的钢琴技师说:“你背弃了我的信任,并且突破了一个钢琴技师应有的底线。你知道,我也知道,加硬化剂是一种很投机取巧的方法。我请你来是为了修理钢琴,而不是随便把音加上去。你以为这样就能忽悠我吗?我是最难伺候的一个!” 这种严谨专业的态度,是李坚对音乐和钢琴的态度。他认为,一台钢琴,对演奏者而言至关重要。而检测一台钢琴的好与坏,最好的时机就是在舞台上。当处在面对众多观众的舞台上,演奏者感到压力时,一台钢琴可以救了他的命,也可能毁了他一生。 当谈到古典音乐时,李坚说,古典音乐在所有声音的艺术里面,是目前唯一一个保存下来、在没有电和光的情况下,照样能够演奏的音乐类型。所以,要听真实的声音,就是古典音乐。对于现场演出,李坚指出,不可重复性是古典音乐的魅力所在。同样的作品,每位演奏者演奏出来的感受不同;同一位作者,在处理同一首作品时每次演绎的效果也绝对不会一样。古典音乐的这一特色,决定了每次演奏会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李坚不走商业化的道路,志在成为有厚度、有修养、有气质的演奏家。他认为,艺术不是一个低级的感官刺激,音乐,是不能拿去比较的。他说,很多人会习惯性地比较各种演奏者,而这却是一个很无聊而八卦的游戏。真正的艺术家就像海绵,总是从外界吸收一些新的东西。李坚说:“古典音乐本身是一种语言,是心灵的一面镜子,很难在音乐中撒谎。”李坚认为,学习音乐如果以出名和成功作为目的,那他的音乐就会掺杂太多个人的东西。作为音乐人,一定要把自己的私心去掉,才能更好地演绎音乐。他始终追求音乐世界里的“忘我境界”,坚信音乐是听者与演奏者之间精神上的交流。闭上眼,静静享受,让演奏家与听者共同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对话自己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