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伦敦爱乐乐团曾在81岁高龄的德国指挥大师库特-马祖尔的带领下登陆北京,成为国家大剧院开幕之初迎来的首支西方王牌乐团,乐团也从此与大剧院结下不解之缘。' j7 k; s7 u2 J. s: L. b r
# V5 E0 d$ K6 Y7 K9 Z+ S
7年后的1月5日,伦敦爱乐再次在俄罗斯指挥家瓦西里-辛奈斯基的率领下,携手伦敦国际钢琴大赛金奖得主阿布杜莱默夫再次在大剧院掀起音乐的狂飙。当晚的音乐会以格林卡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开场,辛奈斯基不愧是莫斯科大剧院曾经的首席指挥,对这首作品的熟悉让他有更多的空间去处理他想达到的音效,所以这首观众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作品被他指挥得行云流水、意气风发,也同时展示了伦敦爱乐弦乐缜密,木管精致,铜管爆棚的特点——一个满堂彩的开始。0 `3 \$ \8 V# ^) Y
$ r# b H2 p! R v/ A9 b4 `8 U0 m 紧接着环球古典的键盘宠儿阿布杜莱默夫登场,这位年轻的钢琴家最近大红大紫,但浑身学生气的他出场时略显腼腆,这次他演奏的是圣-桑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因新颖地运用慢速行板开场和大段精彩的钢琴独奏而受到很多钢琴家的喜爱,特别是阿布杜莱默夫的那些俄罗斯前辈,大钢琴家李赫特与吉利尔斯等都把这首作品当作他们的保留曲目。当晚阿布杜莱默夫的演奏也继承了他这些前辈的各种传承,技术精湛,音色漂亮,结构把握得很合理,最难把控的末乐章极速进行也很好地与乐队进行了音乐语言的交流与配合,可以说是少有的一场完美精彩的协奏曲演出。观众的阵阵掌声让这位腼腆的大男孩多次出来谢幕,最后他用柴科夫斯基的《夜曲》回馈了热情的观众。 ' M: }! ^0 @% m9 G( |$ m, G! N( N7 x+ W7 ~% ~" y& |* n
下半场是这场音乐会的重头戏——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瓦西里-辛奈斯基这位1973年就摘取最具权威的卡拉扬国际指挥大赛金奖的指挥家,历任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与莫斯科大剧院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家,让大家又一次感受到俄罗斯音乐的强力冲击,在他手下的柴科夫斯基音乐细腻深情,委婉如歌,开场的铜管进入,带着强烈的俄罗斯音乐的嘹亮惊艳全场。第三乐章的弦乐大拨弦又让人领略了柴科夫斯基这首作品最愉悦的心声。第四乐章狂暴的开场仿佛是齐鸣的胜利号角,排山倒海摧枯拉朽。) O- E4 T/ g8 J- f, ~/ T" V2 J
1 U0 n t8 d$ o6 r
乐曲结束时观众用近乎疯狂的掌声感谢伦敦爱乐与辛奈斯基的精彩演出,指挥家也欣喜若狂地频频让乐队的各声部起立接受观众的欢呼。为了感谢在场观众的热情掌声,辛奈斯基与伦敦爱乐用中国乐曲《良宵》让大家再一次感受到新年的欢乐氛围。* H& M( Q' N5 S1 Q-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