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事实上,在歌唱教学中,尤其是初学者在演唱稍长的乐句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在临近乐句末尾时,更易表现出脸红脖子粗的窘态。此时,在生理表现上容易出现塌胸、提喉、压喉现象,声音听觉上也会产生紧迫、不通畅的感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经验的歌唱者,常常采用“吸着唱”的策略加以应对。“吸着唱”的方法,一是可以保持歌唱时声道的通畅与适当的声音共鸣空间;第二个作用就是,可在呼气时保持肋间外肌与膈肌等吸气肌肉的兴奋状态,尽可能地减轻由呼气肌肉收缩而产生的推动喉部向上运动的力量,从而使喉部稳定在相对较低的位置上。 5 q3 m; b* A) g7 s; K# O, N! d$ H* w1 t& b# w
讲到这里,我首先让陈同学体会并努力记住不发声时,喉的位置与生理感觉。然后让他按照原来的歌唱方法发声,对比两种状态下,喉的位置变化与生理感受的差异。经过多次比对与细心体会,陈同学发现,虽然歌唱时他的喉位很低,但这种喉位下降并不是由气管牵引产生的“喉头放下”的感觉,其下降的力量主要来自舌根下压与喉部的紧缩力,即所谓的“压喉”。在这种状态下歌唱,虽可以获得“明亮而厚实”的声音,但歌声听起来不柔和、不抒情,唱起来较为费劲,嗓子同时出现明显的不舒服。直到现在,陈同学才明白,引起他声带疾病的真正原因不是别人,恰恰是他自己。在同学们的羡慕声中,他不自觉地把“声音厚实、音量宏大”当作自己练习的目标,正是这种对男中音音色的错误认识,才导致他使用不当的“压喉”而非真正“放喉”的方法歌唱,并最终带来声带的病变。4 E& w; `6 h7 l2 ^( L6 G
9 h7 M; v7 |5 |6 Z0 |" K 总的来说,“放喉”和“压喉”的主要不同在于喉位的下降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两者间的“度”体现在喉部是否用力、是否紧迫的生理感受上。如果喉位下降的力量主要来自于肺部气管的牵引力,就是美声歌唱所要求的“放下喉头”,即合理的“放喉”;倘若喉位下降的力量主要来自于舌根的下压力或喉部的紧缩力,这种喉位下降即为“压喉”所致,不仅不为美声唱法所提倡,还对歌唱发声非常有害。1 I5 I0 ~- c. K: x' v
# i4 ?5 p! M Q5 i! T$ ~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