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2 q n' A# R( `0 ^! n 首先应全景式展现百年中国音乐人的追梦历程,总结其精神内涵与发展规律。音乐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务于现实,结合当前音乐实践,积极探索音乐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为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行理论总结,提供实践经验。在传播与表达上,要注意宏大叙事与具体而微的辩证关系,以接地气的平和心态,传达出广大群众的诉求和理想。如《我的要求不算高》以民谣的形式,融入Rap等现代音乐元素,将个人梦想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通俗易懂地揭示出民族复兴与个人生存价值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 7 X( L, ]; Q% {$ L+ L * O* J2 R1 @/ _7 E Z4 F 如果说首批“中国梦”主题创作歌曲主要着眼于对中国梦的宏观阐释,那么第二批歌曲则以更为多样的艺术形式,既展现出社会各阶层对中国梦的企盼,也从现实生活各方面抒发了华夏儿女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中的壮志豪情。《站在草原望北京》传达出草原人民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与国家富强的向往,“唱出草原的豪情和美丽,让这歌声回荡紫荆”;《强军战歌》以铿锵有力的节奏,彰显人民军队“不惧强敌敢较量,为祖国决胜疆场”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我梦最美》抒发出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追梦情怀,“神州圆梦,好梦共追”;《少年中国梦》不仅贴近少年儿童学习生活,更以“少年的梦融进中国梦,中国梦也有我们的力量”,唱出共产主义接班人为实现中国梦而时刻准备着的远大志向。 / v7 a& O- X, C 7 V% S1 @ ~5 q& P+ N 其次,音乐中国梦还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如《美丽中国》《最美是你》《担当之歌》《孝和中国》《儿女情长》《搭把手》《老百姓的爱》等歌曲就是对“富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谐、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音乐化阐释与解读。《海峡月光曲》则艺术性地表达出对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企盼——“美丽的梦想伴月圆”。3 r$ i9 x4 P: H% X0 _; a+ ?' a3 |8 M
! N% k1 S% @1 k2 e: w, \7 f2 q1 t3 d, B 最后,在互联网时代,音乐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加强对海外市场的传播与输出,更要从国家战略、顶层设计、营销渠道和民族文化品牌等角度展开对中国音乐海外竞争力的对策研究。如今,《时间都去哪儿了》等歌曲不仅在世界华人圈引发很大共鸣,外国朋友也被这些歌曲所感染。在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生活二十年不知道为何活着”的外籍歌手金小鱼,以一曲《感谢你中国》传达出中国精神对资本主义社会青少年思想观念与人生价值的重塑,“因为你千万个小感动,让我明白了永恒”,正是对中国梦“国际化”的完美诠释。 3 |4 i+ v: s. _4 r# x # [' `1 M. _5 K% I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全球化背景下和互联网时代的中国音乐,更是国家文化形象的代表,是民族的精神和实力,这是一种不可替代、专属于本民族又具有普遍性的民族认同和民族声音。“一个梦用五千年文明的承载”,只有弘扬民族精神,中国音乐才能真正走出国门,获得国际认同,赢得世界声誉。# i' f1 g' n' B7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