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8至20日,中央音乐学院举办了“第十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与会的一些学者就国内高等院校音乐美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积极的思考与建议。0 C7 ?( d4 J W: E2 u( C
. z# ^$ V, T& v0 p' t3 z- @
【学科难】
" x: e* F0 F9 N1 L% E" J0 B i) H4 d- c
音乐美学尚无专属研究工具" K1 `% |- q) v/ `
3 t3 @) t/ o' [5 z
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宋瑾表示,在国内音乐美学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忽视感情的需要和满足规律,忽视实际对音乐的感受,偏重于理性的分析。“其实对音乐的理解因人而异,从审美角度看,理性只是一个前提和基础,是审美理解基础上的一个深刻的感觉。听音乐时所获得的满足感,不纯粹是感性的,也不完全是理性分析,而是‘超感性’的。”
3 q+ [6 c f3 ]* n8 e" y* L
1 O$ ]( ]4 Y4 q6 ?$ ~6 } 他指出,欧洲作曲‘四大件’——曲式、和声、复调和配器几乎成了创作和分析的惟一工具,国内音乐美学教育没有属于自己特有的具体研究工具,音乐技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都是西方的,音乐美学几乎变成了乐谱分析以及包括作曲家背景分析、作品历史背景与社会背景分析等等在内的纯理性分析。 A' ?5 l; ^2 ^
4 n; q' [2 C8 P. B" L
【课程设制难】8 A, p0 [& T7 S3 K c5 I
: c0 _ Q* c: n$ P9 f
发展自己的“四大件”" w9 {, d* r; b, Q6 M- d* F) ]
* H/ H! R6 S: M 宋瑾教授提出,国内高校的音乐美学教学尚未严格论证课程标准,从教育学角度看,课程标准的设置具有基础意义,也是学校教育的规范性要求,应该充分而细致地研究并拿出结果。从实用角度看,课程标准提供方向、思路和具体教学做法,对学校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音乐美学学士、硕士、博士各自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具备哪些能力是需要论证的,根据论证结果再来确定应该开设哪些课程。
; J% l" s/ V% o' }. V% L+ e
$ D: [( H* W" D. U 他进一步阐述,在严格论证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国内音乐美学教育应发展自己的“四大件”——体验、阅读、思考、写作。另外,鉴于该专业学生普遍缺乏艺术实践,建议学校每学期举行一两次音乐美学专业学生自己“创作、表演、评论一条龙”的音乐会。7 J3 l5 B; T2 f1 _! I
1 I$ L4 ]! }2 k+ P. F 【学生难】; K- r0 d9 }3 v: y) e/ K6 {
, x$ r5 X L4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