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04|回复: 3

[剧本台词] 功夫剧大师|李小龙功夫设计与叶问剧本创作等5篇

[复制链接]

4167

积分

4

听众

1156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4167

摇滚达人

五散人 发表于 2015-7-11 08: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6.jpg

二十、如何设计功夫表演的行走坐卧?

  《杀死比尔》中刘家辉金鸡独立于乌曼刺来的刀背上。
  中国武术讲究“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这是对习武者行为体态的形象概括,也是武侠电影中正派英雄体态语言的共性。动作导演在设计人物的武打动作时,需要将人物的体态与其性格、情境相结合,让体态的含义融入打斗情节。
  一、立姿
  1.直立
  直立者表示坚定严肃、威武强壮,或者表示理直气壮、精神饱满。武侠片大决战前的人物对峙,大多是正反打斗者相视直立;从武术实战角度看,这种直立的对峙很可能遭对手偷袭暗算。

  例如:《投名状》中,赵二虎被骗到城外,当街直立喊叫,结果被暗箭射死。但是,直立动作对于开打前气氛的营造,对正派英雄气概的表现,意义重大。
  《椿三十郎》片尾,三船敏郎与仲代达矢有长达十几秒的直立对峙,画面与人物纹丝不动,打斗气氛越来越紧张。突然,三船出剑,命中对手胸膛,对手血喷如泉。在此,两名打斗者的直立对峙,把一种身体的危机感紧紧撑起。2.倚立
  武侠电影的武打场面,有一对一的单打独斗,也有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群斗。那么,对某一打斗者个体而言,可以与兵器、道具、人物等发生不同方式的“倚立”,打出别具一格的风采。
  《卧虎藏龙》结尾的竹林之战,周润发轻松“倚立”竹梢之上,风吹竹动人也动,简单的“倚立”生动地表现了李慕白的仙风道骨。
  《杀死比尔》中,刘家辉在教乌曼中国功夫时,曾金鸡独立于乌曼刺来的刀背上。这是“倚立”与兵器的结合,为刘家辉所演白眉道人的高深武艺添色不少。
  二、行姿
  生活中,人或虎步龙行、雀跃鼠蹿、蛇游猫蹑,或行尸走肉、迂回蹒跚,各不相同。在武侠电影的动作场面中,除了专业性极强的武术步法(如滑步、疾步等)以及胡金铨从“行走”升华出的哲学(所谓行走的江湖)外,其他样式的行走也有其性格化、情节化的含义。
  1.低头而行
  武侠片中,打斗者如此走路,多表明吃了败仗。只有李小龙在电影中会以此个性化动作让人记忆犹新。
  2.摇肩行
  武侠动作片中的三等打手走路时往往两肩摆动,嘴叼草梗,这是充满流氓气息的体语,往往出现在开打前,用于营造气氛。

  3.行无直径
  很多武侠动作片中,打斗者在完成偷袭、逃避等动作场面时,多采取“S”形、“Z”形路线,比如《龙争虎斗》中李小龙潜入地下工厂后的行走。当然,成龙打的“醉拳”也是如此。
  4.跑
  这是武侠电影动作场面的基本元素,时常表现打斗者的追逐、逃亡、营救等。成龙动作片的动作场面有很大一部分处在跑、跳当中,这些动作不但能展现打斗者的身体素质、活跃画面动感,还能起到制造紧张和叙事转场的作用。
  《醉拳》中,成龙受黄正利胯下之辱,痛苦万分,一路狂奔。奔跑中他一边嚎哭一边擦着嘴角血迹,脚步带起的尘土加之激愤的音乐,为成龙受辱后的心理转变做足了情绪铺垫。
  三、睡姿
  中国武术讲究内外双修,其中一层意思是说习武者要注重“内气”修炼,这就涉及内养功中的“睡功”。当然,武侠电影动作设计中的睡姿,除了极少情况下以“睡功”显示人物的身份和功力外,多数具有“晕倒”、“死亡”的含义。
  1.侧躺
  这种“卧如弓”的姿势是最健康的睡姿,道家称为“半坐”,是右侧睡,右手屈放枕边,左手放臀上,这样任督二脉畅通,心脏不受阻压,血气畅通无阻。
  正宗武侠功夫片中的内家高手多以此姿势休息。另外,很多前胸或后背中箭中刀的打斗者,为了不穿帮,一般采取侧躺姿势倒地。
  2.平躺
  这是正常人的睡觉姿势,但在武侠片中,很多重要人物的“倒地”、“死亡”就是这一姿势,因为它需要以形体与表情的表演展现打斗者的中招或死亡状态,平躺不动的打斗者会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3.伏地
  在武侠功夫电影的动作设计中,这是“倒地”、“死亡”表演中难度最小的姿势,大多打背景、做替身的武行被“打晕”或“打死”后都会伏地而息,这既利于非职业演员的表演,又节省了相应的化妆时间和费用。
  二十一、李连杰与功夫片套招的13种方法

  《精武英雄》陈真以右直拳迎击对方脚掌
  套招是武术指导在动作导演的领导下设计打斗者具体动作招式与环节的过程。武术指导是“怎么打”的直接把关人。
  袁和平曾说:“我觉得电影里的打斗,没有什么是对不对的,只有好不好、合不合理、好不好看。”动作导演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没有对与错、可以或不可以之分,只要在规定情境与人物性格下,符合艺术真实即可。
  纵观武侠片的武打动作,无论是徒手格斗还是兵器相搏,无一不是围绕敌我双方的斗争展开。也就是说,所有武打动作的潜在线索都是一场“攻击——防守——攻击”的因果链,都可归结为4个字——攻防转换。
  第一节 攻防转换“十三招”
  武术格斗的根本目的无非是“制人而不制于人”,由此产生了一方攻击和另一方的防守。于是,攻击和防守构成格斗的两大基本环节。
  武侠功夫片的套招以一攻一防为基本单位,形成“一个回合”。所谓攻防转换,就是在打斗双方一攻一防之中产生的动作与态势的转换。攻防转换是武侠功夫片动作设计的基本情节,所有相关的环境、道具等外部元素的加入都依托这一情节展开。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武术》对格斗竞技有过这样的描述:假设格斗双方为甲方和乙方,乙方向甲方发起一招攻击,甲方的反应大致可概括为13类,这便是套招的一个回合,也是排列组合所有打斗链条的基本单位。
  为此,我们在此对开打后的13种情况及其含义进行深入分析。见下表:
  甲方(应对方)拆招的深入程度乙方(攻击方)中招情况动作是否进入对方招式内部是否产生攻防转换招式运行情况中招情况消极中招
  1.中招后的反应无
  2.逃避无
  3.挡否运行完毕,奏效无运行完毕,未果无运行完毕,未果无中间无
  4.迎击对方招式,与对方招式相撞抵消否否运行完毕,情况与甲方同无中招
  5.不理会对方招式,直接出击对方否否运行完毕,奏效中招无
  6.巧妙躲避否否运行完毕,未果无积极中招
  7.出招挣脱对方招式是否运行完毕,但未果,因为招式被解除无中招
  8.通过还击挣脱对方招式是是运行完毕,但未果,因为招式被解除中招中招
  9.在中招的同时补击对方(共击原则)否是运行完毕,奏效中招无
  10.出招化解是否运行失效无无
  11.躲避的同时出招否是运行完毕,未果中招无
  12.出招化解,同时迎击是是运行失效中招无
  13.出招截断对方招式(截击原则)否是运行被中止中招
  “消极”色彩的反应
  ● 情况1 分析
  乙方成功完成对甲方的进攻,甲方中招后,毫无反抗地做出被打的反应,攻防动作之间没有发生转换或延伸,是一次闭合的攻击,甲方属于被动挨打的纯消极反应。根据被打者的心理状态,这可分为“无意”和“有意”两种情况:
  一、正面分析:被打者“无意”
  武侠片中,情况1的动作设计时常用于高手打常人、强者打弱者、偷袭等情节中,是推进打斗和结束打斗的常规方法。

  《功夫》中周星驰被火云邪神一拳重击其心脏
  1.高手打常人
  强者是指那些武功高手或占据优势的打斗者,弱者是指那些不会武功或处于完全被动的打斗者,所以这样的攻防关系明确而无悬念。
  《功夫》中,邪神抓起阿星,一拳重击其心脏,阿星吐血后仰,又被扔到空中,之后邪神一脚劈下,接着一拳把阿星打入地下。这一系列攻击清晰明确,旨在表现手无缚鸡之力的阿星如何被邪神打死。
  2.强势打弱势
  强势指那些在兵器、地位、实力等方面远远强于对手的打斗者。
  《奇迹》中,武功高强的成龙被五花大绑吊在空中,只能眼睁睁挨打,因为他此刻处于劣势。《A计划续集》中,同样武功高强的成龙被扔进大锅内,只好任人宰割。

  《精武门》片尾,陈真(李小龙饰)与俄国高手在花园打斗,双方对峙片刻,陈真突起后摆腿,正中对手面门,使其摇头晃脑、摇摇欲倒。所谓拳打人不知,这就是李小龙对打斗时机的精妙判断,对手虽是高手,但由于水平差异,李小龙就是“高手中的高手”。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67

积分

4

听众

1156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4167

摇滚达人

 楼主| 五散人 发表于 2015-7-11 08: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3.偷袭
  对手从暗处偷袭,再强的格斗者也难以招架。这种情况多用于杀害忠良。
  《投名状》中,武功高强的赵二虎为营救大哥庞青云,在马路中间被暗箭射死。整个中箭过程是一场变相的屠杀,让观众清楚地看到好人被一箭箭射死。
  二、反面分析:被打者“有意”
  所谓物极必反,情况1看似纯消极的反应,却蕴藏着巨大的反击能量和弦外之音。武侠片中,打斗者故意挨打往往可以凸显人物某种情绪或战术意图,这是动作设计的高级手法。
  1.武功展示
  在武侠片中,打斗角色经常为证明自己武功高强,或兑现某种承诺,让对手白打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承诺限定了他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新精武门》中,周星驰想拜元奎为师,元师傅想检验他“天生神力”,于是扎马运气,让阿星打一拳。一拳过后,元师傅转身龇牙咧嘴,疼痛难忍,却回头作镇定自若状,说:“嗯,还有一点力气。”
  2.太极神功
  武侠片中,太极拳最具有东方道家文化色彩,讲求“后发制人”、“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因此很多武打动作的设计追求挨打式反击。
  《功夫》中,包租公首次出手,打败两大弹琴高手。双方开打,包租公被对方拳脚相加,毫无反抗,身体被重击变形,像纸片一样飘然落地,这为他后来施展四两拨千斤的神功埋下伏笔。
  3.笑里藏刀
  武侠片中有不少使用暗器的奸诈人物,这些打斗者往往以“苦肉计”骗取对手中招。此时,他们看似“挨打”,实则“打人”。
  《铁鸡斗蜈蚣》片尾,黄飞鸿与对手仓库决斗,对手身穿带刺背心,故意被黄飞鸿无影脚踢中,黄飞鸿脚掌被刺破,流血不止,站立不稳,对手狂笑不已。
  4.情绪至极
  当打斗者的情绪达到极致时,被动挨打会变成某种发泄。此刻,在打斗现场,一定有某种促使他情绪大逆转的人或物存在,比如亲人被杀、遭受侮辱。
  《醉拳2》片尾,成龙喝了酒精,被卢惠光的腿踢得不能近身,气急之下,他直冲对手,被连踢数腿也毫不反击,反而从气势上震慑了对手。
  5.以武入哲
  打斗者面对敌人的攻击时,毫不畏惧,泰然处之,虽然形式上被动挨打,但情绪和境界上已经进入宗教、艺术的层面,此时的挨打是为了起到比反击更强的效果。
  
  《达摩祖师》片尾,达摩打倒一帮土匪,见对方反抗不休,于是他原地不动,任凭土匪的火箭射入自己身体,以至于烧毁身体,仍然原地不动。等到肉身烧焦,他又忽然现身寺中,安然地敲着木鱼。见此情景,土匪们主动放下武器,彻底臣服,土匪头就此出家了。
  ● 情况2 分析
  乙方进攻甲方,甲方消极闪躲,导致乙方攻击失效。此过程不存在攻防转换或延伸问题,是一次失败的攻击,甲方属于消极自保。
  武侠片中,情况2通常发生在强者打弱者、暗杀偷袭等情节中,虽然在效果上与情况6接近,但在动作的功能与含义上截然不同。前者时常带有喜剧感,后者是严肃反击的前兆。
  1.面对高手,抱头逃窜
  《冒险王》片尾,金城武与邹兆龙在地下打斗,对手刚出手,他吓得抱头逃窜,绕场一周,又回到对手面前。在紧张的打斗情节中设计这样一段喜剧动作,起到了调剂气氛的作用。
  2.强势所迫,急中生智
  《功夫》中,阿星被斧头帮绑在架子上,眼看飞来的斧头将砍上脑袋,阿星竟瞬间撬开连锁,躲过斧头。这种设计源于阿星小偷的身份及其善于应变的小市民性格。
  ● 情况3 分析
  乙方进攻甲方,甲方出手阻挡,导致乙方攻击失效。此过程无完整的攻防转换,是乙方一次不理想的攻击,甲方属于只守不攻的消极反应。
  武侠片中,这种情况的打斗通常出现在打斗一方处于被动防守地位或等待反攻的间歇期,而对方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乘胜追击,进一步展开进攻。
  
  1.被迫格挡
  《精武英雄》片尾,陈真与藤田决战,对手一阵侧踢,力道千钧,使陈真只能边退边守(双臂格挡),毫无反攻能力,对手则越踢越猛,直到一脚踢碎木门。陈真的双臂被对手踢得麻木,一时无法还击。
  2.玩命格挡
  《城市猎人》片尾,成龙与外国高手对打,对方手持两根铁棍,他手无寸铁,还扬言“没关系,拳头照打”。对手朝他身上、腿上、头上一阵狂打,都被成龙赤裸裸的双臂格挡;对手一停,成龙疼得又抓又挠。对手击打他要害没实现,只打伤他的手臂,攻击效果不理想。
  3.兵器格挡
  《城市猎人》片尾,成龙与外国高手对打,对方手持两根短棍,朝他身上、腿上、头上一阵狂打,都被成龙带有双拐的双臂格挡。兴奋的成龙讽刺对手:“哈哈,打不着,就是打不着!”于是,气急败坏的对手将棍变为三节棍,招招命中成龙后背。
  4.道具格挡
  《城市猎人》片尾,成龙被外国对手持长鞭追打。他刚从桌上跳下,鞭子已经打来,于是他随手捡起一顶钢盔往头上一套,刚好挡住这一击。这种以道具防守的招式在成龙的电影中比比皆是,边逃边打也符合他平民英雄的形象。
  “中性”色彩的反应
  ● 情况4 分析
  乙方进攻甲方,甲方出手迎击,导致乙方攻击与甲方迎击抵消。此过程无完整的攻防转换,只是将情况3中甲方的格挡变为迎击,积极性渐涨。
  在武侠片的武打动作中,这种设计通常用于打斗者被迫出手、警告性出手或试探性出手,比如紧急救人、被迫自救、比试武功。
  1.紧急救人
  武侠片中,除了常见的飞行杀人的暗器被突如其来的其他兵器空中拦截,拳脚上的较量也时常如此设计。
  《一刀倾城》中,擂台比武时,被打败的对手已经投降,得胜者还使出致命攻击。紧急时刻,台下的王五出手救人,空中一脚将对方的飞腿迎击回去。
  2.显示武功
  为了使对手停止攻击,但又不愿与之结仇,或不愿打伤对手,打斗者往往以迎击显示功力,警告对手作罢。
  《拳霸》35分前后,托尼为解救同乡与一群匪徒在巷子里打斗,对方拳脚相加,并以木板、什物袭击他,但他不认识这些人,也不愿结仇,于是只迎击对手,将他们推回去,或踢碎他们的武器。
  3.被迫自救
  情急之下,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又不能直接打死对手,打斗者往往先出手抵消对手的攻击。
  《龙争虎斗》中,李小龙与对手比武,对手失败后拿起酒瓶刺他,李小龙转身,用一个外摆腿将对手手中的酒瓶踢掉,接着以其他招式重创对手。
  《精武英雄》中,陈真与柔道馆长比武,对手一个侧踢过来,他以右直拳迎击对方脚掌,将对手打退数米之远。陈真这一拳首先是为阻击对手的重腿,保证自己不被踢中。
  《力王》中,力王与泰山在铁牢里打斗,泰山要试试力王的武功,将力王一番折磨后,又一重拳打来。力王被迫一拳迎击,将泰山的拳头击碎。
  以上3个例子中,打斗者的反击力度是逐渐递进的。《力王》中力王的迎击实际已变成反击,只不过他的迎击目的是摧毁对方攻击,但对方的拳脚同样是肉体,当力量、速度、技巧达到极致时,所谓攻防一体便是这个道理。
  ● 情况5 分析
  乙方进攻甲方,甲方不理会,直接出手攻击乙方,结果双方都击中对方,但招式上的纠缠与转化,只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在武侠片的动作设计中,这种情况与情况9“共击原则”相似,但仍有不同,因为甲方的攻击意识不同,情况5中甲方不理会对手是否打中自己,而情况9一般是被对手打中后的即时反击,前者侧重心理,后者侧重技术。
  情况5的设计通常用于一种紧急、愤怒、癫狂等极致情绪下的原始攻击,是一种失去理智的拼命。
  1.拳脚互伤
  《功夫之王》中,成龙与李连杰在庙里打斗,双方为了抢夺金箍棒大打出手。当金箍棒落在二人中间时,双方紧急出手,均以直拳击中对方,各自后退几步。
  2.兵器互伤
  《十面埋伏》片尾的“雪山大战”,为了小妹,刘捕头与金捕头出离愤怒,双方持刀互砍,任凭对方的刀砍在身上而不顾,只求砍中对手。顷刻间,双方身上鲜血飞溅,依旧怒吼着砍杀对手。其中一个互中造型就是:两人背靠背,以刀刺向背后,双方同时中刀。
  ● 情况6 分析
  乙方进攻甲方,甲方巧妙闪躲,导致乙方攻击失效,结果双方互不接触,也无实质性攻防转换。
  在武侠片的动作设计中,这一情况普遍用于打斗双方的一般性闪躲,但当它被刻意强调和放大时,便可渲染闪躲者打斗动作的巧妙和智慧。
  
  1.闪躲连击,观察破绽
  《狮王争霸》中,鬼脚七与黄飞鸿在城墙下打斗,鬼脚七一阵低扫腿,连续进攻黄的下盘,黄不急不慌,一边后退闪躲,一边扬起下摆,观察对手破绽,最后顺力一脚,将鬼脚七踢了个后空翻。
  2.闪躲重击,以巧取胜(详细分析参见本书第三部第四章《剪辑》第二节《打斗剪辑的常用方法》之五“‘以点代面’的剪辑”)。
  《功夫》片尾决战,阿星面对斧头帮围攻,第一个进攻者持斧头向阿星头部挥下,阿星后撤半步,稍微移动身体,神情泰然地看着斧头从眼前落下;第二个进攻者以斧头砍向阿星肩膀,他又后退半步,看着斧头从两肩旁落下。整组闪躲动作潇洒从容,表现了阿星“决胜毫厘之间”的精妙功夫。
  二十三、解析武侠电影动作设计的套招技巧(续)22
  《冒险王》中李连杰以雨伞格挡子弹
  “积极”色彩的反应
  ● 情况7 分析
  乙方进攻甲方,甲方被击中,但以招式挣脱,导致乙方攻击失效,甲方进入对方招式内部,但有防无攻,所以不构成完整的攻防转换。
  在武侠片的动作设计中,这一情况主要用于打斗者之间的招式拆解,是表现被打者处于打斗劣势时发挥擒拿技巧而化险为夷的方法。因此,这一情况在功夫片双方较技的段落中常见。
  1.擒拿
  《东方秃鹰》片尾,洪金宝被元华从背后勒住脖子,动弹不得,于是他抓住元华一根手指,将其双手用力拉开,获得突围,其中就有双方“角力”的过程,但洪金宝只是解脱困境,而无实质性反击。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67

积分

4

听众

1156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4167

摇滚达人

 楼主| 五散人 发表于 2015-7-11 08: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2.兵器
  《冒险王》中,李连杰与邹兆龙在仓库大战,对方开枪,一颗子弹向他射来。李连杰先用脚掀起地上水花,减弱子弹冲击力,改变子弹方向,然后又以雨伞格挡,使子弹平稳着陆,化险为夷。整套动作以慢镜头表现,将李连杰接子弹的过程表现得层次分明。
  ● 情况8 分析
  乙方进攻甲方,甲方被击中后主动进攻,将乙方攻击破解,使乙方进攻失效,甲方进入乙方招式内部,并有防有攻,构成了一轮完整的攻防转换,俗称“一回合”。
  在武侠片的动作设计中,这一情况运用比较广泛,是表现被打者(甲方)从打斗的被动地位主动出击、突出重围、获得平等打斗地位的方法。
  1.徒手
  《霍元甲》中,李连杰与大力士在擂台大战,对手利用强大的力量将他高高抱起,并拼命勒紧他的脖子,使他动弹不得。情急之下,他出手狠抓对手肋骨,导致对手疼痛松手。
  2.兵器
  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智深被一帮和尚用棍牢困住,片刻后,他大吼一声,将所有棍子挣断,跳了出来。
  
  《投名状》 庞青云被长枪刺进胸膛
  ● 情况9 分析
  乙方进攻甲方,甲方被击中的同时,以“追击”进攻乙方,导致双方互中,双方有攻防转换,但甲方没有进入乙方招式内部。
  在武侠片的动作设计中,这一情况主要用来表现高手对决,也能表现被打者(甲方)在被击中的劣势下如何急中生智瞬间出手反击的方法。因此,这一情况也称为“共击原则”,在袁和平作品中十分常见。
  1.徒手
  《太极张三丰》片头,董天宝与同门师兄比武,被对手用石灰将眼睛迷住,被迫受到对手一拳重击。在被击退的同时,董天宝顺势凌空一脚将对手踢飞。
  2.兵器
  《投名状》中,庞青云在战场上被一名官兵用长枪刺进胸膛,以致无法动弹,手里的短刀够不着对手。情急之下,他主动前靠,让枪头再刺得深一些,以此接近对手,一刀杀之。这实际上是“共击原则”在双方纠缠中的延长。
  ● 情况10 分析
  乙方进攻甲方,甲方主动出招破解,导致乙方攻击失效,双方有攻防转换,但甲方没有进入乙方招式内部。与情况6相似,此情况只需将“巧妙躲避”换为“出招化解”。
  武侠片中,这一情况普遍用于打斗双方的一般性防守,但当它被刻意强调和放大表现时,可表现防守者(甲方)的打斗“技巧”和“战术”。
  1.化解连击,以逸待劳
  《死亡游戏》中,比利(唐龙)与空手道高手(卡萨伐)在花园交手,对手一阵连踢,他一边后退一边以双手拍击、阻挡对手踢腿,直到对手气力减弱,他一记扫腿,将其击倒。
  
  2.化解重击,以勇取胜
  《霍元甲》中,霍元甲与大力士擂台打斗,对方将他摔倒在地,一个扑身从天而降,准备压死他,而霍元甲原地不动,挺起膝、肘,分别对准对手的下阴和喉咙,迫使对手临阵收手。
  ● 情况11 分析
  乙方进攻甲方,甲方巧妙闪躲的同时还击乙方,导致乙方进攻落空,甲方还击成功,双方有攻防转换,但甲方没有进入乙方招式内部。
  武侠片的动作设计,这一情况主要用来表现高手出招或高手交手时巧妙一击,也能表现被打者(甲方)后发制人的高超功夫。
  1.高手出招
  《猛龙过江》片尾,李小龙与空手道大胡子对打,当对手一组踢击的最后一招(后摆腿)袭来,李小龙下蹲闪躲的同时,一记挺身直拳击中对手面门,紧接着一套组合腿法,将对手击倒。
  2.巧妙一击
  《精武英雄》片尾,陈真与藤田刚决战,从室内打到院子,陈真的右臂被对手打脱臼,面对藤田再次打来的右重拳,他左上半步,低头弯腰,躲过对手迎面直拳,以右腿后蹽,踢中对手面门,将其击倒。整套“闪躲——反击”的动作以慢镜头呈现,表现了陈真败中求胜的智慧。
  3.借力打力
  《功夫》中,包租公以太极拳与两位弹琴人对打,对手重拳打来,他顺势扭动身体,化解对方力道,同时借力用力,将这一拳的力气打到对面敌人身上。这是太极拳借力打力的代表招式。
  ● 情况12 分析
  乙方进攻甲方,甲方出手破解的同时还击乙方,导致乙方进攻落空,甲方还击成功,双方有攻防转换,甲方进入乙方招式内部。
  在武侠片的动作设计中,这一情况与情况11类似,只是将“巧妙闪躲”变为“出招破解”,在表现高手出招和巧妙一击的同时,也能体现一种连消带打的高级技巧。
  1.反关节
  《龙行天下》中,李连杰在车场与一群黑人打斗,对手右拳打来,他以左臂一挡,化解攻击,顺势反关节一夹,使对手肘关节脱臼。
  2.连消带打
  《赞先生与找钱华》中,梁家仁教卡萨伐咏春拳,以动作演示“按头翘尾”、“按尾翘头”,是典型的连消带打技法。
  3.借力用力
  《霍元甲》中,霍元甲与大力士擂台打斗,对方一记重拳打来,霍顺势抓住对手拳头,同时翻腕卸力,顺力背后一掌,将对手重重摔倒在地。
  
  《败家仔》中元彪原地起跳
  ● 情况13 分析
  乙方进攻甲方,甲方出手截击乙方进攻,不但导致乙方进攻落空,而且使得乙方中招,双方有攻防转换,甲方不进入乙方招式内部。
  在武侠片的动作设计中,这一情况用来展现高水平对打,比如动作的力度、速度和技巧。
  1.拳法
  《精武英雄》片尾,藤田与陈真打斗,陈真一记右摆拳打来,藤田不躲闪,而是以一记右直拳打中陈真右臂肩关节,双方相对力量叠加一起,使得这一拳打掉了陈真的右臂。
  2.摔法
  《败家仔》中洪金宝教元彪咏春拳,双方一阵打斗后,元彪原地起跳,以腾空后摆腿向洪金宝打来,洪趁元身体悬空之际,前冲扛摔,将其撞翻在地。
  3.腿法
  《猛龙过江》片尾,李小龙与空手道、跆拳道高手对打。对手腿刚起,他的侧踢已经命中对手面门,将对手击倒在进攻的“半路”。
  二十三、从《叶问》谈功夫片剧本的创作
  
  《叶问》中甄子丹在日本军营挑战10名打手
  与一部电影剧作情节的起承转合类似,武侠片的动作场面也有其开打、僵持、转折、结局四部曲。动作导演在设计一段武打动作时,首先需要抓住这场戏的脉络,这样才能提纲挈领地把握好打斗情节的内在节奏。
  第一招:开打
  很多传统武侠片的打斗起因十分模糊,有时直接以对白挑起,比如“我看你不顺眼”、“光天化日之下,竟敢调戏良家妇女”,也有的粗鲁地交代一个原因,比如“拦路抢劫”、“对方一句口误”等。严格地说,好的武侠片不会如此怠慢开打的理由。
  一场打斗的起始,是由文戏转为打戏的切口,是一段打斗的基本依据,所以至关重要。开打理由不同,人物情绪就不同,进而导致人物的动作和目的不同,最后影响到视听语言的不同。这是一条由人物性格与规定情境发出的因果链。
  影片《叶问》的主角叶问(甄子丹饰)在不同时期的3次出手情况如下:
  第一次:叶问与拳师闭门切磋,这是纯粹武学上的交流,双方友好和气,叶问一脸轻松。作为一代宗师,又有地主之谊,叶问等对方先出手。
  第二次:叶问在日本军营挑战10名打手。眼睁睁看着同胞被日本人杀害,忍无可忍的叶问主动挑战10名日本打手。面对围攻,他主动出手,招招致命,击头、断腿、折腕,打出野蛮的动作。
  第三次:土匪(樊少皇饰)抢劫棉花厂,蛮横无理,欺压穷人。面对一群悍匪,叶问主动出手,一脸严肃,以最快的打法平息这场争斗。
  
  《赞先生与找钱华》中卡萨伐使出了咏春“惊劲”
  第二招:转折
  在武侠片的打斗中,当打斗双方进入僵持阶段时,就意味着正义方正在探寻对手的弱点(包括寻找环境、道具的可利用之处),此刻观众期待随时可能出现的转折。
  一般而言,僵持的打斗过程会对对手的破绽和自己的优势逐步进行暗示,在正义方的视角带动下,让观众一点点读懂打败对手的要领。于是,最终我们的英雄不负众望,向对手发出“关键一击”,整个打斗情节发生转折,人物关系也开始倾向一方。因此,对“关键一击”的设计,往往需要从以下因素考虑:人物前史、性格、特长、情绪、观念以及打斗现场的环境、道具,甚至高人指点。其相应视听语言也多为特写、慢动作、重复剪辑、震撼音效。
  《赞先生与找钱华》大决战,洪金宝、卡萨伐大战冯克安,长达10分钟的僵持,从室内到室外,一片狼藉,双方都有互中,眼看洪金宝、卡萨伐即将失败,对手用一招螳螂锁扣将卡萨伐的双手擒住,使其动弹不得。受伤的洪金宝急中生智,拿起一根针刺中卡的背部(特写、慢动作),卡即刻使出了咏春“惊劲”(特写、慢动作),第一次打倒对手(冯克安慢动作后倒)。打斗情节就此逐渐转换为卡、洪一方的胜利。
  其实,“针刺背部”的转折点在影片前部已有交代,卡萨伐与洪金宝练功时,洪金宝也擒住卡萨伐的双手,师父梁赞(梁家仁饰)就以此演示过咏春“惊劲”原理,手法和效果类同。因此,在结局打斗中,这一情景巧妙再现,是高明的设计。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67

积分

4

听众

1156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4167

摇滚达人

 楼主| 五散人 发表于 2015-7-11 08: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文卓空中追踢一脚
  第三招:收官
  一场打斗的收官动作需要交代对手最终的结局,因此一般会对此关键动作进行强调和放大。它应该是力量、情绪的结合,以慢动作表现,击打方式可以是拳脚等身体攻击力较强的器官,击打对象的部位一般为要害部位,比如喉咙、眼睛、脖子、太阳穴、心脏、腹部、下阴等。
  根据不同人物性格,影片中的角色应采取不同的攻击方式和部位。一般来说,英雄侠客即使杀死对手,也只会凭借实力或智慧取胜,因此下阴、眼睛等部位,不到仇恨至极,绝不攻击。
  《碧血蓝天》中,反派连凯在监狱中打败一群外国杀手,在狭小的空间里,对手拿着短刺要置他于死地,为了“不被对手杀死,他必须先杀死对手”(连凯对白)。于是,连凯出手极为狠毒,招招制敌,劈喉、踢裆、插眼、折腕等毒辣招式应有尽有。在杀死最后一个对手时,他骑在对手背上,双手将其脖子拧断。该动作以慢动作、特写加骨头断裂的音效表现,十分震撼。
  该片大决战,赵文卓打败连凯的最后一招,影片用了40秒、24个镜头加以表现:赵举起连凯愤怒前冲,一直冲到楼梯口,将其扔下楼,同时空中追踢一脚,命中其喉管;连凯坠楼,落入水池,当场毙命。整组动作配以慢动作和夸张音效,赵的大吼及连凯喉管中招的破裂声,再加上碎玻璃声和赵摔在楼台上的声音,使得他最后竭尽全力的一击力达千钧。
  二十四、探索李小龙“一对多”的武打设计
  
  “多对多”与“一对多”的打斗
  一、多人对多人的打斗
  在多对多的打斗中,临时演员被配成对,按照以前训练中学过的打斗知识表演人们所熟悉的双人对打套路。如果临时演员以前没有接受过训练,他们就被安排做相互绕圈移动,不时地挥臂和踢腿,以此来表明向对方发起挑战的企图。
  在这种情况下,多对多的打斗毫无章法可言,整个打斗看上去只是一场快速的混战。不过,这是假定观众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主角身上,无论这些主角是否出现在场面中。这样处理也许逼真,但是如果动作设计想要做得尽善尽美,他就该花时间教给那些未受过训练的临时演员一些简单的打斗技巧,使他们在绕圈移动时可以反复地应用。
  在多对多的打斗中如果有主角出现,这些主角要么与一个对手打,要么与几个对手打。如果主角技艺出众,这个打斗场面就会很讨巧,因为观众会把目光集中在主角身上,而不会去注意背景如何。
  多对多的打斗对一个演员的打斗技能来说是一种考验,因为他必须一面对付几个对手中的某一个,同时又要让观众感觉到他也并没有忽略其他对手的存在。动作设计可以在不破坏或者不影响打斗节奏的前提下让几个进攻者站在主角未加防备的那几面,以实现这一意图。
  二、一人对多人的打斗
  一对多的打斗要求表演者双方都受过良好的打斗训练,而进攻者要么对时间把握得很好,要么就很勇敢。在一对多的打斗中,演员对每一次进攻都必须毫不犹豫地作出反应,而这种要求很容易使演员鲁莽行事。因此,替身演员必须非常及时地应付袭来的拳脚,否则自己就会受伤。
  美国电影采用一种简化了的一对多的打斗,即每次每个进攻者只对付一个人。目前,几乎只有中国电影中使用了一对多的打斗中很有难度的方法,即每个对手必须从容地面对几方进攻。
  在李小龙的第二部影片《精武门》中,他首次在一个不间断的移摄镜头里一个人对付9个进攻者,看上去十分逼真。事实上它可能不仅是逼真,因为在整个打斗过程中,有几个进攻者已经被打晕了。
  经过剪辑技术的处理,影片中的一对多的打斗就会变得更加好看。导演可以通过先拍摄一系列每个进攻者被打中的特写镜头,然后再把它们剪辑到主镜头(Master Shot)中去。
  对一名动作导演来说,真正的挑战是在一个镜头内完成一对多的打斗,而不是依靠摄影机角度的变化和特写镜头。过分依靠剪辑技巧的一对多的打斗不过是一种平庸的表现。一个充满激情的动作导演通常宁愿展示武打艺术技能,而不愿依赖于使用摄影机制造幻觉的那些方法。
  网络剧本
  1、给靠谱的公司寻找可拍的网络剧本。
  2、把编剧的网络剧本介绍给靠谱的公司。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2-23 02:55 , Processed in 0.170026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