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93|回复: 1

[歌词创作] 音乐新课程教学的点滴体会

[复制链接]

894

积分

2

听众

573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94
DarDiancy 发表于 2015-7-8 16: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音乐新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表现,它把学生音乐能力和人文教养的整合发展作为总目标。
' G. j$ b/ @) E+ @$ B7 ]9 e音乐新课程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展起来的新型课程,它是在我国现有音乐学科课程基础上构建的具有新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新的教学和评价方式,充满了生机与新意的音乐课程。 - C! h. Z4 I- P) q. N7 k/ f
多年以来音乐教学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我们的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受到抑制,一味模仿,循规蹈矩,被动的接受音乐知识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受到遏制,于是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
8 c( _7 M5 S' r! k$ j- p一、从"教"与"授"转型为"探"与"究"   W! h2 w! s9 b- Z! D0 R, i
长期以来,教师始终把自己看作一个"教者"的形象,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知识,"教师"、"教书"、"授课"这些词语,一方面显示了长久以来的课堂状态,一方面则又使这种思想得以根深蒂固的延续。其实这种"行为主义"的做法就是把学生当作了灌输的对象。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教师便始终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题,学生便自然形成了"从教师那学音乐"的思想意识。实际上,这种课堂教学是没有充分尊重学习主体,忽略学习者的音乐潜质和成长的能力。 2 l* i! v' C1 g; p
随着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确立,音乐教学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断创新的。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得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要研究现代教学理论,要研究现代教学方法,要研究学生学习心理,要具备创造性。
, v1 @# l7 m& m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到各种各样活动中去听辨,去体验,去感受,去思维,去理解,去表现,去学习,去创造。以"灌输"型转为"探究"体验型的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广泛参与、接触、感受各种音乐因素,学生自主的探究探讨音乐,主动获取知识,进而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诱发学生参与创新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0 m( g- _: Y" O) W$ a1 V
二、巧妙运用旁类学科知识,感知音乐魅力 1 J& d" R6 y. I& V3 v) x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新的音乐教学模式的不断涌现,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我们常说:教学有方,但无定方,贵在有效。
4 {5 H# ^9 B( l; K8 D3 B# H音乐同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融合是音乐教学的一种良好形势,对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可以设计音乐与语文,音乐与历史,音乐与地理,音乐与社会等人文学科的综合,赋予音乐课新的内涵。要明确、借鉴和利用其他学科知识与形式,目的是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而不是单纯传授其他学科知识,或音乐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简单相加。由各种学科之间的交*,互补,建立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r7 m+ F$ U  d8 _以《半屏山》艺术歌曲一课为例,教师的切入点是:你了解台湾多少?学生收集了方方面面资料:台湾的地理位置、气候,台湾的特产、民族、民族语言及服饰,台湾是那年割舍出去的,为什么出现了哪些英雄?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有讨论,有争议,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旁类学科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紧密联系在一起。当教师在黑板划出台湾板块后,请学生填出"阿里山"、"日月潭"等风景地时,学生又一次领会到台湾之美,是我们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B! i+ p& F1 W: u! g有位学生大胆的说:其实没有"半屏山"这座山,它就像我们传说中的"连心锁"一样,无论走到哪儿,心连在一起,锁在一块。
5 O* h7 X4 p+ H8 S) [% V课堂上,学生很开心,很主动,他们感到新鲜和乐趣,体验到音乐是一种享受和创造,面对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发出由衷的慨叹:我们太需要这样的课堂氛围了!他们的评价是一种对音乐课的直接感受与体验。他们通过地理、历史、人文、诗歌等知识对台湾的剖析、认识,又从旋律的起伏跌宕中领悟到大陆人民期盼台湾早日回归的心情,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7 w8 \* f: }7 ?/ n6 n三、抓住"关键词",是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
0 O8 |' q; D8 p( ]& o5 P/ L音乐艺术是情感艺术。当我们走进课堂,用智慧和情感营造艺术情景,让学生的心态从课堂的观众角色向课堂主人公角色逐渐转变,学生的情感才会和我们一起"动",这也是师生交流过程的最佳切入口。
1 q4 N3 J! k' F$ c" Q" @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4

积分

2

听众

573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94
 楼主| DarDiancy 发表于 2015-7-8 16: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有学生透露,越是听到悲伤的音乐,越是想偷着乐。这句内心的表白,表现出学生对音乐作品只是听听、唱唱而已,不知道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是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两阶段中最能深入审美主体心灵的审美过程。 0 C* S3 ?' g( }5 B0 k' j: K0 q
以《长城谣》歌曲一课为例。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只是形式上的,没有刻骨铭心的认识。教师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感受当时的苦难人民。教师在黑板写出四个字"*、淫、掳、掠",让学生讨论、分析,解释词语。结论是:如果一个人占具这四个字,一定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这时,教师抓住学生情绪,进一步引导,使学生深层次的领悟到,当时的"倭寇"就是以"*、淫、掳、掠"的行为,使我们的百姓家破人亡。有的学生还愤怒的说:"还有南京大屠杀,这都是他们的罪恶,我们没齿难忘。" ' a, w; c3 c8 Q0 Y0 `/ ]9 j- e
再例如,欣赏《黄河大合唱》中"黄河怨"一曲时,教师还是抓住"关键"句:"今晚,我要投在你的怀中,洗清我的千重仇来,万重怨",这个"投在"、"洗清"表明了什么?学生们开始讨论,逐渐理解。回过头来再欣赏时,他们的情感变化了,眼神中有悲愤,有凄凉。还有些女生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 {# k2 o) t- h! L
在欣赏《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一曲时,让学生讨论、分析"雪山低头迎远客"一句,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有说:红军战士征服了雪山。有说:战士没把雪山当作险恶地形,而是认为去做客,表达了战士的乐观精神。整个作品欣赏完之后,他们的结论是:红军战士不仅仅走的是二万五千里路程,而是走出了意志,走出了斗志,走出了中国人民的顽强品质。 21( s: }" o4 `3 S$ F; B' J

+ x6 d# U- P' s* V# B: J所以说情感是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一旦学生理解了"关键"词语的真正内涵,就会进入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他们的情感之窗打开了,在情绪的勃发和激动中,领悟音乐,感受音乐。 3 p. d8 b, {& S; ^
在音乐课程改革中,毫无疑问,音乐课堂教学是主战场,因为无论是先进的音乐教育理论,还是优秀的音乐教材,最终都要落实到音乐课堂教学上,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上。教师除了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外,还有广泛涉猎音乐之外的其他学科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以适应音乐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4-13 08:22 , Processed in 0.168834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