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04|回复: 0

[乐理知识] 热爱音乐,丢掉所有目的

[复制链接]
五散人 发表于 2015-6-29 09: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辣木内包装.jpg + p8 _1 P" ?& j# K- w6 n1 }
醉人的旋律漂洋过海,奏响在魂牵梦萦的故土之上。6月27日晚上,琼籍旅美青年钢琴家潘慧娟,在海南省歌舞剧院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旅美学艺多年的她坐在华灯璀璨之中,心里翻涌着这样一种荣耀—我是在为家乡父老进行“汇报演出”。
2 p5 P. c" D5 C6 i. [
( g6 T0 ?: G1 [- U; ^, e- g1 D; j0 X3 |  音乐会上,潘慧娟演绎了《贝多芬降A大调奏鸣曲》、《舒曼幽默曲》等多首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世界名曲,充分展示了这门古老艺术的深厚魅力,也尽可能地将更丰富纷呈的音乐盛宴献给了这片她最留恋的土地。
4 v5 Q+ z- v3 C, _( k) U% T3 b: T' ~
. C% A2 @- T; R2 }3 H  十岁只身赴京求学
. Z" i" e3 b' N" D- w) D& P8 k- u
- V6 ~0 W* q4 k; u1 P- X3 G  潘慧娟1985年出生在三亚。因为自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的向往,她在6岁那年获得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架从广州运到海南的钢琴。8 r- _; f4 [* U- O3 V- }) f( N

$ y/ {, _4 h  O! @  “那时,钢琴对于我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庞然大物。又或者说,对于整个三亚而言,钢琴都是极不常见的奢侈品。”坐在琴凳上,小小的潘慧娟拼命垫着脚尖依然够不着踏板,即使如此,她还是倔强地坐在那里,用稚嫩的手指一遍又一遍按响黑白相间的琴键。杂乱的乐音在她听来,如同天籁。) D6 m& r% q  y% Q0 s8 |" ^

2 f% I* Y) `! a# D4 I  从那以后,潘慧娟的命运与钢琴之间被一根无形的纽带紧紧地系在一起,也是从那时起,她开始体会到与年龄不符的孤独。- W" ~- `9 n& e0 a( t

! M% ]4 O" n& g& t6 ?  “每次跟人提起童年,我总说每天最期待的是‘苹果时间’。”原来,每天下午放学后,母亲都会让潘慧娟先吃一个苹果再练琴,“慢慢的,我练就了一项‘技能’:一个苹果能吃半个小时,从白色吃到褐色,还得一边吃一边琢磨我妈的心情,一看表情不对,就得马上把果核一丢,坐到琴凳上。”/ y0 w$ Z* B* ^2 q: i
# u. J6 u$ [# W9 x- u) F3 y& N
  潘慧娟是爱琴的,故意拖延时间不是逃避练习,而是那段时间正是小伙伴玩乐的时候。20多年过去了,她还记得自己当时的心情:“哪怕只是趴在窗台上看着别人玩,也觉得那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2 p6 M9 s7 D* H9 w! ~5 l: U3 g7 E
  就这样过了三年,9岁的潘慧娟随父母去北京旅行。在那场旅行中,她参观了几所艺术类院校,被当地浓郁的艺术氛围深深吸引。一路上,她的话变得很少,心思也不在湖光山色之上,而是暗暗做了9年短短的人生之中,第一次重要的决定。
# X6 M" Q( f: @& d
* a8 a6 v/ A. L/ U" o2 i  一天,潘慧娟的母亲接到班主任电话:“您的孩子要退学去北京念书,您怎么也不提前跟学校打声招呼?”退学?去北京念书?潘母的心里画着许多问号。细问才知,女儿自从旅行回来,就开始在学校放出“风声”,说马上要去北京的艺术院校学钢琴了,还煞有其事地跟同学、老师依次告别。而这一切家人却茫然不知。1 x3 p# e) o/ \: T
! [  G, X0 I  b4 i2 h
  “你真的要去?”“我真的要去。”更令人咋舌的是,潘家的家庭会议如此简短,又过了几天,潘慧娟就已经挎着行李昂首挺胸地站在了北京的土地上。1 M/ |  g4 b- I5 O

0 z# G* z/ c' z" L# I( E, R, y9 j  她还记得,入学时,是父亲陪着去的。第二天恰逢学校组织秋游,作为插班生的她也兴高采烈地跟着去了,再回来时父亲已经坐上飞回海南的班机,留给她的只有叠得整整齐齐的被子和一封短短的信。
8 ~  s) L* r' Q- r3 g( y! v! a! e, v5 H4 u7 n; p/ N
  “信里有这样一句话:‘吹风机在被子底下。’我轻轻掀开一看,果然有,又轻轻地盖了回去。”那个10月的寒冷夜晚,潘慧娟没有盖被子。披着羽绒服的她抱着父亲叠好的被子和吹风机,蜷在床上悄悄地哭了起来。& Z, H9 T( R6 H1 ]" r- W

; Z# s' w0 E( j# _( A+ P6 X  练琴练出“自虐”倾向; N, g0 E0 Y4 B7 e0 p4 x; z
; G& D6 I, }) V0 M' |4 T$ w2 q
  “又当孩子又当妈”,潘慧娟这么形容初到北京时的自己。几天前在海南,吃顿饭还得保姆跟着喂的她,几天后就得自己拎着饭盒站在食堂,排好长的队等着买一张吃不惯也得吃的糖油饼。: ~8 P8 B' Q' {% ?9 b3 ?
! l% P/ U" b( W5 F& g+ Z
  但正是无数张折磨“南方胃”的糖油饼,为潘慧娟铭记了那些汗流浃背的早晨。当年的学校仅有4间琴房,每间要供至少4名学生一起使用。为了练琴,他们每天都要上演几场“抢琴房大战”。
; T) A- Z7 ~; z% }+ B; R
# f! l* _. I! c  没有人抢得过潘慧娟。几乎每次开门,管理员都能看到这样一个场景—这个海南小姑娘“上气不接下气”地嚼着最后一口糖油饼,直奔钢琴而去。原来,位于12楼的琴房每天早上7点开门,可电梯要9点之后才能使用,潘慧娟的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就是一边爬楼梯一边吃糖油饼累出来的。说到这里,她轻笑出声:“更惨的是,刚练上没多久,我又要顺着来时的楼梯下去,准备上9点的文化课。你说,这电梯怎么偏就9点才开?”
% D7 v7 a' s2 i- Q  p
  C7 q$ A* m  ~& L: |' L. g  报喜不报忧,似乎是异乡游子的共同特点。这些苦处,潘慧娟也是从来不与家人道的。每个星期,她会到公用电话旁,拨出那串背得烂熟的数字。可接通后,她却总是张着嘴,一肚子的话不知从何说起,只好报了平安就草草挂了。
/ g; h. t! M/ I6 d. i) E- w4 X1 x* ?8 S0 A+ c, |& V" b
  “其实我特别想家,想到一听见爸妈声音就忘了所有要说的话。”后来,她又有了自己的法子:每天把想跟父母说的话记到本子上,周末打电话时再照着一句一句地念……有太多次,刚一挂上电话,笑容还没收起,眼泪就已经簌簌而下。
) K* g4 R7 \8 H) O' Z. j
& |! S, x' Y( a( ?4 {" p# o- O6 J  不平凡的少年经历,铸就了更胜于同龄人的辉煌—1997年,潘慧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五年级,此后被保送读附中;2005年,她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学习,获得该校保送研究生资格,5年后凭借优异成绩成为当年中国唯一全额资助国家公派赴美留学生,赴世界顶级音乐家的摇篮—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攻读钢琴硕士学位。2012年,她考取新英格兰音乐学院GD学位,以最高分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s( z) T' |" ~9 c' N" X
, w4 v8 _: k6 p0 R9 {( ?
  “得到这些荣誉时,我都挺高兴的,但说实话并没有特别兴奋。”说这话时,潘慧娟收起笑容,“我一直认为,如果得到某样东西时特别激动,说明它的到来与你的付出并不匹配。”
) J8 K& q" @9 l  Y5 Z+ @( g
! ~. C; U, R' v. ?  敢这么说,自然有站得住脚的理由—学琴20余年,即使已不再是那个苦苦练习四处考学的小女孩,潘慧娟仍然坚持每天练琴7至12小时,只因坚信所有的质变必须有量变的累积。" g( H. W" c' v3 M3 M% S1 W( h
8 s  R8 g8 I$ v& q( {% j: h( [! a" o
  “在这方面,我有‘自虐’的倾向。”她举例,多年前一次比赛因为读谱不够准确出现了一个失误,以后每每弹到这个小节,心里就如同响起一声警钟,从此再没错过。她最近又“研发”了一个“自虐”方式,练琴时关掉所有空调、风扇,就像在桑拿房里弹钢琴,“因为前段时间练琴久了总觉得困,我想了想应该是环境太过安逸,空调开着,小风儿吹着,当然犯懒。”
' a' p- x/ n1 J% @" c  a0 C" U
1 ~% m# K* @  W9 R5 r3 p4 I  见记者露出惊讶的神情,她正色道:“每一个钢琴家其实都有同样的毅力。有一天我到一个美国同学家中拜访,发现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她都在弹同一个小节。我问她为什么反复练习,她说,‘这个小节总弹不好,但我想,练足一万遍应该就不会再错了’。”
6 }8 ?2 a0 _6 X8 \) b2 ~' m9 G# i! |0 O$ C! f7 h& ]9 S7 H! S
  这20年来,她就是这样,在给自己不断增加压力和磨练,在向别人不断取长补短的过程中,终于成长为舞台中央那耀眼的模样。
6 k/ s2 f8 y+ w$ p. B$ m5 ^* Z8 Q9 R3 _- A& H2 e! H% ~3 l; {/ Y
  对海南的爱是深入骨髓
' c4 h  d/ n5 e. T) D# {9 I5 B
  p& P/ b: v; |# J$ u2 Q( Q& _, [  自13岁赴法国演出起,潘慧娟就活跃于世界音乐舞台。身为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家、美国NEC钢琴协奏曲比赛冠军得主,并曾在意大利安东尼奥·纳波里塔诺国际钢琴比赛等多项国际赛事中获奖的她,曾在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香港、上海、沈阳、山西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协奏曲专场、以及室内乐音乐会。  X* n  q9 q! c2 [
8 B/ |9 I; K* b5 s. u2 ~  W
  但这场在海口举行的钢琴独奏音乐会对她来说意义非凡,被称作“为家乡父老精心准备的汇报演出”,是怀着如同年少放假时从北京回家,迫不及待地给家人演奏的心情去表演的。
( A7 v1 ^: {  }9 Y5 x
. }+ ?4 y/ n; P1 \  谈到海南,潘慧娟就连眉眼都添了几分生动,几次直呼:“我对海南太爱了!特别爱!爱到觉得这里的空气都比别处要更清甜一些。”她告诉记者,独在异乡的日子,最“痛苦”的就是饥肠辘辘时突然想起海南粉的滋味。这样的“折磨”太多了,以至于每次飞机降落在故乡的土地上时,无论如何,她都要先跑到海口街头饱食一碗海南粉才心满意足地回家。9 J9 _$ a1 X% M4 R$ f* ~8 b
! e" O6 l: E; X" W/ ^. K! P
  为什么爱海南?在潘慧娟看来,又绝不仅是一碗令人垂涎的海南粉那么简单。她认为,自己的血液里流淌着海南人特有的质朴和执著,“那股劲儿让我做什么事情都特别纯粹,发自内心。”
, Z( P' _8 o- c+ ]% w9 d' r5 ?4 `! K9 f
6 ]& a# R, Q% E' r! U
  对于当前在海南青少年群体中掀起的“学琴热”,她也特别提出建议,“每一个学琴的孩子都是仅仅因为爱琴而学琴”。由于青少年对音乐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家长的影响,她也希望,家长能够更多地引导孩子去探索音乐的由来和魅力,而非让他们误以为音乐是未来谋生或竞争的工具。7 k. _' o6 q3 l# O& ?1 j  H$ y
/ _1 t1 e2 r3 Y2 \, D
  “我在很多场合委婉地表达过我的一个观点:学音乐的孩子,家庭条件不能太差。之所以这么说,是希望每个人在走近音乐时都是没有负担而只有热爱的。”她谈起恩师—享有“美国财富”美誉的世界钢琴大师罗素·谢尔曼,说80多岁的他甚至常常坐着私人飞机去参与那些没有任何报酬的音乐会,并且从中获得极大的快乐。
) B7 t+ k% K* ?. \
& H; u- U- t6 D' m* g+ P4 h  潘慧娟说,“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值得我们去热爱,去丢掉那些所谓的‘目的’。”  x) T  G( v2 K) `; X
6 s4 T3 l5 F# I! W0 k# C/ U  v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15 20:57 , Processed in 0.116220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