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钢琴的学习者、弹奏者和教学者,必然会在学习,弹奏和教学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尤其是演奏技巧上的问题多样且精细。这里,我想从几个方面谈谈钢琴技巧中的连奏与断奏的问题,这也是钢琴弹奏技巧中倍受人们关注的问题。
, F. k& T6 c4 U$ l! z/ N9 D) J' R一、连奏
! k$ k6 L" `3 K0 T: G, p( E! O: D1、连奏的应用 2 n+ X) n: G0 \' k7 m) Q1 v/ B
连奏即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奏法。主要用于抒情性的歌唱旋律、圆滑连贯的音型、流畅的旋律性过句、琶音或分解和弦跑句等等。 # j, \9 ^. m- h8 I; h+ i6 K
2、连奏的声音效果
5 Z8 v0 Z. h3 W8 M" h2 r0 T圆滑连贯、柔和如歌。 W- c# H0 r+ p8 W& s, t- s
3、连奏的触键要点 , M3 i1 [' {$ N
钢琴,从它的发音方式——打击琴弦发音和发音不能延续的发音特征来讲,用钢琴歌唱不是其性能的特长。但由于现代钢琴制作的先进,尤其是钢琴演奏技术的改善与发展,用钢琴歌唱不仅可能,而且其优美动听的音质可与世上一切擅长歌唱的乐器媲美。然而,钢琴的歌唱性弹奏和技巧的学习掌握、娴熟运用是有相当难度的。它必须依靠克服由于榔头击弦造成的打击性来创造一种特殊的触键方式,产生圆润连贯的声音,在听觉上求得柔和、抒情的歌唱效果。 ( e1 |& h# q0 _; v
连奏、从声音效果到触键方式与非连奏恰好是一个反方向。它对手指的触键方式的要求不是爆发性的快击挥动,而是训练有素的缓慢触摸,其触键要点是: * a1 v L! d& u/ n/ j* m5 P
1)改变手指的触键部位。不以指尖,而以柔软的指面肉垫部位触键。用手指肉垫处触键会形成一种受力的缓冲,这对于钢琴发音的音质会产生非常微妙的影响,有助声音的柔润。
' Q) z4 J2 |# ?+ X' K2)改变手指触键的高度。触键高度对于手指挥动的速度有积极意义,是明亮的颗粒性声音的触键方式,连奏不需触键的高度而要求以下平稳的贴近键面的方式触键。
* U! {* { Y$ L: v( Z3)改变手指的触键速度。缓慢的触键是创造柔和歌唱性连奏声音的关键因素。一方面触键速度快慢与声音力度强弱成正比,另一方面触键速度影响着声音的音质,决定着声音的明暗、刚柔、颗粒性与连贯柔和性等等。
n6 P1 T3 J, A& f3 I) M8 v4)改变触键的用力方式。在钢琴触键的用力形式方面,原则上是两大类:或垂直方向用力,或水平方向用力(当然,两者之间会有多种交融变化形式来产生千变万化的音色层次)。柔和、连贯而圆滑歌唱的连奏需以水平方向可以使琴键以一种缓冲的方式受力,造成琴键的导传系统改变键锤的击弦方式,这将大大减少榔头击弦方式,这将大大减少榔头击弦的打击性,从而改变发音的音质。水平方向用力方式体现于具体弹奏是一些类似推、来、挂、摸的触键形态。
& f H* S! X ?& U1 }% e5)连奏要求更多地运用手臂的重量和寻求重量在指间平稳的流动转移。重力从一个音(一个手指)平稳地移向另一个音(另一个手指)的连贯性和圆润性的好坏优劣。 ( R7 W: k1 j; K% n
6)特殊地注意触键后保持上部重力的传导转移,让上部重力从一个音(手指)移向另一个音(手指),务求声音圆润连贯。 4 c/ s) z# B8 x$ J
4、连奏的学习与辅导 , B7 D; ~, `& Q' b# K. C/ T& c
连奏要求交好的控制技术,要求手、腕、肘、臂等各活动部位的圆滑、平稳、协调。因此,对于幼儿学琴入门来说,的却是十分困难的。过去的训练程序就把这一训练课题放到较晚的时候才学。尽管困难,哪怕仅仅是“胚胎”,仅仅是“雏形”,对连奏弹奏法的学习也要放到第一阶段的“基础底面”内容中去。
5 n! j. M+ p8 Y2 A1 J4 n* W辅导幼儿学习连奏,最要紧的是强调连贯如歌的声音效果,启发孩子对歌唱的想象,让他们自己去追求想象中柔和优美的歌唱性声音。急功近利,一味关在房子里,扑在钢琴上,并不一定就能学得好,如果把视野打开,带孩子听音乐会、演奏家演出或录音、录像,在孩子的内心听觉中树立起优美动听的歌唱性声音概念,就远远会比非常孤立地去练习某种方法受益更大。 " _1 l/ A# `: e+ M# L \* ]
但是,这决不是说手段上的严格练习不重要,相反,手段是通向目标的桥梁,必须从严训连。学习连奏辅导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
1 c- S+ n9 g# T) N: B7 H3 C1) 让手指展平、贴键。
9 P% _; x' S0 |# s0 x3 b从入门的落指、基本手型到基本弹奏动作,我们都一直强调着手指自然弯曲,保持半圆的手型。现在学连奏,突然又要求孩子把手指放平,我们一直在要求他们作基本弹奏动作时要注意抬起手指,现在却又要求他们贴键,孩子们会感到不习惯。可弹琴不能只用一种方法,得给孩子们讲清楚,这是连奏的要点,不会就得学,就得练,一定得严格做到。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只要认真要求,严格联系就能掌握。
& C+ O( m* [# G2) 用缓慢的速度下键。
' W: C3 e" ^+ T要弹歌唱性,慢下键是求得柔和歌唱的声音的最关键的一环,抓不住这一条就不会有歌唱性的声音。练了音,丢了方法,实质上等于白练。家长的辅导在这些关键处显得格外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把孩子们自己把不住的关把好,把孩子们自己要求不到的东西坚持到;把孩子们自己不够严格的习惯坚持培养成严格的习惯。 ) N) y% ~2 U+ `" A$ T4 E
3) 引导孩子改变非连奏中垂直用力的击键方式,培养起水平方向的触键用力方式来。
& [% i u" C4 P 触键的用力方式关系到钢琴发音的音质、音色、音量、在触键技巧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事实上触键速度是同触键的用力方向直接相关联的,慢下键同水平方向的用力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要做到柔和歌唱的慢下键,最根本的一点要从改变用力方向的训练上着手。
- |2 p+ H+ Y8 y) U4) 强调连奏运用手臂中立。
+ b0 u( I" Z$ U' f由于慢下键的控制很容易造成僵硬紧张,单单依靠手指是奏不出圆润而有共鸣的歌唱性声音的,这时手臂的运用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 C) ~3 j- v% w/ h1 r5 ~+ X% U( u5) 强调从一个手指到另一个手指的重量转移。
5 `8 R5 {1 c, H# s1 P这是声音圆滑连接的关键。俩系时要特别冷静而有耐心,要细细体验,专心倾听。下面的练习对于圆滑连接和重要转移可能会有益:
* {- O9 m$ [) Z' j6)连奏的学习可从两音的连接开始。 # I& e0 q' I9 O- ]
手指上也可选在比较好控制的二、三指上先练。待有了体会再扩大到三音、四音、五音,逐渐把大指、四指、五指包括进来。另一方面,则是先作相邻的音的连奏连接,再作相间音或远距离音程之间的连奏连接。; e* v% f1 `$ m" A# C3 f4 Y- k8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