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演出结束后,大家都不愿意散去。众演员一呼百应,几乎一个不落地参加了庆祝晚宴。大家纷纷举杯,祝贺王洛宾艺术生涯60周年,祝愿老人健康长寿。李雪健说:我带头唱一个吧,然后每个桌出一个代表。于是,掌声四起。他刚唱完,蒋大为便接过话筒。依次,韩芝萍、杨鸿基来了个二重唱。主持人阚丽君在晚会上一直在说,这会儿也兴致勃勃地上来了,说,我是学声乐的,也会唱…… ( n- F8 K& ~/ Q& u 我看到“西部歌王”的眼睛有些湿润,银灰色的胡子微微颤动,老人完全沉浸在幸福之中了…… 不久,北京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出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文艺晚会录像。& r" v: G2 s; k; d9 g2 a 7月底,我接到洛宾老先生自乌鲁木齐寄来的邮政快件-- 培禹好友: 北京音乐会很成功,再次向你感谢。厦门之行,收获也不小,最大的满足,是广大观众们都很喜欢我,一个观众在我为他签名之后,郑重地说“王先生,我今天理解三毛为什么喜欢你”。这说明这位观众是很喜欢我的,这句话同时也是对我艺术的评价。 在厦门为臧克家先生的诗谱了一曲,有机会费神转给他老,并带问好…… 前天凌晨才飞返乌鲁木齐,手忙脚乱,下次再谈。 $ U9 n. B. H* H8 k5 Z; w. H" r 祝福! ) a" _! V1 U2 X& f: L8 _- o 洛宾/ y% {$ ^5 c8 {+ _8 X- |6 G* M 1 G/ m% Y' I/ N9 |4 G3 b 七月二十八日4 T: ]! R: W: A% B- s 信不长,只有一页稿纸,却有一半文字谈到了“观众”。其实,我上面的文字,已替王先生做了注解。我曾就“版权之争”的困扰这个问题问他:“为什么不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老人淡然一笑,给我讲起这样一件事: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的王洛宾作品音乐会上,他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着。突然,一位抱着孩子的女士跑到台上来,孩子吻了他之后,这位女士也亲吻了他,在他的脸上留下唇印。老先生风趣地摸了摸腮边,仿佛那唇印犹在,然后朗声说道:“这,就是我的版权!” 6 ?3 |' f2 G" m8 D: `% l7 m$ F! Z r 在老艺术家看来,“观众很喜欢”,就是对他艺术的最高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