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449|回复: 0

[音乐知识] 浅谈方文山“中国风”歌词艺术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35

听众

858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8557

活动最佳作品

zgycgc 发表于 2015-10-16 12: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方文山“中国风”歌词艺术+ O# o4 ~& r+ B, R
0 @8 o; z# N! o7 D
——以《青花瓷》的歌词为例
& I/ k2 ~2 ~6 w" ]& A5 l. ?1 n
+ }. w4 r( z3 q9 ^" t4 f( g摘要:方文山擅长运用古典意象营造诗情画意的意境,表达中国式的情感,是典型的“中国风”创作,本文将以《青花瓷》为例,从歌词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押韵等几个方面来浅谈方文山“中国风”歌词艺术。
  F' c$ C+ }4 L& j! H3 R3 L( h( ]  S/ q/ ~1 x
关键词:方文山;中国风;青花瓷;歌词艺术; y" g. L. R' H9 R6 @% V
- v" K' |0 {3 q' V9 M5 V
方文山歌词创作的“中国元素”之所以能够挤进时尚潮,关键还在于它契入了电子媒介时代的流行话语环境,并且擅长在这个话语环境中“出新”甚至“标新立异”。
4 n! f" l  s8 Z9 N9 P
$ A: I. @# Y  F8 e一、静态动词与动态动词相结合。# ~6 g& M. y$ L$ b
2 j  Z. H1 Y; ?' g6 o. w0 v: G
首先是歌词的第一句:“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中的一个“转”字。这里的“转”,不仅描绘出作画时笔锋突转所带来的颜色改变,同时也暗示“我”正在作画时,突然想起了一南邂逅的“你”,此时“我”平静的心“你”而突然被扰乱。
7 e% Z- E9 E+ k# s$ ]  |- U
. b/ A7 }1 p! O! u6 i3 L. [其次是“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句被誉为最为经典传神的一句,其中两个“等”字更是整句的关键字。天青色是很难烧制的颜色,要达到这种颜色不仅要求技术好,还要有很好的天气——出窑时是烟雨天。所以要想见到天空中的天青色,就得等待烟雨过后天晴而又未晴的那一瞬间。本人认为《青花瓷》的情感寄托在这个“等”字。作者用这样的一种“等”彰显出女子于“我”的重要,也强调出爱情里的“等待”是多么无力和无奈。! h$ T- ?& R% k# Z- [3 z
& s: {" v; B' b8 Z
再次“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这句时尚化口语中的三个“惹”字。
2 w6 B, u; X( d2 @
5 x/ g3 B+ h( O, d& R5 c" l一连三个“惹”字,虽然字义相同,但用法却不同。作词人方文山说“惹”字是从揭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得到的体会。在这里“惹”字是动态的动词,“惹”字有不请自来之意,主动性很强,让原本被动的物体仿佛有了生命,让芭蕉不再被动的等着雨淋,门环也不再被动的等着铜绿染身,接着串联出那句“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这个“惹”字,级细致的刻画出“我”偶然遇到“你”以后,“我”对“你”难以忘怀的情形。. ~3 P" J5 @! V- x. _6 }3 G" D
' {$ h2 w% z% w. v
作者通过静态动词与动态动词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朦胧飘忽的氛围,更好地烘托出歌词主人公的心境,达到了动静结合的效果。; ^2 ^1 [$ ?4 R) `1 E

6 m; {, x) j, t# j0 t二、抽象名词和具体事物相结合
; U9 v  a, L+ i" v9 T4 x
! ~- `- H; s8 G8 M! M“烟雨”、“炊烟”、“江”,这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烟雨是像烟雾一样的细雨。炊烟轻而薄,笼罩在江上。而“你”就在其中若隐若现。这些景物将“我”的感情表达得十分含蓄,仿佛也隐藏在薄雾中。; E/ i- d  \- A4 U9 n; U0 N7 u

$ U+ R" i* a6 p6 N! E
  t$ S, H5 r! @7 M: w“芭蕉”,这首歌曲选取芭蕉这一具体的事物来指代“我”的愁。这里有芭蕉,也有雨。这种“雨打芭蕉”更与“我”的心境相配合。生动准确的表达“我”此时的心情。
% ]" i% b' V+ d5 m2 q& h
$ P0 N) s' z) Q5 p8 x“铜绿”,门环上的铜绿给人以沧桑和跨越时空的感觉,在这首歌曲中暗示爱情在时间的侵蚀下也会斑驳,令人伤感。“铜绿”使时间感和空间感都被拉长。- ]9 ^3 B/ V; e0 ?

) X, J) F. w+ B6 p在《青花瓷》歌词中,“烟雨”,“炊烟”,“江”,“芭蕉”和“铜绿” “绣花针”等很多是具体存在的事物,只有“月光”是抽象名词。这些事物清新典雅,具有朦胧意象,给全词增添了神秘色彩。
5 g5 w6 @0 e  q8 g7 \
4 m: h% t1 Y5 x# h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歌词中的词汇多为客观事物性词汇,如“烟雨”,“青花瓷”, “绣花针”,“芭蕉”等。其中只有“月色”为抽象事物名词,其余皆为具体事物。这些事物清新典雅,具有朦胧意象,使全词增添了几许神奇迷幻色彩。
7 R1 c( q- }" Q! Y  k2 |, x+ e$ a
三、丰富的修辞手法
. f5 n2 G0 t/ K9 ^$ z2 E# }; x% g9 r7 e# e. d- m
这首歌词之所以能如此打动人心,更重要的是运用了多种的修辞手法。 转化,在首歌词中运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是转化。如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用“动”来描绘“静”,将月色从水中打捞起来,这句主要是生动形象的描绘出在月亮照耀下的水面上,映着月亮的影子,波光粼粼,仿佛在月光中又看到了日夜思念的佳人,正对我笑意盈盈。“晕”字为波光荡漾。在模糊的月光中,看到了朝思暮想的伊人,成就了“我”期望的结局,更真实的表现出“我”期待再见到女子的那份深情。0 Q" y, `4 B; p# F) d/ C! S

3 R/ q8 Q0 P- Y" n0 B6 @; O7 f# q夸张,“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一句中突出了一个“等”字,和“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隔江对望炊烟的距离,无止尽的等待,似乎隔了千万里,那么遥不可及。! V4 Q$ U% q6 a' U) ^! ^
3 Z& v8 Z/ ?9 a/ A- F
倒装,“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这句就是运用的倒装,倒装后使其更具有立体感,给人们够多的想象的空间,让人们觉得一位笑意盈盈的美丽女子就出现自己的眼前。还有“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运用了转品的修辞手法。
5 E! j5 l7 w. W! y" R& E" t0 V% I
四、擅长运用古典化的意象
% }4 U- W* i: x3 J3 W+ Y" c0 R. \# a7 i, U- u" _
方文山擅长运用古典意象营造诗情画意的意境。古典风尚与潮流元素巧妙的融合,是方文山歌词的最重要特色。而古典化的意象,使得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弥漫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
; ^7 `, z' X; y7 z; s# y- U  m; O! `( B$ O8 Q; R4 C
《青花瓷》中歌曲名中的“青花瓷”, 自古以来追求虚无缥缈、可望不可即的“美人”是众多文人心中蕴藏的千年美梦,青花瓷延续了这个千年之梦,代表了缠绵悱恻的爱情。+ U( F# g7 f+ M: u3 d

6 Q. J# E8 q# @4 ^1 b% ~0 i“烟雨”, 烟雨是像烟雾一样的细雨,常常被冠于“江南”之前,容易让人联想到缠绵悱恻凄美委婉的江南美景,在这样一首表现爱情的歌词里面引入它,自然增加了浪漫的色彩。" W: N/ P4 z; V

4 C% F; w  h) f, L“帘外芭蕉”,雨打芭蕉从古至今都是抒发情感的引线,如杜牧的《芭蕉》:“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怜渠点滴声,留得归乡梦。梦远莫归乡,觉来一翻动”。李煜在《长相思》中也写到“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棵,夜长人奈何”。 作者运用了代表着离愁伤感的植物——“芭蕉”,达到一种凄凉的美。这里“芭蕉惹骤雨”更能与“我”的心境相配合。8 N# _% g' O; L2 u1 c6 i* {

# u! m% [- C6 \$ A4 \# }方文山把“青花瓷”、“牡丹”、“仕女图”、“烟雨”、“帘外芭蕉”、等意象组合在一起,与其说是一首歌,更不如说是一幅烟雨蒙蒙的江南水墨山水图,使得歌曲变得轻柔婉转,悠然低回。
8 m# z9 g7 G! ]0 V7 }7 u* m! K  w" |6 l
五、优美诗化的韵律
: q1 a+ [# e: t
, r/ t+ k, h! c! G1 q: W/ ]
4 f! A+ T4 ?6 ^, M/ S5 d歌词要求音乐性强,就韵律和谐来说,押韵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押韵适当,能更完美地表达出作品的思想和感情,并且和谐好听,容易记忆和传诵。正如鲁迅说的:“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4 B0 p3 d. m/ a; I, _" Y, q
- Q3 O5 k/ }" c3 A/ c- g
①来”,“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出来,唱不来,就记不住。”然而现代歌词创
# r4 c5 `4 F- A. T$ f
0 X4 c# h; o, b作对押韵的要求普遍不是那么严格,口语化越来越浓,注重押韵的作品也越来越少。方文山却是个例外,他自认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能充分吸取中国传统诗歌的养料,创造出一种新的歌词风格,并命名为“素颜韵脚诗”。根据他自己的定义,“素颜韵脚诗”中的“素颜”,指的就是素着一张纯中文的脸,没有使用其它的文字、图像,以及符号等化妆品来加以涂抹;“韵脚”,或可称之为“押韵,是指
  M- A* @; f3 h0 s# l' w$ y* i+ w( g* K$ u: o3 [* B8 m, e; @
②在这些诗文词句段落的最后一个字的发音上,使用同一系列的韵母音。”方文山8 l; V! N2 c+ S$ l! r9 E

1 c; l& R4 D. o( S/ b非常注重歌词的音乐美,他创作的歌词几乎都是押韵的,有的甚至通篇押韵,一韵到底。不仅如此,方文山歌词,韵字的位置自有规律。节奏或有快有缓,却以每句三逗为多,除了每句的末一字注意押韵外,有时候句中节拍点的字也押韵,不如《青花瓷》:8 ~3 B8 V. Y5 W" Z% r
) }0 C: T0 W% o7 I1 S
“素眉勾勒秋千画笔锋浓转淡; G! R8 ]" j. u& }' \6 S
  N/ h. W+ M2 \3 g1 y* _7 }
屏神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出妆. e: `( S0 h2 R6 ]5 d; z. I
9 O. v' b* w9 h0 a% p
黯然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 v* B! p4 I. C5 Q1 B6 c$ p
5 r/ ^$ ~* P, o( m: D( n* l  S
走笔只字搁一半4 j7 j4 I( k; Y% x% w/ _7 @

5 B2 {, ?, Z( V2 K* A9 c釉色渲染侍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 G, h5 d# j/ z; l9 H

, d4 M7 E8 L! r* o# {然的一笑如含苞开放) R( P9 z2 A$ U+ O  |5 ~

6 w; `* A- O8 b; Y$ V9 o, X% v. H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 Y  T9 [0 Z/ ^$ y" A: |
) B( C* S- _1 S# O4 u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 [6 q' o" g6 ^
0 Z. S3 T" N2 w7 p& u0 |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 z  v, j9 Y7 d6 {! q
4 ?  E4 Z( A: ~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 V; e" }& G: V; H9 w7 o
& p2 s2 y; m8 `
遇见你伏笔”4 X- A1 O! ^# l3 _7 H5 ?+ ?

5 l; v% J  g0 _从歌词得知《青花瓷》押“i”韵、“an”韵与“ang”韵,画面温馨而古朴,语言上清新飘逸,读起来古雅含蓄,既具有独特的内涵与韵味,又易于传唱。$ H6 g7 m4 ?8 g3 Q0 i) o

% }: m! l% Z0 O0 P; Q% }5 I《青花瓷》整个歌词给人一种典雅美,充满着浓浓的古典意蕴        浅谈方文山中国风的歌词艺术_文档下载http://www.wendangxiazai.com/b-17324c340912a21614792965-3.html        。在古典之爱淡去的今天,这首书写旧时的爱情,给现代人情感的荒漠中注入一泓甘甜的清泉。
2 r2 E8 ^' c$ s9 @) Q* l+ ^+ @; y! ^& i. V/ M) ]
方文山的歌词在本质意义上是诗的延伸。正如“歌词应该兼具文学与音乐双重属性的一种艺术形式,强调歌词的文学性,就是强调其诗质,强调其情思借助意象的完美表达。强调歌词的音乐性,就是强调其语。”③0 @0 J8 W' e' m% B: W

& P. K7 u$ n/ m* a3 l$ [参考文献:
& `/ E6 c. W' y$ l. p8 ?9 X& V
2 g1 A- a/ v% H4 ]5 s8 M[1]:鲁迅,《鲁迅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j% i7 H6 w2 i+ d% f. e6 c) R6 a" D9 m" I

5 ]. M* H( D% `& t  r2 A  n[2]:朱光潜,《诗论》[M],北京出版社,2005.
/ T- {9 |! k1 y7 m/ |* _+ A
1 @: c3 n: }+ C7 y. _) v[3]:赵飞,歌词的雅俗之辨与毛翰的雅歌夙求[J]名作欣赏2002
: i2 k& t% j( [! R  r$ C1 b4 p6 o: A' P; ^
[4]:李春华, 方文山的“中国风”歌词与流行音乐时尚,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8 _: c* p5 M  j

6 L3 ^+ T1 q/ k. u[5]:王玲,隐藏在流行音乐背后的文学秘密——解读方文山的歌词. 辽宁师专学报. 2011+ L% z" x2 ]8 S; u; V1 _. I) Q
6 V" `$ c4 q5 l2 S( W
①鲁迅,鲁迅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556.& y9 M/ u( u. _+ E
% y2 |  }$ G( x; e: z5 v0 I
②朱光潜,诗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 x- r6 y3 B) M+ J/ E* I) T- i) a7 A4 a  a) c
③ 赵飞,歌词的雅俗之辨与毛翰的雅歌夙求[J]名作欣赏2002, 2: 106
' E5 T+ i5 n& `$ `$ i' g7 b1 q! |8 t
- ?1 w3 i+ {- o1 S, C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9-25 09:36 , Processed in 0.119880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