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教案 5 N; g" A' u v8 G
) l3 }. A2 q8 K1 O
绪 论 $ m6 V$ |' v- H% Q3 p
一、音乐是什么 - B+ b4 o- k, V( k3 s- ]
1、从技术的角度看音乐 C" C% e4 ]8 Y2 t' t, q
(1)传统的:有调性的音乐
. ]- M" C' `9 J) G( A& p& Z(2)现代的:非调性的音乐 ! X: u g1 _) ]4 C8 v2 P
2、从理论的角度看音乐
- `+ ?: h: X5 x/ i7 X4 Z(1)来源方面:有个性、有情感的声音信息。
9 T. Z, ]+ N7 Y/ P7 @3 N(2)接受方面:听众与作曲家、表演艺术家;听众与听众的一种交流。 - q! c% Q. q5 n8 n$ @/ E
, t/ J9 Y5 u7 i& `
二、对于“曲式”的五种认识
1 }1 U6 g4 P8 M! L" O7 X1、曲式是一个过程:
2 r, K0 Z7 O5 R( c2、曲式是一种力量: 2 ^# Y' S9 B2 x/ O2 x
3、曲式是一种体裁:
4 Z9 F" g7 _% K1 Z, G4、曲式是一个系统:
, J& P! g! }( P: u/ `- ^1 I0 b" j5、曲式是一种符号:
, T% \# S* a' z( L
2 i! A3 w8 _# W! }8 X1 O4 y三、曲式分析的几点说明
* w3 z- w) G' p. f1 B6 q1、将整体解剖为局部,再进行分析与归纳 $ I) d3 O2 B6 \6 k8 g" ?
2、必需注重“实证”,对象应该是“乐谱”和“音响”
* `% _: O7 u0 i3、必需注重“比较”,可以是技法比较、体裁比较、风格比较等等
: w4 d) G) f$ q9 K, W7 ]) T* M4、必需注重“结论”,要求是:能自圆其说的和相对科学的。 * R/ n# M; B( Z) K3 Q
! ?% {0 a0 \. k. A. l. n
第一部分:曲式分析基础知识 8 g1 @8 @# R6 j
2 ?; t* a' n9 i' }3 M0 _
第一章 音乐语言的分类体系及分析要求
% H1 [. x2 @. M一、怀特[美]音乐分析四元分类体系
) G. O% s7 _ V# P! L: X1、节奏:音乐中的一切时间因素。(持续、重音、速度、拍子、乐句等) 9 T9 I/ ^" D8 o# S
2、旋律:音乐中的一切横向音高因素。(包括旋律的节奏及音高关系等)
/ H2 F1 i; p, T t2 T6 ^ b8 \0 R3、和声:音乐中的一切纵向音高因素。(和弦、和声、对位、复调等) ' ?! L2 H# ~ c
4、音响:包括音色、配器、力度、织体等直接诉诸于听觉的音乐因素。 , d0 k2 \& j+ @ ?# m% [4 l
# V r9 Q5 _+ O. D2 h二、节奏分析 5 c" F7 M; u4 H( [+ i- `/ x: ?
1、节奏的概念 4 d, I; R0 Y! c, b
(1)狭义的“节奏”:指音符间时值的长短关系。
. F4 u% ] i1 o- G, |(2)广义的“节奏”:包括节拍和结构的含义。
/ P# d' i4 Y( q4 J: n* Z[详见: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p98] / T# c9 W0 @1 S9 n
2、几种常见的节奏组合(或称“音型模式”) $ H) V: F. b+ @9 x
(1)顺分形组合:先长后短。特点:增强音乐的“歌唱性”。 - U! E* f# [' u5 c8 i
(2)逆分形组合:先短后长。特点:增强音乐的“语言性”。 6 y& `& E& u& _: q+ Q' q! q4 X
(3)等分形组合:时值相等。特点:增强音乐的“律动性”。 ) K7 W' \2 R/ a, `" M( G
(4)切分性组合:重音移位。特点:增强音乐的“动力性”。
' k) s1 @. a o8 L& I(5)对分形组合:节奏对称。特点:增强形式的“对称性”。 . f& ?0 ]7 s) ?! p( G" l! h6 I
[详见: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p103] ! G% u7 K: ?$ ]1 D# c ~5 V: v
3、关于节奏密度
W5 U& f: j$ |, p2 H% X 即发声点的总数及其变化。如: # f5 O" }# U; ^/ N4 \5 Q. X
声部Ⅰ:发音点
; w0 b* o6 Q' P% g- y# H 声部Ⅱ:发音点
2 T4 e Z3 w6 F: B 发音点总数
5 y2 t# [ O" Z$ G# f! ]0 Z4、关于节奏风格
5 L1 q) n6 u# D ~: g- g% _1 Y* h 在讨论“节奏风格”的时候,主要限于“音型模式”方面。因为特定的音型组合不仅要涉及到时代、个人、民族、地区风格等,还常常与音乐的体裁与类型相关联,因此最能体现节奏的风格特性。如:
6 x; A8 X, H& ]* n) B' e( }(1) 圆舞曲音型: 3/4拍,特点:重音在第一拍。 ( V& T1 m2 d2 Q( l& G! R2 {
(2) 波兰舞曲音型: 3/4拍,特点:逆分形节奏。 2 ~2 t/ H9 @1 z$ G, j6 [2 K
(3) 阿列曼德舞曲音型: 3/4拍,特点:用弱拍弱节奏起。
8 |8 U% q( F( r# T) N4 G(4) 加沃特舞曲音型: 4/4拍,特点:从小节第三拍起。
, V/ g* J4 {, |0 o) I8 H7 s(5) 探戈舞曲音型: 4/4拍,特点:第一、第二拍变化大。 5 D; Q8 @; C! {; v) l, M$ d
(6) 玛祖卡舞曲音型: 3/4拍,特点:重音不在第一拍。 7 U" [0 M/ \4 R" O' P& ]
(7) 波尔卡舞曲音型: 2/4拍,特点:重音在弱节奏上。 ( |2 j8 M! D9 Y4 q$ t
(8) 包列罗舞曲音型: 3/4拍,特点:固定地持续。
Q1 N, m4 \ j; N: N5 H9 l4 S(9) 萨拉班德舞曲音型: 4/6拍,特点:三拍总是较慢。 # M6 ?% B& [1 J, C" @: @( z- r( T
(10) 朝鲜长鼓舞曲音型:4/4拍,特点:对分形节奏。 & o- |9 E6 ]* B& W# [- O5 |
(11) 陕北秧歌舞音型: 4/4拍,特点:第一、四拍较重。 3 A! s. R" d6 ^
[详见: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p110表4-5] 0 E8 q6 r' r4 T' ]5 a+ i: m* W& g
; D$ Q) S v% [3 e7 z三、旋律分析
: n# n* x h0 V1、关于旋律的几点认识
* i; U' g4 B, R- S(1)从重要性上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
4 i: _9 E5 _, l7 a! R U(2)从时间上看:旋律是乐音运动的轨迹。 8 f7 C# |1 n; X. \+ J, s" V
(3)从它与纵向音高的相互关系看:旋律是和声的表层。
: K8 L% e0 S' R, F(4)从欣赏的角度看:旋律是“音乐作品的外观轮廓”或“音乐情感的直接体现”等等。
. K- T9 j8 s- O% o: ?/ k) X2、旋律分析要求
, u0 b2 B, k/ t. x% Q/ S* j$ O(1)要描述旋律的外观轮廓:
. Z0 ~, } k8 l' g m" |5 z% I0 O5 @①大山型: # r" l! w9 G- G! T: _
②瀑布型: 3 C6 L" N2 \8 I' ]& |
③环绕型: ( v/ M; M8 ~5 E% m, J
④锯齿型: 4 h1 W+ t7 }6 M5 D3 L, n2 ?) K% ~
⑤阶梯型: ! w8 D0 d4 R, `; I0 r
⑥直线型: 6 p" }4 P$ F' ^9 ^1 e& X; o
(2)要观察旋律隐伏的骨架轮廓
X7 h- `, ^. j7 x 首先找出旋律基本骨架:长、短、高、低、轻、重、起、止、色。 ; _6 m% ~; H6 G8 @" U# N' }2 ~
(3)要观察旋律进行的密度 0 `9 d5 z8 h* A+ Z8 R; f5 |# Q ^- W! [
即某一音高对象在不同的时间单位中出现的次数,它体现了旋律的“紧张度”。
3 o$ n+ v& u/ M. Q# x( _(4)要分析旋律的高潮 # h* A3 D: v Y0 i
①高潮是在旋律运动过程中,在艺术效果上最动人的那一瞬间。
: L% ]7 @4 S7 Z3 }/ f②高潮是旋律“运动”的目的,没有高潮的旋律不是好旋律。 ! {( \7 ?; |& N2 L
③高潮的形成:预备-上升-到达-爆发-持续-下降-结束
9 [$ F, g7 K1 }9 ~, ?④高潮点的位置:(无特定必要)3/4即5∶3“黄金分割点”位置。 5 v" X2 j" p A1 p
⑤高潮爆发点的“音”的选择:调式的第Ⅳ级,即:
2 q5 w( x0 H# Y4 _: w) \' H9 ?6 q# Z$ P3 x
起 Ⅴ 3/4 止 / Q ]7 {8 I& I, `! R% i
( \7 ^4 a; [) l) a* _# h: W
T D S T
: i9 d, X7 H t2 H
$ G- s2 M% c3 [9 F) Q ┌───┐
N. [( k& n) M7 Z0 S; e* X* ^2 n+ z! w
Ⅱ-Ⅳ-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