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郭显飞歌词入围合肥学院校歌歌词征集

2016-5-24 21:58| 发布者: 254969084| 查看: 37| 评论: 0

摘要: 近日,我校校歌歌词征集最终评选结果揭晓,共有20件投稿作品入围,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件,三等奖3件,入围奖14件。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学校办学传统,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我校决定启动合肥学院校 ...
 近日,我校校歌歌词征集最终评选结果揭晓,共有20件投稿作品入围,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件,三等奖3件,入围奖14件。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学校办学传统,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我校决定启动合肥学院校歌歌词征集活动,并于2014年5月在校园网发布公告,得到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校友以及关心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到征集截止期,共收到应征稿件85件,在应征的85件作品中,我院学生作品20件,教师作品4件,离退休老同志作品1件,毕业生校友作品8件,社会各界人士作品52件。经过学校评审组初评和专家复评,并报党委会研究决定,最终刘显兴的《合肥学院之歌》等3件作品获二等奖,胡琳的《迈向辉煌》等3件作品获二等奖,陈斌等14位作者的投稿作品获入围奖。(宣传部)
 
附:获奖作品
二等奖:   刘显兴  《合肥学院之歌》
    包公故里,南艳湖边,崛起了我们的合肥学院。风雨中艰辛求索,汗水中铿锵向前。厚德博学,薪火相传,善思致用,桃李争艳。服务地方把大业尽情拓展,特色之路越走越宽。
 
    科教名城,创新乐园,奋进着我们的合肥学院。书香中勤学苦练,实训中克难攻坚。举步敢闯,动手能干,开放合作,共铸精专。国际眼光让视野开阔无限,梦想之舟越行越远。
 
       廖建中  《合肥学院校歌》
    长江远望,淝水流长,我们的学校屹立南艳湖旁。春风化雨,桃李成行,我们的青春在此竞相绽放。
 
    徽风皖韵,诗书朗朗,我们的学校造就万千栋梁。奋发有为,乘风破浪,我们的青春谱写璀璨华章。
 
    厚德博学,我们迎难而上,善思致用,我们征帆高扬。合肥学院,托起我们的梦想,我们一路凯歌,开创人生的辉煌。
 
             李德才  《合肥学院校歌》
    三国故地,悠久庐阳,这里有我们至爱的学堂。改革中诞生,开放中成长,辛勤耕耘育桃李,满园竞芬芳。
 
    包公故里,温泉之乡,这里是我们知识的海洋。善思以穷理,致用以自强,厚德博学融中西,明日做栋梁。
 
    科教名城,拥湖襟江,这里给我们智慧的力量。放眼于世界,服务于地方,创新发展披锦绣,继续谱辉煌!
 
三等奖:   胡 琳  《迈向辉煌》
    蜀山脚下,儒雅书香,激情洋溢,校园阳光。厚德博学推动师生发展,经才济世锻造社会栋梁。
 
    巢湖之畔,书声朗朗,开启智慧,拥抱朝阳。善思致用培育中华英才,献身安徽畅游知识殿堂。
 
    啊,弦歌不缀,奋发自强,合肥学院信念高扬。厚德博学,善思致用,好风借力上云端,迈向辉煌。
 
啊,志存高远,磨砺理想,合肥学院激情飞扬。敬业爱生,协作共进,齐心协力创伟业,桃李芬芳。
 
       王明亮  《合肥学院校歌》
    三国故地,千秋庐阳,巍巍学苑,孕育梦想,厚德博学我们只争朝夕,奋进的脚步一路铿锵。
 
    南艳湖畔,绚丽朝阳,青春有约,追梦扬帆,善思致用我们凝心聚力,拼搏的汗水四季芬芳。
 
    我们来自八方,我们拥抱宽广!啊,合肥学院我的摇篮,大道长歌向远方!向远方!
 
              黄锦昌  《梦想一起飞翔》
    南艳湖日夜歌唱,大蜀山无限风光。我们走在巢湖之滨,与三国故地挽起臂膀。厚德博学,沐浴雨露阳光,善思致用,青春活力绽放。啊!合肥学院天地宽广,我们自强不息,梦想一起飞翔。
 
    广玉兰天天守望,石榴花岁岁飘香。我们拥抱长江淮河,为科教名城汇聚力量。砺能强技,不负人民期望,求是创新,谱写时代华章。啊!合肥学院天地宽广,我们蓬勃向上,梦想一起飞翔。
 
入围奖作者名单:
陈斌,邓腾,陈雷,成超、徐勇(共同创作),丁宗伟,郭显飞,吴小兰,曾纪瑞,顾冬梅,黄战果,李新靖,汤建,杨彬,张岩。
 
 
 
[关于征集合肥学院校歌歌词的公告]
校歌是学校精神的特殊载体,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标志。为进一步加强我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弘扬学院的办学传统,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增强师生、校友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学院决定公开征集校歌歌词。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作品要求
1.歌词能充分体现合肥学院的办学传统,体现“厚德、博学、善思、致用 ”的校训,体现合肥学院“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
2.歌词能充分反映合肥学院师生昂扬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既抒发对学校的热爱、更对美好未来充满向往。
3.歌词立意高远、言辞隽永、简洁凝炼,易于传唱,富有感召力,篇幅适中。
二、 征集对象
1.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
2.历届校友;
3.专业和业余歌词创作者;
4.关心学院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
三、投稿方式
1.投稿以书面(A4纸打印)或Emial方式。歌名及歌词需附简要创作说明、典籍出处以及相关注解。
2.来稿请注明“校歌征集”字样,并附作者真实姓名及单位、电话、邮编等详细联系方式,所有稿件恕不退还。
3.投稿形式不限,可以个人形式投稿,也可集体投稿。个人或集体投递的作品数量不受限制。
4.投稿截止日期:2014年7月10日(邮件以邮戳日期为准)。
四、权责说明
1.来稿必须为未公开发表的原创作品,如涉及抄袭、侵权等行为,由应征者本人承担责任。
2.合肥学院对所有应征作品拥有修改、采用或部分采用的权利(若不同意,请予说明)。
3.对入围作品,除署名权外的所有著作权归合肥学院所有。
五、评选及奖励
1.由学院组织专家初审评选出入围作品,并通过网上公示征求意见,复审评出一、二、三等奖。对获奖作品及入围作品给予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作品一经采用,著作权归合肥学院所有。
2.作品奖项:一等奖5000元,二等奖3000元,三等奖 1000元,入围奖200元。(注:所有奖金为税前)
3.参加本次应征者均被视为承认本公告的所有条款,征集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合肥学院所有。
六、校园采风
为了使应征人员了解学院,创作的歌词充分的反映合肥学院特色,我院拟安排1-2次应征人员集体深入校园采风活动,请有需要的人员提前预约。
七、联系方式
地址: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锦绣大道99号
合肥学院党委宣传部
联系电话:0551-62158033    传真:0551-62158000
电子邮箱xcb@hfuu.edu.cn    邮政编码:230601

合肥学院
2014年5月28日
附:1.合肥学院简介
2.合肥市简介

[合肥学院简介]
合肥学院位于“包公故里、三国故地、科教名城”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坐落在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锦绣大道与始信路交口,毗邻风景秀丽的南艳湖,是一所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学、理学、教育学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1980年,由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杨承宗先生创办合肥联合大学并担任首任校长,创办之初,实行了“适当收费、不包分配、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后勤社会化”的办学模式,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探索作用,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岗村”。
2002年,合肥联合大学、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合肥学院。2003年,学院确立了“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理念和实践经验,结合本国国情,积极探索合作育人、开放育人,开展了一些列教育教学改革,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现有在校生16000多人,在职教职工942人,其中专任教师 788人,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295人,78%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学院有3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名“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合肥市“百人计划”、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配套引智工程”项目,另有国内外兼任教师190多人。
学院是国家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之一、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中德合作共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高校、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副主任单位、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常任主席单位。学院设有17个教学系部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现有本科专业52个,其中国家级专业13个(国家特色专业5个、“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中外合作办学专业3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本科教学工程校外实践基地2个。
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先后与数百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有合肥学院水环境治理及污染控制院士专家工作站、合芜蚌自主创新平台——合肥环境工程研究院、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建筑节能技术平台等研究机构。2012年,德国物流协会在我院设立了合肥分会。建有“深装合大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安徽合大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合肥学院—新方舟创意工场”等一批校企共建的“嵌入式”实验室。近年来,学院先后主办或共同承办五届“环境技术及知识转化国际会议”、“中德韩三国四校国际青少年教育研讨会”、“旅游教育与旅游管理亚太国际论坛”、六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等多个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198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与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签署协议,把合肥学院确定为中德省州文化交流合作共建项目。多年来,合肥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学院同德国、韩国、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爱尔兰、泰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42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先后派往德国、韩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留学生2000多人,1000多名德国、韩国等高校学生来校学习。中国安徽-德国中心、中国合肥-韩国中心设在我院。学院常年在校的外籍教师近20人(其中2人获中国“国家友谊奖”,10人获安徽省“黄山友谊奖”)。学院现有12个对外合作办学专业,其中经教育部审批的对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中德合作物流管理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安徽省第一个对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院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探索出一条符合我院实际的应用型高校发展之路,得到中央、省部领导、主管部门及中央新闻媒体的充分肯定,2014年4月16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以《一所地方高校的转型突围》为题专门报道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2009年学院的《借鉴德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创新与实践》项目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近年来,合肥学院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院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2010年至今,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71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78项,国家级一等奖以上奖项45项。2005年以来,获得国内外体育比赛金牌35枚、银牌23枚、铜牌33枚。2013年,合肥学院文、理科招生录取分数分别高出全省二本录取分数线35分、39分。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其中60%以上毕业生在合肥工作,70%以上毕业生在安徽工作。
面向未来,合肥学院将不断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办好有特色、高水平、人民满意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合肥市简介]
合肥,安徽省省会,古称“庐州”、“庐阳”, 位于安徽省正中央,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襟江拥湖,沿海腹地、内地前沿、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
合肥是中国发展最快城市之一,“十一五”以来,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茅。
合肥先后与国外多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同18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经贸往来。目前,已有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在合肥投资发展,
合肥人文底蕴深厚,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三国旧地、包公故里”之称,是包拯、李鸿章、刘铭传、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杨振宁等众多名人的故乡。自然景观秀美,山水兼备,800平方公里内湖--巢湖烟波浩淼,半汤、汤池温泉闻名天下,享有 “中国温泉之乡”的美誉,风景秀丽的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城市中央。合肥市的市树是广玉兰,市花是石榴花。
合肥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得城市、全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中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市、中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中国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电子信息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基地城市”、“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城市”、“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全国最大的家电产业基地”、“中国家电之都”、“2009全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中国排行榜•2011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2011中国十大美丽城市”、“2011中国十大宜居城市”、2012最佳投资城市”、“坚果炒货之都”、“中国温泉之乡”。根据央视的调查,2012年十大幸福之城排名合肥位列第三。合肥是全国数字城市示范市。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CCTV2013年十大幸福之城排名榜首”。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7-1 19:34 , Processed in 0.064904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