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多思、多写多改、勤学苦练、持之以恒(1)多学多思 就是要多向书本学习理论知识,向名家学习创作经验,向佳作索取创作方法。我们向书本学习,学习别人的理论,就是向名家学习,这是一个学习的方法,不过,向名家学习是有限制的。因为,你不可能直接见到那么多名家,比如说乔羽,你不可能随时随地跑到北京去找他,即使找到他,他也不一定会有时间教你。可喜的是,国内有很多专家在音乐报刊上发表过不少文章,从多年创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丰富的创作经验。有些专家撰写了不少关于歌词创作的理论专著,我们都可以找来读一读。从中学习歌词写作的有关知识、技巧和规律。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可以使你少走很多弯路。 还有就是向优秀的歌词作品学习,这是最容易的。我们觉得哪一个作品比较好,你就去研究它,就琢磨它。现在卖的唱片、磁带上面都有歌词,电视上播放歌曲的时候也多打出歌词字幕来,网上也不少歌词网站,收录了大量歌词供网友查阅下载。还有一些这方面的图书专著,如果你想学习,可以买回来学习参考。古今中外大量的优秀歌词作品,都是你学写歌词的范本。得知最近哪一首歌正在流行,你就赶快找来研究,它究竟好在哪里?相信你可以从中悟出许多规律性的东西来。 (2)多写多改 就是说要多实践。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学写歌词也得这样,一天不写手生。初学阶段,要强化训练。每天你都得写一、二首,过几天再拿出来修改。多改几次,找出自己的不足,使你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譬如学游泳,先在岸上学,老师教大家学蛙泳,把双手伸开,然后开始划,双腿也是这样的蹬,就可以前进了,老师讲完了理论,你掌握了游泳的方法,就必须要跳下水,也可能会沉下水,还可能喝两口水,但这却是必经的阶段。写歌词也是这样的,你也要自己拿起笔来写,今天写三首,明天写五首,后天写三首,大后天写两首,不停的写,熟能生巧,慢慢就摸索出规律来了。多修改,就是说光写完了还不够,还要找出初稿的不足,反复修改,通过修改来提高自己的作品技巧。曾创作过《歌声与微笑》的著名女词作家王健就为自己立下了一个规矩:写词时多作修改,直到实在改不动了才定稿寄出去。大词家都这样,一个初学写词的人为什么不能多修改几次呢?写歌词得有吃苦精神。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有付出才有所得。 (3)开阔视野 我们要把歌词写好,不能只研究歌词,你的文化视野还要更宽广,还要学习古今中外更多优秀的诗歌作品。比如格律诗,还有现代诗,还有民歌民谣,外国的翻译诗歌,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诗歌领域各种各样的诗,你都要学习,都要去研究,从中吸收养料。广州词作家陈小奇的不少词作独具特色,就是吸取了唐诗的养料。如《涛声依旧》,就是把《枫桥夜泊》的意境与现代人的感情揉合在一起,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其次,要扩大自己的艺术视野,不能因为学习写歌词,就仅仅只是看歌词,研究歌词,还应该学习其他文化艺术作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例如小说、散文、电影、电视剧,还有音乐、舞蹈、摄影、美术,都要多多的涉猎,使自己成为一个文化素养比较深厚的人。创作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 此外,你还得注意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认识生活的能力,从中发现创作题材,寻求灵感。你的文化素养、生活阅历、思想人品,都十分重要。歌词写得究竟如何,其实就是看你的文学功底有多厚,生活阅历有多深,综合素质有多强。古代诗人有句名言“功夫在诗外”,我们也可以说“功夫在词外”。歌词写得好,不仅仅是懂得词,还应该懂得更多诗词之外的东西,开阔视野就有这个好处。 第四就是要持之以恒,就是说我们要坚持到底,不能说我学了三天,觉得我老是不好,就丢掉了,那就完了。你既然认定了,就要坚持,坚持数年必然有好处,坚持就是胜利。写歌词是需要长期下功夫的,得坚持下去,才能见效。最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创作“红色经典”《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歌词的著名词作家蒋开儒,1979年就开始专攻歌词,十多年坚持不懈,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才创作出蜚声乐坛的《春天的故事》。如果没有长期的积累,想一炮走红,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在你满怀希望开始学写歌词的时候,我送你一句话:坚持就能成功,执著才有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