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人能記起的隆重日子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和新中國成立65周年華誕,同時,讓中國人刻骨銘心的還有中越自衛反擊戰35周年的紀念日。 無論是重大的節日還是深刻的往事,大家總能伴隨著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從心底喚起。提起鄧小平,人們耳邊就會響起《春天的故事》那首動人的歌﹔國慶節要對祖國表達祝福之情,我們就會聽到《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國》對祖國最美的訴說﹔回想起當年中越邊境燃起的戰火,《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風採》,依然讓很多人熱血沸騰、蕩氣回腸、激情謳歌! 而這些深深銘刻著時代印記的歌曲,都能與一位軍旅歌唱家聯系在一起。她就是總政歌舞團的董文華。 歲月匆匆而過,時代日新月異。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上世紀多少流行的歌曲稍縱即逝,多少紅極一時的歌手猶如天空劃過的流星,可當2014那些重大紀念日到來的時候,我們還是想到了《春天的故事》、《血染的風採》…… 盛夏的一個下午,記者終於約來了董文華。伴隨著她那爽朗的笑聲走近,還是那張甜甜的笑臉,標志性的短發。嬌小的身材套上一件寬鬆的白色上衣和牛仔長裙,仿佛她剛從屏幕裡姍姍走來。 她很愛笑,言談中給人以熱情真誠的感覺。當記者稱她為董老師時,她一擺手,爽快地說:“叫我華姐就行了!”同來的董文華姐姐董雙秋笑而不語。作為妹妹的助理,她含蓄地在旁陪同採訪,手機不斷響起,彩鈴聲就是那首家喻戶曉的《長城長》。 隻有這一個細節讓我們感到了時光飛逝,感到了當年那位意氣風發的著名青年歌唱家,已經成為了“華姐”。 了解記者的採訪用意后,董文華順手掏出《環球人物》和《鋼槍玫瑰》兩本雜志說:“我的經歷這兩本雜志已經報道得很清楚了,看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吧?”繼而又給我們送了一盤她2004年出的專輯《港灣》。 我們迅速瀏覽了一下頁面,發現《港灣》的詞作者竟是董文華自己。 “我漫步在海邊,聽那濤聲串串,守候日出的心,依然沒有改變﹔我漫步在海邊,看那浪花點點,黎明已經來臨,我和陽光作伴……” 從“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採”到“軍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從“捧出萬紫千紅的春天”到“這就是我心中依戀的港灣”。這樣的人生、這樣的心境,該是一種多麼大的感悟? “就從這種心境的感悟說起吧。”我們給董文華提出了採訪意見。 唱響屬於軍人和時代最好的歌 四周漸漸安靜下來,隨著手機中放出的軍號聲,董文華在一段壯懷激烈的獨白中開始了她的述說: “每當我聽到這嘹亮的軍號聲,就熱血沸騰,十五歲我就當了兵穿上了軍裝,幾十年來一首又一首軍歌伴我成長,三十多年前的自衛反擊戰,我就是唱著這首歌,三次去老山前線,在炮火聲中登上了老山主峰,為浴血奮戰的戰友們演唱。多少戰友為了保衛祖國,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我永遠忘不了犧牲的戰友,共和國的旗幟上永遠飄著血染的風採!……” “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董文華的歌聲響起,在場的人都不禁隨著熟悉的旋律輕聲附和。夕陽西下,橘黃色的陽光透過身后的玻璃窗大片地洒落在董文華的身上,美麗而安詳。我們就這樣陶醉在歌聲中,共同緬懷那個遠去的年代…… 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董文華,15歲就當上了文藝兵,與唱歌結下不解之緣。 沈陽軍區作曲家鐵源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結識董文華的。他回憶道:“有一年初夏,沈陽軍區歌舞團和歌劇團在八一劇場進行聯合聲樂匯演,突然有一個小女孩上來了,唱的是我那首《當我成為戰士的時候》。當時我就為之一振,這個小姑娘對音樂的感覺太好了,她的聲音漂亮極了!” 1984年初,鐵源在與董文華討論音樂的間隙,給她播放了由自己和徐錫宜作曲,石祥作詞的《十五的月亮》。不同於當時其他軍歌的豪情壯志,《十五的月亮》婉轉而悠揚,在詞曲方面對軍人思鄉的情懷刻畫到極致。聽完后,董文華感動至極:“這首歌真好!”一試唱,鐵源就答應帶她到遼寧電台錄制這首歌曲。 八十年代,遼寧電台錄音設備非常陳舊。越是陳舊,就越檢驗一個歌唱演員真正的實力。“那時候進棚錄音,樂隊和演員要一次完成,根本不可以中途停下,演員的歌唱功底必須特別硬。”鐵源記得,那天董文華一連錄了六首歌,《十五的月亮》就是其中之一。錄完后,鐵源和在場的音樂編輯都非常興奮。但稍有遺憾的是,《十五的月亮》明顯是寫給男性軍人唱的歌。“你守在嬰兒的搖籃邊,我巡邏在祖國的邊防線﹔你在家鄉耕耘著農田,我在邊疆站崗值班……”女聲唱有些不合適,但董文華認定了,她說:“可以改啊,隻要把‘你’和‘我’換個位子不就是妻子唱給軍人的歌了嗎?”鐵源一聽非常贊同:“這樣更能表現軍人和妻子的情懷。”就這樣,這首歌在遼寧電台經“每周一歌”播出后,聽眾反響強烈,成為當時聽眾點播率最高的歌曲。 1985年的春節晚會,當一身戎裝的柳培德與董文華在今天看來略顯簡陋的月色布景前演唱《十五的月亮》時,這首歌立即紅遍大江南北。可很奇怪的是,在男女生對唱中,公眾偏偏隻記住了當“妻子”的董文華。 此后,《十五的月亮》就跟董文華的名字緊緊聯系在一起了。“我守在嬰兒的搖籃邊,你巡邏在祖國的邊防線……軍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次年的春晚,董文華拿出《十五的月亮》的姊妹篇《望星空》。這是一首真正由女性唱的歌。“即使你化作流星毅然離去,我也理解你,此刻的心情。”遙遠的星空裡,董文華的歌聲猶如天籟之音,回蕩天地。 在謳歌軍人的歌曲成為時代主旋律的大潮中,還有一首家喻戶曉的歌曲《血染的風採》。這也是董文華唱響華夏大地的一首軍旅歌曲。“也許我倒下,再不會起來,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也許我長眠,再不會醒來,你是否還要永久地期待……”當年,為了讓歌聲打動軍人的心靈,董文華不負自己軍人的責任與使命,三次奔赴老山前線,冒著槍林彈雨,登上了老山主峰,為浴血奮戰的戰友們演唱了這首歌。回想起這一幕幕,她感觸很深:“到前線是對自己一生的洗禮。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我什麼都沒想,隻想為戰士們演唱!”在歌聲中,一批批正當青春年華的戰士奔赴戰場,奮勇作戰,很多人把年輕的生命留在了戰場上,再也沒有回來……她說:“第三次去麻栗坡的時候,烈士陵園剛剛修好,當時戰爭已經快歷時十年了。我送走的戰友們,有很多隻有十八九歲,可他們永遠的留在了那裡,我一看眼淚就止不住流了下來……”說到這兒,董文華哽咽了,眼角閃著淚花。我知道她的心又回到了老山、回到了戰友的身旁…… 2013年,在總政歌舞團成立60周年之際,董文華隨團重走光榮路,再次來到老山慰問邊防部隊,這是她第四次上老山。當年在老山前線聽她演唱的一名戰士現在已經是守衛邊防團的團長了。他們登上了老山主峰,那裡聳立著八塊巨石,上面刻著8首戰士們最喜愛的歌曲,其中《十五的月亮》《望星空》《血染的風採》《小草》《兩地書母子情》五首歌曲的演唱者刻的是董文華的名字。 “看到我的名字連同歌曲篆刻在巨石上,想到戰士們聽著我的歌聲守衛祖國邊疆,我無比的自豪。我和這位團長又一同為邊防戰士演唱了《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風採》,很多官兵都留下了熱淚,那一幕我至今難以忘懷。” 時常有人問董文華,為什麼你每次唱歌都這麼動情?她認真地回答說:“每當歌聲一響,就能把我帶到三十年前的那個戰場上,讓我想起為戰友唱歌的情景。一首好歌可以經得起時代的考驗,真正能夠打動人的作品來自於內心。能夠為戰士歌唱,我覺得這輩子值了!” 讓歌聲成為中國歷史的詩篇 1992年之后,在很多場合,董文華在台上剛一開口,唱著《十五的月亮》或是別的歌曲時,台下不少觀眾總會高喊,“《春天的故事》!《春天的故事》!”…… 經歷過了80年代曲曲折折,中國改革開放迎來了歷史性的轉折。 1992年1月,88歲高齡的鄧小平坐在列車上,開始了他的南行之旅。他視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並發表重要講話,提出“要抓緊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力爭國民經濟更好地上一個新台階”的要求,為中國走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礎。此后不久,小平南巡的旋風席卷全中國,東方風來滿眼春。 在這輪熱潮下,由董文華演唱的《春天的故事》,被稱為中國全力提速、加快改革、擴大開放的標志性主旋律。業內人士評價,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常見的頌歌不太一樣,《春天的故事》更加親切、平和,如同講故事,走進了千家萬戶,走進了人們的心中。 “每一首歌曲都是時代的產物,《春天的故事》恰逢祖國的改革開放。之所以受到大家的歡迎,是因為它代表了所有中國人的心聲和心願。我本人也是這個春天的見証者和受益者。在唱這首歌時,我的心聲和觀眾的心聲互動,都是發自肺腑的真情實感。”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首歌在當年卻差一點“夭折”。 《春天的故事》作曲家王佑貴1988年進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深造,改革開放后來到深圳特區,是時代的受益者。他想,一定要創作一首歌頌改革開放,歌頌小平同志的歌曲。於是,便與詞作家葉旭全、蔣開儒共同創作了《春天的故事》。 可沒想到,在深圳的一個創作歌曲比賽中,這首歌第一輪就被“拿下”。王佑貴不服,但自己人微言輕,該怎麼辦呢?當時,身為全國青聯委員的葉旭全一拍手:“找青聯去!” 輾轉之下,他們最終找到了廣東省青聯,青聯的領導非常支持,建議他們讓董文華來演唱:“董文華是時代的歌手,在我們國家的每一個重要時期她都有代表作。比如描寫老山前線的《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風採》,還有每年國慶都要唱的《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國》,你們去請她來唱這首歌。” “后來想想,這事還真要感謝廣東省青聯!”董文華笑著說。 這天,董文華正在工作時接到了王佑貴的電話:“華子,我們這有一首歌頌小平同志的歌,特別希望你能夠演唱。能不能給你發一份電傳,你看看怎麼樣?” “當時看完后,我覺得這首歌寫的不錯,非常感人!”董文華回憶道。 得到了董文華的肯定,王佑貴和葉旭全坐不住了。王佑貴回憶,那年的“三八”婦女節過后沒幾天,他就和葉旭全一起從深圳飛到了北京。“華子對音樂十分敏感,一拿到這首歌,稍微試唱,就覺得這首歌特別好,還和愛人一起,跟我們商量著對歌曲的某些部分進行了調整。我印象特別深的是把那句原詞是‘你展開了騰飛的新翅膀,飛進萬紫千紅的春天’改成了:‘你展開了一幅百年的新畫卷,捧出萬紫千紅的春天’,她巧妙地將小平同志“改革開放一百年不變”的堅定思想和黨的發展藍圖隱喻其中,用歌聲唱了出來,這是很高明的。” 在這首歌后期的錄音過程中,董文華也對細節格外注意。她是一個精益求精的人,對個別不滿意的地方,會一次次反復錄制。比如“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一句中的“春”字,在譜子裡並沒有寫出來太多的裝飾音,唱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一方面,王佑貴在其中融入了戲曲的東西﹔另一方面,是為了表明這個春天的不一般。王佑貴是作曲,示范唱的時候隻能表達一個大概,有不准確的地方就得重來。董文華就不厭其煩地跟著唱,直到這首歌圓滿完成。 “1992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當一身戎裝的董文華出現在舞台上聲情並茂地演繹著這一曲《春天的故事》時,全國各地沸騰了。悠揚真摯的歌聲表達了對小平同志的一片摯愛之情,訴說著一個偉大時代的到來,歌唱著中國走進了又一個萬紫千紅的春天。親歷了時代變遷的青年人們在歌聲中紛紛流下了動情的淚水。《春天的故事》很快唱紅全國,並被大型文獻紀錄片《鄧小平》選用,獲得1995年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1996年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及廣東省魯迅文藝獎、音樂獎等獎項,成為獲得國家獎項最多的“金曲”。 在歌聲中,中國的改革開放如火如荼,上演著一幕又一幕令世人驚嘆的歷史,在“春天的故事”裡,董文華的事業也同時被推向了人生道路的高峰。1993年之后,她又連續4年摘得中國音樂電視大賽的金牌。五連冠的紀錄,至今無人打破。 今年是鄧小平誕辰110周年。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董文華回想起當年的故事,仍感慨萬千。記者不禁好奇:“這麼多年來,你唱了無數次《春天的故事》,如今再唱起這首歌,心中又是什麼樣的情感?” “春天的故事是一個時代的記憶,當初演唱這首歌的時候,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幸福成果。這麼多年一直唱這首歌,看到祖國不斷強大,人民更加幸福,讓我對這首歌有了更深的體會。這首歌也最能夠表達對祖國的熱愛,我們要讓子孫后代知道我們國家走向強盛的過程,要感謝小平同志為我們描繪的美好畫卷!” 一首歌能讓人記住一個時代,這樣的歌曲本身就是歷史詩篇。一個歌者能夠成為偉大史詩的傳送者,這樣的歌者該有多麼榮幸! 用心靈歌唱,藝術才能永恆 董文華也認為自己是幸運的,她時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時代造就歌曲,也造就了歌唱家。一路走來,我感恩曾經幫助過我的朋友們,更感恩自己趕上了一個偉大的時代,一個歌唱家的藝術生命不能寄托在時運的眷顧上,隻有以自己的內心去唱,才會有藝術的永恆。” 董文華說:“從古到今,任何不朽的作品都有著時代的元素,都來源於生活中的真善美,從而表達人的內心世界。”經過歲月的沉澱與洗禮,她發現返璞歸真的藝術更能觸動人的心靈深處最純貞的地方。她告別了大時代下的大題材,轉身開始唱起了人間真情,唱平凡的故事。“從老百姓身邊的情感說起,追求平靜的幸福,歌頌著最朴素的愛情。” “我漫步在海邊,聽那濤聲串串,守候日出的心,依然沒有改變﹔我漫步在海邊,看那浪花點點,黎明已經來臨,我和陽光作伴。”這是董文華2003年錄制的一首新歌《港灣》,她參與了歌詞的創作。她說,從2000年以后,就開始琢磨怎麼將民族音樂與西方現代音樂相結合。“和陽光作伴”,正是她多年的心境寫照。“音樂給了我歡樂和力量,當心情困惑的時候,音樂能給我帶來安慰,陪伴我。一聽到音樂,我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就豁然開朗了。” 這首歌被收錄在2004年的同名專輯《港灣》中。據作曲家李杰透露,當《港灣》專輯做好后,已經好幾年沒有出唱片的董文華“激動得差點哭了”,一是因為新專輯做出了她的風格,二是《港灣》的詞寫的是人在風雨中應該如何樂觀,和她當時的心境非常吻合。 比如說,專輯裡面另一首歌叫《細雨》。 “曾經唱過的旋律,還是那麼熟悉,迎著陽光我告訴自己,有些事兒別往心裡去,在那茫茫的人海裡,我看到了我自己……生活就像聖潔的花開在我心裡,永遠美麗!” 董文華輕輕地哼唱著。她打開手機,將自己十多年來錄制的新專輯一首首播放給我們聽。其中有:《人間家園》、《中國年》和《池中萍》音樂電視專輯等。這其中蘊含著她十多年的積累,也有她十多年的心聲。她還記得,2004年,她在北京召開“新歌贈友人‧新春聯誼會”,將自己的十多首歌曲與朋友們一起分享時,眾多好友都紛紛趕來為她祝賀,現場氣氛非常熱烈。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的音樂注定走向世界,外面的文化也走向中國的舞台,這是必然的規律,跟時代是吻合的。任何一個歌唱家想不被這個時代淘汰,就必須與時俱進。包括我的一些老歌,也要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才會更加豐滿。時代不一樣了,你二十年前看我的發型跟現在肯定也不一樣!”董文華笑了,接著又深有體會地說:“雖然我們提倡藝術走進大眾化,但是這種大眾化一定得有藝術審美,得有檔次。希望新生代的歌唱家們在這個平台上多唱一些發自內心、膾炙人口的東西,大浪淘沙,最終留下好的作品為時代所記憶。” 對董文華來說,音樂是她一生中的最愛:“歌聲給我帶來了幸福,帶來了快樂,帶來了力量。”她告訴記者,2014年她准備推出兩張專輯,一張叫做《時代的記憶》,是收錄了表現不同時代的六十首藝術經典歌曲集。另一張叫做《梅蘭竹菊》,是與詞作家聶啟明,曲作家李杰共同創作的古典與現代相結合的藝術歌曲。 談到自己的藝術生涯時,董文華認為“經過多年的藝術實踐,目前應該是很成熟的階段了,在經驗的積累方面已經有很好的收獲,同時能將自己的歌唱經驗傳授給年輕人也是很幸福的事情。”她告訴我,目前,在工作之余也在搞一些教學,並帶一些學生,將自己的演唱經驗傳授給他們。 悄悄走過“春天”的她,如今已經達到了歌唱事業的“金秋季節”,在之后的音樂道路上,她將繼續探索不一樣的曲風和演唱風格,同時,也在努力培養新一代的歌手,在聲樂事業中幸福前行,直到永遠。 這,就是我們今天見到的董文華。 對話董文華: “讓歌聲與時代同行” 《中華兒女》:您怎麼看待自己的這十多年?當外界各種謠言、傳聞喧雜的時候,您每天都在做些什麼? 董文華:大自然的客觀規律都是由高到低,人的一生也都會有這樣那樣的起伏。這些年,我對生活的感悟和對事物的看法都變得更加成熟,也能更加清晰地辨析好與壞,這對自己也是一種歷練。包括對美的含義,我覺得美的定義不是漂亮、優雅,重要的是豐富,豐富來自於內心的修煉,不是別人能模仿的。 歌者的責任就是為老百姓,為戰士們歌唱,這是我的義務與使命。我從未離開過舞台,部隊的演出很多,一直在進行,我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藝術和業務上。我還買了很多書,有專業書籍,也有偉人傳記,閑暇時可以從書中找到人生的啟迪。我心中始終記住一句名言:“心底無私天地寬!” 《中華兒女》:時至今日,您在舞台上依然充滿了魅力,作為“時代歌唱家”,請問您是如何做到保持藝術生命的春天的? 董文華:一個歌者,她的歌聲應該與時代同步,這樣就不會被時代所淘汰,因為聽眾希望聽到與時代的脈搏共同律動的歌聲。我是一個幸運者,不僅遇上一個好的時代,同時又遇上那麼多杰出的詞、曲作家。近年來,我與印青、李杰、孟慶雲等許多有新意、有創新的音樂家合作,推出了諸如《港灣》、《人間家園》《朋友永遠》《歌聲永不落》等歌曲,這些歌曲印証和伴隨著時代的腳步,讓我能夠與時代同行。 《中華兒女》:“聚似一團火,散為滿天星”常被用於形容各行各業優秀的青聯人群體。您曾擔任全國青聯常委,與青聯有著深厚的情誼,您是怎樣看待青聯這個大家庭的? 董文華:加入青聯時,我剛20出頭。20年的歲月長河中,我的青春曾伴隨著青聯一起走過。青聯是一個寬容有度、胸襟博大,充滿戰斗力和感召力的集體,大家攜手走過了難忘的青春歲月,留下了奮斗的足跡,結下了兄弟姐妹一樣的情誼。這份真摯的感情,是一筆彌足珍貴的財富,已融入我的靈魂,讓我受益終身。如今我已經五十多歲啦,雖然已經卸任,但是我的血脈裡還一直流淌著青聯的回憶,這是一輩子都揮之不去的情懷。 《中華兒女》:在青聯期間,您參與過許多青聯活動。哪一次讓您至今印象深刻? 董文華:每一次參加青聯活動,都是對心靈的一次洗禮。1990年,我們隨“心連心”中央慰問團奔赴新疆慰問演出,工作環境特別艱苦,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從南疆到北疆再到各個邊防哨卡,我們都走遍了。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每到一處都受到當地群眾的熱情款待,那種感覺就像在迎接自己的親人。所以即便那時候我發著高燒,眼睛裡都是血絲,仍堅持為他們演唱。從新疆回來以后,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都留下了一些小毛病。由於長期在路上顛簸,我得了腰椎間盤突出,從此落下病根兒了。但是,無論條件如何艱苦,每個青聯人都全力付出,沒有絲毫怨言。 《中華兒女》:當年您用歌聲影響了幾代青年人的成長。現在如果再讓您為青年唱起歌,影響他們成長,引發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對民族對國家的熱愛,還能唱什麼樣的歌? 董文華:不能用說教和拿口號來感染人。藝術來自於內心,青年人覺得是唱在我心裡,才能接受。好的歌曲能傳承到今天,包括《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風採》,是因為真正能夠表達人內心的那種愛。對於青年人來講,我們還是應該正確引導,尤其是現在改革開放那麼多年,國外的東西引進的很多,新媒體發展迅速,我覺得還是要向青年人傳遞正能量,真善美才能真正打動人。 《中華兒女》:您周圍的朋友 印青、閻維文、李杰他們對你評價大多是“講義氣,不裝”,您怎麼評價自己? 董文華:我這人比較愛憎分明,直來直去。可能也是我十五歲當兵到現在,娘胎裡帶來的吧,與生俱來的性格是改變不了的。我的本性就是這樣,做人做事,首先是對得起別人,也對得起自己。所以我這一生當中,包括在圈兒裡、在單位,大家對我的評價就是很真誠,講義氣。任何事情都要以心換心吧。我這人很透明,從來不會裝。假的東西永遠是假的,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