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关注着一个热议话题,即词曲作者的义务,其实这个话题在网络音乐圈里困扰很久,词曲作者各执一词。' n( B/ l6 D' f9 F$ b8 _ a
6 c& n; J& V) @ }- a9 j1 D) S目前,因为“唱响中国”活动引起了一定范围的质疑,这些质疑直接反映了网络音乐创作圈的现状,最普遍的情况便是很多歌曲只停留在一纸歌谱上,难以成为真正的艺术品去实现它应有的功能,这的确是中国众多作者的作品很难被发现的最大瓶颈,更别说产生什么影响了。& p# [3 U3 C0 S9 C1 x
: x' i, J3 V+ d# ]+ _3 N
那么,这个问题怎么办呢?我想,首先,词曲作者之间首先要建立理解与信任。
7 T# u6 x8 N1 f! t) h& m
2 f7 z' k5 Y! v: A/ ^) k9 _% @0 t20年前,电脑没有普及,从事这方面活动的人,几乎都是单兵作战,作词的靠一支笔、一张纸,搜肠刮肚,挑灯夜战;作曲的也是一样,编曲的靠着简单的乐曲,吉他、键盘等,再依靠简陋的录音设备录制,这样做不但劳动强度很大,而且录出来的东西也不是很精确,修改起来也非常麻烦。如今好了, 数码时代,作词的可以用Word 文档,作曲的可以打谱软件,编曲的可以水果、牛犊等等,录音混音可以用很多不错的软件来完成。
$ `. J: D* Y# ?0 q: `6 j
9 q. W) _ i) R& o' h- [/ R现在看来,的确是方便了,但是,同时成本也增加了,综合众多因素,我们现在来做一个现实的比较。. L8 z5 K, I& k' j* y1 X' S
9 i9 X" Q. F0 s) w; |一、关于作词
3 `+ l( J0 p- e6 Y
- Q2 ~4 w5 G1 G8 p Q1 V说一句话,可能大家不爱听,但是这却是不争的事实。在中国,只要是高中生以上的文化水平,都可以写歌词,我们先不说他作品的水平怎么样。这很正常,中国传统教育体制就这样,语文是一门主修课,小学开始朗阅读唐诗,初中增加宋词、文言文学习,到高中有些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都能写上几段文言文了。语文这门学问,其实属于中国人的本能学习,中国人学习汉语语法、修辞、逻辑等等是从小到大在生活当中培养出来的,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基本是理论和国家必须要灌输你的一些知识,上升到文学艺术,其修为主要就在于个人的天赋、兴趣、付出劳动,再加上自己的经历、坏境、素养等。) z: o9 p/ d4 B) R; w, A/ o
* o9 G; v0 T5 F6 Z" n1 d' a于是,在歌词创作方面,只要你喜欢,懂得歌词的基本特征,只要不讨论其内容是否优秀,真的会有很多人能写出一两首“歌词”,整齐的节奏、押韵,这个特征小学时候就知道,“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依然是国家传统教育带给我们的好处,中国这个诗歌大国从来没有把诗歌列为一门独立的学问进行普及教育,上个世纪50年代曾刮起一阵“全民写诗”风潮,不过那是一场政治的需要,全是政治诗,历时60年,中国的课本中,关于旧体诗的教育依然不见多少,现代诗的教育也不见多少,正是因为这个不伦不类的教育,导致了我们国家出现了太多的“诗人”、“词人”,古体、今体人人能写,不论平仄对仗,到处打油;不管语法逻辑,以别人看不懂为荣,歌词创作是千篇一律,除了孤独就是痛苦,除了思念就是回忆,自言自语,无病呻吟,这不能怪他们,这真的应该怪罪于这该死的教育,让很多人不知道深浅,不知道自己的水平究竟如何,以至于网络狂人随处可见,他们看不到别人,也看不到自己,如果我们国家的诗歌教育再深入一些,再普及一些,让我们更多人都把诗歌都上升到艺术美学的范畴去看待,也许,我们今天会有很多人不选择这一行,也会有很多人做的更优秀,因为,更多人会知道,这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正因为它上手太容易了,竞争太激烈了,所以他才是一门大学问——大家都会写字,怎么都不是书法家呢?因为在你的眼里到心里,写字就叫“写字”,而在另一些人眼里和心里,写字不叫写字,叫“书法”,——这就是区别,前者是干活,后者是艺术。5 g6 Z, L& E9 X! W
- Q5 d4 O' v( q5 m: S2 L8 ~
我们现在创作的歌词,究其文体,还是应该把他当做“诗歌”去研究,结合古体与今体的理论,如果端正这种态度,我想,对于创作、欣赏及使用都会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6 c9 e( n' Y% d, Q6 `! G
! p% T7 ~5 C- s我们不能否认,写出一首好词很难,现代人的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媒体异常发达,生活中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的营养,杂志、电视剧对白、网络语言,更直接的便是从成千上万首歌词中随便拿来用,很快就能拼凑出一首“歌词”,人们无暇去讨论抄袭与剽窃的问题,汉字就那么多,押韵的词语也就那么多,爱怎么排列怎么排列,我不去整句整行整段的抄,谁能知道呢?是啊!“天下文章一大抄”,可惜啊,有一种东西是抄不来的,那就是你作品真情与个人的气质……
! Q% K& B1 ?! t6 ~! R) b9 t) M& t$ R/ n: K [( }/ W2 w0 P) Y3 {0 c9 G: t0 d- [
如今,写歌词人那么多,题材难以突破,首先以爱情题材为主;前几年流行“草原风”,于是歌坛处处皆草原。风格难以突破,多少年出了一个“方文山”,被网络抄手们抄得天昏地暗。这其实是歌词容易创作的最主要诱因——抄袭,只不过抄袭有愚钝与巧妙之差,不会抄的人,怎么写,也是人家的影子,会抄的人,稍微动点脑筋就可以把别人的东西加工成自己的东西。
" U9 `2 D0 z' h$ t+ c. R ^说了那么多,歌词是怎么形成的,词作者是怎么形成的,也说出了大概,作词的队伍庞大,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坏的界限是什么,我想,大家心里都很明白。8 W% @2 c: ]3 k" X# Y
% k9 F& k6 d4 v0 _
二、关于作曲9 u/ a, Z+ U& ?, g7 `
电脑的确是个伟大的发明,因为有了电脑,就有了电脑录音,因为有了电脑录音,就有了很多的“作曲家”。
# [3 ~0 m5 y9 Y p1 U5 N* j" D9 ?; R; K" _4 c p b
现在网络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对乐理一窍不通,拿个简谱给他,彼此不认识,更别说什么调式、调性的知识了。但是,你不能小看他们,他们会作曲,而且产量颇丰,乐此不疲。这曲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很简单,这种人我们必须要承认,他们是具有这方面的天赋的,音乐记忆力、思维能力、分辨能力、整理能力绝对优于常人,本身,这部分人肯定是喜欢音乐,经常听歌的人,单声部的旋律创作,乐感非常重要,于是,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创作方法一点都不难,再者,不懂理论也有好处,不会被理论束缚住自己,无知者无畏,所以,恰恰是他们,往往能创作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乐句出来。他们就依靠电脑录音,把自己想到的旋律清唱,或者就哼哼吧,录制下来以后,反复的听,再修改,最后唱上歌词,录制好,交给编曲师。1 ]$ e" |1 W. w& X* ], h# q
; w/ d: W6 \) i, D/ l& W" T9 D, R/ H% A还有一群人,喜欢操弄吉他,钢琴(电子琴),弹吉他就会那几个简易和弦,不会横指,逮住一个Am和弦能创作出几十首歌曲,这类人一般连简谱都不会写;弹钢琴就会弹个旋律,简单的和声我们称之为“同级和声”也能弹弹,右手弹1,左手就是1-3-5,右手弹2,左手就弹2-4-6,以此类推,不分大小调,不会转位,这类人一般会写谱。现在网络上比较狂妄的就数这类人,他们认为自己相对专业,但是,奇怪的是他们的作品往往都没有清唱录音作曲的那些人的作品好听,用简易和弦作曲的,我听过不少,50首歌就像一首歌,弹钢琴的这部分人,曲风大多比较传统,缺乏时代感。
6 V! x4 o- I% H$ X$ C3 A9 q) q, F0 {
; R7 E) J" j# j( o9 Q4 Y; L接下来要说的这部分人,是网络上最有生命力的一群人,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不是音乐科班出身,但是他们除了具有音乐天赋之外,还懂得作曲知识,和声学,还会演奏一两样乐器,他们大多在年轻时候也很喜欢音乐,因为条件的许可,没有选择自己最初所学的专业,而改行走上了音乐道路,这部分人,可以称他们为“准专业音乐人”。这部分人,不仅会作曲,而且会编曲,会演奏,有的人现在都在演艺场所和相关单位工作,或者是自己做音乐工作室。他们没有专业院校出来的那些人的理论基础,不过,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了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这部分人,主要都是搞流行音乐。& b, Y6 M% R" C
$ J+ E1 b% r. P+ i
还有的就是那些专业院校出来的人,这部分人会在网络上发表一些自己的作品,还有就是组织工作室在网上赚钱,很少出来和大家交流。
/ T5 u2 Z4 ~# A; R# y+ B3 A* [* T4 z, A% f
在这里,不想说一段旋律是怎么写出来的,一下子也说不清楚,各人有各人的方法,单声部的旋律创作如同写歌词一样,只要你不是哑巴,能哼哼几句,录出来,那就叫歌。至于质量,我还是那句话,有没有属于你个人的真情与气质。
' d: t: w9 c2 k! V7 ~! n
1 ^" T: S8 V0 G' L/ [' N三、关于编曲0 \0 \& g) }: L! e2 C
: ?- x% e0 ^( U. p# z; Z5 K我首先可以肯定的对所有人说,编曲真的很难,真的很累。: k# q2 z% ?# u$ L" T
L) Z O9 r v- u) Q0 A1 c
能编曲的人,可以称得上是专业的音乐人了。一个音乐创作人的综合音乐素质重点体现在哪儿?其实就是和声,优秀而专业的作曲行为,是需要良好的和声布局来支撑的,为什么有很多人作曲,总是逃不出别人的影子,甚至是逃脱不了自己以前的影子,有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不懂得和声学,在相同的和声基础上作曲,风格就会雷同,而这些人不懂得为什么会雷同,所以就无法突破。懂得和声的人,他们会自己创造和声体系,然后在这个体系里作曲。
' R: X' W2 G( U9 j6 l, q: j! G O8 A' ?! @$ W1 O) O
简单谈了一点作曲与和声的关系,现在我们说编曲。
! J* U6 i" x) f' Z6 @8 D! F
4 h6 x* m2 r$ {1 I3 w# Q一个称职的编曲师,请大家参考这个http://baike.baidu.com/view/631002.htm。我补充一下,优秀的编曲师他们在做什么?
( e9 k- t, @ y( ?" s! R. I5 ]5 }; f; q
现在网络上优秀的编曲师很多,主要特点是他们在不断地创造着自己的乐器音色,用软件的技术来创造那些以前从没有出现过的声音,平庸的编曲师是不会去创造的,网络上太多的伴奏体系都是由键盘(两个声部)、吉他(两个声部)、贝斯、架子鼓组成,这种大编乐队的风格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就已经形成,而且主音吉他的音色是千篇一律,不像欧美的那些乐队,主音吉他的音色都是很独特的。主旋律歌曲,比如民歌的编曲,二十年老样子。优秀的编曲师们在不断的实验,把世界上不同民族的乐器与电子音乐糅合在一起,创作出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这些可以不说,就谈他们基本的条件,一个编曲师,除了掌握必要的专业音乐理论知识之外,他们还要会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的技术、录音混音技术,特别要提到的,编曲中,需要的不仅是脑力、还有体力,编曲是需要花很长时间的,它需要坐在那里,反复地听,不断地修改,用音乐工作站来做音乐,一部完整的编曲作品,如果不用MIDI键盘,以5分钟的歌曲为例,正常的需要填写上千个音符。2 ]8 j& o$ \, P
2 F8 K1 Y& a( e编曲,其实也属于作曲的一部分,“编”的学问很大,好比一个音乐家创作一部交响乐那般,程序是一样的,在这个编写过程中,与其他艺术创作一样,需要不断地创新,在和声编写方面,有很多技巧,这不是一台合成器的自动伴奏和音乐工作站里的LOOP所能做到的,编曲的学问真的很深,不同质量、不同风格的编曲会完全改变一首歌曲的感情,这里包括使用不同的和弦、复调,不同的乐器等,总之,无论从哪方面讲,关于音乐创作,是一个综合能力,从作词、作曲、编曲这一系列基本工作,彼此之间应该做到完全的协调统一,这就对每一位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者之间,对作品出现不般配的理解、甚至误读,如此配合起来,一定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比较而言,编曲师的造诣,要求相对要高,他必须要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思想感情、意境以及用途,他才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出来。8 J0 G7 T4 \0 T3 x3 ~$ R
& z; {4 r' e. u
四、关于后期制作
; c1 X+ R$ y; M( [* v+ C& Y# r
+ r+ ^8 ^: G! N0 t% s, v后期制作主要包括录音与混音,这些工作需要设备来完成,技术再好的人,如果没有好设备,那技术也等于白费,如果一个混音师连一套专业音频接口都没有的话,那就别谈什么混音了。
# E3 u$ y* A) r( a$ ~5 V* h6 U" |5 \
现在网络上比较常见的混音师,一般都拥有一套家庭工作室级别的设备,电脑不用说,其他就是专业声卡,电容麦,监听音箱、耳机,同室录音的隔音房,这些是做一个质量好的小样的最基本配置。再高档的没法说,说了也没意义。
c) ]8 s: E: Y, J, Z! m, C2 ?4 n5 M8 E
现在大家应该能简单了解,一首质量比较好的歌曲小样是怎么生产出来的,现在,我们就可以来比较一下,哪一个环节的成本最高,其中包括人与设备。
' t H7 a R2 H& [4 V. _( u! Z
& \* _0 |* _% E/ w: F- p/ h我们不要谈脑力劳动,不要谈智慧,更不要认为自己的作品很牛,其实大家都知道,做这一行的,谁都有智慧,谁都觉得自己的作品牛,叫自信也罢,叫自傲也行,这里,我们就不做这方面的对比,不好比……' e$ f/ w, `' g& C2 W
( T: E+ ?, e: ]一路看下来,编曲师与后期制作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他们两个职业的电脑,配置要求高,优美的伴奏从哪里来?音源,软的硬的都要,特别是软音源,需要的量很大,而且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这些东西都是要花钱的,有人会说,网上有免费下载的,呵呵,免费的东西与收费的东西终归是不一样的,谁也不是傻子。硬件就是乐器,这些东西买一件会用很长时间,不过每一件价格都不菲。编曲师最繁重的劳动主要是各个声部旋律创作与配器,按照不同乐器的音色属性,去构思、实验、编写,拿一首歌曲来举例子,打击乐如果分轨做,架子鼓至少是一个声部四个轨道,如果再加上手鼓至少一个声部三个轨道,也有人用LOOP那比较省事,不过个人的风格难以体现,音质也不是很好。其他的就是键盘(钢琴)、吉他两个声部两个轨道、弦乐至少两个声部两个轨道,另外就是前奏的旋律声部一个轨道,如果需要特色,还会用到其他的附旋律和华彩等等,这些就是最基本的编配,业是编曲师最基本的劳动。
: @7 o' l1 f }3 e* y( y2 N$ s+ I. j: s% l) |
我们现在在网上听到很多人做的伴奏,基本要求都达不到,很多和弦使用都是错误的,有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和弦,某个和弦是由几个音组成的都不懂,更别说这几个音之间是什么关系了,再说深点,一个和弦的不同转位转出了不一样的感情色彩,他们一概不管,只管做就是了,还出来吆喝卖钱,反正欺负大多人不懂。最可笑的是,有的人做的伴奏,还能靠边,对应某主音来配,从头到尾都是平行的,这也罢了,有的人从头到尾,一会就冒出一个不搭边的,过一会又冒出一个没关系的,这种东西做出来让人听,听众也不知道是和声错了,还是旋律错了,糟蹋人的耳朵不要紧,把作品给糟蹋了,某些作曲的人可能还自我感觉挺好的,现在看起来,也难怪“唱响中国”到最后就选了那些作品,网络上的确有很多外门汉在不懂装懂自欺欺人,笑话连篇。5 L# Z) }! r- K/ v& r4 W9 B
" n7 S, j3 w v/ V8 w. b一首歌曲要想获得美好的音效,就需要混音师来完成,好的音效需要好的设备和技术,技术也许是金钱无法估计的,而设备是有形的,这样说大家也应该明白,混音的成本在哪儿了。
, F: m2 O2 t% i: E* U! C
! U7 M6 d) J8 u# U: u: \, g说多了扯远了,现在,我们可以不评论,仅仅做个过路人,但是,这一系列劳动,谁在做什么,谁该付出什么,谁是真把式,谁的假把式,心里自然明了,在未来的日子里,如果还能在这条路上混,我们都清醒一点,自觉一点吧,呵呵……
+ \, U8 Q5 e3 C4 |" g8 b
4 d8 X! D. p8 [( F! Q* S" x: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