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71|回复: 1

[作曲技巧] 走进对位法曲式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35

听众

8585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8557

活动最佳作品

zgycgc 发表于 2014-2-3 22: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知道,对位法这名词实际使用的意义,是重在织体方面而轻于设计方面。学者们也许会认为“对位法曲式”这说法有点成问题。对位法的织体是可以应用在差不多任何种乐曲形式里面。的确,把莫扎特的《周彼德交响乐》最后乐章叫做赋格是错误的命名(它时常被这样地叫着)。这织体实在是对位的,但结构纲领则毫无错误是奏鸣曲式;那即是说,在主题现出和发展的层次上,在调的系统和排列上,这作品完全是依照交响乐乐章标准的格式,虽然处理方法是将主题们结合起来,彼此相互转位,而在一般的意义上讲,所用的手法是赋格较适于交响乐。并且无论如何,自从巴哈以来,“赋格”这名词实际上不单指某种特殊的织体,同样也是指某种创作形式的纲领。所以把这纲领作一简明的叙述是非常必要的事情。* W8 r, e. e  |8 k8 z; r. [

" Q" c9 o+ L, f1 W一篇赋格是由一个基本主题(Principal theme或Subject)形成,并且一般的是由它造成了三个主要部分:现示部分(Ex-position),中间乐段(Middle Section),终乐段(final Section)。最后乐段有时被称为“重现部分”。这是十足的错误命名。因为在赋格里面,根本就没有重现这回事情,巴哈曾经试过一两次,但结果并不怎样好,特别是在E小调风琴赋格(常被称为楔子Wedge),往往叫人感到一个良好的主题,因重现而被牺牲了。赋格的程序本质上就是散开着和延续着的性质。
; u6 f/ T/ K6 z% V9 x2 }* R" M+ o/ g
现示部分的层次是这样:——
. \$ n, F' T4 D% b4 h% k/ b" V/ }" z- R; F
每一个声部轮流地进入,主句和答句常是相隔着在主调和属调上,当第一声部把主句(Subject)宣叙完毕时,第二声部给出了答句(Answer)。这时第一声部仍然继续着奏所谓相对主句(Counter-Subject)。当最后声部进入并把主句宣叙完毕后,确实地说,现示部分就完成了。虽然它常常在中间乐段没有开始之前也会有几小节的通过乐句,而这些小节又常常依习惯算它是属于现示部分。这样详细的提出其差别是不重要的——它们是术语的差别,不是实质的差别。我们也不必去对技术方面的事情过于注意例如区别“真实”和“主调”答句。只要知道有时答句是切实把主句移位,有时是把主句略加一点变化就够了。  _  Q7 _. Q. T* e# W9 m9 T
% c& a* ]( h; m! w0 p
在我们未讨论到中间乐段以前,有两点需要说明:3 j8 ^+ }; V9 _; L. z. D, g$ Z
5 F0 o  M  R0 Y& L) \" |  `( [
(1)在极严格类型的赋格中,相对主句在全部赋格过程里,所有主句出现时必跟随有陪伴。(这种严格类型赋格很少;巴哈‘48’第一卷第二号是一个例子。)主句和相对主句当然必须能相互转位——即是,转位后所得到的效果必须不弱于原位时的效果。主句们依这种方式转位称为“复对位”。有时赋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对主句,它们彼此间和主句都可相互转位;那么这就叫三部,四部等对位法。(见巴哈‘48’第一卷第四号和第二卷十七号,那是极好的三部对位的例子)。4 x: u& K+ w3 g! r
0 K$ r) w. M9 O; W
(2)有时候现示部分跟随着一个全部或部分的“相对现示部分”(Counter-exposition)。在这里面主句和答句一个接一个地连续再次出现在主调和属调上,然而各声部进入时的次序常是不同。9 v4 K2 b+ K" g

/ L/ V2 o. _+ q  X中间乐段这是赋格的主要部分;主句以原来的形式一次一次地进来。但调的选择范围却扩大了。在这些所谓“中间进入”(middle entries)之间,有些短的“插入句”或“发展句”(episodes or developments)。它们常是由主句或相对主句中有特殊性的短句或节奏音型所作成,但也常时用新的音型组合或有更富趣味的形式。例如“增大”(augemen-tation)。“缩减”(diminrtion),“缩紧”(stretto)等等。还有,插入句本身常是由复对位作成,新的插入句往往很简单地将早先的插入句转位后作成。; V9 j4 Y$ R4 J( [5 p

! `, e' C. }- T+ ~8 J增大是把主题每个音的时值增长一倍,缩减是把主题每个音的时值减短一半,缩紧是把主题叠置起来——即是,在先前的声部还没有奏完时,新的声部便奏起来了。
0 ?! p3 V1 U4 \1 B' b) _( H! L* f# w( n  }
有时赋格全部是用缩紧写成。例如巴哈“48”第一卷第一号和第二卷第五号。在这两个例子里,主句都有它们个别的处理方法;常时没有相对主句,并且即使有也不过是少数插入句。
' E" b' J# C9 y& ]# K  S7 F% `' A' ~
8 M* F2 L. Q+ S" ?9 I$ y终结乐段长度较前两段为短,一般可指出的特点就是回返到主调。除此之外,对这一节就很难给予其他的描述。有很多情形下,甚至难于确切地说出它是从何处开始。这种连续极为紧凑的处理,是一种优秀的赋格手法。它主要的行为是把从中间乐段里跑出去的或转走了的调,恢复了主调的优势。这样的方式的确很象奏鸣曲式中的“重现部分”。但若给予它“重现部分”这名称,像有人这样称呼的,则又是极端的不适当,其理由见上。' {7 f! y4 T+ B- B; H

- b4 k: `" `& D# g- J+ ^, _9 [在未解释其他对位法乐曲形式前,有两种特殊类型的赋格必须加以说明——复赋格(dorble fugue)和属于用圣咏调写的赋格,虽然后面这一种常算在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圣咏——前奏曲”(Chorale-prelude)里面。
. `( E% W# B/ g5 T/ p6 f- d, d
1 S; w& H9 q+ y5 |. I# O复赋格是一篇有两个主句的赋格。有时它们是同时出现,就此种情形而论,是极似一篇普通的赋格,除了相对主句是与主句具有同样等级的态度,有时每个主句有分开来的现示部分和发展部分。在这之后,它们便在终结乐段中结合在一起了,一篇十分引人的作品,见巴哈“48”第二卷第十八号)。. j9 C- ^/ F/ ~5 l1 j

* \3 f. i9 g9 V9 k属于用圣咏调写的赋格是一篇在赋格中叠加上了一篇“圣咏调”(chorale是一种古日耳曼的赞美歌调)。一线跟着一线,多半是加在三部或四部的赋格上,它们随伴的进行是独立的,有时连续地在下方,或者在上方,或者围绕着进行。还有一种短小的类型,它是用一列短的现示代替赋格那种连续。圣咏调每个连续线开始时,主句便出现,并且常常是(但不一定)缩减了的。这两种都可从巴哈的风琴曲中找到——例如《上苍的爱怜》(第一种)和《亚当事件》(第二种)。
# u# s1 n$ M- J2 A2 \# Y9 T
, O( P0 _* ~5 r% d' I! V9 `* X9 b5 C“创意曲”(Invention)和“堪州那”(Canzona)都极近似于赋格,但不甚严格。这两个术语含意都相当广泛,此处无须作不必要的详细技术上的说明。一般的只要知道它们多多少少是种赋格就够了。+ o! K9 `' m4 g' ~

7 M; `& L& @1 T“卡农曲”(Canon)的意思是继续不断的赋格,那即是说通过整个乐章或整个乐段,一个声部由其他声部连续模仿着。每一声部并不必都参加这种进行、常时卡农曲是被限定为两个声部,其余的声部是以独立的进行跟随着。此类模仿可以在任何的音程上,并在合适的情形下任何样的距离都可以——那即是说,答句的进入可能在领先声部一小节后,或二小节后,或半小节后(常是此中的一种)。% Z) Q! X2 W& U3 n6 l, h

) T1 w# m$ l8 R( S# S& }8 i/ H, b除上述各种之外,最后需要说明的对位法形式乐曲便是《圣咏——前奏曲》(Chorale-prelude)。这种乐曲形式主要的有三种。: d" G/ B# C% `3 `* a6 B$ q0 ^
( D( M1 I4 g1 P; ?
(1)它可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赋格。(说明见前)! a$ D# X4 }4 [$ Y5 a' r6 C% Y
7 Z  H: B6 H: @0 |
(2)圣咏调可能是由一个声部一线继一线地出现(如在赋格的类型中)。这时旁的声部是被确定了的,不是一篇赋格,而是多少有模仿性的自由对位法。常常是由某种固定的和保有节奏特性的音型为基础。有时圣咏调线的继续是一个接着一个没有分割(如巴哈的《小风琴曲集》);有时当伴奏声部单独进行它们的对位时,每线之间有一个长的间隔。自然这第二种是较长,并需更多精力去创作。' V  d7 [, S5 Y+ }: R
% E( U& g* }) U
(3)圣咏调的旋律可能予以修饰和改变——时常在某种限度内,它变成另外的风格。在那里面原来的曲调的样式,如果不留意几乎是无从听出。我们看一看《!人!》(原来的调子),再看巴哈的同样名称的《圣咏——前奏曲》,对这种情形就更易了解了:——
2 _% [6 v; B( {" W0 Z# a( l! f& H# k2 \' L1 `5 k% ~! Z
在此种类型中,基础声部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它的主要目的是在适当地供给它上面旋律的和声。虽然它们仍然保持着自身独立的性质,并且也不能只认为仅仅是一列的和弦。这种类型的织体性质也许次于其他两类。但它决不是单纯的美——在音乐的世界里象《!人!》或《虔诚地去做》两曲的动人,实在是不易找到的。( _8 \$ s5 R6 f( z# v3 U

3 K* j2 n% s# p6 \6 q( C! H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08

积分

30

听众

3802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5808
梧桐 发表于 2014-2-7 12: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1_1:}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9-7 15:20 , Processed in 0.413940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