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叙事歌曲一般篇幅都比较长,内容丰富而且完整。现在重新来分析潘振声创作的歌曲《一分钱》,就会发现这首歌曲是世界上最短小的叙事歌曲。2 c( l4 A& K0 s% Y
" h, r. x, v# O; U/ o$ o1 P
《一分钱》,潘振声创作于1965年并广为传唱。《一分钱》这首儿童歌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后,在社会上立刻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仅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也引起了教师、家长的关注。很多教师和家长纷纷给电台打电话、写来感谢信,赞扬歌曲对孩子所起到远远不止“一分钱”的教育作用,可见一首好歌曲的影响有多么大!
- s" X' S1 m* c' ~# k. x
, l) L! E" Y8 J% R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如今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的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分钱》这首优秀的歌曲,在个别人的心目中也变了味。70年代有人将它唱成:“我在马路边捡到五分钱,把它交到买冰棍的老头手里边,老头拿着钱,对我把头点,给我一根冰棍,又凉又甜”。80年代也有人将它唱成:“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包烟,把它交到叔叔手里边,叔叔接过来,拆开点上烟,我着急的喊一声,哥们儿给钱”。有人问这首歌的作者潘振声:“您的这首歌是否可以改成《一元钱》或《十元钱》”。潘振声毫不犹豫地回答:“不能改,我当初创作这首歌的本意,不是让人们去追求经济价值,而是提倡精神价值”。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他将萎靡不振、一事无成。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精神,不仅是整个国家落后,还会挨打,这是铁的事实。历史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应该照一照。
( ~& ], S: J$ K
# C1 y% f2 K; B 歌曲《一分钱》的手稿已被上海公安博物馆收藏,并成为了“现代革命一级文物”。当初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开价“十万元”,潘振声立即回答说:“孩子们把捡到的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这份手稿,我当然也要交给警察叔叔了,一分钱也不要”。说得多么轻松,令人敬佩。但是,这也体现了歌曲《一分钱》的价值所在,决不能简单地用“钱”来衡量和交换。' \% r) t- A) P" H; E# H" D9 d
4 J* g- o+ O e: ~/ b8 Y 现在说起一分钱来可能让人发笑,因为除了大型超市和银行还在使用它,一分钱在其他地方几乎失去了价值。其实,少与多是相互转变的,经过自身的努力,少也会变成多。反之,一个人的财富再多,如果他的精神空虚、贫乏、无知,活到最后很可能:“穷得只剩下钱了”,再到最后就一无所有了。
( r' `' C, K/ I# F$ z( m4 X, j# S' O/ F5 N+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