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 z' ?' {7 w* G, Y
铅山畲族民歌|时光长河里,听一首动人的非遗之歌& m' t7 w0 M {) H8 L% S
1 T% @# i7 B4 `1 l6 v
' C5 l* O0 ^- b0 H' x
+ S" J. r& p8 ]1 S M b8 L' w% T% O" h# m4 P% I5 @
编者按:保护非遗,传承非遗,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简单复制,更是在于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中汲取营养,推陈出新,在传承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本次推出将从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和曲艺等方面入手,带领大家走进具有浓厚艺术生命力的“时光长河”。
' S& x5 @8 z3 E6 p `! \! H3 `) d. f' Q7 G. b
铅山畲族民歌
$ U% t- k( v7 K& }9 F( B" D. H) q% j0 ^; k; p7 h' T( s/ p
1
" b5 m& i' M l, e! R0 R/ J ~( v" K, o
摘 要$ k! j, `2 ]# ]* r7 [& A* Y* [; u2 S
) n! }: z) y4 ~1 K4 h, {' e江西少数民族以畲族为主,畲族聚居区以铅山为最,铅山则以太源畲族乡为最。大源畲族乡的畲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是我国众多民族中的一员。畲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雷氏族谱》载,高辛皇帝三公主回山主理盘瓠丧事:“殡后长腰木鼓,长笛短吹,男女连声歌唱,窈窕跳踢,舞弄者不能及”。% Q# E/ V5 A4 }- R& I% W
! i/ O, J) o7 a, I2 [6 T( A) s2
; B6 [5 k% U) o0 T# R" L2 Z
1 ?: F" O" Y0 H5 s' q# Z5 x, Y) ~关键词( m3 C& t6 Q3 ^ i" _
9 |- S' h3 n. N# [2 m口传心授,长夜对歌;
- j% \" Y* p# B* ?. R" X
' c+ \" ^/ ^8 ]9 v山地色彩,类型多样。. \, X- o, Z7 }4 j) {
6 I8 J- V- C. r- ^- {. _
) J/ q. Y5 `$ X* o1 i( F5 k(铅山县志1990年9月版记载)9 [7 y5 d; V; S e |
! D9 h( [8 t. p一、形成历史/ x$ z% o/ q" W1 h. A5 C) O- u
, g j+ J. r9 f y
铅山太源畲族乡的畲民,是明清时期迁入的。而最早迁入太源畲族乡石潭坞的蓝姓畲民,是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迁入,至今已有18代,大部分畲民是从福建省汀州府(今汀州县)迁入,小部分从福建省建阳县、上杭县及江西省贵溪县迁入,姓氏为雷蓝二姓。
# Z$ u! o" P+ z5 X E
) P+ ?9 N- t% T* i" d* ^/ O k' B: q/ O; B* O- |
(铅山畲族志)1 Z% J. S/ G6 p" x( v
0 k$ U8 O2 j9 o7 l. b' |
二、主要内容
0 r" n# d1 q1 ]" l% J3 t
0 i' s' b! R' ^铅山畲族民歌类型多样,有高皇歌(史歌)、娇恋(山歌)、崇安歌(情歌)、灯歌·采茶、锁歌、丧歌·功德歌等。在畲家娶亲时要举行长夜对歌,以婚嫁双方请来的称为“行郎”的歌手为主,在男女老幼大家凑和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都是从夜晚对到天亮。在长夜对歌中,按时辰,要唱一些婚嫁的惯例歌,如《点心歌》、《一树红花歌》、《白扇歌》等。畲家把唱歌视为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他们以歌代言,以歌为媒,在丧葬祭祀活动中,他们以歌代哭。+ U3 F$ _# u! g' B" J
R: l5 q/ |3 {- H% m/ R
- f( P3 [- `7 ~. D: [' p7 q' C, E9 t( [& i) W0 ~8 ]
/ X2 m% }! L9 r8 l! z7 J* h三、歌曲类型
/ j( {1 g2 e# V/ l$ m1 ^! T5 e
" Q2 i. M( g* u5 _$ \4 f(一)高皇歌
. G+ d: F$ a6 M# D4 @* B. m+ [- |+ ]
《高皇歌》又名《盘瓠歌》、《麟豹王歌》。其歌词为多段四句七言体,有64段歌词,每段4句,共256句。它是一部叙事性的畲族祖歌,是一部神话传说歌,是畲家世代传唱的史歌,是一部英雄史诗。& H$ ?0 G( g' H; W8 j+ Y
- z( Q, T5 r3 z- A6 w. q4 a( r3 z(二)“娇恋”
' q+ C6 J# j2 Y( _7 Z' Q8 V& e" S6 J3 ?& c( c1 C5 |% X5 o% @7 r
“娇恋”,又称“娇莲”、“交恋”,畲家语的译音,即山歌之意。“娇恋”是山野之歌,盛行于畲家山寨和崇山峻岭之间,长期伴随着畲家的劳动和生活。“娇恋”的歌词很独特,是单段五句七言体,也就是说,每首“娇恋”只有五句歌词,这在其他民族的民歌中是很少见的。“娇恋”的演唱风格也很特别,从头至尾都是自由节奏,演唱者可以根据感情的需要而任意拖腔,颇具山地色彩,这在其他民族的民歌中也是很少见的。
( b, k: S) x+ q; P7 [& F1 ^/ h
+ r" [4 ^+ Z M(三)崇安歌
0 S1 M. J1 L: W* o& I! W2 B
8 { J+ _# ~5 T9 m$ _1 _4 \; w* J崇安歌是畲族民歌中的歌种之一,它与“娇恋”的演唱风格相似,从头至尾都是自由节奏,演唱者可以任意拖腔,山地色彩也很浓厚,它与“娇莲”所不同的是单段四句七言体,也就是说,每首“崇安歌”只有四句歌词。“娇莲”和“崇安歌”在畲族民歌中,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广。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大部分是情歌。
" X* x9 ?! c5 W- k" M
0 g$ h2 R# {; N/ M4 o4 R" f) n/ ~8 c
1 x# h" `, R1 @( a四、重要价值
$ e. `" D( k7 ^1 `2 S, p# o4 j4 ^0 {# I7 \/ U
畲族民歌中的《高皇歌》是一部民族苦难史史歌,是畲家的英雄史诗。前半部分的神话传说,反映了畲族先民的一种图腾崇拜。在艺术上,塑造了龙麒(盘瓠)的英雄形象,同时也塑造了三公主为了民族利益,深明大义,毅然嫁给龙麒为妻的民族之母的英雄形象。后半部分叙述了畲族先民为了生存,数百年来颠沛流离的苦难经历,塑造了畲族人民百折不挠的民族形象。畲族传统民歌是一种原生态艺术,它没有瑰丽的词句,而是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传播渲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