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音的三大听觉陷阱% \0 n1 J" \6 r5 [7 J. H
混音的工作是追求音乐在方面的平衡:音量、动态、频率、Stereo field等等。但若当我们千辛万苦完成作品时,才发现自己听到的一切和大家听到的都不一样时,那真的是恐怖。这是很让人烦恼的问题,也就是:4 b' ]+ G& [0 p) n" X. s( z) W
~( O1 X: b7 n# p9 ?! @3 ?% o: w9 M' _
听觉上的盲点
5 i& J+ @2 l4 X$ I7 @! G1 J/ ~8 A4 n3 O! B& _) O
不论多厉害的混音工程师,只要他听到的不是正确的,照样混不出好的音乐。而每个人不免都会遇到这样的困难,因为耳朵会自己“适应调整”所听到的、监听器材不可能完全忠实传递音乐的原貌、聆听的环境和器材可能不甚理想。
* e! R0 ~; E5 K& O+ Q, n8 l! n: ?6 C% d+ D: { Z, Q1 G
所以我们只能想:该如何尽量降低发生的可能性?以下有三个常见的陷阱我们都应该避免:
$ i, ~" z1 _/ ]; e; J! L5 `( E4 \; s( C& @" t4 M
在高音量下混音# O/ ~% v* P$ Q4 R6 s+ m5 ] U& e
+ e& F- [3 [% u# J* _" I, m x, ?1 q' E
为何唱KTV时音量要开大、狂欢时音乐要放大声?为何音乐在Mastering时,要尽量把RMS level拉大?正都是因为高音量可以给人在主观上比较好的感觉。今天若拿着未经混音处理的录音、放很大声,很多人会认为听起来已经够好、不需要再后制!这是种高音量下的美化效果。只是听听音乐不要紧,但在混音时,这就是个大问题,它会使我们忽略细节、瑕疵、甚至误以为一切已经达较佳平衡,所以下次努力克制自己想要把音量转大的欲望!/ w9 A8 W# U& M# s, \" B. p
9 G$ q y; b' V& @3 c. D
连续长时间混音6 E: i6 i \: r4 i# _
f" e' ]! h* Z. P6 w S9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验:一整个晚上坐在计算机前混一首歌,呼风唤雨地各种花招百出,弄到很晚,最后很满意地就去休息了,隔天早上,打开计算机再听一遍…「这是谁混的啊,听起来怎么这么糟糕」严格来说,不是我们自己能力的问题,是我们所听到的的确已经不一样了!经过一晚的休息,耳朵reset了之后,才发现「听起来竟然是这样!」如同上面提到的,人耳会自己适应调整,经过长时间的聆听,渐渐开始不准确。因此,间歇性会比起连续长时间的工作更有效率!可能每30分钟站起来走、休息一下。另一种解决方式是,频繁地切换监听器材来Refresh自己的耳朵。) h" ]+ c5 N! ?! e
# k* B% e2 i0 }6 L4 f0 L
只用一组监听器材; z5 G4 v4 h# q
9 ?1 f) Y9 f% K
即使你的监听器材已经很高品质,你仍会需要第二组、第三组监听器材,它们不必然也要很贵,这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音乐到别人那里听起来应该会是如何?就算我的监听器材是全世界最精密准确的,但当所有人都用iphone耳机听你的作品时,我在房间里听起来再好都没有用,在iphone耳机上听起来好才是好!当然也不用太及其地以iphone耳机为基准来混音,只是要记得问自己:在其他的系统上,我的混音听起来如何?这第二、第三组监听器材可以是:手机附赠的耳机、车子的音响、便宜的计算机喇叭等等… 5 [2 I8 [% I5 |* a0 Q! s7 G$ _' J3 n
$ Y' s: [& z! q \6 G! {6 k; }' h- u 在一切工作开始前,更重要地,要先确定自己所听的是什么、别人听到的会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