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从歌词来分析声乐作品中的复杂情感
. h' `, |* k/ W5 R0 x% F5 _9 ~8 T- D$ O3 j, R: j
2 S' e5 u: q$ D1 ?; L% f" I
良好的演唱包含两个方面因素。一是先天的乐器本身。人体作为一种特殊的乐器, 和其他乐器一样, 有其独特的音乐特点, 尤其作为一种演奏人声的乐器, 由于演奏者身体结构的不同使得这种个性化更加的明显。因此, 具备先天性的好的乐器结构也就意味着拥有了先天的好嗓音和与延长相关的身体机能的敏锐性与协调能力。第二个重要因素是后天的培养及训练。包括演唱者本身的智力结构, 伦理道德, 思维方式和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演唱者长期不断地磨练并完善其各方面的相关能力。本文主要是想通过对声乐作品情感的分类及其特点的研究, 运用哲学的思辨对其内部规律进行论证, 以达到更准确地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表达并运用, 从而进一步使声乐表演艺术中的美学规律达到一种更加科学理性的认识。换句话说, 表演者对作品的理解力, 感受力, 想象力, 表现力可以使声乐作品注人新的活力与生机。升华情感的前提要准确的把握情感, 情感的分类及其特点, 才能使作品的美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情感进行分类。% _$ @1 N& v9 | N9 \6 X
: L% |0 O& A% P! I9 \* f5 e一、声乐作品情感的分类
. L. m4 `% H; |/ E2 m1 b9 a. n! C+ Y9 X( w* u- E
( 一) 根据声乐作品的基调, 分为正面情感和负面情感6 z# V, w2 {4 \' l H5 c u
& m' V" f! B, Q- m4 a
正面情感包括勇气( C O U R A G E )、淡定( N E U T R ALI T Y )、主动( W IL LI N G N E S S )、宽容( A C C E P T A N C E )、明智( R E A SO N )、爱( L O V E )、喜悦( J O Y )、平和( P E A C E )、开悟( E N LI G H E N M E N T ) 等。负面情感包括羞愧( S H A M E )、内疚( G U IL T )、冷淡( A P A T H Y )、悲伤( G R 工E F )、恐惧( FE A R )、欲望( D E SI R E )、愤怒( AN G E R )、骄傲( P RI D E )等。在我们大多数的声乐作品中, 大多数属于这两种情感。例如:正面情感一《红梅赞》、《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老师与我》、《母爱》、《乡音乡情》、《大森林的早晨》等。负面情感 《黄河怨》、《红豆词》、《不幸的人生》、《风萧瑟》等。8 O- C! g4 h& B, n
& @* k7 m* k) {3 ?% r
( 二) 根据声乐作品的主体的不同类型
+ `( k# X& s) I6 K0 H) i3 R
& F0 c- }; A2 t5 d$ K6 ^分为社会情感( 民族情感) , 集体情感( 阶级情感) , 个人情感, 其中个人情感分为对物情感( 喜欢, 厌烦) , 对人情感( 仇恨, 嫉妒, 爱戴) , 对己情感( 自卑, 自豪)。例如: 社会情感 《我爱你中国》、《长城永在我心上》等。集体情感 《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绣红旗》等。个人情感 《雁南飞》、《春思曲》、《一杯美酒》等。$ v0 L* s& q9 u! t* Q7 E* f
* ~3 F7 h. f% b1 D& I' N; @
( 三) 根据声乐作品的时期4 L# I/ j' S5 k( ~4 C7 H
/ j0 ?) j- R" C5 `- ]8 z J9 Q1 c分为追溯性情感( 遗憾, 庆幸, 怀念) , 现实性情感, 期望性情感。例如: 追溯性情感 《月之故乡》、《岁月悠悠》、《情歌》等。现实性情感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我住长江头》等。期望性情感 《最后一个梦》、《长相知》等。当然, 这并不包括所有的情感类型, 除此之外根据演唱者的表演技巧, 又可以分为声音情感( 技术处理) , 心理情感( 内心活动) , 表演情感( 动作, 表情, 眼神)。这类情感是声乐作品情感的核心内容, 但也往往被演唱者所忽视。特别是声音情感, 通常我们把它归为技巧, 也就是处理不同情绪是所表现不同声音特点的能力。大多数歌手只将注意力放在了歌曲的内容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情感中, 却没有去过多的考虑声音本身所具有的情感。在我们声乐作品的谱面标记中, 经常会使用到音乐的表情标记, 除了比较容易把握的速度标记、力度标记、修饰标记、调性标记, 还有表情术语标记, 如果在此方面多加深人研究, 做好歌唱前的案头工作, 通过每个相关的术语标记, 在谱面上做好笔记, 包括每个音的速度、力度以及传达的内在感情, 相信在随后的演唱过程中, 注重反复训练,使之由感性情感上升为科学的理性情感。心理情感取决于对声乐作品本身的理解, 包括词的创作, 曲式的分析, 伴奏中和声运用的理解, 甚至作词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等相关资料。当全面的了解了这些, 就会对声乐作品的主要基调和中心思想有了准确的把握,才能更好的融人自我的理解, 更好地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和再现。表演情感是技巧和心理二者的结合, 要运用自如的技巧调整面部表情机制, 并配合心理活动通过眼神, 动作等传递给受众。正如中国传统戏剧中所谓的 手、眼、身、法、步 之间的紧密配合,又体现出喜形于色 这种情感的身心统一。这种表演方式就是著名民族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提倡的 声情并茂, 唱作俱佳 的完美表演。在一首声乐作品中, 作品的情感分类具有一些特点, 这些特点使作品情感更加细腻独到, 使作品的情感在具有共性之时, 又同时兼备了个性。
7 k* B8 Y7 Q m$ m' g
* U: ^, N5 _4 m9 c& E- V三、声乐表演情感的特点和内在联系- I5 i3 ]8 F( Q( i" e' q
/ }& j# p* O2 c$ l) y# D
( 一) 非唯一性
) C2 ^3 r7 W0 g3 {* A: U2 Z- R6 O6 b, T1 `( ~, I3 F7 M- Z
从上文中的分类不难看出, 声乐表演的情感, 并非唯一性的,而是相互联系, 相互统一, 却并不矛盾。同一首声乐作品可以是一种情感, 也可以同时兼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感, 即使是相对立的两种情感也并不会产生矛盾。例如在声乐作品《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中, 主角韩英在被抓人狱后, 抱必死决心, 对母亲唱起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曲目。这首作品兼有正面情感和负面情感, 歌词 娘的眼泪似水淌, 点点洒在儿心上 , 是一种悲痛, 难舍, 有内疚的负面情感, 愧对娘亲养育之恩, 对亲情的不舍, 对分离的一种痛苦之情。而歌词 眼前虽然是黑夜, 不久就会大天光又表达了一种正面的期盼、希望的正面情感。 砍头只当风吹帽更加体现出了视死如归的勇气与淡定这种正面情感。整首作品从头至尾包含了追溯性情感、现实性情感和期望性情感。诸多的情感看似矛盾, 实质统一由融合, 真切的表达了韩英复杂的心理活动, 作品由此更加显得情节起伏, 扣人心弦。8 x7 b8 y. x. [: V
0 a# O8 C$ @+ q3 @7 @* `, H
( 二) 非普遍性5 ?* C' Q* O3 O1 R! z
`' f" m. W5 W
在同一首声乐作品中, 在基调确定的情况下, 不同的演唱者又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可谓是千人千面, 甚至同一位演唱者在不同场合, 不同年龄阶段又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是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 世界观, 内心体验度的不同而决定的。同一首声乐作品有不同演唱家的不同版本, 每一个版本都有其特性, 有值得声乐学习者研究之处。因此, 歌曲的情感并不具有普遍性。
6 p" z" A. Q6 @+ _. g! E4 R
r' ?- L, P7 r f9 n" y5 G( 三) 非绝对性( G9 }2 j4 J8 B* W& M1 _) h
1 `: @+ o/ c. v: c0 c' k这种情感特点也是由演唱者本人决定的, 同普遍性一样, 在整体基调确定的情况下, 融人自己的二度创作。并没有对错之分, 只是哪位演唱者处理的更加贴切。例如声乐作品《黄河怨》, 彭丽媛老师的现场版体现更多的是悲愤之情, 而王秀芬老师的音乐会版本体现更多的是绝望麻木之情。两位老师处理的都很到位, 处理方式也由于现场实际情况, 伴奏乐队, 舞台设计和舞美的不同而略显不同。但是整体的基调都定位准确。因此我们说, 声乐表演中的感情处理也不是完全绝对的, 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进行相应调整的。
) w" i8 i( s, |8 Q' U3 d9 }7 k
/ A. _ d6 O0 ~! D9 @四、细化声乐作品情感的意义
6 `+ ~0 c* Y& o# @. @( B& R& i9 Y: \: g# S2 z' E: F8 A- n
声乐表演情感的准确分析及运用对各个方面都具有积极的美学意义。
, E7 B* D% Y& ?' o7 @' h' p
: t8 D# d. Z9 T; O& x+ o2 N( 一) 对作品
5 J( g7 {& R* z( L/ c/ t
) {5 w8 c+ u0 ^* I) Y本体得到再现。对声乐表演情感的准确分析及运用, 使声乐作品本体得到了准确地再现; 主旨得到升华。对声乐表演情感的准确分析及运用, 是声乐作品的主旨得到了升华, 经过演唱者的二度创作, 作品的美感充分的表达了出来; 对声乐表演情感的准确分析及运用, 更加使声乐作品的存在得到了延续。好的演唱者通过精准的情感表达, 将声乐作品完美的诊释, 致使其经久传唱, 百年不衰,将作品永久的延续保存下来。9 C- v0 [* v- B. m
( p: o4 P& w t. l0 B" c( 二) 对受众7 _8 J, M3 K7 }
' z/ S& j' k8 a0 n声乐表演情感的准确分析及运用, 使听众的情感得到了宣泄,精神得到鼓舞, 灵魂得到超越。人体本身的一些生理节律在外部的音乐节奏或节拍的影响下, 和音乐同步, 产生了 共鸣 , 例如人的呼吸和心率。感受到音乐传递的情绪, 继而将其内化。
/ ?( K9 U) t3 K! f7 e' `. |1 T, P; d8 e/ Q, s. U
( 三) 对表演者自身
$ q% H$ i: l8 |& t- o6 D! C @" C2 R) @* B. C7 K
对演唱者本身而言, 对声乐表演情感的准确分析及运用, 不但使自身技术得到了提高, 情感上得到了寄托, 最重要的是体验得到了满足。对很多演唱者来说, 舞台体验是激动人心且不能用语言形容的, 这种体验极其珍贵, 因此才努力将自我表演做到完美, 来获得这种认同感, 尊重感, 钦慕感的多重体验。4 w: [- [) Q/ l7 S0 y/ ~. G+ z" C0 V7 C
$ ~0 l! h7 B3 z6 f; C9 Z# N五、结论* ]/ m+ O$ x4 {; r
5 M6 I3 a4 g( \ A' Z6 u6 ]情感表达在声乐表演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是想进一步通过对声乐作品《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的情感分析, 来研究作品情感的分类。并通过研究其特点, 运用哲学的思辨对其内部规律进行论证, 以便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更准确地表达和运用, 从而使声乐表演艺术达到更加科学理性的认识。当全面的了解了这些,就会对声乐作品的主要基调和中心思想有了准确的把握, 才能更好的融人自我的理解, 更好地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和再现。并运用自如的技巧调整面部表情机制, 配合心理活动通过眼神, 动作等传递给受众。正如中国传统戏剧中所谓的 手、眼、身、法、步 之间的紧密配合, 又体现出喜形于色 这种情感的身心统一。这种表演方式就是著名民族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提倡的 声情并茂, 唱作俱佳 的完美表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