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 歌里的京味与温暖9 s+ E4 w4 L0 z5 ~5 o+ A* l: W- m
1 B! { X" u0 `
不复杂的旋律、简单平实的歌词让赵雷的歌感动了很多人。自古而来,在中国音乐文艺作品的创作中,作者往往喜欢用一些意象曲折而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引起人们看到、听到作品时的共鸣。赵雷却不是这样。% E3 `/ j8 b6 R7 E
* I, V+ _# x& t4 o' A2 W 赵雷的歌词质朴、直白,听起来就像在看一幅幅简单的素描,又像是一张张生活中的抓拍。赵雷的歌中有很浓重的“京味”,从他的词句、演唱和编曲中都能听到他对这座城市的观察,感受到他对这座城市的情感。赵雷给人的感觉,就是这座城市中一个热爱音乐的单纯大男孩。3 G. a) t) O, ?1 p! B N/ H+ f% V
8 |1 N3 v$ N- ?$ f
在第一张专辑《赵小雷》中,赵雷写了一首同名歌曲。歌里的赵小雷“流气、没人爱理看上去有点不太好接近,但其实很正直讲义气,会在大街上看姑娘”。同时,这个赵小雷“十年前的理想始终没有放弃”。歌曲的间奏是北京味道浓郁的胡琴演奏,接下来有十几个不同的人叫着“赵小雷”。就像一个喜欢音乐的青年走在街上,迎面而来的邻居、朋友、熟人跟他打着招呼。之后,赵雷轻轻地“啊?”了一声,像极了每条胡同、每个小区里都有的那个腼腆的男孩。会因为自己单身而有点小抱怨,而又对自己的生活和理想充满期待。欢快的旋律、简单的歌词、带着京韵的编曲,充满着生活味道、烟火气,满是北京的独特韵味。$ Y2 V+ _. N. S& P! _' c
+ ~5 @# y6 f, I0 \+ Z* W( X
赵雷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文化,但在他看来北京是一座很有温度的城市,在这里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如果有人在街上问我路,离得不远的话,我自己也会恨不得带他过去。”说起北京和成都的异同,赵雷同样觉得成都是个有温度的城市,并且特别强调不是身体感受到的温度,而是情感。赵雷对成都的川剧变脸印象深刻,提起北京则自然而然地想起了相声和京剧。说起吃的时候,他很欢快地说道:“北京duck!”像很多北京男孩一样,他的英语里带着浓浓的京腔。
1 y* }- H2 w# w1 x" L" [: J/ Q/ o1 T
在赵雷第二张专辑《吉姆餐厅》中同样有充满了浓浓回忆的作品。《少年锦时》描绘了一幅幅上世纪末北京的城市图景,是少年时期赵雷所见的真实景象。用赵雷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经历过别人没经历过的,或者别人经历过我没经历过的,都在里面。”赵雷通过这首歌带着听众又回到他少年时春末的五月,脱掉寒冬厚重的衣服,在他那件“忧郁的白衬衫”里面放着自己的第一支香烟。那时的城市里,“还没有咖啡馆和奢侈品商店”。接着,又能想起秋天的时候“柿子树一熟,够我们吃很久”。这个有点羞涩和叛逆的少年,在自己的青春中情窦初开,却不敢告诉那个同样年轻的女孩。少年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晴朗蓝天下,昂起的头、纯真的笑脸,还有很简单的爱。这样单纯、朴素而美丽的时光,几乎伴随每一个少年。3 l& m0 j3 i! k+ a5 M" g
! U) P* g- h! G/ p! ^& {# E V
在《无法长大》专辑中的《鼓楼》,赵雷同样打开了人们回忆的闸门。鼓楼本来就是北京重要的地标和符号,其所处的地区也是北京最具代表性和特色的地方。浓厚的生活气息、热闹的街景是许多人们难忘的回忆。这首歌的编曲充满动感,但是声音和歌词交织出的画面却能让人感觉到丝丝的孤独,正如歌里唱的那样,一个孤单的过客路过鼓楼,看着路在堵着。他看着雨后路上渐渐多起来的行人,还有那些或执着或迷惘的文艺青年。然后,这个过客开始唱歌。歌曲中的镜头不停切换,有时过客站在鼓楼上面,看着下面的熙熙攘攘与繁华;有时他倚靠在后海的围栏边,看着喝醉的人们,对着过往说晚安。时而旁观,时而置身其中,这份清冷和热闹,交汇出了许多人的鼓楼记忆。' E# q4 ~, Q1 b0 K. B; C
) _, b+ c+ W7 Z1 } 歌曲一开头便是采集的107路无轨电车的报站音,瞬间便把人带入了在电车上摇晃,同时跨过老北京城最繁华地区的情境。这辆电车带着许多人的青春和回忆:多少人在鼓楼开始了自己的梦想,又有多少人在这里结束了自己的梦想。有的人在这里与自己的朋友告别,抑或者错过了最后一班回家的电车。107路经过的宝钞胡同里,有一家馒头店,也是方圆几公里居民们排队半天都要买的“明星店”。. w- B6 v8 `( v1 s7 m
" L. t. D* N" ?8 ]' T6 [ 赵雷就生活在这座城市中,这个北京男孩用自己的歌追忆着这座城市的过往,记录着现在,还有自己对于这座城市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