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5 O- ~8 D8 c5 v+ x1 Z& N* L& c( w3 Q/ j& N$ L+ ~5 \2 ]9 _( b
我问冼妮娜,冼星海的音乐才能是如何培养起来的?
# ]4 \# m/ q9 f; Z) K; R) ?4 X( ^
+ {! k- R" L2 m* \; z( D N4 o 冼妮娜只简单说是后天的勤奋,但话锋马上转到奶奶黄苏英。$ P, z( m# ~# e6 p1 r m
2 A5 \3 ?( `( q Z h, p 我最佩服我奶奶了,没有她的努力,就没有我父亲的音乐成就。我奶奶常唱的《顶硬上》,你知道吗?
# t$ d, J0 r9 t& a1 M8 `/ a
# [; v3 {3 J. R- f( ` 我知道的,此前,我已经做过比较多的功课,知道黄苏英是一位毅力顽强的母亲。4 g8 U% j' b. z! A4 k! g: X
* C0 J2 ]& x1 b2 g9 M3 T. Q- J0 V" g; r 《顶硬上》,是一首粤语歌。6 s5 C1 q$ ]5 ~9 T* v$ O3 a0 _, X
6 i$ l" i8 V( b 歌词是这样的:# m. c$ B' M/ O, b8 d- Q
! u. [9 U# F+ u8 @
顶硬上,鬼叫你穷,哎呵哟呵哎呵哟呵。0 w1 \$ z3 ~9 [
" t" u$ I% P2 j2 n; a7 l1 l, Y' A
铁打心肝铜打肺,立实心肠去捱世,哎呵哟呵哎呵哟呵。
1 T6 b+ w3 p* U! @& K1 t9 Q, g! f
" W' Q- b2 d1 a 捱得好,发达早,老来叹番好。
2 P- R+ c, a. N4 T) Y& e0 p* e
, f1 C& y# S E/ D4 M 血呵、汗呵、穷呵、饿呵,哎呵哟呵哎呵哟呵。
/ R8 {" l) \- x) J
. B3 N0 { d$ k3 P1 m 顶硬上,鬼叫你穷,8 E5 H% S$ o# x
6 k3 R8 j1 M# H0 p
转弯、抹角、撞吓呢!留神呢!借光呢!哎呵哟呵哎呵哟呵,
2 D/ }0 S7 e8 i: D: A, Q) v4 _1 e4 ?- t# U( [
顶硬上,鬼叫你穷。
. x5 }+ I( k* X0 D9 F$ l
& k6 f R3 P- ^ 这首《顶硬上》,其实是码头苦力唱的劳动号子,但从歌声和歌词看,显然已经不再是对命运的叹息,而是一种不屈的呐喊,一种强力的抗争。黄苏英就用这样的曲和词,从小教育她的儿子,冼星海的骨子里血液中,仿佛天生就有一股自强拼搏的精神。
( R; ^1 y8 R+ d/ A# Y2 C
7 b/ S( N- e+ y1 S2 I& g 我去湴湄,在星海路海生街(其实是条水泥村道)上走,这个地方叫沙头顶。道一边是条小河,河边人家一户连着一户。另一边接着广阔的田野,甘蔗丛林茂密,芭蕉树宽大的叶子中间,往往藏着成串的青香蕉,龙眼树的枝叶常常将道路掩盖,青叶里挂着密集的龙眼。看着我们的馋相,刘迪生笑说,再过十几天,就可以吃了。% l, z/ V# J% e: Q9 G+ i
3 o) i/ h5 F3 [, g( L9 Q C6 @
星海路的尽头,是宽阔的河面,谢克忠让我们停下来,指着河边的石阶:这里,就是冼星海的故里,他们家是疍民,就是船民,以船为家的,以前,他父亲捕鱼,就在这里上岸。% J. O9 A! r5 U
$ m3 ?4 J0 @$ V1 T) o6 } 我们望着茫茫河面,外面连着大海,那一片海,就是冼星海的父亲和母亲打鱼的地方。冼星海的父亲,是个船工,以打鱼为生,36岁被大海吞没生命,而那时,冼星海还没有出生。冼星海的母亲,带着年幼的冼星海,一直在澳门、新加坡、广州等地漂泊。
, D, J6 E- Q$ ^
3 K8 t w9 h8 d# c- n2 w 冼妮娜说,她爷爷、曾外祖父,有可能也当过海员,爷爷去世后,她奶奶就带着她父亲随曾外祖父漂洋生活。, n' e& k1 G3 ?: Z
* s8 [, W# M2 @! c2 } 河埠头上,有一排四棵大树,我不知道是不是榕树,从树的年纪上判断,至少上百年了,虬枝老态,枝叶相交,营造出大片安静之地,当年,冼星海的父母亲将船拴好后,说不定就在此摆摊售鱼,树下人来人往,该是极热闹的鱼市。
) P+ b3 P2 c+ D0 o: w% U% @$ p+ x' A$ g
我说到这里,冼妮娜笑笑,那个河埠头,她也去过好几次,每次都有相当的感慨。这样的小船上,竟然培养出了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她真佩服奶奶的远见。
; a& d: Q$ [5 T5 l. F3 j {; a8 _0 z; k- B+ k! t) a, M
1918年,黄苏英将13岁的冼星海送进了岭南大学附中的义学,让他学习小提琴,后来冼星海进入了岭南附中的本校。不说冼星海的音乐天分,单是黄苏英的举动,就足见她的远识。穷人去学音乐专业,在温饱都没有解决的环境中,勇气和远见,二者不可缺一。
. y; z- k, |/ j: Y- Y& [& E- e& U2 F& R
冼星海后来巨大的音乐成就,也充分证明,黄苏英的《顶硬上》,就是他强大的精神支柱。& s7 I1 Q2 u( _# m, D
8 H+ Y! o) o t+ n5 O5 \ 4
2 ?7 W# j- A0 n. L5 J7 q9 J0 g, k0 }7 U
我再问冼妮娜:您现在还保留着父亲多少遗物呢?
% G' Y) Y/ N8 W9 C1 F: K% [* ^. k; o9 L8 S, r
冼妮娜说:老家湴湄村纪念馆里的东西,好多是我们捐献的。我家里还有他穿过的西装、用过的小提琴、一些手稿、毛主席送给他的派克笔,还有一支指挥棒。这支金属指挥棒,他用来指挥过《黄河大合唱》,还是我父亲的学生林渊转送我的。
0 q7 C7 m) N: k, O# x6 ^/ L$ D* O. D! U+ O8 z, q9 A
话题回到《黄河大合唱》。* P( d( A% ^. {, l% V4 Q/ |0 g7 D
9 I5 x! V$ ]5 p 冼星海的所有作品中,以这部组曲最为著名。冼妮娜告诉我,冼星海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她主编出版了《黄河大合唱》。之前编辑的过程中,她曾专程拜访了光未然先生。光未然比她父亲小8岁,在谱写《黄河大合唱》之前,他们曾两度合作过。她去拜访光先生,他看到她,非常高兴。/ a9 H; y; D8 b ~$ i1 t9 L
/ s% T5 m. ~: T9 @ 我问:光先生是不是送了两斤白糖激励您父亲呀?
0 a; h4 Y/ A% _+ e, H& j; C3 s5 j
冼妮娜回:是的,的确。公开见诸媒体的情节,最早也是我提供的。当时在延安生活困难,我父亲又喜欢吃甜食,光叔叔就托人弄了两斤白糖,以此来激发他的创作激情。我父亲喜欢喝咖啡,但延安哪来的咖啡啊,我母亲就自己制作“土咖啡”,她将黄豆炒熟,磨成粉,加点红糖泡水。+ e% u, d1 D, w5 M" P& ?' F
* W* {! h9 f: L$ a$ V+ T 《黄河大合唱》共八章,除“黄河怨”“黄河颂”两章修改过三四次外,其他都是一气呵成。
" U. @5 P9 {& ?$ P" J' G, M/ i, L9 {5 n/ r; A! r \
《黄河大合唱》演出成功后,我父亲收到了毛主席的礼物——一支派克笔、一瓶墨水。主席将心爱的笔送给父亲,用意很明显,他是鼓励我父亲,用笔继续谱出人民喜爱的好曲子,好曲赛过千军万马!" i/ q c, {4 q
6 y* |; D; |. K
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医院。
9 O' V0 s! g3 {! `6 a: s+ h2 q; Z4 a; _
1945年11月14日,延安各界为冼星海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Y/ ^: o. T' f* {1 m3 g
8 G$ D# G% h3 p$ |; O
毛主席亲笔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
; b+ v3 x9 W; Q7 F6 }. `7 R2 i4 i$ r5 L0 B. h2 S
说到这里,冼妮娜的眼圈有点红,她说,父亲当时只有40岁啊,太年轻了。7岁的她,佩戴着黑纱,被母亲牵着参加了父亲的追悼会。11月凌厉的寒风冻人脸,她参加父亲的追悼会,看着照片上父亲那熟悉的脸,她和母亲一起流下了悲痛的眼泪,那就是她日思夜想的父亲。
; }) Y! G. U' h% o+ Q0 N" p* Z2 @5 W5 m# o
冼妮娜说,她后来去过莫斯科,去过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追寻父亲当年的足迹。当她站在阿拉木图的冼星海大街上时,她十分欣慰,异国人民的怀念,是对冼星海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
; A% A* W& B& q( K1 b( ^
) L( h( q y5 A7 s 5, D& Z) L0 X7 A" o
$ b) W/ F2 ~8 D6 q/ f" a; M
和冼妮娜告别时,她要我在送她的书上签名、签日期时说,就写昨天的日期吧,7月17日。我有些不解,今天7月18啊,她回我,这是聂耳逝世的日子,每年这个日子,我都会给聂叔叔的亲人打个电话,昨天,我就和聂叔叔的侄女聂丽华打了电话。 u, w( K) b) R/ Q! h% D# H6 N
( h! p$ z) W, @- j# X3 L" s 1935年7月17日,《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年仅23岁的聂耳不幸去世。+ ]5 @8 w$ S2 N f7 t7 @/ r: r
, h3 \' t3 v* V, {7 A
我想,冼妮娜心里记挂着另一位人民音乐家,同时也是在纪念她的父亲。巨匠虽已逝去,但他们的音乐,却时刻在激励着国人的心。
# F; u. |; T3 f& s& `, X" }8 X& p
- T) _2 V( P& k1 |7 H& J( r! r 他们是永恒而不朽的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