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小瑛:半个世纪“挥”过来
* l: d+ G) e% J2 z: j3 Q/ P
% K2 l# H- J, l" g- w w7 @2 A `' p 明天,是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中央歌剧院“终身荣誉指挥”郑小瑛的88岁生日。88岁,在中国俗称“米寿”。0 n/ Z9 T3 Y6 y! y2 \3 z
* C4 w' w, J- `
1955年,苏联指挥专家杜马舍夫在中央乐团开办合唱指挥训练班。因对报名学员不甚满意,他又到中央音乐学院亲自挑选了一些人,其中一位就是当时在作曲系学习的郑小瑛。转年,指挥系创建,郑小瑛担任主课教师。1960年郑小瑛赴苏深造,结业时的证书上这样写道:郑小瑛在1960年至1963年曾在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管弦系歌剧交响乐专业进修,导师是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功勋演员阿诺索夫教授与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教授……郑小瑛在学习中非常勤奋好学,而且认真,充分表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使她能够指挥演出多场音乐会,并在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丹钦科命名的歌剧院指挥演出了难度极高的歌剧《托斯卡》。她也显示出了能迅速理解现代音乐作品的才能,使她完全可以胜任歌剧院或其他音乐团体的指挥。
4 y& R' m/ w) O u1 X
/ f/ J' P0 k/ T7 w# {3 n+ o 从那时到现在,50多个岁月已逝。套用《半个月亮爬上来》这歌名,略作改动,将郑小瑛的大半生称作:半个世纪“挥”过来。
, r9 b& J. i5 V3 ^
: q( r/ S$ j4 h: q3 \ 1.郑小瑛与博客 Q/ Y C! R2 N6 U* e+ S6 A3 Z
5 l0 Q, {5 m: g
博客今似势衰,然在十年前却正是风行时,好像凡是摆弄电脑的人都开了博客,不少人还开了不止一处,大有全民开博的意思。2006年5月1日,指挥家郑小瑛的博客开通。
% q/ `3 N0 z1 z* ~
2 Y& t5 ?) d) D, e: ]* r 博客有生命力,有号召力,有魅力。这话换个主语,博客改为郑小瑛,照样说得通。
( g& k5 D5 v9 c+ k% k+ s K$ f: ^/ m7 E' f
博客驳杂,谁都敢在那里推销自己或搭售自家货色,郑小瑛在博客上说点什么?
3 C/ | V1 M8 `! L" n) K n, O4 y) }
2006年7月7日晚,我在新浪网上浏览,看到署名郑小瑛的一个文章标题:“我们艺术家不是用来演奏背景音乐的”。好题目!马上点击,却不见文章内容,只有这样两行文字:对不起,您访问的文章不存在或者已被作者删除。如果您想浏览作者其他文章,请点击此处。/ ` n6 P, C1 _& v: h( ^) N
0 A! {3 w$ g+ F; W2 C+ K4 ?5 ?
只好“点击此处”。蹦出来的就是郑小瑛的博客“爱乐人生”。3 E1 B8 @. T( Y: v, M: ?
4 a3 Q M8 q& y- x6 u1 a. {! \ 文章不算多——估计是还没来得及上那么多。粗略看下来,先说我的印象:指挥家开博客,郑小瑛不是唯一也不是第一,但她的博客人气很旺,留言很多,反应强烈,互动性强。我感到这个博客确有必要。举例说明:我与郑老师结识多年,算是老熟人了,但让我说说她现在干什么,我只能说她1997年南下创办了厦门爱乐乐团,定期举办交响音乐会,力推中国新作品,最有代表性的是委约刘湲创作的《土楼回响》。再往细了说,我就说不上来了。在她的博客里,我看到了她从北京回厦门后写的参加黄飞立先生寿庆活动的感受;看到她刚刚获得“女性世界华人精英”的金奖;看到她的行踪——率乐团访问金门;北上为外交部的青年外交官和哈尔滨的三所大学做音乐讲座;之前还应教育部之约到贵阳办讲座……她说,这样的讲座,她已讲了一千多次了。
. f* O/ o {7 d% B+ z, K6 U8 r- k0 [* U6 J, N1 t+ T
博客里还有篇文章,是乐团的人写的,说的是郑老师2005年12月31日率团在福建龙岩举办新年音乐会时的“遇险”——台口摆的花盆渗水,郑老师上来时没看到,脚底一滑就摔倒了。乐手和观众都觉得这下完了,郑老师不能指挥了。没想到郑老师被扶起身后啥事都没有,音乐会照样进行。我想,疼不疼只有郑老师自己知道,她的做法,却是一个艺术家应当具有的品德。0 D4 e2 T$ T: V( p, P: ~1 x, u
# F5 J) \0 F' f+ z
郑小瑛博客“我的所有文章”下面,有这样一些小题目:执棒岁月、乐团演出、生活点滴、土楼回响、老而弥坚、音乐讲坛、媒体报道、老伴作品。“土楼”篇还有完整的音频欣赏。去金门的访问,有一组照片,各种各样的石狮子,都是“老伴作品”。郑小瑛的老伴我也认识,是一位工程师,我称他“刘工”。他是郑小瑛的得力帮手。厦门的朋友劝郑老师开博客,刘工就给郑小瑛买来徐静蕾的博客书。郑小瑛顾不过来更新博客内容,刘工的照片带文字立刻就跟上去了,还不肯署名。
. M. E8 U ^4 K" o1 Q" o) b! ~- ?6 r9 X& m. } |( x; R
为了那篇可能“已被作者删除”的博客文章,我特意电询郑老师,希望她发给我一份邮件。郑老师告诉我:要整理一下再给我。她说,写那篇文章的本意是想普及一下对待音乐艺术应有的态度,并不想触犯或得罪什么人,但不够慎重。她没想到一个博客竟如此热闹,更没想到的是,她的晚年生涯中,竟出现了比博客还热闹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