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一流的音乐厅、接连上演的世界级音乐会,给上海乐迷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7 c6 B0 ~) L/ q5 K1 M
: {; ~4 L* o; K0 H! L0 A
互联网购票通道开通后,我们不再需要到现场排队买票。地铁运营时间延长后,我们不再担心音乐会结束得太晚。点滴细节的改善,都在让我们的理想生活方式成为可能
P+ V* ~: H9 E$ _* l* l$ Q2 B, G3 b) U' E+ ?- S U3 p. Z
我叫郑榕,40出头,喜欢古典音乐10年,已经听过近400场音乐会。
6 d1 A6 A5 s- k9 X0 S; H. v$ V e
几天前,2017年德国古典“回声”奖揭晓,我发现,获奖的音乐家几乎都来过上海,其中我听过的现场还真不少!两个月后,维也纳爱乐与柏林爱乐两大“天团”将先后来沪,乐迷们都很期待。作为一个乐迷生活在上海,获得感真的不输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
* `& F1 P3 Y; i8 V7 s' v6 r, _- J
我最早是听“经典947”喜欢上古典音乐的。广播里传来的旋律让我从繁忙焦虑的工作中走出来,获得身心的愉悦。上海有“星期广播音乐会”“东方市民音乐会”等普及性、公益性的音乐会品牌,花极低的票价就能听一场不错的音乐会,还常有专业的导赏,非常适合入门者。从这里开始,我潜入古典音乐浩瀚的海洋。我不识五线谱,也不会乐器,但我被古典音乐所打动,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U6 l5 z; t, E6 r
9 L+ Y6 k& M, A+ y) r$ H$ D 去年,我喜欢的英国指挥家内维尔-马里纳爵士去世了,不少上海乐迷都在悼念他。2014年3月8日,我曾在上海音乐厅听他指挥上海交响乐团演绎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那时候他已经90岁了,第一次来到中国。音乐会结束后,我们一群乐迷等在16号门不愿离去。3月初的上海还很冷,我记得非常清楚,他那天围着一条白色的围巾走出来,耐心地为我们一一签名。2015年12月,他又来了。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他和88岁的奥地利钢琴大师约尔格?德慕斯手牵着手登台致意,让全场观众为之感动。我想那一幕会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技巧已经不重要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坚持值得我们致敬。
" L, v9 y( \! p! n: B2 z* U; s( K2 }, q% @
另一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指挥家雅尼克。2008年,他带着鹿特丹爱乐来沪,因为汶川大地震,临时把曲子改成了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去年来沪,他以费城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身份亮相。今年他再来,已经确定将接任大都会歌剧院音乐总监。作为一个乐迷,能见证这样优秀的青年指挥家一步步变得令人瞩目,不失为一种荣幸。( k- G# O; k- a7 g! Z. _
( B2 [ C, A9 Q* a 不用去柏林、维也纳或纽约,音乐生活便可与世界同步,这是我喜欢上海的理由,也是上海成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标志。
# {2 L5 b% Z* j6 L9 n) M7 ~% E! w$ q ~, p/ K8 q% G# E
在碎片化、快节奏的时代,许多人觉得听古典音乐是一种奢侈的生活方式。我现在一年大约要听50场音乐会,这在不少人看来近乎疯狂。当然,除了古典音乐,我和乐迷朋友们也听戏曲和歌剧,看话剧和芭蕾。每年到了“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和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我们总是又激动又纠结。那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高质量演出,真让人不知如何取舍。- B6 F: W, Q' g0 p
6 Y T5 M" Z, Y 除了聆听世界的声音,上海乐迷也见证着上海本土乐团的成长。每次听完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出,中场休息的时候或者坐地铁回家的时候,碰到乐迷朋友,我们常常会讨论哪个乐章发挥得好,哪个乐段让人惊喜。在我看来,上海乐迷喜欢上海本土的交响乐团,就跟喜欢上海的足球队一样,是一种情感的联系。何况,我们有一支全亚洲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柏林人为柏林爱乐骄傲,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上海人为上海交响乐团骄傲。
7 D, V: X9 x/ T. b$ n4 ^7 u% N
5 b; u, q- K2 E2 G2 ]: i 身处上海这座爱乐之城,我似乎不能再要求更多。国际一流的音乐厅、接连上演的世界级音乐会,给上海乐迷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互联网购票通道开通后,我们不再需要到现场排队买票。地铁运营时间延长后,我们不再担心音乐会结束得太晚。点滴细节的改善,都在让我们的理想生活方式成为可能。上海的乐迷群体正在不断增长,在音乐厅里,我常常能看见越来越多年轻的面孔。音乐让这座匆忙的城市放慢了脚步,音乐让我们与这座城市发生更美妙的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