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合唱的嘹亮歌声唱响申城+ U$ f S9 z: H7 g
+ r i) X S2 i
以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让广大市民共享公共文化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宗旨,以“歌唱祖国、歌颂美好生活”为主题,上周末,市民文化节合唱大赛在上海城市剧院“唱响”。《十送红军》《天路》《阳关三叠》……千余支市民合唱团队参赛,总人次逾20万。88支合唱团进入决赛,他们将与教委系统的优秀合唱团队共同角逐市民文化节百支优秀合唱团。7 @' A6 M8 j" x7 Y! f" ^* V. Y
c: R' e2 z) x# P. G 市民合唱团各有所长% n" U5 n: s3 @( s
1 l# g' h8 J% G( D6 z- s$ z 昨天上午,来自浦东新区的上海实验学校东校家长合唱团第一个登台,他们以雄浑饱满的声音奉上《南屏晚钟》与《十送红军》。这是全市第一个家长合唱团。2012年合唱团刚成立时,米晓军的孩子刚上一年级。他说:“在合唱团唱了6年,孩子在家长的影响下也喜欢上了音乐。”每周日下午,合唱团都雷打不动地在学校排练,前不久刚拿下金桥镇合唱比赛第一名,今年第一次参加市民合唱大赛,便毫无悬念地进入了决赛。0 N0 c4 H6 g; ~5 M0 J( [+ n
/ \8 B7 x0 m% A) b% a7 A
除了针头和手术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医护人员也用歌声“治愈”病患。肿瘤医院的大部分病种都会组织康复沙龙,这支名为“镭音”的合唱团是沙龙的常客,他们为患者歌唱,也邀请患者同台演出。“通过音乐的交流,我们能感受到患者的信任加深了,有助于医疗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妇科医生黄啸说。在决赛的舞台上,医护人员用一首《给我们希望》表达对病患的祝愿。/ T3 G. ^: y3 T0 s7 w
" O4 ?+ r5 x8 w2 B* E 合唱大赛要求上台的每位指挥只能带领一个团队参加同一个组别的比赛,这项规定一度引发争议,因为优秀指挥一向“供不应求”。几年下来,参赛团队却发现这项规定“倒逼”了市民合唱团对指挥的需求,更多年轻的专业指挥有了用武之地。镭音合唱团的指挥许滢,年仅20岁,是上海师范大学声乐专业的二年级学生。上实东校家长合唱团的指挥隋广林说,“指挥和钢琴伴奏都更专业了,市民合唱团的整体水平高了一大截。” " H0 \& x( Q K0 h: f8 a# Y, @8 Q/ c7 C* A
呼吁原创合唱歌曲3 s# g8 c) A/ Q4 p7 c) ?) c7 S. Q3 }
( g" `- x, F- l# b8 l 不过,评委发现,大赛中,合唱曲目重复率高、歌曲“撞车”的现象比较明显。“唱来唱去总是那么几首,暴露出适合市民演唱的好曲目不够多。”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合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铁龙说,“合唱发展当务之急是需要作曲家创作出更多适合群众演唱,好听、好唱、好学的合唱歌曲。” ( ^5 ^( G3 G1 ~3 x7 M8 t. R( M" G2 I- T9 Q
为促进原创合唱歌曲发展,闵行区群众艺术馆和《上海歌词》编辑部主办了合唱节主题曲歌词征集活动,面向全国征集合唱歌词。目前已收到约七十首来稿。8 g2 g$ s/ R2 W% f3 O& o- T
4 R; N( c8 U" z7 D3 f% @7 |: }" x
各支市民合唱团队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ShEO合唱团由来自各大商学院的女性高管和女性CEO组成,成立于2013年。由于意识到适合女性唱的合唱曲目不多,合唱团自筹资金20万,征集原创合唱作品。去年,合唱团获得上海无伴奏合唱大赛成年组金奖,她们坚持演唱原创及改编歌曲,希望通过演唱,将原创的合唱歌曲推广给更多合唱团。闵行区的“老舅妈”合唱团由退休教师组成,除了演唱经典歌曲外,也原创了《美丽的梦想》《烛光里的情怀》等合唱曲目,合唱团的团歌《老舅妈之歌》由团长赵老师自己作词。" [1 V7 u2 h9 M8 J! @$ Q# L: N# C
% |3 K* A7 k; o" J2 o; G
评委呼吁,希望更多的作曲家多创作适合市民合唱团、适合现代生活的喜闻乐见的合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