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今中外名剧纷呈 国家大剧院献礼国庆8 I: O6 D, P: Q7 {; U$ O8 ?
8 _# O$ s1 {* K: A
金秋十月,国家大剧院用10台28场演出迎接国庆佳节的到来。此番汇演,涵盖了歌剧、话剧、音乐会等,同时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北京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国电影乐团、中央歌剧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等中外名团也将轮番登台。+ O7 c' w9 i1 k
' I* | G. f3 T, Y9 ~
民歌史诗《兰花花》震撼问世
1 ]4 W5 d2 o& Z q& r3 A- {) o; _# J
《兰花花》的旋律在中国家喻户晓,是流传很广的一首陕北民歌。这首民歌以纯朴、生动、犀利的音乐语言,讲述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兰花花的传奇。国家大剧院以这首民歌为素材,创作推出了中国原创歌剧《兰花花》。10月1日至5日,该剧将在国家大剧院首演问世。
4 l# }3 F" B }) w1 D5 G* r9 Z
3 f" X: y a: G0 h( X1 w' I4 a! `: d 歌剧《兰花花》是国家大剧院第14部原创歌剧。据了解,该剧自2011年启动,2017年创作完成。剧中既有沁人心脾的唯美唱段,又有动力性十足的交响织体;既有细腻动人的人物刻画,又有充满张力、恢弘震撼的情感升华。% C0 H* F; J7 z+ Z
5 S" X6 {# B) A 由著名作曲家、原总政歌舞团团长张千一担纲本次歌剧的作曲。张千一在创作中结合陕北民间音乐素材与中国戏曲元素,同时秉承西方大歌剧的创作标准,运用专业作曲手法,既体现出“中国风格”,又符合了“国际标准”。编剧赵大鸣以民歌为灵感,在歌剧《兰花花》中创造出跌宕起伏的剧情和形形色色的人物,打造了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兰花花”。指挥张国勇认为这部歌剧是兼具可听性与专业性的,他评价《兰花花》为一部“全程无空白”的作品。导演陈薪伊本身就是陕西人。她认为:“兰花花应该是两面的,而不是单一的,她有凄苦的一面,可以令人潸然泪下,也有刚烈、坚强的一面。她的性格就像是黄土高原上奔腾的黄河。”1 C6 e) O s# ?/ }) ~% l/ F
, E5 B0 ]0 v7 J/ ^
此外,该剧舞美霍廷霄、服装设计陈同勋、造型设计陈敏正,在《兰花花》的舞台上“强强联手”,为该剧的舞台呈现水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 l- Z" S6 ?/ n1 k/ y. s+ k; e2 x
2 O S& _6 F+ f 指挥大师对话小提琴天才
6 ~, O! ~/ [: y8 B- @# @$ u$ t5 g1 U5 U7 ~% U8 y) D
10月2日,美国著名指挥家约翰-尼尔森,将与世界著名华裔小提琴家侯以嘉,领衔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为京城观众倾力献演。
' h' B% J: p/ ]
5 ?- q0 R; U p0 x3 X- @ 创立于1946年的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如今已成为全英五大乐团之一。乐团以整体艺术质量高超而闻名于世,乐队丰富、流畅的音色、近乎完美的配合以及对经典曲目的驾驭能力令人叹服。
; n! _: V# g6 {4 r2 v, O& L* Q8 o2 X8 j
担任本场音乐会指挥的美国指挥家约翰-尼尔森,是国际舞台上公认的最具影响力的指挥家之一。本场音乐会上,与尼尔森合作的首席小提琴是华裔小提琴家侯以嘉。
5 W- L# y% [, R2 X( Q- t( g% Q. d8 M) u
侯以嘉出生于音乐世家,父亲是中国著名小提琴家侯伯治。侯以嘉五岁登台,九岁获得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奖学金进入该校学习。她曾先后在法国玛格丽特-隆-蒂博,意大利利匹泽和西班牙萨拉萨蒂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奖。
) T# q) h7 c0 p6 M( ~. X1 `' |1 g6 T/ z; g) z
此次演出,他们为京城观众准备惊喜礼物——极具东方魅力的唯美经典之作《梁祝》。在以往的演出中,侯以嘉献演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都收获了盛赞,在本场演出中,《梁祝》势必成为一大亮点。 |
|